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界
“我倒不觉得琴歌有多‘奇’,只是觉得她可怜。”风如斗虽然知道没那么详细,但是粗粗讲来,也讲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两人不知不觉间来带了山脚下,看着已经风化的石碑,高庸涵不由得感慨万千。“你看,她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死去也才不过四五百年,这坟头上已经是一片荒芜了。”
“唉,当时在重始宗内部,许多人都没你那种想法,反而觉得琴歌一而再,再而三地违抗命令,死不足惜,又哪里有人肯打扫她的坟头?”风如斗叹道:“如今,已经没人记得琴歌了!”
高庸涵苦笑道:“想来,琴歌只是他们手中的一个工具而已!”转而又说道:“我知道,玄元道尊就是叶长亭和千灵族祭司月颜的儿子,可是重始道尊又是怎么回事?”话中的意思是说,重始宗既然已经流落到如此田地,如何又会突然崛起,这未免太不合情理了。
“这重始道尊的来历奇怪得很,他孤身一人来到九重门,而后连败重始宗十余位高手,强行将重始宗降伏,收为己用。”
“哦?此人是何方神圣?”
第二零五章 迷雾
“此人是千灵族人,自称伯阳!”
“什么?他居然叫伯阳?”高庸涵大为诧异,因为九界道祖的俗家名字,便唤作丹伯阳,而在其升仙之后,伯阳两字就成了千灵族的禁忌。以一个千灵族人的身份,居然敢叫这个名字,简直称得上是大逆不道。“风先生,你确信重始道尊真的叫伯阳?”
风如斗重重点头:“怎么可能会错,当时他降伏重始宗十多位高手之时,我正好在场。”
后来不知是不是感觉到“伯阳”这个名字,对九界道祖颇为不敬,而且会引来包括丹鼎门在内,大多数门派的反感,重始道尊荡平北洲大陆之后特地下令,日后不许再提及此事。故而世人只知道重始道尊的尊称,他的真名却无人知晓,经过四百多年,到如今知道“伯阳”二字的,最多也就百余人。而这百余位年岁已高的修真者,依旧是守口如瓶,对此绝口不提。
风如斗之所以会将这些内容实言相告,是因为对现在的重始宗,可谓是失望之极,尤其是近年来的种种作法,可说是与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无异。他知道高庸涵与重始宗的矛盾很深,日后少不了争斗,这么做也是为了能让高庸涵对大局,把握的更准一些,所谓知己知彼,便是这个意思。
“事后我曾问及师尊,可有听说过伯阳此人,我师尊同样大惑不解。因为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丹鼎门中有这么一号人物。”其时,经过石魂之战和横水血战,天下有数的高手悉数登场,就连许多隐居世外的高人,也纷纷被卷了进来。可以说,世间有如此高深修为的人,几乎不可能隐藏的这么深。以伯阳的修为,如果真的想要做一番大事,完全可以在横水血战之后,趁着各族各派元气大伤之时,一举收入囊中,何必找重始宗这么一个声名不佳的小门派?所以,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这么一个千灵族人,天翔阁的猜测是,此人极有可能师从某位仙人,因此决定敬而远之。
伯阳执掌重始宗之后,先是将已有的各种法门重新厘定了一遍,加入了许多闻所未闻的诀窍。而后更是通过灵丹妙药和各种法器,在短短十余年间,将门下弟子的修为大幅提升,重始宗因此实力暴增。在此期间,主客之势颠倒过来,伯阳以无上神通,将天翔阁宗主沙楚收服,御风族因此听命于重始宗。接下来,便开始了急剧地扩张,所到之处全是腥风血雨。当时,伯阳已经自号为重始道尊,打的旗号便是那句有名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此后,便是玄元宗与重始宗争雄的局面,后来的情形,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
“嗯,后来玄元道尊亲上九重门,拜会重始道尊,两位道尊遂联手开创了玄明盛世!”两位道尊相会时的盛举,天下广为流传,被认为是玄明盛世开始的一个标志。高庸涵从真玄观的一些典籍里面,已经了解的十分清楚了,继而问道:“风先生,重始宗一向十分注重法度,可是自从海邀黎海宗主接位之后,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其实,海邀黎这个人我认识,无论是见识、气度都非常的了不起,绝对担得起天下第一高人的名号。最为难得的是他天分奇高,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便应验了重始宗宗主接位所需的所有异象,不愧是创派以来的第一才俊。”风如斗回想起初见海邀黎时,从那个年轻的蕴水族人身上,所感觉到的种种震撼,不禁慨然长叹:“他自接位以后,勤于修行,全然不理会世俗之事,重始宗也是一如既往。谁能想到,在位四十余年后,突然性情大变,搞得天下乱作一团,真正是气数!”
海邀黎执掌重始宗以后,常常闭关苦修,行事也十分低调,漫说常人,就算是门下弟子也难得见上一面。只有每隔十年的须弥山论道盛典,才偶尔会现身一两次。这么一个醉心修行,不愿受俗世羁绊的大高手,却在十三年前,会盟天下英豪于牧野原。期间历数玄元宗和天机门的不是,并与各大门派宗主商议局势,前后历时一月之久,转变之大着实令人讶异。
“风先生,我听说重始宗现今多了一位大天师,好像也是千灵族人,不知此人是何来历?”高庸涵说出了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因为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个大天师,只怕很不简单。照风如斗的说法,海邀黎起先并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可是自从这个大天师出现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多的变故。难得风如斗对重始宗这么了解,正好借这个机会求证一下。
“你说的这个人,我知道!”风如斗的面容凝重起来,皱眉沉思道:“此人名叫丹意,是丹鼎门的弟子,不知凭借何事,极得海邀黎的赏识,竟然将他捧为重始宗的第二号人物。就连重始宗大长老申朴真人,也不得不让他三分。”
“丹鼎门?又是丹鼎门?”高庸涵眼前一亮,似乎摸到了一点真相,可是却始终差了那么一点。从拓山殒命,到智宇真人纠集数百名修真者,为了神果真人的指骨攻打天机峰,再到如今丹意成为重始宗的大天师,似乎所有的矛头都直指丹鼎门。
可这里面还是有许多不解的地方。丹鼎门地位一向超然,即便是在玄明盛世期间,玄元宗和重始宗也对其敬重三分;而且千灵族人性情恬淡,从没听说过有什么野心,怎么看都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情。然则,几件足以影响到修真界,乃至厚土界的大事,其背后都有千灵族的身影,难道说这些都只是巧合么?如果真是巧合,也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了。现在看来,要想查出真相,只有去一趟悬空岛,也许从丹鼎门才能找到一些线索。这么一想,不免更加为权机、权思担心,要是这些变故,真的都是丹鼎门搞出来的话,那两人的安危就大成问题了。
“风先生,你们当日跟随丹鼎门攻打天机峰,前因后果倒底是怎么样的?”高庸涵急于证实自己的担忧,语气颇为急促。
“这个么,我倒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当日,丹鼎门信使持仙使令来到天翔阁,与风长老密议之后,便匆匆离去。”风如斗抬头看着天边一抹余晖,仔细回想了一下,沉吟道:“随后,风长老命我带阁中二十名高手,启程密赴太河源,在天机山脉与智宇真人等汇合。说实话,我初时见到那么多各派高手,也很是吃了一惊,到现在也不明白,丹鼎门为何会出动仙使令,不惜灭了天机门。”
仙使令,是当日仙界之主在悬空岛建成之后,当着修真界各派的面,亲手交到丹鼎门宗主丹娄手上的一面令牌。随后与各门各派约定,仙使令一出,无论是谁必须听从号令,否则可群起而攻之,所以仙使令成为修真界至高无上的法令。同样地,仙界之主反过来约束丹鼎门,非到事关重大的时候,绝对不可乱动仙使令,否则为仙界知道后,除了将令牌收回,还会对丹鼎门处以重罪。这么多年来,仙使令还是第一次面世,就连两次大战都不敢轻易拿出来,可是第一次使用,竟然是对付天机门,这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高老弟,不要怪我多嘴,天机门倒底做了什么事情,居然能惹出仙使令?”
“这里面牵扯太多,太过复杂,风先生要是想听,咱们边吃边聊。”到了此时,如果说还不能信任风如斗的话,高庸涵就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了。
两人将就在琴歌墓前不远的地方,生了一堆篝火,高庸涵取出干粮随手递给了风如斗。哪知风如斗只是笑笑并不接,而是伸手往地上一按,但见一捧黄沙急速翻腾,渐渐形成一根粗约五寸,高约三尺的沙柱。在沙柱的表面,不断有拇指般粗细的沙虫钻出,风如斗一个一个捏住,送到嘴里面。
“高老弟,这种沙虫只有九重门才有,味道很不错,你要不要尝尝?”风如斗显得十分惬意,从怀里掏出一个酒瓶仰头喝了一口,笑着将酒瓶递了过去。
“呵呵,我还是免了吧!”高庸涵接过酒瓶,凑到鼻子跟前闻了闻,顿时喜道:“这个酒嘛,我就不客气了。”
两人边喝边聊,要讲的事情很多,高庸涵想了想,决定还是先从神果真人的遗言讲起。当然,他不会提到指骨一事,和秘藏的一部分修行法门,这种事关天机门生死存亡的秘密,曾被严令不得泄露出去。而且这个隐秘,说与不说,也不会影响到风如斗对整件事的了解。当下只是说天机门一位前辈高人,留下了一分玉柬,里面提到了仙界对天机门的打压的原因,以及他对丹鼎门作法的一些看法。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丹鼎门这么做,极有可能是衔仙界之命。看来,天机门升仙的历代祖师,只怕在仙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才会引来仙界如此戒备。”风如斗在剑道一途颇为自负,自认为在整个修真界,单论对剑道的体悟,只怕没有几个人能出其左右。这时猛然想到仙界,不禁心生向往之意。
“如果单纯只是这个理由,我并不担心,我所忧虑的另有其事!”高庸涵接着将拓山殒命后,凤五的经历大致讲了一遍,又结合丹意处心积虑成为重始宗大天师,而后于近日针对玄元宗的种种举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风先生,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丹鼎门难逃其咎!”
“嗯!”风如斗深深点头:“凤师道的大名我听说过,虽未得缘一见,但是闻名已久,他的话当然信得过。至于丹意一事,我倒有不同的看法。”
“哦,愿闻其详!”
“据我所知,丹意一心想要对付玄元宗,比如说这次的真玄观之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他的手笔。但是这里面究竟是不是丹鼎门的意思,很值得探究,因为——”
因为与九重门也曾有玄元宗的道场,自盛世衰亡之后,此地玄元宗的道场便荒废了,那些玄元宗弟子也被驱逐出九重门。这些人,后来被丹鼎门宗主丹泰常收留,并允许他们在悬空岛,建立新的道场。如果说,丹意真的是丹鼎门安插进重始宗的棋子,那么这么做就是自相矛盾,而且,丹泰常似乎从未与丹意有过往来。
“这会不会是丹鼎门欲盖弥彰,掩人耳目的作法呢?”高庸涵想了想,继续说道:“自玄明盛世以来,玄元宗和重始宗几乎主宰了修真界的一切,而且对俗世间的影响也非常巨大。而两宗的关系异常密切,一方如果想要做些什么事情,另一方必然鼎力相助。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使出离间计!”
第二零六章 修行
“照你的意思,现今重始宗一支独大,并没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丹鼎门岂不是白费心机?”风如斗悠然反问:“而且,重始宗似乎对丹鼎门也不怎么客气,估计等到时机成熟之时,未必就会放过丹鼎门吧?”
“也许,”高庸涵发现自己想的的确有失偏颇,笑道:“也许是丹意另有所图,又或是与丹泰常不和,以至于闹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也未可知。”
“哈哈哈,你这么说当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但是不免牵强了一些。”风如斗大笑。
“其实,我倒真有一个看法,出现这种局面,和玄元宗的软弱有直接的关系。”笑过之后,高庸涵正容道:“按照常理来说,玄元宗和重始宗并称于世足足四百多年,实力应当是不相上下,可是一旦有事,居然如此不堪,甚至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这其中的理由先不去深究,但正是这么一个结果,才令幕后之人大为失算,到头来为重始宗做了嫁衣。”
“有道理!”风如斗深深点头,皱眉道:“这也不能完全怪玄元宗,因为自玄元道尊之日起,其宗旨便是慈悲、忠恕之类。说起来,拓山真人门下有三十六名弟子,弟子虽多,却完全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哪里像重始宗,瞬间便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