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
道歉,也于事无补,大家想着王夫人平日里笃信佛教,又无子女,现在和王忠仁夫妻之情又极尽淡薄,也都觉得她这出家虽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事情疯传了一阵儿,就有人撺掇王忠仁向林月娥求亲,王忠仁是千肯万肯,亲自提了礼物去扬州城最出名的姜媒婆家,请求帮他玉成好事。
“仔细打听,看这林月娥和王忠仁能不能成。”哼,把这个不自量力的可怜女人嫁掉,茵茵耳根至少会清静很多。对这种可恶又可怜的女人,茵茵实在下不去手毁灭她,可她一次次挑战自己的底线,也让她非常恼火,这次,她的手段,一定得狠点才是。
林月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姜媒婆的提亲。老婆子一路悻悻往回走,一路低头谋划,王忠仁许她事成之后,一百两银子的答谢,另外还给两匹杭绸,这可是要抵她做十几个媒呢。
“哎呀哦,姜家嫂子。”两个老女人,竟然撞到了一堆。姜媒婆抚着撞疼的肩膀,“刘嫂,你这是要做什么?赶得这么急?”
“哎呀,小孙子发热,这不,刚买了药,给媳妇送去。”她两家是邻居,平日里经常一起商量着耍些小手段,姜媒婆赶紧拉了刘老娘,一起往家走,路上,就急不可待地说了她的心事:“刘嫂,你说,有什么好办法没有?这个王举人老爷,可是大手面的阔主,你若帮忙,他少不了会谢你的。”见对方不说话,她尴尬一笑:“到时谢我的那杭绸,分你一匹。”
刘家媳妇已经着急地在门口张望了,这会儿赶紧接了婆婆手里的药,进屋去了,刘老娘和姜媒婆,就坐在大门口盘算,一时也没想出好办法。
第二天,刘老娘惦记那匹杭绸,和娘家妹子嘀咕,天黑时,她妹子就笑吟吟给她说了一个好办法:“这叫釜底抽薪,让他绝了嫁给陈大人的念想。”
“这主意谁给你出的?”她妹子绝不会说出什么釜底抽薪的高深词语。
“这你就不管了,好姐姐,事成之后,你只管得好处便是。”没多久,扬州城里就传出谣言,林月娥拒绝王举人,是想嫁给陈大人,可惜,她掂不清自己的斤两,陈大人只是可怜她,怎能真的会娶一个卖唱的。后来,传言稍微好听了些,说是陈奎秀家训不得纳妾的,陈大人洁身自好,肯定不会违背了,不肯娶林月娥为妾是因为这个。
鸭蛋气呼呼地听了店里伙计老婆秋明家的给她说这些,脸涨得通红:“陈大人根本看不上林姑娘好不好,他的心里,都是夫人,林姑娘拿什么和夫人比啊,提鞋都不配。”
“哪是,哪是,陈夫人巾帼英雄,跟仙女下凡一样,普通女子,怎可跟她比得。”秋明家的乱拍马屁,把鸭蛋逗得一笑。
秋明家的是个喇叭筒,又经常去大户人家送糖渍果子蜜饯果脯,陈大人根本看不上林姑娘,都是林姑娘自作多情,不然,这么些年了,陈大人若想要她,还不早把她抬进门了的流言,又是一阵疯传。
姜媒婆过一阵儿,就去林月娥那里骚扰一次,看她神情越来越沮丧,知道妹子教的办法有戏,就越发去得勤,同时,她还放出风声,离扬州城不远的凤山,有个大财主想把自己眼界过高,挑花眼以至于过了年龄的女儿嫁给王忠仁。
王忠仁三十三四,有点文弱,但相貌文雅,家境不错,又有功名,前妻没有留下孩子,难得的是,他对林月娥痴心一片。这些对林月娥来说,怎么看也是一桩好婚姻。
王忠仁听了姜媒婆的话,又找了刘婆子也去为他求亲,还央求了一个官媒,在三条不烂之舌的蛊惑下,林月娥犹豫再三,终于点头答应的婚事。
鸭蛋听到这个消息,急急忙忙来看茵茵,觉得自己终于小小帮了一下夫人,心里颇觉安慰。茵茵白了她一眼,很多留言,都和她有关。
正文 第二零九章 兰家
第二零九章 兰家
鸭蛋看茵茵神情,并不高兴,还当她不知道林月娥要嫁人的事儿呢,不想,她兴奋地说完后,茵茵也是淡淡地一笑。
“林月娥不足虑也,大人推行新税法,遇到很大阻力,这几天吃饭都少了。”
“那怎么办?”鸭蛋一听就急了,习惯性地问茵茵。
“有阻力是正常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我现在最担心大人这样下去,会累坏的。这几天他在衙门不回家,我怀疑他彻夜不眠。”
茵茵咬了咬嘴唇:“今天落日之后,我一定要到前面,把大人从书房叫回来。”
鸭蛋见自己根本帮不上忙,一时也没什么话说,过了一会儿,低声给茵茵说:“我今年试做了一种梅子,药物腌渍的,能安神补脑,口味也不甜腻,我让人送过来些?”
“方子可靠吗?”
“可靠,是他爹求了扬州城老神医邱大夫开的方子,上个月给邱大夫送去了一些,邱大夫还夸赞了,我这才开始大量腌渍,也是刚腌好,还没开始进店呢。”
“好,你送来些。”
鸭蛋见夫人根本不把林月娥的事儿放心上,怕耽误了她的正事,匆匆告辞,回家翻看她的话梅去了。
陈奎秀被茵茵强迫着,从头一晚吃了晚饭就开始睡觉,一下子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起来,在院子里打了一通拳,终于恢复了平时生龙活虎的模样,吃了茵茵安排的清淡早餐,就想去衙门里去。他今天都有点迟了呢。
“老爷”茵茵每次有特别郑重,才这么说话,陈奎秀闻声停下脚步。
“老爷,有些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的,你若不保重了身体,你之后恐怕没人会继续做下去,这岂不辜负了你的本意?”
陈奎秀“嗯”了一声,扭头走了两步,回头对她一笑,“明天,我就让衙门里的人,沐休两日。这段时间他们也累坏了。”
茵茵看着他匆匆离去,心下稍宽。自己开了他书房的门,趴桌子上拿笔随意乱画着,盘算怎样帮助他。
她和陈奎秀的意思一样,都打算拉出一只鸡杀了,可惜,陈奎秀收拾了一个小盐商,根本没起作用,看来,他们不应该杀鸡儆猴,而应该杀猴敬猴。
她选定的目标,一个是魏家,一个是古家。可惜,陈奎秀调查了古家好久,还是没有发现他做伪帐逃税的事儿,他是丝行的管事,丝行的账目让他故意弄得很乱,彻查起来非常麻烦,而魏家,上一次给他们看的账目,确实是假的,已经掌握了实据,但魏家后面有威王府的影子,陈奎秀一时有点投鼠忌器。
可能心里不再那么着急,陈奎秀下午比平时回来略早了些,两人在后衙的小花园散步,陈奎秀兴起,还非要茵茵跟他学了一招健身的拳法,两人都是一身的汗水,这才兴致勃勃地回来。
洗了澡,吃过简单的晚饭,两人相随着进了书房。
“古家的账目,终于找到疑点,替他家做帐的人,真的太奸猾了,要想彻查清楚,还要很长时间。”说起公事,他的眉头还是紧紧皱起来。
“那就从魏家下手?”
“嗯。”他对她欣赏地一笑,“我已经给威王写信,只说了魏家悄悄做假账贪污股东银子。”
茵茵想起洪家来:“我悄悄给人透点口风,让人进京,想法子让威王下决心换了魏家这个代理?”
“代理?”陈奎秀一笑,她总是能弄出些奇奇怪怪的名词来,有时想想,还贴切地不行,“你可有目标?”
茵茵把洪太太的表现说了一下。
“这个洪运臣双管齐下啊,他老婆也在你跟前使力了?”
“你觉得可好?”
“不是很好。洪家根基略浅,恐怕威王看不上。当年威王扶持魏家,就和洪家有点像,这次估计会对这样的人家有所顾忌。还有一个人家,姓兰,不知你可注意?”
“兰?”茵茵在脑子里搜索半天,这才恍然:“我一直当她是官身,我看别人叫她兰夫人,和她交好的,是几个武官夫人啊。”
“她男人是举人,咱们这里,习惯把举人娘子也叫夫人的。兰举人骑马摔伤了腿,走快了会微跛,不能继续科举求仕,不得不从商。他人很儒雅,让人容易接受,对了,他大舅哥是六品的武官。”
“可他会进京谋划吗?”
“我昨天让师爷小小暗示了他一下,如果有心,这几天不和我接触,就会由其夫人来拜访你,探听消息的真伪。”
“我知道了。”
茵茵想让他休息,打住了话题:“我给你熬点大补汤做宵夜吧。”
“刚吃过饭,宵什么夜。”陈奎秀明白茵茵怕他累着,也不多说,拉着她的手,往卧室走去。
兰夫人果然来了,她一如茵茵对她的印象里那样,文静秀雅,不卑不亢。这几天,茵茵悄悄让人查过兰举人夫妇。兰夫人待字闺中时,还颇有才名,她的兄长,也是先中的秀才,后考的武举,袭了父亲的千户之职,在十几年没有战事的情况下,竟然一步步升到了游击将军之衔,看来这对兄妹,还是胸有丘壑,不可小觑的。
兰夫人不像有些来谋划的女人那样,对茵茵极力奉承。
“陈夫人,冒昧打扰,请不要介怀。”
“请坐”茵茵举手示意,燕子上茶。
“谢夫人”她优雅地坐下,却很恭敬地半坐,神态谦卑,她毕竟面对一个诰命,还是品阶很高的诰命,让她完全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兰夫人自小在扬州长大,想必很懂茶吧?”茵茵想要让她放松些。
“哪里敢说很懂,只是当地的茶叶,多喝了几斤罢了,陈夫人肯定是天南海北的稀罕茶叶,见识地很多吧?”她对茵茵走过很多地方,很羡慕。
“茶叶出自南国,我都是在北方生活,这个可比不得你优势足。”……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闲话,气氛渐渐融洽。
“听说夫人也喜欢经营庶务,家里的排场,都是夫人赚来的?”她试探着说,毕竟,很多女人,不愿意让人知道悄悄经商赚钱,尤其是官宦人家的女眷。
“可不敢这么说,我家老爷的功劳远大于我。他这几年操劳国事,无暇庶务,才由了我打点。”还是得把陈奎秀的大旗拉起来,不然,岂不成了陈奎秀是吃软饭的?
“那是肯定的了。以陈大人的睿智,要是经商的话,天下的银钱,还不都去了你家?”她捂嘴浅笑。
茵茵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也不怕笑话,都是我喜欢外面经营之事,老爷才把那些俗务给我打点的。我,平日里是不动针线的,字也都写得不好。”
“姐姐这话可就俗了,大户人家的女眷,做针线也不过是偶尔聊表心意,谁有那么多时间能坐下一针一线地绣花儿?何况姐姐神仙一般超脱的人儿。说起来,我也是在几年前,给夫君做了些荷包儿,这几年却也是根本没有掂过针和线了。”她顺着茵茵的话往下说到这里,想办法向她想说的方向拐,“想起当姑娘的时候,觉得银钱都是惹祸的种儿,说了都觉得俗了脏了,可一到了居家过日子,才明白它的重要,不光是咱这小门小户的人稀罕,陈大人不也在为国聚财吗?”
“可不是这个理儿,国家国家,国也和家是一样的,它要有实力,就可以豢养军队,抵御外侮,对内也能赈灾修堤,安靖民众,银子实实是个好东西的。”茵茵赞同。
“是啊。我们兰家,每年修桥铺路、赈济穷困,还不是库里银钱充足才能为之?若自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有那个心思?就是有那个心思,也拿不出来那个钱啊。”
“哦?”茵茵知道兰家贤名在外,这时也不过引她往下说。
“兰家从事盐业已有五代,聚敛的财富也不在少数。自老太爷起,他怕了后人为富不仁,数典忘祖,特地在祠堂立下碑文,要求家里每年必须做若干善事。刚开始我还觉得有点舍不得,时间长了,每每走过自己修的路,看见救助过的人,心里就会有自豪地感觉,这才明白老太爷的用心,现在想来,银子不光是可以让人衣食无忧,也一样能让人纯净心灵,超脱俗世的。”
“难怪你们兰家,虽是商贾人家,出门来,一个个却是士大夫气度,原来所行之事,是士大夫也未必能做得到的,实在敬佩之至。”茵茵这话说得发自肺腑,她就最崇敬肯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家,“兰家这样的人家,从业既久,经验丰富,为人又乐善好施,不应该只是盐行的执事,就是管事也是能够服众的。”
“管事?”兰夫人干笑了一下,“这管事不是谁都能当上的,我家老爷就是有心谋求,还不知道该往哪家庙里烧香呢。”她是不是也去求威王?还是找别的靠山?兰家在这个十字路口徘徊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