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新修版)
础3鄣浇Γ砩献鸥黾呒莸哪昀仙耍砼婆邸B砥ケ汲奂欤郾愎チ耍汲鍪桑抢仙龅厝ψ硗罚氐焦迳砬巴W。实溃骸靶」媚铮闶撬吭蹒垡桓鋈嗽谡舛俊?br /> 郭襄见他目光如电,心中微微一凛,但随即想到在黑龙潭前所遇到的一灯大师,暗想:“那一灯大师如此慈祥,这老和尚想必也是好人。”答道:“我姓郭,要去找一个人。”
那老僧道:“你去找谁?”郭襄侧过了头微微一笑,道:“老和尚多管闲事,我不跟你说。”
那老僧道:“你要找的人是怎生模样,或许我曾在道上见过,便可指点途径。”郭襄一想不错,便道:“我要找的那人最好认不过,是个没有右臂的青年男子。他或许是和一只大雕在一块儿,也或许只他独自一人。”
那老僧正是金轮国师,听她所说之人正是杨过,心中一惊,脸上却现喜色,道:“啊,你要找的人姓杨名过,是不是?”郭襄大喜,道:“是啊,你识得他?”国师笑道:“我怎不识得?他是我的小朋友。我识得他的时候,你还没出世呢。”
郭襄俏脸上一阵红晕,笑问:“大和尚,请问你的法名。”国师道:“我叫珠穆朗玛。”珠穆朗玛是吐番境内一座高山之名,此峰之高,天下第一,国师所学佛法武功源自吐番,他随口说出来,隐有武功高极、无人可及之意。
郭襄笑道:“甚幺珍珠,木马,叽哩咕噜的,名字这幺长。”金轮国师道:“叫珠穆朗玛。”
郭襄道:“好,是珠穆朗玛大师。你知道我大哥哥在那儿幺?”国师道:“你大哥哥?”
郭襄道:“杨过啊?”国师道:“啊,你叫杨过作大哥哥,你说姓郭啊?”郭襄脸上又微微一红,道:“我们是世交,他从小住在我家里的。”
国师心念一动,道:“我有个方外之交,与老僧相知极深。此人武艺高强,名满天下,也是姓郭,单名一个靖字,不知姑娘认得他幺?”郭襄一怔,心想:“我偷偷出来,他既是爹爹的朋友,说不定硬要押我回去,还是不说的好。”说道:“你说郭大侠幺?他是我本家长辈。大和尚是瞧他去幺?”
国师人既精明,又久历世务,郭襄这幺神色稍异,他如何瞧不出来?当即叹道:“我和郭大侠乃过命的交情,已有二十余年不见,日前在北方听到噩耗,说郭大侠已经逝世,老僧心痛如绞,因此兼程赶来,要到他灵前去一拜。唉,大英雄不幸短命,真是苍天无眼了。”说到这里,泪水滚滚而下,衣襟尽湿。他内功深湛,全身肌肉呼吸皆能控纵自如,区区泪水,自是说来便来。
郭襄见他哭得悲切,虽明知父亲不死,但父女关心,不由得心中也自酸苦,眼眶一红,说道:“大和尚,你不用伤心,郭大侠没有死。”国师摇头道:“你别瞎说!他确是死了。
小女孩儿怎知道大人的事?”郭襄道:“我正自襄阳出来,怎不知道?刚刚昨天我便见过郭大侠。”国师此时再无怀疑,仰天大笑,说道:“啊,你便是郭大侠的小姐。”突然又摇头道:“不对,不对,郭大侠的小姐叫郭芙,我也识得,她今年总有三十五岁出头了,那像你这般小?你是假的。”郭襄经不起他这幺一激,道:“那是我大姊姊。她叫郭芙,我叫郭襄。”
国师心中大喜,暗想:“今日当真是天降之喜,这福气自己撞将过来。”说道:“如此说来,郭大侠当真没死。”郭襄见他喜形于色,还道他真是父亲健在而欢喜,觉得此人良心真好,说道:“自然没有死! 我爹爹倘若死了,我哭也哭死了。”国师喜道:“好,好, 好!我信你了。郭二姑娘,如此我便不到襄阳去了。相烦你告知令尊郭大侠和令堂黄帮主,便说故人珠穆朗玛敬候安好。”他料知郭襄定要问他杨过之事,于是以退为进,双手一合什,牵过马来,便要上鞍。
郭襄道:“喂喂,大和尚,你这个人怎幺如此不讲理啊?”国师道:“我怎地不讲理了?”
郭襄道:“我跟你说了我爹爹的消息,你却没跟我说杨过的消息,他到底在那里?”国师道:“啊,昨天在南阳之北的山谷之中,老僧曾和杨过小友纵谈半日,他正在该处练剑,此刻十九未走,你去找他便了。”郭襄眉头紧蹙,道:“这许多山谷,到那里去找他?
请你说得明白些。”国师沉吟半晌,便道:“好罢!我本要北上,就带你去见他便了。”
郭襄大喜,道:“如此多谢你啦。”
国师牵过马来,道:“小姑娘骑马,老僧步行。”郭襄道:“这个何以克当?”国师笑道:“这马四条腿,未必快得过老僧的两条腿。”郭襄正欲上马,忽道:“啊哟,大和尚,我肚子饿啦,你带着吃的没有?”国师从背囊中取出一包干粮。郭襄吃了两个面饼,上马便行。
国师大袖飘飘,随在马侧。郭襄想起他那句话:“这马四条腿,未必快得过老僧的两条腿。”一提马缰,笑道:“大和尚,我在前面等你。”话声未必,那马四蹄翻飞,已发足向前疾驰。这马脚力甚健,郭襄但觉耳畔风生,眼前树过,晃眼便奔出了里许。她回头笑道:“大和尚,你追得上我幺?”说话甫毕,微微一惊,原来竟不见了金轮国师的踪影。
忽听得那和尚的声音从前面的树林中传出:“郭姑娘,我这坐骑跑不快,你得加上几鞭。”
郭襄大奇:“怎地他又在前面?”纵马抢上,只见国师在身前十余丈处大步而行。郭襄挥鞭抽马,那马奔得更加快了,然而和国师始终相距十余丈,几乎要迫近数尺也有所不能。这时两人已走上襄阳城北大路,一望平野,那马四只铁蹄溅得黄土飞扬,看国师时,却是脚下尘沙不起,宛似御风而行一般。
郭襄好生佩服,心想:“他若非身具这等武功,也不配和爹爹结成知交。”由钦生敬,叫道:“大和尚,你是长辈,还是你来骑马罢,我慢慢跟着便是。”国师回头笑道:“咱们何须在道上多费时光?早些找到你大哥哥不好幺?”这时郭襄胯下的坐骑渐感乏力,奔跑已无先前之速,反而与国师越离越远了。
便在此时,只听得北面又有马蹄声响,两乘马迎面驰来。国师道:“咱们把这两旁匹马截下来,三匹马掉换着骑,还可赶得快些。”过不多时,两乘马已奔到近前,国师双手一张,说道:“下来走走罢!”
两马受惊,齐声长嘶,都人立起来。马上乘客骑术甚精,身随鞍起,并没落马,一人怒喝:“甚幺人?要讨死幺?”唰的一声,马鞭从半空抽将下来。郭襄喜叫:“大头鬼,长须鬼,别动手,是自己人!”马上乘客正是西山一窟鬼中的长须鬼和大头鬼。
国师左手回带,已抓住了大头鬼的马鞭,往空一夺。不料大头鬼人虽矮小,却天生神力,那马鞭又是极牢韧的牛皮所制,国师这一夺实有数百斤的大力,马鞭居然不断,也没将大头鬼拉得鞭子脱手。国师叫道:“好小子!”手劲暗加,呼的一声,终于将大头鬼拉下马来。大头鬼大怒,撒手松鞭,便欲扑上跟国师放对。长须鬼叫道:“五弟且慢!”说道:“郭二小姐,你怎地和金轮国师在一起了?”当日金轮国师和杨过等人同入绝情谷,长须鬼樊一翁见过他,因此识得。
郭襄笑道:“你认错人啦,他叫珠穆朗玛大师,是爹爹的好朋友。金轮国师却是爹爹的对头,这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幺?”樊一翁问道:“你在那里遇见这和尚的?”郭襄道:“我刚碰着他。这位大和尚说道我爹爹不在了,你说好笑不好笑?他要带我去见大哥哥呢。”
大头鬼道:“二小姐快过来,这和尚不是好人。”郭襄将信将疑,道:“他骗我吗?”大头鬼道:“神雕侠在南边,怎地他带你往北?”
金轮国师微微一笑,道:“两个矮子瞎说八道。”身形略晃,倏忽间欺近二鬼身侧,双掌管齐下,径向二鬼天灵盖拍落。
这十余年来,国师在蒙古苦练“龙象般若功”,那是金刚宗中至高无上的护法神功。那“龙象般若掌”共分十三层,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纵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传授,一二年中即能练成。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第三层又比第二层加深一倍,需时七八年。如此成倍递增,越往后越难进展。待到第五层后,欲再练深一层,往往便须三十年以上苦功。金刚宗一门,高僧奇士历代辈出,但这一十三层“龙象般若功”,却从未有一人练到十层以上。这功夫循序渐进,本来绝无不能练成之理,若有人得享数千岁高龄,最终必臻第十三层境界,只人寿有限,金刚宗中的高僧修士欲在天年终了之前练到第七层、第八层,便非得躁进不可,这一来,往往陷入了欲速不达的大危境。北宋年间,吐番曾有一位高僧练到了第九层,继续勇猛精进,待练到第十层时,心魔骤起,无法自制,终于狂舞七日七夜,自绝经脉而死。
那金轮国师实是个不世出的奇才,潜修苦学,进境奇速,竟尔冲破第九层难关,此时已到第十层的境界,当真是震古烁今,虽不能说后无来者,却确已前无古人。据那《龙象般若经》言道,此时每一掌击出,均具十龙十象的大力,他自知再求进境,此生已属无望,但既已自信天下无敌手,即令练到第十一层,也已多余。当年他败在杨过和小龙女剑下,引为生平奇耻大辱,此时功力既已倍增,乘着蒙古皇帝御驾亲征,便扈驾南来,要双掌击败杨龙夫妇,以雪当年之耻。
这时他双掌齐出,倏袭二鬼,大头鬼举臂一格,喀的一响,手臂立断,脑门跟着中掌,连哼也没哼一声,当即毙命。樊一翁功力远为深厚,见敌人这一击甚是厉害,使一招“托天势”,双手举起撑持,立觉有千斤重力压在背上,眼前一黑,扑地便倒。
郭襄大惊,喝道:“这两个是我朋友,你怎敢出手伤人?”
樊一翁喷了两口鲜血,猛地纵起,抱住了国师两腿,叫道:“姑娘快逃。”国师左手抓住他背心,要将他提起摔出,但樊一翁舍命回护郭襄,双手便如铁圈般牢牢握住了敌人双腿。国师虽然力大,却拉他不脱。郭襄又惊又怒,此时自己知道国师不怀好意,可是不愿意舍樊一翁而独自逃命。双手在腰间一插,凛然道:“恶和尚,你恁地歹毒?快放了长须鬼,姑娘随你去便是。”樊一翁叫道:“姑娘快逃,别管……”下面一个“我”字没说出口,就此气绝。
国师提起樊一翁的尸身往道旁一掷,狞笑道:“你若要逃,何不上马?”郭襄一生从未恨过任何人,当日鲁有脚死在霍都手下,但她未曾目睹霍都下手,只心中悲痛,却没憎恨仇人。这时见国师如此毒辣残忍,不由得恨到极处,对他怒目冷视,竟无半点惧色。
国师道:“小姑娘,你怎地不怕我?”郭襄道:“我怕你甚幺?你要杀我,快动手好啦!”
国师大拇指一翘,赞道:“好,不愧将门虎女!”
郭襄向着国师狠狠的望了一眼,想要埋葬两位朋友,苦无锄头铁铲之属,微一沉吟,提起两人尸身,放在樊一翁的坐骑上,翻过踏镫皮索,将尸身绑住了,在马臀上踢了一脚,说道:“马儿,马儿,你送主人回家去罢。”那马吃痛,疾驰而去。
那晚杨过和黄药师并肩离了襄阳,展开轻功,向南疾趋,倏忽间奔出数十里之遥,卯末辰初,已到宜城。两人来到一家酒楼,点了酒菜,共叙契阔。黄药师说起程英、陆无双姊妹十余年来隐居故乡嘉兴,以傻姑为伴。他曾想携同两人出来行走江湖散心,两姊妹总是不愿。杨过黯然长叹,颇感内疚。
两人喝了几杯,杨过说道:“黄岛主,这十多年来,晚辈到处探访你老人家的所在,想请问你一件事,直到今日,方始如愿。”黄药师笑道:“我随意所之,行踪不定,要找我确是不易。但不知老弟要问我何事。”杨过正要回答,忽听得楼梯上脚步声响,上来三人。
黄杨二人听那脚步之声,知上楼的三人武功甚强,大非庸手,一瞥之下,杨过识得当先一人乃潇湘子,第二人面目黝黑,并不相识,第三人却是尹克西。潇湘子和尹克西见到杨过,愕然止步,互相使个眼色,便欲下楼。
杨过轩眉笑道:“故人久违,今日有幸相逢,何以匆匆便去?”尹克西拱了拱手,陪笑道:“杨大侠别来无恙?”潇湘子深恨终南山上折臂之辱,这十余年来虽功力大进,自知终非敌手,再也不向杨过多瞧一眼,径自走向楼梯。
那黑脸汉子也是忽必烈帐下有名武士,这次与尹潇二人来到宜城打探消息。见潇湘子满脸怒色,当即大声道:“潇湘兄且请留步,既有恶客阻了清兴,待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