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上枝头是乌鸦 作者:陌上无双(晋江vip2014.1.15完结)





二丫继续道:“几位妹妹也可是时常的去董府看我,是不是,夫君?”
董家女婿是完全沦陷在二丫的温柔乡里,立马跟着回答,“是,是,妹妹们可以常去,知会一声儿,派马车来接你们。”
不得不说董家女婿很给二丫长面子,凡事都很听二丫的,这样二丫的下巴又扬了扬,很自豪的样子,不过三天就能让董家女婿言听计从,这是能耐。
这能耐在姚太太眼里就是以色侍人了,都是小妖精用得招数,她是打心眼里瞧不上,觉得太过轻浮。
姚太太笑着:“那倒不用,多麻烦,有那份心就比什么都强。”
“是,你们好好过日子便是。”姚老爷跟着应和,见女儿嫁人他是很高兴,虽说是商,但目前看起来这还真是一门好亲事。
几个人说说笑笑,几番真心就没人知道了。
用过了中饭,下午二丫便回婆家了,回门有个习俗是日落前要回家,晚上新房不能没有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要遵守。
二丫走后姚太太便回了房一个人发脾气,“翅膀硬了!你瞧她那个样子有什么好高兴的?”姚太太冲着章妈妈说。
章妈妈也不知劝什么只是劝道:“那二小姐也不能一回娘家就哭着脸,多不吉利。”
姚太太接受不了的是她精心安排二丫的婚事为的就是见不得她好,二丫回门这如鱼得水的样子,不仅打击了姚太太的自尊心,更说明了她的计划失败,这是让姚太太不能接受的。
“我看她以后能过成什么样子,日子过得好算她的能耐!”姚太太狠狠道。
越接近成亲的日子,三丫越是紧张,越是黏五丫问东问西,五丫本想说大家都是没成过亲的人,你问我我同样答不出你的问题来。可见她不知所措的样子五丫又不忍心让她难过,只好在她房间里陪着她。
三丫一手拄着自己的下巴,一边问:“五妹,你说这表哥还是觉得我不好么?那成亲后会不会不理我?然后找别的女子?”
五丫不知怎么回答,只是先给她做个心理准备,“晏维表哥只不过是有些想不通,估计现在都好了。至于别的女子,三姐要想开,不管是找什么样的夫君,以后都是会有三妻四妾,你作为正妻,要做的是不只管好这个家,还要大度的接受。”
“自己的丈夫找别的女人我还要大度的接受?”三丫立马炸毛,然后说道:“我接受不了。”
“三姐要大度,才会得外祖母以及舅母喜欢不是,到时有事情才会为你撑腰,小家子气的女子是不讨人喜欢的,何况以后你还是府里的主母,很多事你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得过且过。”五丫说着。

第五十五章


虽然三丫的婚礼是缩减缩减再缩减,但其程度还是把二丫盖过去了太多;光是嫁衣收拾;陪嫁的嫁妆就足以让人羡慕了,缩减前的可想而知。、
所谓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但这些在三丫与程晏维这件亲事上;都成了没用的规矩,若是算起来,那三丫早嫁不进去程府了,这亲事当初闹出了多少麻烦众人心知肚明,而八字生日什么的,就是不好,算命先生也会说话,拿了钱就走人,何必得罪人。
三丫婚前恐惧症越来越明显,连梳妆打扮都要五丫陪着,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紧接着梳妆,不得不承认穿着大红嫁衣的三丫多了几分美艳,光彩照人,让人移不开眼。
她手里捧着想着吉祥平安的苹果,脸蛋却比那苹果还要红,含羞带笑的样子的却很幸福,只是夫妻之间要两情相悦才更幸福。
喜娘梳着三丫的长发,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有头有尾;富富贵贵。”
待喜娘说完,五丫道:“三姐一定要记得,就是饿了也不能吃那苹果,那是保平安的,还有啊,等给你吃子孙饽饽的时候,不管是生是熟一定要说生,讨个吉利的好彩头。”
三丫点了点头,“这些我都记得。”
喜娘给三丫带上满是珍珠的凤冠后,三丫慢慢站起身,轻轻抱了抱五丫,没说什么话,但五丫感觉很温暖,这怕是姐妹相处这么多年来最温暖的一次了吧。
从屋里隐隐约约能听见外面的吹打声音,三丫这才松开五丫,由喜娘给盖上大红的盖头,然后由喜娘牵引着走出屋,五丫看着三丫的背影忽然觉得有些心酸,怎么都是一起长大的姐妹,都是流着一样的血,以前谈不上多喜欢,这会儿出嫁了才觉得难过,只盼她以后过得好便是了。
五丫一直呆在屋里并没有出去,只是能听见外面的声音,吵吵闹闹的,她不是怕别的,是怕看见程晏维那张不情不愿的脸,徒增烦恼罢了。
二丫三丫一出嫁,五丫只觉得姚府安静了许多,少了些人气儿似的,也只有四丫与自己日日相伴,再想考完科举四丫及笄就也要嫁人了,想到这些五丫才觉得孤独,平时姐妹吵嘴,互相针对想一想好像真的没什么一样。
说到科举,那要先说出征,仲家大军在仲家父子的带领下,出征北伐,当今圣上甚至亲自送军队出城,不可谓是不重视,然则比出征更重视的是这次的科举,按照从前的情况,若是有战乱,这科举就一定要推上一推,而当今圣上不同,皇位还没坐热乎,又赶上打仗,他必须在朝堂上培养出他自己的那股势力,否则就要被老臣牵着鼻子走,甚至可能做一个傀儡皇帝。
这次的科举还真是人才济济,五丫熟悉的便有自己的大哥姚善礼,宋言书,新婚的程晏维,以及佟呈轩,在京城里关于头名三甲的很多,而佟呈轩的名字是最常出现在传闻中的,不得不说在京城他已经小有名气,若是中了头名三甲,上门说亲事的就要排长了队吧。
如果出自内心的话,五丫倒更希望佟呈轩落榜,毕竟看中了他这门好亲事,眼看希望越来越小,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罢了。
三丫嫁到程府,夏竹说倒是没人敢难为,上面有最权威的老太太,下面有支持的舅舅程国公怕是真的没人敢欺负她,敢欺负她的怕是只有她同床共枕的夫君了。
除了新婚夜,新郎跟新娘圆了房以外,新郎一直住在家里的书房,虽说身边没有别的服侍的人,但借口说要认真读书考科举不与新婚妻子同床也有些过分了。
何况这种事儿,祖母不好安排,公公不好去说,至于婆婆,因着之前的心结,倒是觉得该给姚太太母子个下马威,姚太太在姚府干着急也没有用,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难不成你一个丈母娘还要去管人家小夫妻睡不睡在一起么?
五丫起初听了这事儿是觉得程晏维太过分了些,但后来想了想,三丫从小到大就没碰过什么钉子,也该磨练磨练,以后若是没了靠山,自己又没有过硬的心智,怕是以后也管不住那偌大的程国公府。
殿试当天,姚家人极为紧张,姚太太在佛堂不停的念经,姚老爷则在正厅里来回踱步,当然姚家人都在正厅里等消息,五丫倒是不紧张,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书读了是自己的,又不是别人的,你最后的成绩是与你努力挂钩的,而姚善礼也着实做了很多努力,想必结果不会太差,倒是四丫紧张的在五丫身边直搓手。
“放心啦,肯定会有好消息的。”
四丫握住五丫的手,她手心全是汗,看来也是紧张了,毕竟宋言书是她以后的夫君,其实说白了宋言书考得太好也不好,太坏也不好,树大招风,太好定会让人家瞧上,先不论宋言书的人品,当初也是姚家的姑娘先拒婚在先,然后才定了四丫的亲事,宋言书就算在自己步步高升了不承认这门婚事也无可厚非,虽然他可能会被京城人所不齿,太坏呢,以后的日子便不好过的,所以四丫矛盾是应该的。
若是换做五丫她宁愿宋言书考不好,然后过平平凡凡的日子,当然在好与不好之间才是大吉。
等了半晌,姚太太也从佛堂里出来了,想必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了,心里肯定是着急的很,嫡子以后的人生之路好与坏就看这次了,若是落榜,还哪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老爷,你坐下休息会儿,来回走得我头晕。”姚太太说道,姚老爷坐下脸上的神情却没有轻松很多。
气氛紧张的有些压抑,让人喘不上气来。
安静了好久,终于有小厮从门口跑回来,边喘气边大声道:“老爷老爷,放榜的来了。”
姚老爷腾得一下起身,姚夫人也紧跟着往出走,五丫看了一眼四丫,两人也站起来跟上,一个年岁不大的公公,手捧明黄色的圣谕,带着一队人走进来。
姚老爷满脸都是笑容,既然是圣谕定是上榜了,总算心里面是有着落了踏实了。
那公公笑着打开圣旨,用尖细的声音大声宣读道:“奉天成渝,皇帝诏曰”
五丫没有听清具体内容是什么,但她听见了两个字,探花,姚老爷和姚太太笑得合不拢嘴,那公公客气道:“当今圣上设宴,探花郎以及状元和榜眼留在宫中用膳,想必傍晚便能回府,姚大人不必担心。”
“谢公公提醒,公公要不要进屋喝杯茶?”姚老爷问道,那公公摆了摆手手,“有皇命在身,不方便,多谢大人美意。”
姚老爷点了点头,脸上甚是惋惜,握了一下公公的手,塞进去一袋金豆子,道:“小小意思,公公请收下,带着各位兄弟喝杯茶什么的。”
那公公笑得更开心了,把金豆子一揣,道:“那谢谢姚大人了。那姚大人还有什么事么?”
“不知当今状元是?”姚老爷问道,“还有我有一学生也参加了殿试,名宋言书,不瞒您,他也与我四女儿定亲了,所以”
“当今状元是佟公子佟呈轩,据杂家所知,宋言书宋公子为二甲头名中了庶吉士。”公公答道,四丫脸上顿时轻松起来,不好不坏,这对四丫来说最好不过。
姚太太忽然想到自己另外一个女婿,便赶紧道:“那程国公府的公子程晏维如何?他是我侄子也是我女婿。”
那公公想了想,道:“这个杂家不记得了。”
姚太太脸上有些失望,没有说什么,姚老爷赶紧圆场,“多谢公公了,既然公公又皇命,我便送公公出去吧。”
科举这东西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恐怕姚太太此刻心里会讨厌上宋言书,嫡女婿倒还不如庶女婿考得好了。
第五十七章
姚太太的雷厉风行仅限于对自己在乎的事儿;对自己有利的事儿;比如姚善泓满月礼只是在府里小办一下,抓周的东西虽然全;但很多正式的礼节都跳了过去;好在姚善泓争气,抓了一个官星印;气得姚太太脸都白了;对于抓周人们还是很相信的;毕竟当初姚善礼就抓了个官星印,最后就考上了探花郎。
姚府的喜事像是一件赶上一件,好似时来运转,一大早定西侯府就来了人;说是姚善初昨晚早产;今早生出了个儿子,姚太太一听说,嘴巴都咧到后脑勺了,备了车赶紧就去了定西侯府,要看看自己的宝贝外孙。
说到底,再是你的外孙,你也是人家的外人,毕竟那孩子是定西侯府的人,姚太太这般猴急,倒是容易让定西侯府的人不爽快,好像你家女儿在我家受气的样子。
定西侯府向来不怠慢姚太太,每次去都早早的派人在侯府门口等着,“见过姚太太,姚五小姐。”
姚太太一副神气的样子往府里面走,那丫鬟就在前面引着,生怕把人带错了地方,姚善初产后被安排在定西侯府最安静的院落静养,五丫觉得那院落是极好的,又是初春,景色宜人,想必谁住在这儿也会心情大好吧。
虽是初春,但姚善初身上穿得很厚,产后都怕受凉以后留下病根儿,她歪在贵妃榻上,奶娘在一旁哄着新生的小少爷,见姚太太来,让丫鬟扶起身坐在榻边,叫道:“娘,您来了。”
姚太太笑得合不拢嘴,“我外孙出生,怎么不来看看。”说着朝奶娘那里走过去,也不关心自己女儿身子如何,直奔外孙。
姚善初倒没显得多生气,她了解自己的母亲,粗枝大叶,顾得上这个就忘了那个,并不是不放在心上,要知道姚太太可是最护犊儿的主儿。
五丫甜腻腻的叫了一声“大姐”然后关切道:“大姐身子又没有觉得不舒服?少活动,多休息才是。”
姚善初为人母后,看起来也少了几分之前的凌厉之气,说实话五丫之前见姚善初还是心有余悸的,除了她为人圆滑世故外还有她是长姐的成分,“知道,真是个有心的。”
姚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