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
“传太医了没有?”淑贵妃一下子就跳起来。
“传了,我过来给娘娘说一声。”
“派人过来就行了,你给我好好盯在跟前。”
“是”奶娘转身匆匆去了。
淑贵妃一摆手,宫女赶紧帮着,把她刚才午睡揉乱的头发重新梳理整齐,代步的软轿已经停在宫门口,贵妃出门坐了,匆匆去了景阳宫。
太医已经到了,也确定九皇子就是出天花。淑贵妃心里几近绝望,这个病,十个得了九个死。但她还存着最后一线希望,每天盯着太医和宫女,熬药煎汤,尽力抢救,有空的时候,贵妃还不忘念经祷告,求助神灵,也许是她诚心动天,九皇子高烧了几天,竟然退了烧,又好好养了几天,孩子能起身了。贵妃的信心大增,觉得这是上天已经用这种方式,惩罚过了她们母子,今后,九皇子身上的厄运,就会结束了。
因为九皇子的病,贵妃前后忙了一个多月,她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再害人,她刚刚放下儿子这头的的心,皇后懿旨,让她去行宫伺候皇帝。淑贵妃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终于有了机会。在皇上身边,就有机会弄手脚了,无论是哄转了皇上,让他为自己下旨,还是她自己做手脚,弄到圣旨,反正,都是一样的,都能解决问题。
贵妃出宫,那仪仗也是很浩大的,以前,贵妃很在意这些,很嫉妒皇后的比她的大,现在,她明白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一切外表都是次要的。
贵妃隔着窗户,看到一个小太监扶着皇辇,默不作声地走着,这个才十五岁的小男孩,已经进宫三年了,人很机灵,对她也衷心,皇贵妃若不是心硬,她大概也会觉得愧疚吧,对这样的孩子,她都想办法把他的家人控制了。不然,她没办法保证自己的一些安排万无一失。
小太监一转脸,忽然看到贵妃在看自己,吓得一愣,随即下意识地便要跪下行礼,身后有人推了他一下,他趔趄了一下,这才继续往前走,但他往贵妃这边看了好几眼,似乎有话要说。
贵妃累了,御林军围着站成一圈做保卫,皇辇停下来。
“你有什么话说?”
小太监跪下,迟疑了一下,这才说道:“我那天看了一眼九皇子,觉得他不像是出痘,倒像出疹子。”
皇贵妃眉毛一下子挑起来。
“小香公主前一阵也出疹子,和九皇子的很像。”
“可是太医——”皇贵妃忽然说不出话来,她的大女儿丽公主也出过疹子,的确是这样的。
可恶,她被骗了。谁要骗她?为的什么?淑贵妃第一反应就是皇后,能指使太医的,非皇后莫属。刘妃已经让皇上软禁起来了,自顾不暇,再说,那是自己的搭档,断然不会害自己。
皇后这么做,就是让自己虚惊一场,让她一个月惴惴不安,忙碌慌乱。
对了,皇后就是让自己忙碌,忙得什么也顾不下,没有心思针对她。淑贵妃气恼地用手敲敲脑袋,自己怎么这么粗心呢?一时猜不出皇后还有什么企图,淑贵妃也没有心思休息,传令下去,继续前行。
皇上这次来行宫,天气好了也没有离开,很多人都猜想他的病大概加重了。淑贵妃好几个月都没见到皇上,等她进了行宫,太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低声地说话,都让她觉得很不妙。
皇上躺在龙床上,根本认不出人,也不会说话,偶尔会因为身体不适,呻吟一声。淑贵妃一看,就知道皇上时日无多。
可是,找遍行宫,淑贵妃也没能找到任何制作假圣旨的东西。太子现在,用的东宫印,那皇上的玉玺呢?
“肯定是赵玉蓉给藏起来了。”淑贵妃恨恨地想。
接着,淑贵妃还发现,行宫让御林军封起来了,任何人都不得出入,就是她的指派,那些人都根本不认账。
淑贵妃身边的那些宫女和太监,也被换掉了,这些人小心翼翼地伺候她,却不和她交流,她的聪明、她的阴谋,一切一切,都无法在实施,尤其,她的儿子怎样了,她一点也不知道。
皇后解决了淑贵妃,又开始逐步把丽公主和明公主跟前贴身的宫女太监换掉。虽然伸手到郑南侯府和威王府,让她有点愧疚,但她知道,这是为他们好。这两个女人没了爪牙,不能为恶,是这两个于大秦国有功的勋贵家庭之福。
天气又一次开始冷的时候,噩耗传来:驭龙宾天了。大秦国民再一次换下有喜庆色彩的衣服用品,整个国家都变得灰蒙蒙惨兮兮。
朝熙皇子早就太子监国,这时候也不过是换个名称,大秦国的帝位传递,没有任何波澜。馨公主是皇上最喜欢的女儿,在这一代孩子中,唯有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孩子。茵茵听到消息,赶紧去了驸马府,馨公主和上一次太后过世,表现得完全不一样,她哭昏过去好几次,让茵茵心疼不已。
皇后当然也很在意女儿的身体,特别传了太医。她最担心的是,女儿怀孕了。但太医很确定地告诉她:没有。
“这孩子都成婚一年多了,明公主那边都有消息了。”程娇燕在茵茵跟前念叨。
“是我让他们先避一避,公主还小,身体尚未长成,这时候怀孕,对她不好。”
“这事还能由人?”
“也没有绝对之事,有七八成而已。”两个眼睛揉成烂桃的女人,凑在一起竟然说这个,外人看来,肯定觉得很可笑,偏偏,她们心里没有太多悲伤,不说话打发时间怎么办?
“淑贵妃在行宫自尽,留下遗言跟随皇上,你说,太子会不会让她进主陵?”
“怎可能?”那皇后到时候怎么办?这时候的人迷信,她们认为还会在阴间生活,怎可能让两人再见面?
茵茵忽然想到自己穿越以前的经历,马上不敢说话了,她真的害怕皇上会这时候看着她。
先皇安息了,朝熙皇子成了朝熙皇帝,京城的老百姓,一如既往地生活,要说变化,就是新皇加了恩科,这一年,那些文人士子又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在那三尺之地,为了自己的命运再拼搏一把。
洪意(不能在叫洪熙了)皇子顺利地去了封地,只有一点小变化,朝熙皇帝把他派到黔中去了,他以前的种种安排,就都使用不上。
安逸侯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不跟了洪熙,自己觉得不安全,跟了洪熙,妹妹用命换来的那些土地田宅怎么办?可以千里迢迢把庄园的出产换了金银送过去,可黔中,太贫瘠了,有钱能怎样?
他知道京城不能呆,最后还是决心去自己的庄园,不管怎么说,那里天高皇帝远,自己有钱就有势,就有好日子过。他带着一家大小,随着洪熙皇子走出北省,就和他告别。
洪熙皇子挽留了几句,见他执意如此,也不多劝,人各有志不是?
不知道安逸侯最后到了自己庄园没有,反正有人悄悄给皇后说,在洪意皇子那里,看到安逸侯最喜欢的翡翠如意了。这话慢慢传开,茵茵也知道了。她问陈奎秀:“洪意皇子真的干掉了安逸侯,把他的财宝劫掠一空?”
“谁知道呢?反正东海那边,上千亩地的佃农,说没人收租子。”
“幸好没有让洪意皇子继位,不然,大秦国民岂不遭殃了?”茵茵抚胸感慨。
“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的。”陈奎秀安慰她,“我们几个,就是拼了命,也会护着朝熙皇子登基的。”
“那你现在是拥立的功臣了?”
“这个世界,不能当奸臣,也不可当功臣的,我只想做忠臣。”
都没有好下场,茵茵很担心,可她没办法说出来。
正文 第二四零章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四零章
不是自己说不当功臣,那就不是功臣的。皇上登基,有意无意的,对他们几个赏赐很重。物质上的倒还罢了,上有赐不敢辞,几个人都乖乖接了。
下来,先是封了赵承邦为靖国公。赵承邦在勤政殿前跪了一个时辰,给推辞了。接着,就是封苏君青和陈奎秀,他们比赵承邦推辞的坚决,但在勤政殿前跪的时间也长。毕竟,人家那是郎舅,他们这是二家旁人。
几个人,官居一品,赏无可赏,提拔也没空间,小皇上很为难,几个臣子很惶恐。憋了几个月,陈奎秀病了。
他们三个,自小练武,身体都没得说的,小病小灾,有时连药都不吃,打一通拳,出出汗,病就好了,茵茵几乎都没给他熬过药。可这次不行了,陈奎秀烧地都有点迷糊,脸色苍白,把她吓坏了。
皇上派了最擅长治疗伤寒的太医孟兆麟过来,把了脉,开出方子。茵茵正想让人去药铺。跟在孟太医身边的小太监已经麻利的接了那纸张,对茵茵行了一个礼:“皇上让立刻报给他,药也要从宫里拿。”
这是圣旨的,茵茵不敢违抗,小太监一溜烟走了,出门骑马,一路飞跑,一刻钟就把药拿回来。孟太医要亲自煎药,茵茵说了好多话,这才让喜鹃煎药,他在一边守着。
孟太医在陈府住了两天,陈奎秀的烧完全退了,人也开始吃饭,他才告辞离去,回宫复旨不提。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陈奎秀大概也是操劳过度,身体有亏欠,这次养了一个月,脸色才好起来,他开始打拳,也开始上朝。
一个月,他这个位置,要攒下多少公文?茵茵劝他悠着点,他哪里能做到?结果,夜以继日,操劳了两个多月,养病胖起来的那点肉,又没了,人也黑瘦了,胡子都长得飞快。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留一绺美髯,经常早上刮干净了,一天忙下来,晚上都能长出来。
其实这是茵茵的错觉,有时陈奎秀回来晚,她都睡了,再见人,说不定都是第二天或者第三天了,当然看着胡子拉碴的。
陈奎秀再次不舒服,这次不是发烧,而是腹痛。皇上那天见天色太晚,赏了他们几个宵夜,也许是年纪大了,皇上吃的不少,一点事儿也没有,他和苏君青都不舒服。
这次,皇上依然派了太医,前后紧跟,对他们好得不得了,同时,接受了陈奎秀的建议,把扈飞雄从江南调进了京城,分担陈奎秀的职务,不久,又让廖三老爷当了苏君青的助手。
他俩这次病好了,不像陈奎秀上次一样,急急忙忙就去朝中当值,而是奉了圣旨,在家荣养。
两人每天,坐一起喝茶聊天下棋画画,日子悠闲又充实,三个月下来,都变得红光满面,这才奉旨上朝,要做的事情让人分去大半,不用再那么夜以继日,他们两个有时晚上下朝,还要对面厮杀一盘,这才回家。陈家老宅在东城,苏府在西城,幸好陈奎秀现在的新宅也在了西城,还不至于两人南辕北辙。
苏君青在陈家吃饭的时候很多,下了棋,常常天就要黑了,赶上吃饭的点,那也不客气,他还常常一边吃,一边赞叹陈家的厨娘比他家的好,茵茵有时就让他带回些点心给碧莲。其实,他和碧莲的口味相差太大,他觉得好吃的,碧莲并不爱。
皇上对陈奎秀和苏君青日益淡出朝中事务,持漠视态度,让这俩更加逍遥。
转眼过了年,振声要参加恩科考试,苏君青的大儿子也要参加。他比陈振声小,还是前一年的恩科才中的举。
两个当爹的借口要督导孩子读书,都向皇上请假,这在朝中,是史无前例的事儿,皇上偏偏都准了,扈飞雄一看把事儿都扔给他,私下里还把陈奎秀骂了一顿,其实他最是喜欢那种忙碌生活,毕竟,管的事儿多,权利才大啊,他这还是刚刚坐上阁臣的位置,心正热着呢。
茵茵以为他俩不过是借个由头不上朝,没想到她还真想错了,陈奎秀天天起来,陪着儿子打一通拳,然后读书,父子两个揣测皇上命题方向,讨论策论怎样写,文字怎样处理,最能得主考官鲁翰林的青眼,竟然将近两个月,陈奎秀也没去苏府,苏君青也没过来。
终于等到考完试,陈奎秀才开始老老实实上朝当值,苏君青却因病给皇上告假,说是辅导儿子累坏了。皇上派了太医,回复说是有点伤风。
陈奎秀和苏君青频繁出状况,还是赵承邦好,一直黑着脸给皇上办差,人家是郎舅,还是一家亲。茵茵还正感慨这个呢,赵承邦忽然也病了。这此还真的非常凶险,他正和皇上说事儿呢,一头栽倒在地上,昏迷了一天才醒。茵茵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是中风了,这病很麻烦,万一留下后遗症那可怎么办啊。
后来才说是他着凉了,早上起来就有点烧,小蒋让他告假,他不肯,他对自己身体一直很自信,就这么挣扎着上朝,结果出现那事儿。
皇上意识到,父亲留下这些忠臣,平日真的很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