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往事 作者:远樵(晋江2013-08-20完结)
四丫坐在炕上发愁,家里一点粮食都没了,食堂定量后根本吃不饱,敏荷怀着孩子可咋办?
四丫从没觉得日子能这么愁人的,以前老三病的时候她也愁过,愁的是他啥时候好,孩子小她也愁过,愁的是孩子啥时候长大。现在她愁的是下顿吃啥,她翻来覆去的到天蒙蒙亮才睡去。
敏荷看见四丫的时候四丫在出粪,这活计又脏又累,男人都不愿意干,为了多挣点工分,四丫就咬牙挺着。
每次垫圈的时候都是倒干土进去,下过几场雨,猪圈里就都是稀泥,猪在里头来回搅,粪尿都搅在一起,臭不可闻。
她开了圈门把猪放出去,卷起裤子光着脚站在猪窝边上,这里高一些,没有稀泥。拿粪勺一勺勺的往桶里舀,满了拎起来隔着墙倒在墙外的粪坑里。
四丫干完活,洗净身上的臭味,累的不想动,想着家里没吃的了,还得上山找点啥能吃的东西。
她挎着个筐装个袋子,踩着落叶往山上走,这片山里没有常绿的树木,都是落叶乔木,一片片密密匝匝的交缠着,顺着力道往上去,一颗颗白色的桦木瞪着一只只黑黝黝的眼睛看向远方。
山上满是落叶,没有落下的黄叶在轻轻摇曳,一阵风吹过哗哗作响,又刮落几片叶子。果实都落到了地上,只能在厚厚的树叶间慢慢的寻找。踩着枯枝咯吱咯吱的响,在寂静的山林里传出很远,扑棱棱是鸟飞走的声音,笃笃的是啄木鸟在啄树。
她找到一片平榛秧子,扒开落叶找落在地上的榛子,回去的时候她的筐里装满了榛子,她还找着一片干了的榛蘑,在草丛里缩着,虽然不大好,可是总比没有强,捡了小半袋子。在一处高大的树从里她还发现一大棵山葡萄,熟过了劲,有点要干的样子,她很高兴,这个可以给敏荷吃。她觉得今年的山上有点旱,平时的泉眼都没了水。
山里人上山不带水,找一处泉眼挖开,等一会儿水清了就能喝。常有人走的山上都有挖好的泉眼。
回到家把榛子到簸箕里晒上,蘑菇找袋子装上挂起来。敏荷回来了,她有七个月了,不是很蠢笨,走路干活都很利索,李二把脉说是个男丁。
看着敏荷有点忧愁的样子“你这是咋了,玉霖欺负你了?”四丫把山葡萄拿出来给她吃,一颗颗要发干的葡萄到也酸甜可口。
“没有”敏荷欲说又止,她捏这一串葡萄慢慢的把玩
“那咋了,快说”四丫有点急
“家里还有粮没?”敏荷问“玉霖回来说街里净吃不饱的了”
“唉,哪还有啊。”四丫叹气
“你们家还有吗?你吃的饱不饱?你可不能饿着啊。”四丫担忧的望着她。
“我没事,家里也还有粮,就是怕玉林吃不饱,想让他带点粮食走。”敏荷说“家里那菜窖的粮食动了没?没动先别动了,我听玉霖说食堂要散了,自个吃自个的了。”
“真么?要是分了粮食自个吃自个的还好点,唉咋成这样了。”
“也快了,听玉霖说大部分地方都减产,粮食不够吃,我婆家里还有粮呢,明个我跟我婆婆说说拿点过来。” 敏荷起身要走,玉霖拎着个小布袋进来了“我娘让我送来的,她看见今个娘上山了,先点补着吧。”
玉霖拉着敏荷走了,四丫看着那口袋,约莫半斗米的模样,看来她家也不多了,这是救命粮啊。
八月节,吃了一顿团圆饭后食堂解散了,这时家里没了存粮的,都去小队借粮食,就是有粮食的也去借,你借我也借这样才和谐。
看着家家都来借粮食,老大就把先打下来的粮食给大伙儿分了,先吃着,到年底再算,这样打出一点分一点,年底粮食就不多了。
小队会计是秋华的男人李三,本来是想让老五干来着,老五说大哥是队长,他在当会计人家会有意见,就没去。
到了年底,李三算工分的时候给四丫家算了高分,分粮的时候能多分点。
四丫家都算是劳动力了,四丫的工分算了十分,
敏荃和四丫在一起喂猪,也算了七分。敏瑜羊放的好,没伤耗,算了七分。敏菊喂鸡就少了,才五分。
四丫按出工320天算计3200分,敏荃和四丫一样按3200天算 2240分,敏瑜放羊算了340天2380分,敏菊一天不落365天得了1825分,全家的工分一共有9645分,也就是964。5个劳动日。
今年的收成还算好的,平均下来十分能四毛五分钱,这样家里一年的收入也达到了434元。这是家里的收入。
支出部分,按照人均口粮标准360一年,四丫家是1440斤,每十分算劳动粮约有八两,9645个劳动日就是771。6斤粮,两者相加2211。6斤粮,原粮合价每斤七分,这样折价约合154。8元。还有些豆子啊谷子啊,各种的粮食价钱不一样,折的也就不同,杂七杂八的又减30。
收入减去支出,四丫一年的收入434减去154。8再减30等于249。2元。
这只是个帐,今年没卖粮食,家家也就分不到钱,都是按粮食折算。
四丫看着背回来的东西,谷子,高粱,黄豆,绿豆,红豆,芝麻,白菜,土豆,红薯,棒子。种的挺全,东西不多,这一年够吃就不错了。
还了欠下的帐,最后到手的也就一千多斤的原粮。
这里四丫看着分到家的东西,秋华家气氛很凝重。
吴老头坐在炕里,齐老大和李二并排坐左手,李三坐右手。秋华站在地中间生气:“这么大的事咋就不说商量商量,这不是要命的事吗,这要出事可咋整。”
“出事我扛着,你就别闹了,做都做了,闹个啥劲。”齐老大说秋华“这事我想好了,不后悔。”
李三看着齐老大“大哥真没事呀,我还是担心。”
“担啥心,粮都分下去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李二说
“嗯,我算一份,这事我带的头,怕啥?”吴老头说话向来侃快,那日说山上的事就是他。
八月节玉霖回来说都有挨饿的地方了,其实是少说了的,都有饿死人的地方了。
他八月节回来都没买东西给四丫家,他说根本没处买,也买不起。他娘看着不合适让他送了半斗小米。
老三和老大说了,老大就有了想法,与其饿死不如把粮食都分了,左右都是个死,总不能把粮食交了公自个饿死吧。
他们商量着不卖粮了,留着自个吃,公粮都没交。和上边说减产,村里人都把粮食借没了,还想着要接济哪。
就这样把粮食都分了,秋华知道了非常担心。
老大当了队长开始干劲十足,也去看了那个冶炼厂,所谓的冶炼厂就是土高炉,也不知道炼出的铁能不能用。倒是一车一车的木头拉了过去。
看着原本吃得饱穿的暖的家人们都挨了饿,他才觉得不对劲,自个家都这样了,别人不如他家的又啥样?他想了几晚上,又听了玉霖的话,才下了这决定,分粮,都分了,别人挨饿关我啥事,我是这个队的队长,我就不能让他们饿死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算工分参考了老朽新芽博客里的一篇文章,他算得是南方的工分,很详细,我又问了好几个人大致都差不多,可能关于钱的多少会有出入,不过这只是小说,当故事看就行了。
☆、李玉霖升级当爹 柳玉莲再娶儿媳
有了粮,人们热热闹闹的过了个年。
敏荷在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顺利的养了个小子,在太阳将出未出的时候下来的。李二难得的快了一回,在好几个名字里挑了“子延”。
还起了个小名:罴。开药方子的草纸毛笔写了大大一个“罴”字。玉霖当时就说:“爸,咋叫这个?不行”
李二慢条斯理的说“罴是熊,我想着让孩子长得壮不好吗?”
李二媳妇说玉霖:“长得壮好啊,你快别和你爹争了,你们几个名都是你爷爷起的,你爹没捞着给你们起名,这回可是过瘾了,早就起好了,就等孩子呢。”她不知道他家老头给了孙子起了个熊的小名,知道还不得拼命。
李二也很高兴,一宿没睡就等着孙子来,名字早起好了。
玉霖和敏荷抱怨:“我起了好几个,一个都没用上”
敏荷奶着孩子说:“那就下回再用。”
玉霖就乐的不见了眼睛:“好,下回用,你快点养好了,我再多起几个。”
敏瑜挖了一夏天的草药,在玉霖回来时托他拿街里卖了。
玉霖去村口等拉柴的马车,看见敏瑜背着一大袋子在村外头:“你咋在这呢,没放羊啊?”玉霖看见村口的敏瑜很奇怪。
“姐夫,羊有敏禄他们几个看着没事,我等你,你看”他把袋子解开,这是我挖的,你帮我卖了吧。”
“咋送这来了,”玉霖奇怪了
“嘿嘿”敏瑜挠挠头“你别告诉娘啊,她不知道,你帮我卖了,买个小银锁再买块花布,就那样的。”敏瑜比划着
“我哪给你买那玩意去”玉霖一听就知道是给孩子买的,他哪能让敏瑜买“现在饭都吃不上了,没处买,我给你攒着吧。”
“没地方买呀,那行了,你就给我买这么大的两块花布回来吧。”敏瑜不知道做小被乎要多大的布,他看过敏荣家孩子的被乎,比划着要那么大的。他听四丫说家里没有做被乎的布就记住了。
“行了,我给你买回来,你快回去吧。”玉霖揉着敏瑜的头笑着说。他以为敏瑜要给敏荃她们买花布做衣服。
过年的时候他们家小罴就盖着那块红底红花的花布被乎。
李玉霖看见丈母娘抱着小被乎进来就知道自个弄错了,这个儿子盖也太花了吧。
他特意为这事让他大娘去买的,还跟他大娘借的布票。也没花敏瑜的钱,还添了点凑了二十给他,他那袋子药材可都是年成老了的,供销社给了好价钱,玉霖还想问他在哪挖的。
打敏荷躺下四丫就天天乐呵呵的,她们这院里现在的气氛很奇妙,季兰香天天的骂三七,指鸡骂狗,摔摔打打,她们那屋不时的叮当乱响一阵,四丫很佩服淑惠的养气功夫,没听她有动静。
柳玉莲抱个孙女,天天的不离手,可有姑娘了,打破她家少林寺的局面,还是隔辈的,更亲一层。
四丫则是天天不着家,长在了敏荷那,要不是要给孩子做饭,她就差住那了。
她头脚进门淑惠后脚就过来了:“哎呦三嫂,找你说话还真不易”淑惠跟着四丫后头进了屋。
“啥不易,我这不是天天的往小满家去吗?”四丫“找我有事?”
“没事,就是找你说说话”淑惠坐下,手里还拿着活计一副长谈的架势“三嫂你知道不,二嫂给敏华说亲了,人都看中了,要不那个”淑惠向着大屋努努嘴“她咋天天摔打的,就是这。”
“敏荣说亲啦?说的谁家的?”四丫天天不在家,也没空打听,一门心思的在敏荷身上。
“六队老武家,他们家成分是地主,土改那年抄出不少好东西呢。”
“哦,知道,老大家还是老二家的?听说他们好几个丫头呢吧。”四丫问
“嗯,说这个是老二家的二丫头,人家啥都不要,相中了敏华,二嫂说啥都没提,人长得细皮嫩肉的,我看了,杏核眼,小嘴,头发好,梳着大辫子,杨柳细腰地,咱们敏华一见就相中了。”淑惠咯咯笑了起来。
“那敢情好,二嫂又去块心病,这几个小子可够她操心地。”四丫接口
“那可不是?养儿子就是讨债地,听说这丫头比敏华大两岁,她妹子和敏华般般大”
“那咋这大了还不找主?没毛病吧。”“没有,你知道她妈不,就那个长黄梅大疮的那
个,后来喝卤水死了,她给孩子耽误了,说好几家都不要,老大家两小子也都没说上人呢。”
“哦”四丫想起来那妯娌两个,捂着手绢来找李二看病。两人都用手绢蒙着脸就露个眼睛。裹着尖尖的小脚,打着绑腿,掩襟的大褂,还绣着花。就看那双眼睛就知道是个温顺和气的人,两人一样的打扮,说是表姐妹,死时也一块死的,都穿戴好了一块喝的卤水。
“这回老武家先提的,带着丫头过来让李二哥把脉,顺带相看了,李二哥说那丫头好着呢,啥毛病都没有。”
“哦,我说那天敏荷婆婆想跟我说话又没说呢,准是这事。”四丫想着那天李二媳妇吞吞吐吐的样子说。
“嗯,二嫂说不办事了,直接接过来一合铺盖就完事了,给了敏荣的一样不少给她。。”
到了敏华成亲那天武家姑娘坐着通红的马车,坐在中间,旁边一个小胖子押车,老武家陪送闺女的一样东西都没少,铺的盖的,穿的用的都陪送过来了。
说是不办事,自家人还是要办的,亲亲故故的知道的也都来了,柳玉莲高兴,白捡个媳妇还带着陪嫁。
那武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