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
这里的农村人,早上先去地里干活,大概到八九点的时候才吃早饭。陈长庚他们回来时,见到冬生一脸绿菜糊糊,靠坐在院子的小竹椅子上,都惊讶得很。
“爹,东家教的法子,那是灰灰菜捣烂的。冬生说,这会儿疼得慢了些。”
茵茵猜想即使有效,也没有这么快的,那或许是心里作用吧。她拿着笔,正在画蜂箱图,如果能把这群野蜂收下来就好了,明年后年,水果下来,不一定能及时卖出去的,一部分储存,还要一部分做些蜜饯之类的深加工。没有蜂蜜怎么行呢?这南落村,果树种类和果树数量,都很可观,养蜂的经济效益应该很不错,可惜整个村庄没有一户养蜂的,茵茵问海叔,海叔也不知道那里有卖的,她只好打算收野蜂了。
“海叔,上午你就不到地里了,小姐让你给做个箱子。”吃饭时,鸭蛋帮忙传话。这段时间,她总是撇下茵茵一个在北屋,自己硬是加到外院吃饭的队伍中。茵茵想着,鸭蛋总是年轻人,喜欢热闹,就没管她。
海叔吃过饭就去南屋忙乎,陈长庚他们去地里了,茵茵来到南屋。荒宅以前有棵枣树,长得很粗大,就是品种不好,很难吃,茵茵让把那树挖掉了。现在她想让海叔就用这棵枣树做蜂箱。
“枣木不好做,清理木工房时,那里面有些泡桐板子,就用那个做吧。”海叔给茵茵建议。
“海叔,你见过蜂箱不?”
“风箱?家里不是有风箱吗?”海叔满脸疑惑,“鲁妈嫌不好用吗?”
“养蜜蜂的箱子。”茵茵苦笑了一下,这话说的,还真是分不清。
“没有。二少奶奶,你做这个弄啥?难不成想养蜜蜂?”
“嗯。海叔,我画了个样子,你看看,照这个做可行?”和海叔讨论了半晌午,终于让海叔明白她要的是什么样子,茵茵也只是偶然看到过蜂箱,现在也不确定她的样子到底还有什么缺陷,只能边走边看了。
茵茵和鸭蛋她们,继续在外院刨地,这块菜地已经差不多了。几个女人都不是做惯庄稼活的,没多会儿,鲁妈去做饭,鸭蛋也直捶背。
“你先歇会儿去,我才来,还不累。”茵茵给鸭蛋放假。鸭蛋走了一会儿,就又过来了,悄悄给茵茵说:“海叔一边做,一边叹气,说他年纪大了,手脚太笨,就配河滩捡石头。嘻嘻”
“你去看热闹了?你是什么都没见过,瞧啥都是稀奇的。”茵茵拿眼溜她。
“嘻嘻,我几岁大就进张家大院,那些个事儿,哪里能见着?”
“中午吃饭时,你让长命留下帮海叔。家里既然有这些木匠的工具,有人会了,咱们不是也方便?海叔水平就算不行,修个牛车门窗的,不也可以?至少我们不用求人嘛。”
“你打算让长命学木匠?”
“嗯,长命手巧得很。”茵茵发现长命做什么都挺像回事的,出来的活儿也漂亮,海叔老了,才拉几锯,就得停下歇一歇,南房还没有装房门,茵茵在外面看见,很心酸,她怕老人累着,安排长命学徒,也是为海叔着想。
一个蜂箱,两个人做了七天,才算好了。茵茵把冬生叫来:“你还想吃蜂蜜不?”
“不了,我再也不碰小蜜蜂了。”冬生的脸上的伤已经完全好了,听茵茵提蜜蜂,连忙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可是,我现在有件事儿想请你帮忙呢。还要你跟蜜蜂打交道。你只要听我说,肯定不会被蜇了,行不行?”
“你让我做的?行!先生。”小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了,这话用在冬生身上,最恰当不过。
茵茵派长贵去镇上,买一些家里的以及盐醋酱油什么。这些南落也有买,就是里面掺水太多,吃着都没味儿了,顺便,让他看看能不能买点蜂蜜。
长贵说他把镇子那几家店都跑过了,也没见蜂蜜的影子,没办法,茵茵只好用饴糖代替。她让陈长庚兄弟抬着蜂箱和一口大木箱,放到蜇了冬生那窝野蜂跟前,然后大家都躲远远的,冬生站在大箱子里,给野蜂窝上泼桶水,然后赶紧拉紧箱盖。茵茵希望有蜂能发现她的那口蜂箱,如果它们把家搬到自己做好的蜂箱里,就好了。茵茵不知道怎样收野蜂,这也是想了好久才决定弄这么一招。
陈长庚听完茵茵的话,有点想笑,但他还是忍住了,长贵和长命这俩小的,却是笑的满脸通红,茵茵其实比他俩还小,平时又从来没对他俩说过难听话,这俩对茵茵只有亲近感。
“你说,行不行呢?我就怕冬生受不了,要在箱子里待好久呢。这口箱子有点破,有缝儿,不怕捂着他。”
“不用箱子,用个大筐,外面用布蒙上,冬生用头顶着,弄完,还能慢慢走开。”长贵说。
“山路啊,就怕他看不清路,出意外。”茵茵说着她的担心,过了一会儿,她忽然想明白了。
“如果用筐,就不用冬生了,我要他去,就要就是他能钻进那个大箱子。用大筐,大人顶头上,周围用布蒙,多大的人都行的。”
兄弟几个听见茵茵这么说,都扭头看着老三长贵。长贵个子小,心眼多,做什么也灵活,显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了。长贵也明白这几个的意思,一副壮士断腕的雄壮样子,挺挺胸膛:“我去就我去。”
他们用装草料的大筐,盖在长贵头上,能挡住上半身,海叔让茵茵看库房里有没有旧筐,拆了底子,和这个连起来,就差不多能盖过膝盖了,再加点布,全身就能蒙严实。鲁妈和鸭蛋也加热闹,拿着纳鞋子的大针,找了些旧布,茵茵也找出了个底儿都快掉了的竹筐,几个女的忙乎的好一阵子,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
第二天,陈长庚几个一起去了,晚上了才回来。
“那蜂乱飞,没进箱子,我们想把箱子弄回来,又没法子近身。”长命苦着脸,向茵茵诉苦,这再不回来,天就黑了,看不清山路,我们,只好回来了。”
“没事,没事。”茵茵自己都笑,“我也就试一试,不就一个桐木箱子吗?搁哪儿算了。”
“说不定过几天,蜂走了,还能取回来。”老二长富说道,刚来时,长富话挺多,现在不知怎么回事,很少听见他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陈长庚他们还是挖树坑去了,直到下午,他还是惦着那箱子,给茵茵说了一声,一个人去了山上,天擦黑时回来,挺高兴地给茵茵说:“东家,那蜂都进了箱子,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弄回来。”
茵茵一听,也犯愁,最后,长庚和长富决定穿厚点,带上帽子,把蜂箱抬回来。中午穿厚了,肯定很热,他俩要大早就去,赶早饭时回来。
“放到北边院子吧。”茵茵觉得自己住的小院安静,其他人都不同意。
“冬生要在院子里念书呢。”桂枝对弟弟的心,重得不是一点儿,大概母亲一直多病,她照看弟弟多了些。虽说才大了六岁,她却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光知道你弟弟。哼,蜇了小姐可不行。”鸭蛋和桂枝,总是想不到一起。
“嗯,不合适的。”长富眼里有担心,也不知为什么,比别的人,心思重。
“蜜蜂你不惹它,它不会蜇人的。北边安静,就放到靠库房那边的角落,北屋边上,还有三间房的地基呢,空地大。南院有外人来,蜇了人不好,再说还有牛,比较麻烦。”茵茵想说,好歹自己见过怎样割蜜,估计这几位,根本不敢动蜂箱。
终于将事情商量好了,长富下午按茵茵的要求,把盖南房剩的半截砖,在北院靠东房那里,摞了个平台,还由海叔帮忙,给上面搭了个防雨棚。
第二天,各家吃过早饭的时候,长庚和长富抬着蜂箱回到家,他俩慢慢走着,箱子四周蜜蜂飞绕,吃过饭的人,都远远跟着看热闹。
正文 第八章 学算账
他们把蜂箱放好,长富还伸着脖子,准备在蜜蜂进出的地方弄点什么。
“那儿怎么了?”茵茵好奇地问。
长富脸有点红,他口齿不利落地说:“我怕抬的时候,蜂都跑了,用草叶把窟窿堵住了。
“先吃饭吧。饭都要凉了。让蜂在里面多待一会儿,省得它们一会儿回老家去了。”鲁妈怕饭凉了,再开火麻烦。
“先吃饭,吃过饭再说。”茵茵也这么说。平时这时候都吃完了,再说,这两个这时候能回来,早上肯定起得特别早,这会儿应该饿了。
人都去了外院,茵茵闭了门,把头上带的竹帽子摘下来。斗笠太大,戴头上很沉,茵茵见里正在家编竹器,就画了个样子,让鸭蛋拿过去。里正手艺还真好,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圈儿,带点帽檐儿,他也编得跟个艺术品似得,鸭蛋取回来时,拿着赞了半天,鲁妈帮茵茵在帽檐上缝了块粉红的绢纱,给茵茵遮面。
鸭蛋过来:“小姐,你就待屋里,长富说,要把堵窟窿的草叶子取出来。”
“嗯。”
“小姐,野蜂窝怎么办?鲁妈说中午蒸了。”
“怎么都行,鲁妈想做什么样,就什么样吧。”
“还真能吃?”鸭蛋的大眼又瞪起来,满是惊讶,“我还当鲁妈说笑哩。”
“可惜那些小蜂崽了。”茵茵心疼地嘀咕一声。
鲁妈把蜂子儿放盐蒸了,鸭蛋给茵茵说,他们几个都觉得好吃。
“还有吗?晚上让鲁妈把剩下的炸了。”
“鲁妈也不知道怎么做了好,才做了一点儿。”鸭蛋汇报着。
茵茵从身后枕头下,摸出荷包,从里面取出五十文铜钱,想想,又拿出十文,递给鸭蛋:“去打两斤酒,再买点盐炒花生,晚上让鲁妈把小蜂子炸了,再拌个凉菜,留冬生的爸爸和叔叔喝点酒,这也忙了半年了。”
鸭蛋这一次没有嫌茵茵乱花钱,她接过去,蹬蹬蹬地出去了。
花生刚下来,价格还便宜,鸭蛋买来一竹篮子,她给茵茵留下一半,其他都拿了出去。
晚饭时,除了茵茵,他们都挤到厨房,有点坐不下,海叔用盘子拨了点菜,又用自己的小酒壶到满了酒,回自己房间去了。鲁妈让桂枝和冬生脱鞋坐炕上去,鸭蛋也挤上去了,没有炕桌,鲁妈拿个大笸箩,扣到炕上,当桌子。
陈长庚好像有什么事儿,不停地抬眼看一下鸭蛋,把鸭蛋看的心里直发毛,最后,她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道:“陈大哥,你有什么事儿吗?”
陈长庚喝了几口酒,脸上红彤彤的,兄弟几个,就他一个喝酒上脸,老二和老三老四都很淡定。
“小红大姐,有个事儿想求你给二少奶奶说呢。”陈长庚终于鼓起了勇气。
“说吧。”
“你能不能让二少奶奶给冬生教一些怎么算账的本事?”
“冬生还小呢。”鸭蛋疑惑地很。
“主要,主要——”
“主要是我们想学。”老二陈长富接口道,他略显不好意思,“冬生姨夫那里每到过年前都缺人手,可惜我们不识字儿。想着冬天人闲,看能不能学学。你能给二少奶奶说说吗?”
“冬生多小,能给你们说清楚吗?这样吧,我来学,再教你们,好不好?”不知道是房子里人多,热还是怎么了,鸭蛋脸上红红的。
“那太好了,那就太好了。”陈长庚只会说一句话。
“谢谢你,小红大姐。”长富语气也非常真诚,他比哥哥显得灵活。
“不要叫大姐,叫我小红就行。我比你们都小呢。”小红害羞起来,不过,几个喝着酒的男人却没注意。
原来,冬生开始跟着茵茵学识字,回到家里,就把当天学的,原样教给了几个大人,他们虽然没有冬生空闲,但在地里,干活累了,就坐在一起互相考问,相互地教,现在居然也和冬生一样,能认识两千来个字儿了。
第二天鸭蛋端着盘子给茵茵送饭,见茵茵正在那里看书。“小姐,吃饭啦。”
“哦,先放那儿,我马上来。”茵茵头也不抬。
鸭蛋磨磨蹭蹭的,没有像以前那样出去:“小姐,你看什么书呢?”
“咱们这里的县志。”茵茵放下书,坐到方桌跟前,用勺子舀着汤,小口小口地喝着,“我对这里太不熟,又不好在外面多走动,看看书,能好一些。”
“小姐,你教我算账吧。”
茵茵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你不说一见书本脑仁子疼吗?今天是怎么了。”
“不教就不教。”鸭蛋非常别扭地说。
“教,怎么不教呢?我以前追着教你,你都不肯学,我就是有点奇怪。”茵茵仔细端详她的脸,“今天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
鸭蛋脸色更红,她强辩道:“不学算账,到时候想帮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