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_青城十九侠
苏獍阈巫础R院蠛臀颐窃谝淮昧耍缈铣J逞袒鹗煳铮砟芑指慈诵危菜挡欢ā!彼尽⒗锥衔叛裕懔说阃贰?br /> 再看那小猿,头上乱发已经方母整理,身上穿了衣服,简直换了一个样儿,除那满脸长白毛外,侧背面看去,竟然与人无异。这时亭亭静立,垂手侍侧,听见众人谈笑问答,也不学嘴,只管凝神谛听,俯首沉思,若有所悟。不时又注定司明,看上几眼,仿佛对司明一人特别在意似的。
铜冠叟越看她,越觉出乍看虽然是个毛人,看久了,竟是其秀在骨,浑然一片天真。
额际茸毛披拂中隐藏着的那一双剪水双瞳,尤其黑白分明,精华朗润。五官也极端正。
只可惜为满身长毛所掩,有如明珠未昭,美玉在璞,难邀俗眼一顾罢了。正在惊奇之间,见她睁着一双秀目,又在注视司明,猛地心中一动,不禁“嗳”了一声。雷春见铜冠叟忽然失色惊讶,忙问何故。又听铜冠叟轻轻道了个“罢”字,面容也跟着转变过来,众人俱都不解。
雷春还要再问时,忽听铜冠叟对方母道:“这都是明儿一时愚孝,惹出来的事。她既非猿仙一类,早晚如代明儿服劳,自是不便。此后教化一切,相劳之处正多呢。”方母先也未悟出铜冠叟心意,闻言猛地触动灵机,眼望司明,朝铜冠叟含笑点了点头。
雷春这才恍然大悟,自然不便再问,便对方母道:“司兄意解甚为高旷,小弟非常佩服。以小弟看来,猿仙既命此女来代子职,也不可负其厚意。同居一屋,既嫌不便,适才司兄又说这里高寒,冷热气候相差甚多。好在三位贤侄俱都各有旷世仙缘,此别至少数年。这里虽说仙邻咫尺,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无甚意思,我们既年华老大,自知不能再从赤松子游,也该享一点晚年舒服才是。且退谷中景致虽无这里幽静清奇,经小弟多年苦心经营,倒也食用不缺。闷来时有花可种,有山可看,林石云水,样样凑趣。
况且地势深藏乱山环谷之中,外人也不易发现。那里闲房甚多,何不就今日之聚,便作定局?待二位令高足贤郎入山之后,一同移居舍间,彼此都有个照应,又解了岑寂,岂非两全其美?”
铜冠叟道:“小弟适才便有此意,承蒙不弃,再好不过。彼此新交至好,无须客气,能假我两家三问茅屋足矣。”雷春道:“舍间因以前门人从居者多,房舍尽有,能与小弟同居一处更妙。且待方仁嫂与司兄看了再定如何?”方母道:“雷兄高义,万分感谢。
小儿日前曾和迅世兄商议,要向雷兄学那独门传授七步劈空掌,以后同居一处,正好求教了。”雷春道:“小令郎不久已是剑仙一流,小弟哪一点微未小技,何足一顾?端世兄要学,以他那般品端性厚,岂有吝惜之理?倒是此女既非仙猿一类,应该给她取个姓名,也好称谓才是。”
铜冠叟道:“适才已曾想过,因想等她几日熟通人言,看她知道自己家世不知道,再行与她定名。雷兄这一提议,我倒想起,明儿原是向猿仙借一子孙来陪伴我;她又是猿仙送来,虽未必便是猿仙之女,必然有些关联。莫如将‘猿’字犬旁不用,暂时作为她是姓袁,以示不忘她本来面目。取名一层,我想人为万物之灵,她的出身又不出人猿之间,暂时就叫她作灵姑何如?”雷春、方母俱都抚掌称善不置。
这时这些小弟兄们见了灵姑,俱都觉着新奇。方端、雷迅毕竟年长一些,早看出三老对于灵姑的一番深意。偏偏那灵姑天真烂漫,憨不知羞;事前又是受了猿仙之命而来,只管侍立在侧,有一眼无一眼地看着司明。司明却是只觉灵姑来得凑趣,小孩子心里又感激,又喜欢。见灵姑老看他,仿佛对他比别人亲热得多,心里一高兴,也憨憨地老看着灵姑。
雷迅看在眼里,几番要笑出声来。未后忍不住,悄对方端道:“明弟外号火眼仙猿,今番快要名副其实了。”方端老成知礼,听了还不怎样。元儿何等聪明,早因三老说话吞吐不尽,有些奇怪。雷迅说时,正站在他的身后,正好听见,一眼看到司明和灵姑对看神气,猛然大悟。想起灵姑周身长而又白的毛,再看司明騃呆呆的神气,不由噗哧一笑。招得雷迅再也忍不住,又因老父严厉,笑又不敢,不笑又忍不住,拼命用牙咬住下唇,不敢出声。元儿见他窘状,本来想笑,又见铜冠叟因他笑了一声,正拿眼望他,心里一害怕,也是和雷迅一样,不敢出声,拼命用牙去咬那下唇皮。
这时只方环和司明蒙在鼓里。先是站在磐石前,听三老问答,都出了神,偶一闻声回视,见雷迅、元儿互咬下唇,挺直身体站在那里,脸皮不住使劲,状甚丑怪。便不约而同地骞将过去,想问什么原因。二人见司明挨将过来,更是难忍难耐,口里不由自主地发出哧哧之声,神态越发可笑。方端一见不好,忙以稍高一点声说道:“天快黑了,姑父吩咐已完,我们去腌熏那两条鹿腿去吧,雷老伯来了,晚间还要痛饮一回呢。”说罢,领了头就走。
这时小弟兄们各人有各人的话想说想问,便都跟去。离三老坐处走了几步,便撒腿跑了下去。到了一块站定,元儿、雷迅再也忍耐不住,便哈哈大笑起来。方端恐元儿泄露机关,司明平时有些骏气,以后和灵姑难处,不等方环、司明询问,忙向雷迅、元儿使了个眼色道:“灵姑本是山野生长,穿上人衣,自然不称,我恐大哥、元弟笑出声来,一则当着长辈狂笑失仪,二则又恐恼了灵姑,才借故退了下来。天已不早,我们动手收拾晚饭吧。”司明一听元儿、雷迅是笑灵姑脸上有毛难看,心里老大不服,鼓着嘴问道:
“这有什么好笑?你们看她脸上有毛难看,我还觉着她更有趣呢,别的猴子哪有那么灵?
我真爱她极了。”司明憨头憨脑,这几句话一出口,休说雷迅、司明,连方端也招得绷不住劲,笑将起来。司明一睹气,连元儿也不理,拉了方环便走。他二人始终也不明白元儿等三人为什么发笑。等他二人走远,元儿等三人又笑将起来。彼此嘱咐,谁也不许向方环、司明说破,各自前去做事不提。
三老见五小弟兄走后,灵姑也要跟去,方母拦住道:“今日你先不要做事,我们还有话问你呢。”灵姑也真听话,闻言便即止步。方母知雷迅、元儿看出原委,一面唤住灵姑,一面想起唤回方端嘱咐,以防小孩子家有口无心胡说。才喊了一声,小弟兄们已然走远,未曾听见。铜冠叟明白方母意思,便道:“端儿提头退去,他识得大体,无须我等嘱咐,由他们各自办事吧。”
方母想了想,点头答道:“端儿自他父亲死后,全家母子三人,一个衰病,一个幼弱无知,又在仇家势盛,奔走逃亡之际,仰事俯蓄,全仗他一个小孩子家支撑。虽有司兄照应,这些年来也着实难为了他。环儿去不去我倒不怎样,假使银发叟老仙连端儿也一齐垂青,我还是真有些舍不得呢。”雷春道:“我看端世兄资质、德行。聪明,除裘世兄外,他们三人全都弗及,早晚定成大器。也许仙人暂时相弃,说不定是为顾全他的孝道呢。”
铜冠叟道:“聪明人最难得的是行事浑厚,端儿即兼有之,前途决不会错。适才本打算嘱咐元儿上山拜师之事,被猿仙带了灵姑前来,将话岔开,也没和他说完。别的好办,这金鞭崖四面陡空,下临绝壑,似一支金鞭倒插地上,除了飞仙剑侠,连小弟平时自负学有轻身功夫,也难飞上,这上去一层,倒难得紧呢。”雷春一听崖势如此奇险,见满天霞绮,斜日犹未西沉,便想绕到后崖看看,顺便代元儿踩踩道,有无别的捷径可以攀升上去。方母自从移居金鞭崖下,病好以后,至多只在小弟兄三人出门樵猎未归时,行至洞外,倚门闲眺,从未远行。闻言乘着酒后余兴,也要同去。当下雷春与铜冠叟在前,灵姑便去搀扶着方母,顺山涧往崖后绕去。
那道绕崖的涧深有千尺,如带盘绕。宽的地方有数十丈,最近处相隔也有十来丈宽阔。常人到此,休说攀升那崖,便是这道又阔又深的山涧也难飞渡。绕走约有四里多路,才到了崖后。一眼望见对崖上洞穴甚多,壁间满生着许多薛萝香草,古藤异花,红石苍苔,相间如绣。正要前行,后面众小弟兄也追踪赶来。再走没有多远,便是一座排天削壁,将去路阻住。
铜冠叟道:“我们因家在那边,所以管那边叫前崖,其实这里方是崖的正面呢,我们是由东绕来,如从西走,不但对崖难以飞渡,便是崖这边的形势也是其险万分,有的地方竟要提气贴壁而行,方能勉强过去。朱真人所种的几株仙草,便在那崖的下半截。
听说以前这前崖原有一根天生的神石梁可通对崖,直到崖顶宫观门前,后来被朱真人将它移去,从此仙凡路隔,不许常人间径了。”
雷春还要从回路绕向西南,看个全豹。铜冠叟因方母新愈不久,路太险,便命方端、方环先陪了方母回去。灵姑仍旧抢着搀扶方母而行。
雷春父子,铜冠叟父子师徒一行五人,往西绕行没有多远,便到元儿那日受伤坠崖之所。雷春见前面不远,涧路越窄。岸这边的崖渐渐向前斜伸,仍朝对面拱揖。漫说人行不能并肩,若非武功精纯,善于提气轻身的人,简直休想过去。
五人正要鱼贯前进,忽见对面崖凹中飞出一团浓雾,雾中隐现一个赤身少年,手里捧着元儿那日所见的仙草,正待破空飞起。元儿一见,方失声惊叫道:“那不是像甄大哥么、怎得到此?”一言未了,猛听铜冠叟大喝道:“大胆妖孽!擅敢来此盗取仙草。”
说时,手起处,十二片连珠月牙甩镖早随声而出,直朝雾中人影打去。众人因是游山玩景,除铜冠叟这随身不离的十二片月牙甩镖外,俱未带着兵刃暗器,听铜冠叟这一喊,匆匆中都打不出主意。毕竟雷春是个会家,一听那是盗草妖人,随手往石崖上一抓,便抓裂下来许多碎石砂砾,运足硬功,也向烟雾中人影打去。这时,雾中人影业已升高。
司、雷二老所发的暗器、石块俱是力沉势疾,百发百中,何等厉害,谁知一沾烟雾外层,便即坠地。眼看那雾中人影在空中微一旋转,便疾如飘风,在夕阳影里往西北方向飞驶而去。
铜冠叟知朱真人仙草业已被妖人盗走,追赶不上。再往对面崖孔中一看,仙草生根所在,浮土零乱,陷有一个数尺方圆的深穴。穴旁倒着一个乱发纠盘,面相凶丑,赤足草履,身着戏衣,似僧非僧,似道非道的妖人,业已被腰斩成了两截,鲜血流了一地。
那洞正当西照,阳光斜射进去,看得分外清楚。
众人见仙草被妖人盗走,却无人追敌,俱猜不出是何缘故。司、雷二老正打算飞身过去观看,崖顶一道白光匹练般射下来,直达对面崖洞之中。光敛处,现出一个长身玉立的少年。只见他一到,便将那妖人尸首提起,掷人仙草生根的穴内。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白玉瓶儿,倒了些粉末下去。再取身旁剑鞘,将浮土,石块一齐弄好,用脚踏了踏,便要往上飞起。
铜冠叟认出少年是那日与纪登在崖前闲话,从崖顶上喊走纪登的小孟尝陶钧,也是矮叟朱真的门下。见他做完了事要走,忙高声喊道:“陶兄暂留贵步。适才我们曾见一驾雾妖人,将朱真人仙草盗走……”还要往下说时,陶钧已接口道:“适才妖人,便是铁砚峰鬼老所派来的,共是两个:一是他役遣的生魂;一是他门下弟子程庆。只那生魂,家师因他受妖法所制,事出无知,没有伤他。程庆已被真人飞剑所斩。因家师不久要赴峨眉,应妙一真人之约,仙草已于前日移植。生魂盗去的乃是赝本,另有一种妙用,此时不便细说。裘师弟大后日上山拜师最好,到时自有能人接引他上崖,无须愁虑艰险。
现奉家师之命,另有他事要办,再行相见。”说完,依旧一道光华,直飞崖顶而去。
元儿见陶钧剑术如此精奇,好不欲羡。暗忖:“自己将来不知可否练到这般地步?”
陶钧去后,方环、灵姑也已送了方母赶来。这时已是日薄崦嵫,瞑烟四合,铜冠叟因山路大险,天黑难行,晚餐时候又到,提议回去,明早再陪了雷春游赏。当下,大家循着原路回转。
元儿到了洞中,见方端正在整理饭食,将他拉过一旁,告知适才之事,说起那生魂竟与甄济形态相似,只可惜被烟雾笼罩,没有看得十分仔细。因与陶钧初见,长者在前,未敢动问。前日师父到夕佳崖去接,曾见他的题壁,有去铁砚峰之言;陶钧又说那生魂是受了铁砚峰妖人鬼老的役使,看起来一定凶多吉少,甚是忧虑。方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