我是皇帝我怕谁
苏七等人的武功都不在我的四大护卫之下,因为我有意招揽他们为朝廷效力,但考虑到他们惯于江湖闲野,于是提出策封他们四人做锦衣卫特使,食五品俸禄,但不用行公职,只听我皇帝直接调令。他们几人当初依附华夫人,虽有原因不同,但都是为了找一个靠山,可以避开江湖仇杀,如今华夫人不在了,但却有了当今天子这个最大的靠山,因此商议了一番,也都欣然接受了。
当下我和新封的四位锦衣卫特使在园中饮酒闲话,邓咏诗却突然寻来了。这两天她都忙于遣散华府仆眷之事,一直没和她见面。苏七等人也知道我和“秋香”的关系非凡,于是都识趣的告退了。
我邀了邓咏诗坐下后,问道:“邓警官,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邓咏诗撇撇嘴道:“你先别管我。我问你,现在华府已经没有了,华二少爷你准备如何安置?”
“我准备带他们回京城去,你知道美丽是宫中的贵妃,让他们姐弟先团聚也好。”我接着说道,“邓警官,不如也跟朕一同回京城吧!”
“呵!我倒忘了你现在是大明朝的天子,当今皇帝老子。”
“唉!邓警官,事情是这样的,你听我慢慢给你讲吧……”我听出邓咏诗话中略带一丝不满与嘲讽之意,于是初略地将是怎么变成朱厚照的事简单讲述了一遍。
我经历的那许多离奇之事,听得邓咏诗直眨眼,不过她最后,仍是忍不住埋怨道:“你的运气这么好也就罢了。你在皇宫当你的皇帝,我在华府当我的丫环。本来各不相干。可是你偏偏跑到这里来,害得华府变在这样!”
“唉!对于最近发生的事,我深表遗憾。人死不能复生,你现在的心情我能体会。因为我也有与你相似的经历。”我叹了口气,不禁回想起来了方博老爷子,那位老人对我于就好比华夫人之于邓咏诗一般。死者已逝,追忆只能空怀感伤,因此在最后,我只是口气坚决地说道,“不过你等着瞧吧,宁王父子和红莲邪宗的人我都不会放过的!”
邓咏诗沉默了一阵,忽然满怀感慨地回忆道:“记得当初,我刚刚通过审核,第一天去特警队报道,结果发生了那次银行劫案,我跟踪那伙劫匪,后来遇上了你想顺手牵羊那笔赃款,当时只想把你这个嫌疑犯抓捕归案,只是没想到后来竟会变成这样……流露到五百多年前的时空,再也回不去了……现在华夫人和老太师都不在了,华府也没了……你倒是成了皇帝,而我以后又能做什么呢?”
见到邓咏诗脸上流露出茫然之色,我又一次诚恳地说道:“邓警官,反正你没有别的去处,就跟我们一起回京城再说吧!”
邓咏诗白了我一眼,“你得意个什么劲?不就是当了个皇帝么,有什么了不起。小心我回头就揭穿你!”
“唉!说什么话?我……”
我张口还未及辩解,却听她又哼了一声道:“哼!你什么你?你别忘了,你还是我以前要抓到嫌疑犯!现在没办法抓你回去,算你走运!”她扬了扬眉又接着讲道,“别以为我以后还要靠你才能过活。往后咱们各走各的路。还有你记得给我照顾好华少爷和夏香他们!”
邓咏诗抛下最后一句话,便不再理会我,起身径直离开了。见到这位恶女警说着要走,我心中不禁生出许多不舍之意,当下端出了皇帝的架势,拍桌而起,喝令道:“给朕站住!”
邓咏诗可不吃我这套,转过身来,傲视着我道:“怎么着?陈子渊,难不成你想杀我灭口吗?”
邓咏诗不仅学了孤芳艳的武功,似乎还承袭了她那股孤傲之气。我苦笑着摇摇头道:“开个玩笑,何必认真。你若真要一个人走,我也不会强留你。只不过我还有一句话想对你讲罢了。”
邓咏诗知道我肯将自己的事说予她听,自然不会为了保密而对她下杀手,于是懒懒地说道:“最后听你一句废话吧!”
我事先沉默了几秒钟,酝酿了一下感情,然后才微笑着,缓缓才开口道:“邓警官,我想讲的是,我永远是你的逃犯,欢迎你随时回来抓我归案!”
第一百七十七章 破后而立
翌日,刘锦儿和马永成一大早便来向我请旨回京。
“皇上,如今天津府已定,搜捕逃匿的叛党和红莲妖邪以及其它善后事宜,就交由下面的人处理吧。皇上离京已久,朝中还有诸事待定,还请皇上下旨,让我等护驾,尽快返京吧!”
“好的!即日便起程回京吧!”我点头答应了下来,然后问道,“锦儿,邓咏诗姑娘她真的走了吗?”
刘锦儿应道:“邓姑娘一早便独自离开了。她问锦儿要了一匹坐骑和五百两银子。”
我闻言,心中暗笑,昨天还说什么不靠我这皇帝,今天早上就在我这儿又要钱又要马。不过说到底,我不希望她走,但却又不好强行挽留。我相信我们之间有无以伦比的缘分,来日必会再见面。
这两日,叶子一直没再露面,不可她现在是否安好?唐伯虎那日被扣在华府,之后想是被人救走了,因为后来小宁王接连围攻,也无暇查问。我命锦儿派人在城中搜索过了,没有发现唐伯虎和祝之山,就连陆昭容主仆二女也没有下落。因为要赶回京城,也没有再多的时间去调查,只求他们个个都平安无事。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便摆驾回京了。华文武在众人的细心照料下,病情已有好转,刘锦儿特别命为给他安排了大马车。而我不想坐车,便是骑上了匹俊马。
在大军护送之下,浩荡的队伍离开了天津府。临行前我最后望了一眼华府的废墟,心生感慨。破后而立,希望一切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回到京城,我自然也没有大张旗鼓,只是秘密回宫。不过在天津府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朝中的百官自然也都闻到到了消息。
内阁的几位大臣们提心掉胆了许多日,得知我平安回宫的消息,纷纷松下了一口气。当日便一齐到宫中向我问安。我在东暖阁单独接见了他们几人。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陛下平安归来,实乃天佑我大明!”
“几位爱卿,都快平身吧!”望着跪在身前的李东阳、杨一清、刘健和谢迁四人,我欣然说道,“朕不在宫中这段日子,辛苦你们几位了。这一次朕出宫南巡,刚走到一半,就发生了许多事。那些变故,几位大人想来应该都知道了吧?”
李东阳等人自然明白我的话意,纷纷答道:“陛下,宁王心怀叵测早不是一两日之事了。他的义子如今胆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公然犯上作乱。其罪难容,其心可诸!西北安化王的叛乱刚定,几位蕃王不引以为诫,而宁王的祸心又起。为了百姓安危,社稷之福址,臣等请皇上圣栽,早作决断,发兵剿平叛党!”
我问道:“朕听说安化王兵败,已被王守仁大将军擒送押送回京了吧?”
杨一清答道:“托皇上的鸿福,逆贼朱寘鐇已于上月押解回京,现关押在天牢,待皇上发落。”
李东阳等人又称颂道:“此次西北叛乱,全赖皇上用人有方,钦点了王守仁将军为帅。据兵部的战报所悉,王将军用兵的方,不足两月便大获全胜,剿灭了叛党。”
我心中也暗自高兴,历史上有名的王名阳果然不是“水货”,于是笑道:“安化王先就关在天牢饿他几顿饭吧。王守仁将军平乱有功,朕还没有来得及嘉奖。看来又得派他再领兵南下了。等抓了宁王之后,届时赏罚并行,以告天下!”
“皇上圣明!”
“呵呵!不过说到这宁王,可不像安化王那么简单。朕听说除了地方上,在朝中也有不少的官员与其往来密切,不知几位爱卿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这话,顿时让几位内阁大臣有些惶然,连忙向我表白心迹道:“陛下,臣等受先皇遗旨,辅佑陛下,尽忠朝廷,尽忠陛下,绝无二心!”
我又笑道:“几位爱卿,朕不是说你们。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臣僚,朕登基以来,可都是仰仗你们帮朕治理天下。朕此次出巡,也去了好些地方,所见都是一派富庶、安定的景象。有这样的成绩,诸位爱卿可是功不可没。倒是朕这个皇帝没当好,以至先有安化王,后有宁王,都要起来反朕。”
几位内阁大臣听了我这般褒奖之言,就连正刚直的杨一清脸上多少都露出少许自满之色,但都纷纷谦虚地应道:“多谢圣上夸赞,微臣等人只是恪尽职守,不敢居功!”
李东阳说道:“陛下德行天下,宁王等作乱,实属个人野心,非是陛下之过。我大明天下安定,国运昌盛,一是托先帝遗德,二是皇上您勤政爱民。臣下只是尽辅助之职。”
刘健谢迁等跟着附和,称颂我的功德。其实我知道在眼前这几名真正在打理天下的一品大员心中,我不过是个喜好玩乐,不务正业的皇帝。
我将话锋一转道:“朝中部分臣僚与宁王之间的暧昧,朕也不想多说了。其实什么人收过宁王的贿赂,哪些人与宁王往来书信,在东厂的案卷中均有记载。这些朕都了然于心。”
我这么一说,除了杨一清,李东都等三人均是暗自失色。我故作不见,只是微笑道:“朕不敢自比什么明君,但是却希望下面的臣子都是个个是贤臣。不过话又说回来,是人都会有行差踏错之时,所以朕没有要责怪谁的意思。朕一直认为,所谓水清则无鱼。所以朕以可容忍朝中百官不管是贪污还是以权谋私等诸多过失。最凡事都有个底线。若是像安化王、宁王之流的行径,必会引得天下人共诛……朕讲刚才那番话,只是希望几位爱卿回去和向你们下面的同僚们互相转告。”我顿了顿,又继续讲道,“所以朕希望等宁王被剿除之后,东厂的那一大堆备案的卷宗也可以销毁了。免得长久放在那儿,浪费资源。呵呵!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呢?”
我在讲完这一大段话后,李东阳等人均是暗吁了一口气,连声应道:“吾皇圣明!臣等遵旨!”
我从太后处学来那套御人之术,经过这次运用,看来是掌握的七七八八了,因此我满意地点点头,“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吧!发兵讨伐宁王之事,明日殿上与众人朝议。”
杨一清等几位内阁退去后,我又赶到了慈宁宫去见太后。这次我执意出宫巡游,虽然找终于找到了萍儿的下落,但两次遇险,太后必定都已经得知了。我怕被“干妈”骂得太凶,便拉上了刘瑾这胖太监一起去给我垫背。
到了慈宁宫见了太后,太后倒并没有对我太多责怪,反而非常关切,在亲眼见我没有受什么伤后,一直提起的担心才放了下来。
我态度端正地认错道:“母后,请恕儿臣不孝。让您又为儿臣担心了。”
太后微微叹了口气道:“皇儿你平安归来便好。这已经是第二次的教训了,哀家你也想再说你什么,只希望皇上以后不要再如此放任。”
我连连点头道:“儿臣谨记母后的教诲!”
太后没有责骂我,不过被我一起叫来的刘瑾却没那么幸运了。她气指着刘瑾喝骂道:“刘瑾,你是怎么办事的?皇上这次出巡遇刺,护驾不利之罪,哀爱可以不完全怪罪你。但你的人是怎么监视宁王的。竟然让宁王的义子公然聚众刺君,大逆不道!若是皇上有什么不测,你如何对得起皇上信任,如何对得起哀家!又怎么对得起先皇,对得起我大明江山?你这没用的狗奴才,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太后娘娘,老奴失职,老奴死罪!”刘瑾挨了骂,却不敢反驳,匍匐在地上,连声认错,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没用的奴才!哀家早该斩了你的狗头!”太后虽然不用真把刘瑾怎么样,但却是骂得毫不留口,以此来宣泄心中的怒气。
我见刘瑾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等太后过完这把瘾之后,便出言互给双方一个台阶下,“母后息怒,此事也不全怪刘公公。在天津府行刺之事,并非是宁王蓄谋而为。而只是他的义子朱俊伟胆大包天,而他与天津知府的密谋向倭人购买军火之事被儿臣破悉,才铤而走险,妄图轼君。再者刘公公接到朕的密旨后,第一时间派人护驾,儿臣才能得保万全,没遭叛党的毒手,也算有功劳。正所谓功过相抵,就请母后不要再怪责刘公公了。”
太后知道我在帮着打圆场,于是也见好就收,收敛了怒容道:“既然皇上替你求情。哀家也就不再重责你了。这次那个小宁王行刺失败,宁王定然会被迫起事。刘瑾,你立刻加紧监视南昌府的动静,不得再有疏乎!”
刘瑾叩头道:“谢皇上,谢太后开恩!老奴必定全力以赴,再不敢有半点失误。”
我说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