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嫣然 作者:秋李子(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7-31完结)
“祖母不是在扬州嫁给的祖父?”小孙女还要继续刨根问底,根哥儿把女儿抱起:“就这爱问的性子,和你姑姑是一样的,见到舅公还不上前叫人?”
小孩子被父亲说的脸上一红,埋在根哥儿肩头不说话。嫣然已经笑了,看着在门口等着的郑小弟:“还好还好,爹娘还担心你呢!”
“我还怕爹娘气到呢,这走了四次都没考中!”郑小弟呵呵笑着,听到弟弟这样说,嫣然就放心了,不怕落第,怕的是从此就萎靡振没有精气神了。现在弟弟还能和自己开玩笑,那证明落第这件事对他影响不像前几次那么大。
“姐姐,你别这样瞧着我,我又不是孩子了,虽说我只比根外甥大那么几岁,可我还是长辈不是?”郑小弟的话让嫣然又笑了,前呼后拥中进了屋,稍事休息后郑小弟已经拿着贴过来:“这是曾家给你下的贴,约你后日去曾家赴宴呢!”
嫣然拿了帖子打开瞧着:“什么时候,去曾家,还要人正正经经地下贴了?”
“不一样了,姐姐,我倒想问问你,你现在拿了贴去曾家赴宴,心里是什么感受?”嫣然笑了:“什么感受,我也不知道呢,不过我只知道,现在和原来不一样了。”
用了差不多几十年,才走到这一步,走到可以和昔日主人平等相待这一步。是真正的平等相待,而不是原来那样,嘴里说的和自己心里想的,不是一回事!
看着上面的字,这字迹嫣然并不熟悉,不是曾之庆的,也不是女儿的,或许是曾少夫人,不,现在不该称呼她为曾少夫人,而是曾大太太。嫣然的手往那字上面一个个挨个点过去,当年那个掩饰不住骄傲的,初过门的少妇又在眼里,还有她唇边万事掌握在手心里的笑容。
现在,嫣然的手轻轻一挥,这么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曾经需要在她面前低眉顺眼回话的人,已经可以站在她面前,露出得体微笑了。
虽然旅途劳累,但嫣然这一夜并没睡好,听着身边丈夫发出的呼噜声,嫣然拿起扇子给他打了几下扇,那呼噜声减轻一些,嫣然看着他,怎么都没想到,那回奉命去给石安送东西,遇到的男子就是自己一生的依靠?
想到这,嫣然很想把丈夫摇醒,和他说说这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可看着他面上那已经很明显的皱纹,嫣然并没把丈夫摇醒,还是让他睡吧,要赴宴的,可不止自己。
想着,嫣然就重新躺好,容畦等她躺好才悄悄地睁开一只眼,女人啊,就是想的太多。不过,别的女人这样想不可以,妻子这样想,很好。
曾家在被夺爵后搬回侯府之时,只对违禁之处做了些改动,后来因着曾之庆的长子读书还算成器,有些松动了,于是原先被封起来的厅堂又重新打开,不过当年悬着匾额的侯府正堂,一直锁在那里。除非曾家子孙有谁做到一品大员,那座正堂才有可能打开。
轿子在二门里落下,曾府下人上前掀起轿帘,嫣然走下轿,虽经历了风波,但二门处和原来并没什么变化。等在那里的馨姐儿和曾大奶奶已经迎上前。
“娘,这一路上可好!”几年不见,馨姐儿面上的稚气早已褪的干干净净,和在扬州时并不一样。当着曾大奶奶,嫣然不好对女儿流露更多的感情,只回了个好字就对旁边的曾大奶奶点头:“小女娇痴,这些年在这家里,你这做大嫂的多有提点,麻烦你了!”
“亲家太太这话羞死我了,我不过偶尔说上几句,哪能算得上提点,再说像二婶婶这样聪明伶俐又体贴人的妯娌,我还巴不得个个都是这样。”曾大奶奶姓石,是石安的堂侄女,也是侯府旁枝。
嫣然先还担心女儿是报喜不报忧的,不过见了这一面,再加上石氏的这句话,嫣然的心也就放下些。握了女儿的手,嫣然在她们妯娌的陪伴下往上房走去。
曾大太太现在住的,是昔日曾太夫人住的上房。当年曾侯爷和赵氏针锋相对,闹了两三年,最终还是曾侯爷败下阵来,带了爱妾幼子拿了大大一笔家资出外居住。赵氏被曾侯爷这举动气的差点吐血,在床上又躺了几年就断了气,临终前拉着曾大太太的手,要她一定记得这条家规,不能让孙儿们纳妾。
曾大太太当然连声应是,曾侯爷听的老妻去世,也不伤心,过了几日就来找曾之庆,要把那姨娘扶正。曾之庆到此时对自己的爹真是半分孺慕之心都没有了。冷笑说要扶正可以,从此之后,自己就没有爹了,也不姓曾了,索性改姓赵吧。然后再去开祠堂和老祖宗们说说这件事,老祖宗们许了,就可。
曾侯爷虽然荒唐,但还有个架子在那里。不怕儿子也怕老祖宗,只得听了儿子的不扶正那姨娘。但又说了另一个条件,自己年事已高,那些银子慢慢花着不够花,要曾之庆一年拿出一千两银子给自己。
曾之庆被自己爹的荒唐气的差不多快要气死,也晓得他要这银子是去养庶出幼弟的,也只有咬牙答应。好在曾侯爷那边,每年只要送了银子过去,逢年过节再接回来受儿孙们几个头,他也再不说什么。至于那个庶出幼弟,曾之庆全当没这个人。
嫣然走进上房院子,瞧着这和当初相差不多的屋子,想起女儿信上说的这些,心里感慨万千,但还是笑着对迎出来的曾大太太行礼:“亲家太太安,多年不见,你还好吧!”
曾大太太还礼不迭,又往嫣然面上瞧了瞧才道:“好,好,好着呢,你这路上可还好?我早盼着你来了,可是总没有个什么理由。难不成我还和人说,我想我亲家了,想她来京里和我说说话,这传出去,岂不笑歪了人的嘴?”
果真是物是人非了,嫣然心里叹息,面上笑着道:“亲家太太要和我说说话,有什么不可以呢?”说着两人携手进了上房,上房里除了下人,还有一个妇人听到声音就站起身。
嫣然瞧着她有些面熟,倒没想起。这妇人已经开口:“嫣然……,容亲家太太,我是这府里的二姑太太,不晓得你可还记得我!”原来是曾三老爷的女儿曾之敏,算来她也快四十了。进府的第一日,曾之敏来给曾太夫人问安,困倦地立即在床上睡去的样子又浮现出来。
嫣然不由感慨:“原来是敏……”姐儿两个字终究没说出口,嫣然只浅浅一笑:“原来是二姑太太,记得我离开时,您才十一?现在,都这样了,这要在街上,定然认不出来。”
曾之敏也淡淡一笑:“方才你进来时,我还细细瞧了,除了有些白发,竟没多少变化。”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文从侯府开始,也从侯府结束。之所以要写到稍微老年一点的嫣然,是因为我想写一个从头到尾的人物,而不是像原来写到半截子就结文。
还有一点点尾巴,其实不愿意等的,昨天那章就可以当做结局了,因为故事的主体部分已经交代结束。按照不少人的习惯,这部分应该当做番外,可因为我没有写番外的习惯,所以还是在正文里写。
☆、第313章 大结局(三)
嫣然不自觉地摸了下脸;接着笑了:“哪能呢?我孙子都好几岁了;我还没多少变化?”嫣然笑语宴宴;曾之敏心中无限感慨,当年曾太夫人说的话又在耳边;人这辈子;遇到什么事;还不知道呢。天下;哪有一成不变的事?
想着曾之敏的眼角就有些湿,曾大太太已经笑着上前招呼:“小姑就是这样爱说话,都坐下吧。说起来呢,都是熟人;也不用各自拘礼了!”
曾之敏收起心中感慨各自坐下,曾大太太瞧见馨姐儿和曾大奶奶站在那边;就笑着招呼道:“二奶奶还是去和你娘坐着吧,这么些年都没见着,你娘还不晓得有多想你呢!”
“婆婆就是晓得疼我们这些媳妇!”馨姐儿含笑说了这么一句,轻快地走到嫣然身边坐下。嫣然看着女儿,想要伸手摸摸她的脸,纵然她现在已经出嫁,生儿育女,但在嫣然心里,孩子终究还是孩子。
不过嫣然还是忍住了,和众人又说笑了一会儿,曾大太太也就让馨姐儿带了嫣然先下去歇一会儿,让她们娘儿俩说说话。
“娘,您那外孙听说您要来,早几日前就嚷着了,结果昨晚走了困,今早我让他起来,他啊,怎么都起不来!”离了婆婆,馨姐儿还是和在闺中时一样的活泼,从曾大太太上房出来,就说了一路。
从家里的事说到家外,恨不得把这分开这么些年的事,都尽情地告诉嫣然。嫣然含笑听着女儿说话,馨姐儿说了半会儿才停下来:“娘是不是嫌我呱噪?”
“你在我身边时候,我倒是真有点嫌你呱噪,但现在你不在我身边了,我就觉得,还是想念你的呱噪!”嫣然的话让馨姐儿又笑了,抱住嫣然的胳膊头就靠上嫣然的肩:“娘,我好想你!”
“方才在你婆婆跟前是怎么说的?这会儿在我面前,又像孩子了?”嫣然这取笑女儿的话刚说完,就听到传来孩子的声音:“啊,娘,外祖母到了没,我有没有见到她?”
说着话通往里间的帘子掀起,一个四五岁的男童揉着眼睛走出来。身后还跟了丫鬟在那拿着衣衫:“哥儿,把衣衫穿上。”那男童已经扑进馨姐儿怀里,圆溜溜的眼睛和馨姐儿一模一样:“娘,外祖母在哪呢?”
馨姐儿伸手就把儿子的耳朵拧住:“有你这样的吗?贪睡不起来不说,没瞧见你外祖母坐在旁边?”男童睁着眼看看,见嫣然对自己温柔地笑,男童的眼眨了眨:“啊,这就是外祖母。”
嫣然瞧见这孩子也十分喜欢,张开手要抱他,馨姐儿已经道:“娘,您别惯着他,这孩子,调皮的紧,也不晓得像谁?”
“像你小时候!”嫣然见孩子要给自己行礼,急忙把他拉起来,抱在怀里四处瞧了瞧才问馨姐儿:“这孩子长的,和他大舅舅小时候倒一个模子出来的。闺女现在只怕还在睡?”
馨姐儿的女儿才四个月大,这么大的小婴儿,更是成天除了吃就是睡,提到女儿,馨姐儿勾唇一笑:“但愿他妹妹啊,没有他这么调皮!”
男童手里正握了一把嫣然给的见面礼不晓得往哪里塞,听到馨姐儿的话眼睛就又圆鼓鼓地睁起来。
“孩子还小,调皮些也罢了。不过我瞧你婆婆,管教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差!”嫣然的话让馨姐儿点头:“可不是嘛,连四妹妹这样的,当初都被拗过来了,还怕别的?”
程姨娘所出的曾家四小姐,毕竟曾养尊处优过,那样只有个人帮着做粗使,饭要自己烧,衣要自己补的日子过不了一个月就哭着不肯过。她不肯过这样日子,但曾大太太没有就此放手,并没让她和姐妹们一样,而是让她在小院里,日复一日地抄写典籍经书。足足过了两年,曾大太太这才给她重新配了丫鬟婆子,教导她大家闺秀该学的规矩,该懂的事。
不管这曾四小姐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最起码面上她还是乖巧懂事,走出去也不会坏了曾家名声。曾大太太见她年纪渐长,也就给她寻着亲事,寻了一个读书人家,给她备了一份嫁妆嫁出去,至于以后日子过得怎样,那就是她自个去过,曾大太太管不了也没法管。
“瞧这才嫁过来几年,就只记得你婆婆记不得我了?”嫣然逗着怀里的外孙,笑吟吟地说了这么一句。馨姐儿的唇微微撅起:“是您说的啊,娘,您说,这过日子,是要人心换人心的。我这不就要记得您的话。”
真是长大了,再不用操心了,嫣然看着女儿,心里百感交集,丫鬟已在外头道:“太太那边差人来说,说今儿的酒席是要摆在园子里还是上房?还请亲家太太拿个主意呢!”
“娘,您瞧摆哪里好?”馨姐儿听完就问嫣然,这样问询,足以证明曾家对嫣然的重视,嫣然想了想才道:“那就摆花园里去,这些日子荷花该开了吧?”
馨姐儿把曾大太太遣来的人叫进来和她说了,那丫鬟仔细听了,应是而去。嫣然看着她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这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和三十多年后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
当站在上房听命于主人时,从没想过,会有那么一日。
“娘,您又在发什么愣呢?我们啊,也该收拾收拾去赴席了!”馨姐儿手里拿着梳子,让丫鬟把孩子抱出去,这才笑着对嫣然说。
“我不是在发愣,只是觉得,这就像一场梦,也许当醒过来的时候,我还躺在那棵树下,知了在一声声地叫着!”嫣然接过梳子,对着镜子把有些乱的发抿上去,收拾整齐了才回答女儿的话。
“梦?娘,您想的也真……”馨姐儿又想笑出来,但还是忍住笑:“娘,这不是梦,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