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
茵茵当年盖起来的旅店,竟然还开着,抹得雪白的墙壁,都变得黄呼呼的,能看出还粉刷过,但那颜色,总是经不住时间的蹉跎。她走后,这店让人占了,陈奎秀杀了那恶霸,房子却没管。名义上归了赵燕玲,但茵茵看到,客栈,竟然叫陈记客栈。
正文 第二四二章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四二章
陈家老宅的门口,有一群人站着,看到茵茵一行的马车,都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太,椭圆脸,皮肤很白,眼睛不大,眼尾很长,年轻时应该长得不错。茵茵看着很熟,就是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陈奎秀从前面马车上下来,他前面派来打前站的小厮王六一赶紧过来:“老爷,你到了。”
“见过陈老爷”一群人一起跪下行礼,陈奎秀很意外。
“快快请起”他赶紧双手往上抬,示意都起来,这要是在京城,几乎随处可见,但到了这里,他还是有点心乱。
茵茵下车,那群人再一次行礼,她制止也来不及,只好一面叫起,一面把最前面的老太太拉起来。
“夫人,你可回家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年,可让我们想死了。”看着哭哭啼啼的老太太,茵茵忽然清醒:“燕玲姐?哎呀,你是燕玲姐啊。”
“呜呜”赵燕玲哭起来,“夫人,你还能认识小人啊?”
“快别什么小人大人的,你是燕玲姐,我还是茵茵。”想起那时候燕玲叫她东家,茵茵忍不住一笑。
“燕玲姐,这些年你过得可好?”
“好,好这都是托了夫人的福啊。”茵茵拉着燕玲往陈家大宅里走,其他人都跟在后面。
陈家大宅原来就显得陈旧,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样子,现在反而看不出变化来。
“昨天知道你要回来,我高兴地一宿都没睡好,早上起来就在这里巴望。”燕玲激动地说。看着她的表现,和那时回来鸭蛋激动的模样有一拼,茵茵都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对这位燕玲姐,没有那么深的感情的。
进了主屋,里面到处干干净净,窗户纸都是新糊上去的,上好的雪白棉纸,茵茵以前用起来有点心疼。茵茵招呼跟来的人都坐下。几个年龄大的,恭谦地半坐,年轻的,都站着,赵燕玲要茵茵不管她们,拉着她坐下,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媳妇,给她们上茶。茵茵看她虽然穿戴一般,但出入很大方得体,不像是一个乡下孩子。
“我女儿蔓儿。”燕玲笑着给茵茵说。
“你女儿?这么好啊,燕玲姐有福了。”茵茵由衷地说。
“嗯,那可是。当年提亲的能踏破门槛。”燕玲一脸骄傲。
茵茵觉得她有点反常,这个时代的人,心里再觉得好,嘴上多少都得谦虚谦虚。
“燕玲姐,你过得好吧?”
“可好了,咱这渡口镇,提起我赵燕玲,哪个不眼红啊。”
“夫人,小人给你磕头。”正说着,进来一个年龄更大的,还让人扶着,进门就要行大礼,燕玲赶紧过去在另一边扶住了。
“这是三大婶儿。”
“哦,快起来,快起来。”茵茵赶紧叫起。
跟着陈三大的老婆,还进来两个年龄大的,茵茵认不出来,反正都让坐下。
喜鹃收拾好了东西,端着茶盘上来,重新换了茶,还上了点心,燕玲的蔓儿默默地跟在她后面忙乎。
“来,大家尝尝,这是出名的闻县煮饼,前几天从那里过,顺便买来的。”茵茵抬手示意,屋里的人,除了燕玲,多少还有点拘谨,都点头但没人吃。
“夫人啊,当年你一走,这里没多久就来了个恶徒,把宅子占了,还把几个店铺也占了,三大叔不服气,和他论理,还受了伤,养了三个月呢,谁知道你福大命大,半年后来了个侠士,黑更半夜的,把那恶徒杀了。还在外面的大街上,贴了告示,让各家好好经营,我看你没在家,就继续替你守着这客栈,开始几年,收益还交给了长庚大哥,后来大哥和大嫂都走了,我就替你存着,等着你回来的日子,谁知道,这一等就快三十年。”燕玲哭起来。
“我写信让把客栈归你名下了啊。”怎么还叫陈记客栈?
“你原来说,我替你经营,你给我两成分红,这些已经让我一家衣食无忧,我怎么能昧了良心要那么多?我去找过桂枝,桂枝说你不会要这一年几十两银子的,再加上,也没法给你送去,我就把那些钱,陆续买了地和铺子。”燕玲从怀里取出一沓纸:“四间铺子,二百亩地。”
“好了,好了,这些都是你辛苦经营得来的,我就不要了。”茵茵把那些契约推过去。
“看,我就知道夫人不要。”陈三大老婆六十多岁,还是那个大嗓门,“夫人,燕玲这些年,拿出了一部分做善事,你看,大门前面这路,就是靠了这钱,一点一点修出来的。我们离得远,也不知道能帮上你什么忙,总想着多做善事,替夫人和老爷祈福,总是有用的。”
“是老爷嘱咐我这么做得。”赵燕玲低声说道,“我有蔓儿那一年,老爷回来过一次。”茵茵算着时间,是他们一家为陈家老太爷老夫人回乡守孝的时候,她当时也想回来,没想到怀了振宇,最后没有成行。
“夫人,人这活着,善事做多了,好事跟着就多的。比如说蔓儿吧——”
陈三大老婆忽然住嘴不说了,燕玲一笑:“这没什么,孩子都知道。”她的眼神从窗户往外看,思绪回到从前。
“那年冬天,下好大的雪,一个妇人领了孩子逃荒,到了镇上,孩子饿得直哭,我便给她们一家吃的,还让她们一家在店里做点事儿。
蔓儿是她家最小的,大概是饿得久了,到了这里便开始病,那哭声,比猫叫还小,都说活不了,是我非要人天天给熬了米粥,让她娘这么喂了,没想到一个冬天过去,她竟然慢慢好了。
第二年开春,这一家的男人找了上来,要接了她们回去,妇人说她没法报答我,又见我三十多岁没孩子,非要留下蔓儿,说虽然是个女娃儿,长大已然能给我养老,我本不答应,她告诉我,这回去还得走一个多月,带着蔓儿实在不便,再说,热一口冷一口,说不定我好心救下的孩子,又会没了命。我娘也喜欢蔓儿,抱着不撒手,我无奈,只好留下这闺女。老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蔓儿,希望她像个小瓜蔓一样,拉出一串弟妹来。”
茵茵关切地看着赵燕玲,她知道有这么回事,好些人没孩子,抱养一个,不久就会怀孕生子。
“这蔓儿就是和燕玲有缘分,燕玲第二年就生下现在的大小子根儿,后来又有了留儿和碎妹。”刘三大老婆接话。
“好啊,真是好心有好报。”茵茵附和。
“大概,蔓儿一直长到七岁,都跟我睡,我跟那几个都没有蔓儿亲。”见茵茵脸上有疑惑,燕玲一笑,“我那几个,都跟娘。”燕玲妈就只有一个女儿,有了孙子,想必都爱的舍不得放手了。
“都说是我好心救下蔓儿一家,神灵便让蔓儿,带出几个弟妹。从那时起,我就诚心诚意为老爷夫人祈福,每年用店里挣下的银子,铺路舍粥,还舍过几次药,我希望老天爷能够看到这些,是你的好心,让那些人受益。”
“谢谢你”茵茵觉得,这些好过去庙里施舍香火钱。
“是老爷嘱咐我做的,我怎样也得办的像回事。”燕玲一脸认真。
茵茵很激动,当年,燕玲为了生活,才靠拢自己,没想到,她质朴善良,竟然为她做了这么多。
“现在,人们又把这镇子,叫回了陈家镇。都是因为,冬天一来,镇子那头,就会支起一个粥棚,过往的路人,愿意都可以坐下,喝口热粥,有银子付点本钱,没有走人。粥棚上面,总写着‘陈家’,好些人就以为镇子叫陈家镇。”刘三大老婆给茵茵解释。
“十多年啊,你们竟然能坚持下来。”茵茵有点哽咽,以前,为了衣食,她们之间还有竞争,但她们不像有些人,有了金银,还希望获得更多,而是谨守自己的本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如此崇高。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难得,真的是这样?
“蔓儿大了,城里都有人来求亲,还有个少爷,赖在这里不走,非要娶她。蔓儿都没有答应,她说一定要嫁个像她爹娘一样的好人。”陈三大老婆给茵茵说。
“蔓儿的女婿,好不?”
“好,好,可好了,又勤快又善良,还很聪明,手可巧了。编的竹器,比她爹的还好。”刘三大老婆和燕玲都这么说。
“三婶子,你好不好?”
“好,好,你三大叔和我,帮你照看那些地,可惜没法给你送果子去。我和燕玲,还想把收入送到桂枝那里,好歹,你们一家人不是?桂枝死活不要,我刚开始只好替你存着,后来,听说老爷回来,我匆匆忙忙赶到镇上,也没见人,燕玲要做善事,我也跟着,县太爷要修门口这路,我们把攒下的三百两银子拿出来,县太爷在渡口这路的尽头,立了石碑,写了‘陈家路’呢。”
好嘛,路是陈家路,镇子也很容易叫陈家镇了。
正文 第二四三章
第二四三章
尽管茵茵说自己一路游玩,不累,赵燕玲她们还是告辞离去,跟着她的那些人,有些是南落村的村民,还有几个,只是和赵燕玲关系不错,就想看看茵茵这个一品夫人一眼。喜鹃看到盘子里的点心,没人动,就在她们离去时,每人发了一块。全陈家镇都知道他们引以自豪的陈老爷回来了,现在又传言说陈老爷夫妇怎样的平易近人、怎样的和蔼可亲,赵燕玲她们平时的那些善举,本就赢得了人心,现在再有这种传言,一时,陈家老宅附近,经常有人驻足,探着脑袋往这边看,希望能领略一品大官的风采。
陈三大是第二天才来的。陈长庚走的时候,委托他照顾茵茵留下的土地,他本来想第一时间给茵茵汇报这些年的收益和支出,没想到那片带湖泊的地,有个长工家里出事,把他叫走了。
“夫人,这地的一部分收入,我捐出来修路、舍粥,还给你留下了许多。都换成了银子,在地里埋着。哦,你放心,就在长工住的炕头下面,每年我都给他们重新盘炕,说是为了冬天好烧了取暖。旧炕土是好肥料的,他们都往那边想,每人有怀疑,现在,炕下面都快让银子铺满了。”
“三大大叔,这些年你和婶子辛苦了。”茵茵心里感动。
“夫人这是什么话,就是有了你的关照,我陈三大才过得这么体面。”
“那是你们肯努力啊。哦,对了,大叔,这些年,你过得可好?”
“好好,好得很。我那大小子,读书不成,但总是识字算账没问题,在家里为人又公平,三十岁头上,就当了里正,这都十几年了。”
看茵茵脸上还有询问,他补充道:“以前是肖里正,他年纪大了,就是我那大小子接替他的。”
“恭喜大叔。”
“呵呵,还不是托了夫人的福气?”
“那是你和婶子上进,孩子也跟着学好。”
“当年,你教了冬生识字,我老婆看冬生变得文雅懂事,心里羡慕,这才让了大小子读书,他才有这造化的。”
“夫人,我晚上带人,把地里的银子起出来,送到府上吧?”
“哦,暂时不用,就放着吧。”
送走陈三大,茵茵和陈奎秀坐了个普通的灰布棚马车,在陈家镇上转了一圈,然后往码头走去。陈奎秀听说,码头有人开了饭店,用河鱼做的几道菜很是美味,他们要去品尝品尝。
沿途已经不是茵茵记忆里的模样,各种店铺挤挤挨挨,从陈家镇到码头,已经连接起来,看来,陈家镇俨然一个小城市模样了。
离码头还有一段距离,就看到一栋两层的楼房,一楼是饭店,二楼是客栈,房子建造的很是气派。等马车驶近,陈记客栈的牌子映入眼帘,这客栈,却是赵燕玲的手笔。
“没想到你的这个管家,竟然这么能干。”陈奎秀也感到惊讶。
“你是不是知道这些,才一定要回老家来?”
“我听说了一些。这个码头,还是北方很重要的中转之处,好些官员听说我是这里人,第一句话就说是大善人。有的人,还给我说家里的这些,让我既诧异又感动。我虽然以前给赵燕玲留话,让她把收入都用作善事,可我没想到她们竟然做得这么好。”
“那你,是不是向皇上请旨,给以旌扬?”
“我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办,不然,这是你的人,一个不对,变成咱自己夸自己了。”
“嗯,也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