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
看着焦急之色溢于言表的苏苏,云舞华惟有暗叹。无垢山庄心法最讲究高下等阶之分,苏苏不光拥有一双玄瞳,龙虎太玄经本身又是无垢山庄心法之冠,无论是冥河剑录还是忘尘先生修炼的太华忘尘心经与之相较都要逊了一筹。因此在苏苏面前,云舞华直如一池清水,不可能瞒得住自己的身体状况。
云舞华轻轻拍了拍苏苏的小脸,微笑道:“苏苏,我不会回山庄去的。”
“为什么!”苏苏叫了起来。
云舞华叹道:“等你再大些,就会明白了。”
苏苏怔怔地看着云舞华,忽然轻声叹道:“我明白的。”
云舞华笑了笑,道:“你明白就好,现在姐姐要去报仇了,你回山庄去吧。”
“我也去。”
云舞华望着一脸认真的苏苏,无奈地摇了摇头。苏苏性子自幼就执拗之极,这一点倒和她有七八分仿佛。无奈之下,云舞华只得道:“你可以跟我去,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能出手,若不依我,那我就不去报仇了。”
苏苏认真地想了半天,方勉强点了点头。
云舞华不再耽搁,带着苏苏迅速向长安奔去。
子夜时分,巍巍的帝都已在地平线的尽头浮现。云舞华立于一座小山之顶,遥望长安,片刻后她盘膝在一块山石上坐定,古剑天权横置膝上,徐徐闭上双目。
苏苏也在她身旁坐下。她静坐了一会,终忍不住问道:“舞华姐姐,离心经发作还有几日?”
“五日。”
“那……我们就在这里等吗?万一他不出城怎么办,还不如直接杀进长安去呢!”
云舞华双目不开,只淡淡地道:“就在这里等。”
长安。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的长安。
平素在这种子夜时分,长安城本该是各门紧闭,但此刻东门大开,两列衣甲鲜明的禁卫军分列城门两侧,高举火把,将城门通道照耀得有如白昼。此等明显违禁之举,非是寻常极贵可为。这些禁卫在此,乃是奉了高力士之命,守候道德宗诸位神仙的。
不多时,城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三十六位骠骑军簇拥着五辆华贵马车,鱼贯进入长安。
守门禁卫将军一挥手,率领着禁卫军护翼在车队之后,向着东华苑而去。
咣当一声,沉重的长安东门再次合拢。
车队方行过两个坊间,车队前忽然一阵喧闹,整个车队都停了下来。哗啦啦一片响,车队后的禁卫军皆是刀剑出鞘,大步向前,将车队翼护起来。这些禁卫神情颇见紧张,倒是五辆马车中全无动静。道德宗群道安坐车中,处变而不惊。
领军的禁卫将军纵马向前,沉喝道:“前方何事?!”
一名膘骑军回道:“启禀将军,前方李翰林醉酒,卧于道路中央,挡住了去路。”
禁卫将军低声喝道:“李翰林?他好大的胆子,这可是高公公的贵客!若是误了事,大家都要人头落地!将他扔到路边!”
此时那将军身后一名禁卫凑上前,低声道:“吴将军,使不得!听说李翰林近日很得贵妃欢心……”
那禁卫将军倒也是个决断的人物,当即下令道:“你,你,你,还有你,送李翰林回府!路上小心伺候着!”
四名禁卫得令上前,不一会就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架到了路边,车队复又前行。那男子长发凌乱,醉意囊然,虽被四个如狼似虎的禁卫架着,却并不甘心就此离去。这男子力大无穷,随随便便一个张手伸足,就会带得四名禁卫的踉踉跄跄地跌出数步。那些禁卫使足了吃奶的力气,方才将他架到了路边。
那男子先是仰天长笑数声,一手指着车队,含糊不清地道:“我……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马车中忽然响起咦的一声,车窗窗帘拉开,露出了纪若尘那俊朗的脸。他凝望着路边那酒醉欲眠的男于,见他四十许年纪,尽管衣冠不整,须发凌乱,但面如冠玉,凤目剑眉,望之有种说不出的出尘之意。那一双凤目偶尔也会回复清明,顾盼之间,神光如电。
两人目光一触,那男子忽然向着纪若尘一笑,然后伸指指着马车,长叹道:“本就没有那个心,非要来凑这个趣!真是何苦来哉?”
纪若法看着那男子被禁卫们架着一路远去,方才关上了车窗一他默然不语,身边的云风则问道:“刘公公,刚才那人是谁?那两句诗真是好意境!”
这一辆马车中除了纪若尘与云风外,对面还坐着一个中年太监,生得白白净净,面面团团,名唤刘炎,乃是高力士亲信。听得云风问询,他当即陪笑着道:“难得神仙对他有兴趣。这人姓李。名白,是本朝翰林,诗歌文才那是没得说的,就是好酒贪杯,性情狂放了些。冲择了诸位的车驾,神仙们万匆放在心上。”
云风笑道了声无妨。纪若尘则将李白这个名字在。心中默念了几遍,记了下来。
东华苑位于长安宫城之东,苑内有大半倒是荷池,亭台水榭,描金嵌翠,金碧辉煌处不比帝宫稍差。东华苑中央一座方轩,宽三丈。长十丈,红柱黄瓦,四面通透,建在荷池中央,气势非同一般。池水上一道回廊,将方轩与池边宫室连成一体。
在盛夏酷暑时分,明皇也偶有在此纳凉。
方轩尽头燃着一对牛油巨烛,跃动的烛火仅够映亮这宽大方轩的一端。
巨烛中间,那高力士身着青丝袍服,头顶玄纱高帽,背月临水,独踞高座,正候着道德宗群道。
章三十三长安下
群道一入方轩,高力士就起身迎上,向着云风笑道:“今日见到这许多位神仙,看来咱家也能沾染得一点仙气,延延年,益益寿。”
云风回礼笑道:“高公公乃是朝廷柱石,日理万机。我等化外之人,好的不过是些炼丹修身的小道,不入公公法眼。”
听得炼丹二字,高力士的眼皮微微地跳动了一下。这等细微变化自然逃不过纪若尘双眼,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高力士接下来向他笑道:“这位小神仙气度不凡,将来必是个名动天下的大人物。咱家虽是个废人,所幸还有点眼力。”
纪若尘没想到这高力士眼力如此厉害,只一眼就看出了长安之行大局是由云风道长与自己主持。要知李安虽然早修过密书给高力士,但其中并未说明自己二人身份。事实上,李安也不知道德宗此次斗法是由谁来主持。按理说高力士眼力如此厉害,断不会将心事在脸面上泄露出来才是。怎么听得炼丹二字,就会有所失态呢?纪若尘心下仔细揣摩片刻,终于明白高力士实是借此暗示自己所需为何物。
纪若尘当下微微一笑,心道既是如此,那就一切好办。
群道坐定后,云风与高力士又互相恭维了几句,即转入正题。纪若尘双手一张,手心中就多了上下两个檀木盒,来到高力士面前,道:“高公公,我宗地处化外,这次入京没准备什么好东西,只有几颗龙虎丹献给明皇,功能调合阴阳,被精益气,益寿延年。另有一颗千年龟甲断续丹,却是给高公公留用的。功用服法已附在纸上,公公容后一观便之。”
高力士眼眉又是一挑,笑逐颜开,忙起身将两个檀木盒接过,刚要放在椅旁几上,纪若尘又道:“高公公,我宗所积虽然不丰,这次入京没准备什么好东西,不过这几颗丹药论用料火候,想来还是比真武观所炼之丹强了二三筹的。”
纪若尘此言一出,高力士腮肉登时跳动数下,忙将藏有千年龟甲断续丹的木盒拿起,小心翼翼地收在了怀中。再坐回椅中时,高力士对待诸道的态度已迥然不同。
云风见时机已到,即说了欲与真武观在殿前斗法,以令明皇辨明谁方是妖道。
“殿前斗法?”高力士细声细气地道:“这事听起来倒有意思,却不知怎么个斗法?”
此节云风早已胸有成竹,当下言道观一叶足以知秋,若由宗内真人们出手与孙果斗法,一来实在是胜之不武,二来所用道法威力太大,波及过广,若是惊了明皇可就不美了。是以此番只与那真武观斗三项本事,法宝、道术,以及由双方年轻一代的弟子殿前斗法。如是足以今明皇明白双方谁才是道门正宗。
高力士思忖片刻,也觉此法可行,于是点头道:“殿前斗法一事想必寿王的奏书已到,咱家看时机合适,自会为诸位神仙在明皇面前进言几句。现下诸位神仙且去休息,静待咱家消息即是。”
一日后,明皇身着便服,于景阳殿设宴,席中十余人皆是朝中亲信重臣,国师孙果、相国杨国忠、太子李亨皆列在席。
“殿前斗法?”孙果面沉如水,向明皇拱手道:“大道先于天地而存,岂是可以儿戏的?且那道德宗夺我朝神物,分明心存祸心,陛下不可不察。万一这群妖道机接近,意图行刺,那该如何是好?”
明皇闻言颇为意兴阑珊,但孙果身为当朝国师,德高望重,又不好当面驳他的面子,当下沉吟道:“国师此言甚是。只是朕以为神物事关重大,不可轻率处置。这几日来不住有人给朕上书,言称那道德宗乃是当今道门领袖群伦的大派,香烟传承三千余年,也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孙果面色阴晴不定,若说道德宗只是寻常小派,这等当面撒谎事他却也做不出来。且道德宗诸真人并不出面,只比试道法、法宝及年轻弟子三项,直是以短攻长,真武观也不是全无机会。何况孙果交游甚广,道友众多,也不愁无人肯来帮忙。
孙果素知明皇喜欢热闹,揣摩明皇意思,该是很想看这场殿前斗法的,再推辞就显得心怯了。他沉吟良久,当下道:“陛下,贫道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我朝能够长治久安。那道德宗的确势力雄强,但他们出手抢夺神物,显然心怀不轨。不过既然他们来了长安,那贫道也无退缩之理。既然他们想斗,那三日之后,我真武观就会一会道德宗群贤吧!”
如此结果,早在济天下意料之中,也就在了道德宗群道的意料之中。
道德宗此次有备而来,是以这三日中也不必特别准备什么。纪若尘在驿馆中左右闲来无事,忽然想起入长安那天看到的李白,于是打听了李翰林的居处,登门拜访。
李白所居的翰林府不过是问前后三进的小小院落,院门楼上以黑漆书就的“李翰林府”虽然笔力挺拔,但终是难掩寒酸之气。
给纪若尘开门的是一位老家人,见了护送纪若尘的两位如狼似虎的禁卫,登时吓得不轻,抖索着打开了院门。
纪若尘踏入中厅时,这以诗文名动天下、自号“谪仙人”的李太白正伏于八仙桌上,鼾声大作。看他面前空着的五六个酒坛,显然他又去作酒中仙去了。
纪部失笑,摇了摇头,刚向前行了两步,耳中忽传来一声暴喝:“何方狂徒,满身杀孽,还敢闯我仙府!”
这一声喝有如洪钟,在纪若尘耳中不住轰鸣,一时间再也听不到任何声响。纪若尘眼前金星乱冒,又是一阵天旋地转,周身真元震动,险些就要晕去。混乱之际,他忽然感到一缕如针般的锐气扑面而来,隐约有青光闪动。纪若尘多历生死之事,知道多半是一柄利剑已刺到眼前。眼见躲避不得,情急之下,纪若尘运起真元,舌绽春雷,厉喝一声,中已喷出一团青气,与疾刺而来的青钢剑撞个正着!
嗡的一声轻响。客厅中坛碗杯壶尽数碎裂成千百片,门口两名禁卫闷哼一声,面如金纸,笔直地向后倒去。
然后一团暴风才在厅中暴发!
纪若尘接连后退几步,重重地撞在了厅柱上,嘴角已溢出一丝鲜血。他周身衣衫褴缕,长衫破烂得不成样子。
中厅一片狼藉,碎瓷烂木中间立着的李太白倒是在发无损,玄衫上一道破口也没有。他早已不被那烂醉如泥的样子,正凝望着手中只剩下半截的青钢剑,面有讶色。
纪若尘右手一张,手心中已多了一张天心正将,神情颇显紧张。李白道行出人意料的深湛,以这入门级的天心正符对之,最多只能稍起拦阻之效。然而纪若尘背在身后的左手不动,手心中已多了一枚小小金铃。他只消以尾指轻轻一点,一点普通修道之士根本听不见的清音就可远远地传开,召唤宗内后援赶来。这才是纪若尘的真正后着,不论是天心正符还是面上的紧张之色都是用以麻痹李白的。
经历过洛阳大劫的洗礼,此时的纪若尘不论对上何样的故人,本心皆可如一片冰湖,凝定无波。
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