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妃 作者:谢尘(潇湘2012-04-01完结)
百姓一片雀跃,连声欢呼。
”现在,祭天大典开始!“司仪官朗声道。
游潇含笑走进那个肃穆的殿堂。
武彦殊静静站在武府的院子里,接下天空中飘下的第一片雪花,然后轻轻一吹,看着雪花复又回到空中。
呼声震天,他已经听见了。毫无意外。
游潇此刻应该是在接受万民膜拜吧。
百姓其实很单纯,一点点声音,他们便会跟着走。
那些人,大多是她昨天便安排好的吧。
但是这雪,算是天意示下的,好征兆么?
”皇上,华颖今天降下第一场雪,百姓皆呼是公子潇天意所归,认为这是吉兆,所以公子潇轻轻松松便被百姓认定。“
季诺然微微点头,并不意外,”天降瑞雪?天命所归……“
”跟苏淼那边联系怎么样了?投降的事,一切没什么问题吧?“季诺然半晌淡淡开口。
洪公公想到这个心头便是一痛,”皇上……我们真的要降吗?“
”不降,又能怎样?以满朝代价,逆天而行?“季诺然低低笑了起来。
”可是……皇上,你若降了,会怎么样?苏淼容得下你吗?“身边的男宠终于忍不住说话,而皇上一般是不准他插口所谓的大事的,可是他想问。
季诺然轻轻笑了笑,看着洪公公,”容得下,当然容得下。便只看在游潇的面上,我一生富足还是可以保证的。他苏淼要收天下民心,自然要表现得仁德大度些。“
洪公公总觉得季诺然的神情笑得诡异。
”好了,你下去办吧,联系好日子,我们开城投降。“季诺然挥了挥手。
等到洪公公下去,季诺然搂过那个清秀的男人,叹了口气,”蒙洛,明日你收拾东西出宫吧。“
那叫蒙诺的男孩子一惊,”为什么?“
”朕让你出去便出去,哪这么多废话。“
那蒙洛却不笨,见季诺然神情有异,”……是不是……是不是苏淼根本容不下你?你骗洪公公的?“
”最近,你是被朕宠得无法无天了是吧?滚,朕不想看见你!“季诺然冷冷将他一推。
”皇上,你骗不了我的。你没事绝不会让我走的……“
”滚,明天就给朕滚!否则朕让人抬你出去!“季诺然转身要走。
蒙洛立刻拉住季诺然的袖子,”不!我不走!你别想让我走!有本事便把我的尸体抬出去!“
季诺然冷哼一声便要走,却被蒙洛死死拉着,纠缠间,从衣袖掉出一个小瓶,滚落在地。
”这是什么?!“蒙洛眼疾手快,立刻将那小瓶捡到手上。
”还给我!“季诺然的声音满含怒意,蒙洛却不理,打开,顿时闻到刺鼻的味道。
”……这……这是见血封喉的毒药是不是?“蒙洛手发颤,有些握不稳手中的小瓶。
季诺然叹了口气,看着这朱楼玉砌不说话。
蒙洛也不笨,立刻便反应过来,”皇上,你是想……殉国?你不需要这么做啊,苏淼要收人心,未必会容不得你啊。“
”……是我自己,容不下自己。“季诺然的声音飘渺得无可捉摸。
降是你们的事,我是季诺然,大华帝国最后的皇帝,怎么可以对灭国的罪魁祸首,俯首称臣?保不住这个华朝,也不忍再打无意义的仗徒增死亡,我面前,只给自己留了一条路。
蒙洛看着季诺然的神情,也似乎明白了,这个男人,会怀抱着大华帝国最后的一丝骄傲孤独死去。
”……皇上,别赶我走,你便要去阎罗殿上敲门,请带上我。“
季诺然有些意外地回来看着这个几年来陪伴在身边的男宠,轻笑了声,”朕不需要你的可怜。“
”不是,我没可怜你。我只是,想陪着你。“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想流泪。
”……朕不值得你这样。“季诺然转身。
”值得,若不是皇上你,我早已经死了。我知道,皇上你对我好,蒙洛无以为报,就让我陪着你走吧。“
”朕对你好吗?朕怎么不觉得?“季诺然开门,走了出去,关门,叹息。
没想到,真的还有人会不离不弃。
我本来都已经,做好一个人走的准备。
王道,真的很孤独呢。
苏淼独坐帅帐,看着华颖过来的密报,然后淡淡地折起来,放在灯上点燃。
看着那信纸燃出淡黄色的火焰,热气袭来,让他感觉手温暖了些。
这几日游潇光明正大地代阅奏折,然后去陪华颖王,心情沉重。
武彦殊偶尔进宫,然后也经常会陪她去看华颖王,有时候陪她去潜龙峰走走,有时候也会跟她讨论一些大臣送过来的奏折。
只是没过几天,游潇记得那天是十一月二十七,早上起来白茫茫地一片,夜里下了一夜的雪。
刚起来准备早朝,太监急急来报,说是早晨想去伺候大王起身,却发现大王的身体已经冰凉。
华颖王,跟她相处了二十七天的父王,那个二十多年前无力保护她们让她流落江湖的父王,那个会放下一国之君身份帮她挑鱼刺的父王,那个她说想要什么,便会宠溺地说好的父王,那个她说想要整个华颖,明知道不合礼法,他也是略一犹豫便答应的父王,便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走了。
看着宫女太监处理父王的遗体,冷静地安排诸项事宜,穿上其实早为这一天到来而准备的孝衣,然后还要套上龙袍去上朝。
游潇走在路上便想,或许,让他在睡梦中悄悄地走,才是最好的。
至少,他没有感觉到痛苦,嘴角含笑,做着美梦,永远不会醒来。
上朝时间,百官低声议论着,怎么还不见公主储君的人影,这些日子大王卧病,便由游潇代理。
”大王驾到!“
忽听太监尖声宣道。
百官正想着,怎么今日大王精神这么好,前来上朝,回头一看,游潇身穿龙袍,头戴了白色孝布,心头已经明了。
仍然是坐上那个位子,只是名称换了。
木然坐着,听李公公宣读早已经立好的传位诏书,算是完成继位仪式。
”华颖宜王驾崩,国丧三日,全城斋戒。休朝三日,退朝!“
”大王请节哀!“群臣伏跪,恭送史上第一位的女王。
”游潇。“整个华颖,至今还敢如此称呼游潇的便只有武彦殊。
游潇回头,”你来了?“
”嗯,我来陪你,我会一直陪着你。“武彦殊柔声将游潇抱进怀里。
窗外,大雪纷飞。
那一天是个艳阳天,到了晚上,也是月明星稀,预示着明天,依然会红日高照。
大华仁德二年,腊月初一。
季诺然坐在龙椅上,想着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他继承了大华的皇位,仅仅只是,一年而已。
十二月的天气,让他坐着实在有些觉得冷。
今早,最后一次早朝,他向他的臣民宣布了,腊月初三,开城降曙。
季诺然仰头,一口气喝干了整壶的酒。
然后迷迷糊糊地看着大殿外的星光,一颗两颗,三颗四颗地数起星星来。
”公子能饮乎?“
这个落落大方带笑的声音怎么记得好像什么时候听过?
”不是,我没可怜你。我只是,想陪着你。“
这个带着哭腔的声音,怎么也好像听过,却记不起来了?
腊月初三。
华朝隆安王爷出城迎了明帝进城。
洪公公领着苏淼交接了所有的一切。
”他在哪?“
”禀皇上,仁德帝已经下葬。“虽然知道这个时候唤仁德帝是对面前这个人的大不敬,但是他仍是一字字说得清楚,声音丝毫没有颤抖。
”朕跟他,也算是故交。“苏淼倒也没介意,想起当年一起在桑老府上同饮碧柳湖,自己受了某人指使去看他洗澡,”带朕去看看他吧。“可恶,怎么又想起那个女人?
”……是。“洪公公犹豫了好久,才点头。
而苏淼也只是在他略显简陋的坟前站了一会儿。
”倒也真当得起仁德二字。“
洪公公一直默默看着这个相当于间接害死仁德帝的苏淼,然后就听他说了这一句话。
苏淼转身走了,洪公公却瞬间流下泪来。
皇上,连他都说,你当得起仁德二字。
皇上,你听见了吗?
”娘,你有何打算?“
”潇儿,能够陪你父王这些日子,我已经很满足了。我想,我该回去了。“白夫人容颜又憔悴了几分,今日还受了风寒。
”回哪去?“
”华音,丽珠还在那里。潇儿,日后常来看娘。“
”……好。“游潇想到苏淼那日所说便是苦笑,”娘,你什么时候想回去?“
”明后天吧。“
”好,我知道了,我会安排好一切事宜的。“
蒙洛猛地坐了起来,转头,窗外一片喧闹,怎么回事?
这屋子料想是隔音不好,他能清楚地听到隔壁的夫妇说,咱们皇帝死了,曙朝大军已经进来了。而且,曙朝的明帝似乎也很开明,他封了咱们华朝的那些个个皇亲国戚,然后还拨款为我们的仁德皇帝修陵墓。
蒙洛只觉得脑子要炸开来,他睡了多久?皇上,你怎么就这么一个人走了呢?难道你不怕寂寞?
等等我啊,皇上。
你走慢些,我马上就来,就来陪你。
转头,是曾经皇上的贴身侍卫,手捧着个精致的盒子。
”皇上有个心愿。“
”皇上说,生前不能走遍华朝大地,希望你能亲手帮他把……骨灰洒到各大国的王城内。华琪,华颖,华锦,华音。他在下面要好好看看他的大华国土。“
”皇上还说,他想让你陪他走这一路。“
皇上,原来你要我这样陪你。
你还说你对我不好?这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
这个主意,你想了多久?
蒙洛眼中含泪,我就知道,你一直对我很好。
”皇上最后说,让你先去华颖,如果见到公子潇,跟她说,他答应的事,办到了。让她下次再喝碧柳湖的时候,记得敬他一杯。“
”大王,收到消息,苏淼于日前接收了华朝的一切。季诺然于他进城的两天前,在金銮殿上自饮毒酒,草草葬于王陵。苏淼进城后亲自去凭吊,然后于殿前令人重修厚葬仁德皇帝。“
游潇惊讶地停笔,向着华朝的方向往窗外望去,月光照亮白雪皑皑,显得如此冷凄。
”他……“游潇想说什么却说不下去。
”那日谈话,我就知道了,降了苏淼,他只会给自己留一条路。“武彦殊也是看着窗外叹气。
”也是,他背负的东西太多了。“
”他是个好皇帝,不过,时不他予。“
想到两年前第一次相遇的情景,一见如故,又同跟苏淼做客清峰院,同饮碧柳湖,宾主尽欢,桑老劝自己择明主相助都还很遥远,似乎才是眼前,而如今,世事早已经转过太多。
第二日,游潇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归降的事。
第三日,苏淼收到密报,号百万雄师,围困华颖。
第四日,朝堂人心惶惶,但无一人退缩,武将纷纷请战。游潇只说,退朝,再议。
第五日,苏淼派使者来华颖宣读劝降书,一月之内,劝其投降,否则来年百万雄师铁骑踏破华颖城池。满朝惶惶,仍是武将请战,游潇挥手,再议。
第六日,第七日,第八日,游潇派人打探曙军虚实,盘点华颖军队。
第九日,游潇宣布敌我双方资料。曙朝大军百万精兵,兵粮充足。我军加上禁卫军御林军等共计五十万,国库空虚,兵粮短缺。朝堂沉默,请战的人数少了。
第十日,再议军情,有大臣开口,战实在不明智,或可以划城休战,整顿几年,背靠天险,以搏对战之机。游潇当即否定,指出,苏淼的野心是一统江山,断然不会同意割地求和,岂有不知我们的缓兵之计。当晚,有人悄悄上书,或可降。
第十一日,游潇说起收到欲降的奏折,群臣也不是那么激愤,反而沉默了一会儿。有几人颤颤巍巍地出来,明确要不降吧。立刻,被大多人唾骂,还是有将军,请战。当晚,收到的上书说降的,十八人。
第十二日,各地军报上来,都在叫苦,说仗难打,请求军饷。可国库空虚,游潇问,可有办法?二十多人越众而出,说降吧。三十多人出来说,战。剩余的观望中立。当晚,二十六本折子,说降。
第十三日,又有大臣报,王城中百姓也是人心惶惶,离城的人多,有些人夹带行李,已经想往南边避战火。说降的人和说战的人差不多,都有五十多人了。
第十四日,报各地地方县衙很多动乱。大部分的大臣也不观望了,纷纷加入阵营。说战的稍超过说降。退朝后,游潇召集心腹大臣和一些实际想降的,告之她打算降。众人雀跃间说明日便联名上奏降,游潇却勾唇一笑,摇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