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
孙果袍袖微微一颤。
那弟子压低了声音,道:“上苍谕示的征兆已一一兑现,恭喜师父!他日师父得了正果,千万不要忘了弟子!”
孙果吐出一口浊气,缓缓地道:“征兆只是征兆而已,多说无益。”
那弟子一怔,忙道:“师父高明,弟子受教了。”
孙果点了点头,不再言语。那弟子见了,自行退出了院落。
东方浮起一片鱼肚白,忽然一轮红日跃上半空,刹那间映得整个长安一片通红。
不知怎地,孙果只觉得这冬晨的第一线阳光,格外有些刺眼。
大唐宫,长生殿。
此刻正有一个纤纤身影,凭着玉栏,对着红日。似也觉得晨光有些刺眼,她不由得抬起纤手挡在眼前。
只这么一个简单动作,半个长安的颜色都已被她夺去!
她慵懒地唤了一声:“高公公。”
高力士上前一步,道:“老奴在。”
她微微眯起凤目,望着红日,道:“看来今天会很热呢。”
高力士回道:“娘娘,大冬天的,这么毒的日头倒的确少见。”
她嗯了一声,过了片刻又道:“高公公,你说这个时候,全天下的人是不是都被日光照着呢?”
高力士笑道:“这日头嘛,可不论什么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然怎会有普照这个词儿?就是那些整日里驾风乘云的仙人,也是一样照的。”
她喃喃自语道:“是吗,连仙人也是一样照的啊……”
她放下了纤手,任那刺目的阳光直晒在脸上,身上。高力士见了一惊,忙道:“娘娘,这天气可是难测得很,现在还有日头,说不定一会就会起风呢。这里地高风寒,您要是着了点凉,老奴可万万担待不起。”
她幽幽一叹,道:“是啊,这天嘛,总是难测的。”
那一日,原本也是万里无云、烈阳高照,转眼间就变成铅云低垂,压城欲摧。
果然如高力士所料,眨眼间就起了风。寒风吹开了她束紧的秀发,将一缕青丝拂到了她的脸上。
她缓缓抬手,抚着散乱的青丝,忽想起他也曾抚着这缕烦恼丝,说着她不明白的话。
这本来就是个故事,故事又哪里有道理呢?你现在自是不懂。等有朝一日机缘到了,便会明白。
可是,她此时方才想起,若是这一日永不到来,那又该如何?
已是劳尘之侣,怎寻解脱之门?
章九奇技上
在本朝皇帝眼中,黔州之南乃蛮荒之地,隔绝中原,民智未开,虽山林繁茂,土地沃衍,却人丁稀少,义礼蒙塞。
的确,这里群山绵延,巅峰绝壁,深涧险壑错落分布,山谷林间,出没的尽是中原难得一见的异兽凶禽,与那遍地瘴气毒物的岭南实是相去无已,纵是修为有成之人在此行走,也得小心翼翼。这非只是忌惮凶兽,主要还是因为世居本地的土著村民中流传着种种诡异凶厉的咒法巫术,与中土道法大不相同。另据传说,许多邪派元老、有道妖物就隐藏在这茫茫群山深谷之中。
黔州西南三百里处,座落着十余座原木青竹搭成的寨城,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更有一座悬于山崖之外。寨城中的土族聚居于此,已历千年,十余座村寨合计也有数千老幼,在黔州一带已是大族。
本朝汉人多居于黔州府城中,这些散布于深山中的土族一年中往往只去黔州一两次,以土产药材猎物换些铁器书纸之物。
然而这个土族部落有些与众不同。主寨依山而建,居高临下,俯瞰其余村寨,唯一入山小路自寨下而过,地势险要。寨顶一面由七色锦布织成的族旗在山风中猎猎飞舞,然则更引人注目的乃是族旗旁边的一面杏黄色大旗,上绣阴阳八卦图,分明是中原修道门派的道旗,表示本派中人在此驻留。遥遥望去,更可见村寨中有道士进进出出,怕不有十余人之多。
当地土族与汉人交往是极少的,此时这许多道士出现在这里,就更显出了不同寻常来。
村寨中最高的一座木楼,居中盘坐着一个矮小枯瘦的老者,正就着面前的火盆点燃长长的烟斗。他头裹深蓝土布头巾,正中镶一块鸡蛋大小的玛瑙,颈中胸前挂满了做工精细的金饰,乍一看去,倒是让人担心他瘦小的身体会不会被如此多的金饰压垮。
楼梯一阵急响,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快步走了进来,急道:“父亲!卓央大巫师牢房前围了一百多个族人,正在听他讲道!”
老人烟斗一震,道:“他不是已经被关起来了吗,怎么还能讲道?”
不等青年回答,老人即自语道:“是了,多半是守卫的卫兵也被他给蛊惑了。看来魔鬼已占据了他的心,就算是三十年并肩狩猎的友情,现在也不得不放在一边了。”
老人叹了口气,提高声音道:“加木措,你带二十个卫兵,将围观听讲的族人驱散。另外,看守卓央的卫兵呢?把他们吊到长竿上喂山鹰!”
青年加木措有些犹豫,道:“父亲,难道真要为那些外人牺牲我们英勇的战士吗?卓央大巫师说的也许有道理,最近村寨里接连少了四个孩子,说不定就与那些外人有关……”
老人沉声打断了他:“族里现下是我作主!你想当族长,等我死了再说!”
加木措无奈之下,只得依命而去。老人想了想,用烟斗敲了三记身旁的空竹,不片刻功夫,另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青年就悄悄自侧门走了进来。老人沉声道:“带上五十个族兵,跟着你弟弟过去看看。如果他敢私放卓央,那你就连他一并抓起来!”
那青年低头应是,面上隐现喜色,立刻出楼去了。
老人低头吸了几口烟斗,站起身来,原地转了个圈,重又坐下,“卓央,哼,卓央。即使是你,也不能阻止我追寻大神的旨意。”
村寨东南偏僻一隅有处掩在茂密丛竹中的疏篱木楼,前面是高高的晒谷架,水色碧绿清澈的溪水自楼下蜿蜒而过。此刻,通向木楼的石板路两侧各竖一顶灵旛宝盖,一道足有三丈高的杏黄色布障将木楼连楼前空地一起团团围住,只在正南方有旗门出入。
如果有土族能进入布障内,会惊奇地看到仅短短数日,楼前空地上已经平地而起一座露天玄坛,广三丈。坛立重坛,广二丈,黄琉璃铺地,白色缦石围栏,上下设十门。玄坛形圆,重坛形方,中央安一长灯。围坛四周安色灯三十六。
坛道自旗门始,曲折穿过玄坛,指向木楼入口,同样是白色缦石铺就,其间点缀着按六六阴数拼接的黄琉璃小砖,若有道门中人在场,可一眼看出坛道的形状如南斗六星。
此刻,重坛上分置青赤黄白黑正五色案几,其上香花灯烛、金龙纹缯、净砂符幡等供奉之物琳琅满目。每个案几旁均有一名盛服道士侍立诵唱,说也奇怪,布障外丝毫不闻这里的半点声响。
木楼是传统的吊脚楼格局,上层正中为堂屋两侧用木板分隔出卧室,现在堂屋已布置成道家的醮坛,中间高设三清座,又设七御座,每位高牌曲几。左右班列诸神圣位。
一名仙风道骨的真武观道长负手立于坛前,细细看过玄坛后,淡淡地道了一声:“很好。”
他身后紧跟着的那名胖道人得上师称赞,不由精神一阵抖擞,笑道:“不想蛮荒之地也有如此灵气充沛的道源,被这些夷人拿来做安置重病人的弥留之所,真是暴殄天物。罗真人此坛别出机杼,巧夺天工,纵是孙观主在此,恐怕也无外如是。当然,此坛的玄妙,就非是那些化外夷民能够看得出的了。”
“不可小看夷人的术法,他们药、术、物合以巫咒,与我中原道法大相径庭。”
“怎及得上我真武观和罗真人的煌煌正法?”
听了此言,罗真人也不由得微微一笑。他捏起一小把金砂洒向玄坛,祥云涌过之后,五色案前各现出一名浮于空中的小童来。这些童子通体透明,体内不见五腑六脏,只有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在蒙蒙光雾中流动着。五个婴孩看上去正在沉睡,面上表情也各有不同,似在做着不同的梦。
罗真人显得十分满意,抚须笑道:“这些药胎已有了八成火候了。只消再找到三个药胎,玄坛就可大功告成。”
胖道人道:“真人,这村寨里合适的药胎倒是还够,只是其中一个是族长的孙子,您看……”
罗真人嗯了一声,不疾不徐地道:“药胎够了就好,其余的事我来处理。”
罗真人大袖一挥,平地云起,人已消失无踪,道法果然了得。转眼之间,罗真人已在族长的房中现身,整了整道袍,在族长对面盘膝坐定。
老族长不停地吸着烟斗,半晌方道:“仙长进展如何?”
罗真人淡道:“尚差三个药胎。”
老族长烟斗忽然一阵急促的明灭,然后问道:“还差三个?”
“正是。”罗真人一边说,一边自袖中抖出一枚鸡蛋大小的丹丸,丹丸封蜡上以紫金制成九龙戏珠图,极尽华贵奢侈之能事。
望着递到眼前的紫金丹,老族长眼皮微不可察地跳了跳。
罗真人淡道:“此丹名为九龙紫金丹,与我设在寨中的玄坛息息相关。服下此丹后,只消玄坛不毁,服丹之人即可与天地同寿。”
啪嗒,啪嗒!烟斗中的火星早已熄灭,然而老族长却全无所觉,只顾着狠狠地吸。
罗真人见了,从容一笑,将那颗九龙紫金丹放在地上,整衣而去。
他刚刚下楼,就在胖道人匆匆而来,低声道:“真人,我总有点心神不宁,似是有什么人在暗中窥视着这里一般。您看是否需要加强点防备?毕竟玄坛眼看着就要建成了。”
罗真人闻言双眼微闭,凝神在袖中掐算了一会,冷笑道:“不过是几个跳梁小丑,若在别处分坛,或许还会让他们得了手。但既然本真人在此,断叫他们来得去不得!”
胖道人登时放下心事,马屁如潮。
遥遥望见远方杏黄道旗时,纪若尘才感觉到久被压抑的疲累。
这一路过来并不好走。他与神州气运图中感应比前两次要弱了许多,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找寻灵力之源的大致方位消耗的心神比以往多了数倍不止。和前两次一样,他们在路上也遇到了一些叫嚣着要杀光道德宗弟子的小门小派。只是见得多了,纪若尘也就明白这些人不过敢在远离道德宗的地方叫嚷一番,真让他们靠近西玄山,恐怕是再借几个胆子也不行的。
纪若尘随手抓了两人,狠狠拷问一回,想问出究竟是何人在背后指使。结果众口一词,都说是奉明皇谕令、真武观真人撑腰,说了和没说一样。纪若尘见问不了什么来,于是随手杀了。这等无知无畏之徒杀不胜杀,他也懒得动手,于是一路上只当作没看见这些人,全神贯注地找寻灵力之源。
章九奇技中
进入这片山区后,纪若尘已全然失了对灵力之源的感应,无奈之下只得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搜索。这种搜寻的过程极为耗神,尽管他心境修为远超道行境界,但半日下来不知不觉间也耗去了大半心神。当他在远处那面杏黄道旗上感应到了一丝灵力时,才觉得疲累一波波涌起,几乎挡都挡不住。
二天君行过天下路,见多而识广,纪若尘也饱读道典,专门针对真武观下过一番苦功,是以三人一眼望去,就知那面杏黄道旗乃是真武观的标志。
只有青衣是不通世事的。
四人所立山头其实距离杏黄道旗十分遥远,就以纪若尘的目力,望过去也不过是豆大的一点黄色而已。只不过这点黄色在满山的翠绿中十分醒目,才令他注意到了真武观的道旗,以及旗下星罗棋布的村寨。
纪若尘依着三清真诀平心摄气,正要仔细观察一下道旗下的环境,毕竟灵力之源附近多半会藏着些不可知的凶险。
他运好心诀,眼前的杏黄道旗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就在此时,他眼角余光中忽然闪过龙象白虎二天君的身影,登时不大不小的吃了一惊,心神为之一松,千里目道法就此散了。
龙象白虎二天君各自在眼前捧了一根二尺铁管,指向村寨方向,口中还念念有辞。
“那面旗子上有古怪,旗边上那些暗金纹路肯定是什么阵法,虽然隐藏得不错,怎奈俺龙象天君法眼如炬?”
“咦,旗下转出来个老道,看起来道行不弱的样子,嗯,弄不好比俺白虎还要强上一筹。边上那几个徒子徒孙也不算太差了。”
龙象天君调节了一下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