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兰曲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推vip2013-01-17完结,双女主,种田宅斗)
方太太不由笑了:“这还真是喜事连连,等明儿林家来下了聘,就是三喜。”一听林家下聘四个字,小玫忍不住有些羞,那种像梦一样的感觉又在心头缠绕。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啊。
邱玉兰既要生产,陈母就在方家帮忙,小玫也不好回去,托林妈妈让人回去说一声,林妈妈已经笑着道:“这是自然,哎,小玫啊,”说着林妈妈就打自己一巴掌:“这会儿可要叫陈姑娘了,你先在老太太这屋歇着,陪老太太说说话。”
小玫应了就坐在屋里陪方老太太说话,方老太太虽焦心邱玉兰生产,但自己若要去了只怕方太太她们还要分出人手来照顾自己,这屋里暖呼呼的,还有人陪着说话也好。说了会儿话小玫见方老太太开始打盹,起身拿过一床薄被给方老太太盖上,方老太太睁眼摇摇手:“我不困,只是想着玉兰这会儿在生孩子,这么多人都焦心盼望着,稳婆也请的很好。可十七年前,玉兰她娘生玉兰的时候又是什么情形?”
方氏生邱玉兰的时候已经不是得宠的妾,日子只能算还过得去,当时方家已经买下这所大宅,方氏也曾悄悄托人给方老太太带信,希望方老太太能在生产时候去瞧瞧自己。毕竟在那样宅院里,自己亲娘在旁边总是好些。可方老太太毕竟没去,不是因为规矩礼仪,而是害怕见到女儿。
方老太太话里的叹息小玫能听出来却没法为她解掉那个结,只是轻声道:“老太太,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玉兰妹妹她现在过的好,姑母在地下也会安心。”只能如此了,方老太太伸手抹掉眼角的泪:“有时我也在想,如果不是那么狠心,是不是玉兰她娘能活的久些,或者也能在邱老爷死后把她接出来。可惜,什么事都追悔不了。”
小玫给方老太太捶着肩,年龄不到阅历不到,这样的话怎么都无法接的。远处钟楼传来三更的钟声,眼前的蜡烛灯花爆了一次又一次,方老太太突然道:“当时我也算着日子的,玉兰出生那日的深夜
我也一夜没睡,听着灯花爆了又爆,想着母女会平安的。”
门外突然传来说话声,接着林妈妈走进来,喜色溢面:“给老太太道喜,大奶奶方才添了个哥儿,生的可好了,浓眉大眼的。太太怕您着急,特地先遣我过来报喜。”方老太太站起身,脸上笑容如释重负,当在此时小玫才低低地道:“往事已矣,老太太只看往后就是。”方老太太连连点头,也不知道是为了邱玉兰生了个儿子还是为小玫这句话。
作者有话要说:啦啦啦,今天是2012年最后一天,这个文也开始往完结处走了,结婚,婚后再写十来章就可以完结了。
小玫万万没想到方太太说的竟是这样一件事,这比林三爷来求亲还更让小玫无法回话,只是站在那里动也不动,唇张了好几次才道:“太太,奴,奴。”方太太笑的还是那样恬淡:“你有什么觉得不好的?你虽曾做过几年丫鬟,可已经脱了籍,是正经八百的良民。现在又要嫁了,我认你做个义女,不过是多一门亲戚往来。日后你多个娘家,说话也好说些。”
方太太虽没点明,可小玫听话知音,晓得这事只怕是邱玉兰促成的,泪在眼珠里转悠半天终于没有落下。方太太已经对陈母道:“以后做了亲戚,来往也方便些。”陈母已激动的泪滚珠般落下,对方太太连连行礼:“从没想过有今日的日子,全是太太的恩典,我也不会说那些别的,只让当家的尽心竭力办就是。”
方太太忙扶住陈母:“说这些做什么,我既认了小玫做义女,以后我们两家就是亲家,你再这样客气就不好来往了。”陈母忙擦掉脸上的泪,见小玫还站在那忙拉她一把。小玫深吸一口气,就上前给方太太恭敬行了大礼。
这个礼是方太太当受的,她也没还礼,等小玫行完礼之后才扶她起来:“我明白你是个有主见的好孩子,可是这世间,只看外表的人太多了。以后做了母女,出嫁后可要记得多来往,别生分了。”方太太说一句,小玫应一声,林妈妈和方太太带来的丫鬟此时也上前拜见小玫,这是小玫但受的礼,小玫虽如坐针毡还是受了。
她们虽来的急,好在这些日子陈母在料理女儿的嫁妆,不等小玫说话就从屋里拿出几个荷包,里面装了一两银子赏给林妈妈。这是讨喜钱,林妈妈自然不会推辞,谢了赏方太太这才让林妈妈拿过礼来,四匹锦缎、一套金头面和一百两银子。
小玫又拜谢收了,送上一双鞋做了拜见礼,方太太也收了,这才重新坐下,此时陈母就好和方太太分庭抗礼了,说笑一会儿陈母张罗了桌酒席,陈父已经晓得消息,忙从前面铺子回来敬了方太太一杯酒,从此就是亲戚来往了。
方太太略用了些酒饭就要带小玫母女去方家,让小玫拜见方老太太,陈母去认亲,再让家里的下人们都晓得多了这么个义女。方太太这样郑重其事,那就不是面上情儿了,陈母感激方太太不尽,带了女儿换了衣衫就和方太太上轿而去。
前去方家的路小玫走了好多次,但只有这回心情和原来都不一样,这些日子的遭遇就像做梦一样,不,做梦都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被林三爷求亲,接着被太太收为义女,虽则小玫知道方太太收自己为义女不过是锦上添花顺水推舟的事,可心里的感激之情是少不了的。毕竟锦上添花顺水推舟的事,多的是有人不愿意做。
到了方家,方老太太只晓得方太太急急出去,不晓得去做什么,等听到方太太回来还带了小玫来给自己磕头,又说小玫是新收的义女,方老太太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方太太见方老太太脸色有些不好看,已经笑着道:“还是玉兰提醒我,说我常说膝下女儿还小,不如认义几个女儿,也好有人陪我说说话。”方太太说的委婉,方老太太已经晓得这是邱玉兰的主意。再又转念一想,自己已经老了,自己家的出身也摆在那。林家已经答应娶小玫过门为大,这样给小玫挣面子的事,又何必反对,横竖自家不过是多出几两银子,别的又没什么损失。
既如此方老太太面色就转为柔和,扶起小玫道:“你当初在这时候我就晓得你是个好孩子,一直可惜没有多说什么话,今儿你太太既喜欢,我也多了个孙女,这是好事。”说着方老太太就让丫鬟拿了一套头面出来:“这是你义父初做生意赚了银子时候,打回来孝敬我的,你别瞧做工没多好,可是你义父的一片孝心,今儿给了你,也让你记得你义父的好。”
这套头面不论做工也好,重量也罢,都比方太太送的差,但既是方老爷送来孝敬方老太太的,今日又转赠自己,这其中意义不一样。小玫恭敬接了这套头面又给方老太太重新行了礼,陈母也来拜见方老太太,方老太太还命下人把虎哥儿银姐儿邱玉兰他们都请了来,彼此互相重新序齿行礼。
邱玉兰已经大腹便便,产期也就在这几日,小玫晓得这背后是邱玉兰出了不少的礼,握住她的手竟有些不知道该怎样说感激之情。邱玉兰倒浅浅一笑,拍着小玫的背:“傻丫头,这是好事,你哭什么,再说我能帮你的也就这些,难道还要你去别家不好做人吗?”
小玫忙把泪擦掉:“我没什么好处给姑娘的,倒要姑娘这样为我操心,实在是……”邱玉兰已经摆摆手:“还叫姑娘?以后我还要叫你一声姐姐,叫林三爷一声姐夫呢。”序齿是邱玉兰小些,小玫不由羞涩一笑。
老人家是喜欢热闹的,方老太太也不例外,此时见她们说笑的热闹,就对陈母道:“这么热闹多好,既结了亲,以后也别生分了,多过来陪陪我老人家,还有那市井里的话,我可许多年没听过了。”陈母见方老太太和原来不一样,心里也欢喜,忙连声应是。
石容安也来见了义母新收的妹妹,彼此叙过兄妹礼,邱玉兰就笑道:“哎,这还正经不好叫,从那边你要叫我嫂子,可等你嫁了林三爷,那时我要叫你嫂子,到底怎么叫才好?”方老太太已经接了外孙女的话:“这有什么不好叫的,在那边你就叫她嫂子,在这边她就叫你嫂子,你们俩啊,就互相叫嫂子吧。”
这话说的众人都笑了,邱玉兰本也在笑,突然哎哟一声就紧紧拉住小玫的手,方老太太和陈母都是生过的,晓得只怕是邱玉兰要动静了,陈母离的近忙一把扶住邱玉兰,问她疼的怎么样。这种生孩子的事情,小玫是帮不了忙的,只看着邱玉兰被人扶出去,稳婆早请在家里侯着,这时也被叫过来。
方太太不由笑了:“这还真是喜事连连,等明儿林家来下了聘,就是三喜。”一听林家下聘四个字,小玫忍不住有些羞,那种像梦一样的感觉又在心头缠绕。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啊。
邱玉兰既要生产,陈母就在方家帮忙,小玫也不好回去,托林妈妈让人回去说一声,林妈妈已经笑着道:“这是自然,哎,小玫啊,”说着林妈妈就打自己一巴掌:“这会儿可要叫陈姑娘了,你先在老太太这屋歇着,陪老太太说说话。”
小玫应了就坐在屋里陪方老太太说话,方老太太虽焦心邱玉兰生产,但自己若要去了只怕方太太她们还要分出人手来照顾自己,这屋里暖呼呼的,还有人陪着说话也好。说了会儿话小玫见方老太太开始打盹,起身拿过一床薄被给方老太太盖上,方老太太睁眼摇摇手:“我不困,只是想着玉兰这会儿在生孩子,这么多人都焦心盼望着,稳婆也请的很好。可十七年前,玉兰她娘生玉兰的时候又是什么情形?”
方氏生邱玉兰的时候已经不是得宠的妾,日子只能算还过得去,当时方家已经买下这所大宅,方氏也曾悄悄托人给方老太太带信,希望方老太太能在生产时候去瞧瞧自己。毕竟在那样宅院里,自己亲娘在旁边总是好些。可方老太太毕竟没去,不是因为规矩礼仪,而是害怕见到女儿。
方老太太话里的叹息小玫能听出来却没法为她解掉那个结,只是轻声道:“老太太,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玉兰妹妹她现在过的好,姑母在地下也会安心。”只能如此了,方老太太伸手抹掉眼角的泪:“有时我也在想,如果不是那么狠心,是不是玉兰她娘能活的久些,或者也能在邱老爷死后把她接出来。可惜,什么事都追悔不了。”
小玫给方老太太捶着肩,年龄不到阅历不到,这样的话怎么都无法接的。远处钟楼传来三更的钟声,眼前的蜡烛灯花爆了一次又一次,方老太太突然道:“当时我也算着日子的,玉兰出生那日的深夜我也一夜没睡,听着灯花爆了又爆,想着母女会平安的。”
门外突然传来说话声,接着林妈妈走进来,喜色溢面:“给老太太道喜,大奶奶方才添了个哥儿,生的可好了,浓眉大眼的。太太怕您着急,特地先遣我过来报喜。”方老太太站起身,脸上笑容如释重负,当在此时小玫才低低地道:“往事已矣,老太太只看往后就是。”方老太太连连点头,也不知道是为了邱玉兰生了个儿子还是为小玫这句话。
☆、出嫁
方家还在孝期;方太太认小玫做义女的事并没像上回石容安一样大排筵席,只告诉了几个来往的近的人家。其中林家是重中之重,林太太闻弦歌而知雅意,晓得方太太这是为了什么,又把柳嫂叫来,让她在原本预备好的定礼里面再加上一些。
柳嫂听命后还是忍不住感慨一下:“也不知道这新三奶奶是得了什么样的机缘;不但被放出来,她爹还得了那样好的差事;三爷也瞧上她了。这会儿更是被方太太认做义女,啧啧;别说这遍城,这么多年也没听过几桩这么好的事。”柳嫂在那唠叨着,林太太只浅浅一笑:“你唠叨什么;各人的机缘在那呢。这会儿有个方太太义女的名头,虽不是那正儿八经的女儿,听起来也好听些。”
柳嫂应是后就退出去重新忙起来,等到了那说定的日子,林太太也就带了媒人,在下人簇拥下前去陈家下定。陈家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净,窗上还贴了窗花,喜鹊登枝的式样,透着一股喜气。
陈母出来迎了林太太,彼此说了几句场面话,也就携手进了屋,这门婚事早已说好,陈母自然不能争什么彩礼厚薄,只说自己家家境薄,嫁妆也寒薄些,还望亲家母别嫌弃。林太太又怎不知道陈家的情况,自然笑着应了,还道:“亲家母这是说哪里话,我虽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却也是见过些事的。既嫁进我们家,就是我们家的人,哪会因嫁妆厚薄就不一样相待。”林太太这番话说的客气,陈母心里的忐忑更减少几分,等林太太让人把定礼送上,陈母倒有些惊讶,金银首饰各十二样,各色衣料十六匹,折羊酒银三百余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