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





么时候也拿出了一个照像机。拉出长长地调焦镜头。对着楠竹林“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一边拍一边不停地评价着。这儿美那儿美。凡夫子则沉默地拿着他地摄影机。一会儿对着楠竹舞动地枝叶拍一拍。一会儿对着堆满竹叶地路以及路上走着地探险者们“拍一拍”。好像什么东西他都感兴趣。 

  七双脚踩在铺成一地地竹叶儿上。“沙沙”作响。 
  二流给他们介绍道:“这楠竹林方圆百五里。站在观风台上一看。可以看到整个楠竹林地全貌。微风一起。楠竹便顺着风向一浪一浪地涌向远方。就好像绿色地海洋。” 
  “观风台在哪里?”对于美地事物。苏道中和付尚彩都很感兴趣。同时问道。凡夫子也停下了拍摄。期待地看着二流。 
  二流一指前面地方向。说:“从这儿到观风台还要走三里路。在楠竹林地中间。是一座光秃秃地小山包。因为那里地势最高。又没有楠竹挡眼。所以可以看得很远。” 
  “我们去观风台看看。”苏道中显得有点迫不及待。 

  “行。”二流点头答应,继续介绍起楠竹:“这楠竹是山里人的生计所在。现在,天然林禁伐了,但是,楠竹却允许间伐。因此,每到冬天大雪封山之前,便到了砍伐楠竹的高峰。你看,这外围的楠竹都稀稀拉拉的,这是去年的时候砍的。” 
  李流想起了曾经吃过的楠竹笋,问:“这楠竹林应该出笋子吧?” 
  “是啊。”二流走到一枝楠竹旁,在距离楠竹根部一米左右的位置,用脚划开满地的落叶,再用砍刀用地里一插一掀,便把一个六岁左右小孩的拳头大小的笋子挖了起来,拿给李流看,说:“这是冬笋,楠竹的根在这儿长死头了,就会长出一个个冬笋。因为气候的原因,这冬笋是长不大的。再过一个把月到过年的时间,就是挖冬笋的高峰期,现在林子里已经有了,但是很少。等新年翻过去了,农历二三月的时候,就是春笋的天下了。春笋则长得很高,最终长成一根一根的楠竹。” 

  二流的介绍,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虽然曾经吃过冬笋炒肉丝、冬笋煨排骨等菜,味道确实不错的。 
  魏掠影道:“可惜我们没有带肉,要不然中午就可以吃一顿冬笋炒肉菜了。” 
  李流看了一眼二流的背兜,说:“二流,你出门的时候我还真没看出来,你带个背兜干什么?现在总算明白了,是用来装吃的。我们得边走边挖,多挖点来存起,万一抓着个野味什么的,冬笋烧野味,味道也不错。” 
  众人听了,都点了点头,开始留意起脚下来,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冬笋。 
  竹林越走越深,路也渐渐不好辨认了。但是,二流在这方面是行家,不需要设置路标什么的,也能找到前进和退回的路。有二流这个向导,他们也不用担心迷路,都在一边走一边找着东西,看能不能找到吃的。 
  冬笋自然是首选。但是,冬笋都藏在泥土下面,偶尔冒出一个尖尖的脑袋,极不容易发现。走了一阵,他们一无所获,还是二流一边走一边挖,倒挖到了七八个。 

  凡夫子一边走一边关注着二流,每当二流挖冬笋的时候,就把二流的动作拍摄下来。看来,这三个艺术家在艺术的追求上各有侧重。摄像师凡夫子追求的是动态的美,画家苏道中追求的是瞬间的美,而摄影师付尚彩追求的是构图的美。 
  这样走着很长一段路,他们没有挖到冬笋,觉得很无趣。每次二流发现了一个冬笋,他们就争着来挖。但他们都没有挖冬笋的经验,一刀下去,很容易就把冬笋从中间挖断了,一个好好的冬笋就抱废了。 
  二流告诉他们:“这挖冬笋也是有技巧的,要隔冬笋尖尖五厘米的地方下刀,呈六十度角向下,刀深十厘米,这样才能完好无缺地挖起来。” 
  在二流的指导下,众人果然都挖出了一个冬笋,拿在手里得意地一边走一边剥着皮。冬笋的皮给人一种毛茸茸的感觉,但又不伤手,剥起来很舒服。 
  一路上,偶尔有一两根楠竹枯黄了,倒在一边。 

  苏道中对枯竹发生了兴趣,指着一棵枯竹,问二流:“这竹子好像不是风吹倒的?” 
  二流走过去,拨开断了的楠竹裸露出来的竹丝,说:“这竹子里面的疙疤没有了,是被一种动物吃的。这种动物叫竹苓,专吃竹子里面那层白色的竹膜,它从地下打洞钻到楠竹里面,一节一节地咬破疙疤,从下往上吃。吃完一根又去吃另一根。被吃过的竹子营养上不去,自然就枯死了。” 
  魏掠影看了看二流手里的猎枪,说:“这竹苓还真讨厌,被我看到了非一枪毙了它。” 
  “呵呵。”二流笑道,说:“这竹苓极不容易发现,它成天躲在楠竹里面,如果不是吃东西的时候根本不发出声音。如果发现了就极好捉,因为它们少有见到阳光,一旦暴露在阳光下,跑都不会跑。但是,要想把他带走却不是那么容易,指头这么粗的钢条它都能够咬穿。所以,山里人抓到了竹苓,都是把它装一小截细细的楠竹里,让它转不过身,同时把它的脚套住,不让它跑了。” 

  “竹苓的肉很细嫩,吃起来味道很好。特别是红烧,更是一等一的美味。” 
  二流的话把众人嘴里的口水都逗出来了。 
  “咔咔。”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几个人吓了一跳,不敢往前走了。魏掠影悄悄地问:“这声音好古怪,难道前面有野兽?”魏浮光一说话,那声音又消失了。 
  二流想笑又不敢笑,这楠竹林哪来什么野兽?刚才这声音他也是听到了的,说:“这就是竹苓啃食楠竹的声音。” 
  众人一听,心头一喜。李流道:“能不能想办法把竹苓抓到?给咱们开开荤。” 
  “走吧。”二流摇摇头,说:“刚才声音发出的时候,这竹苓还没警觉。现在你们一说话,它肯定听到了,肯定早就顺着楠竹的疙疤溜下来了,现在要想抓到它不可能了。” 
  众人一阵惋惜,继续向前走。 
  “咔咔。”走了一阵,又听见竹苓啃食的声音。有了上次的教训,众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出声,眼巴巴地看着二流。 
  二流已经感知到了竹苓的位置,就在前面十来米处一根不起眼的楠竹里。他猫着腰,轻轻地向那株楠竹靠近。走到那楠竹旁边,看着众人都静静地站在后面不动。二流对着他们比了个“过来”的动作。这六人便小心翼翼地走到二流身边。二流随手一指,给六人安排了位置,又指了指头顶上的楠竹,做了个楠竹向下倒的动作。众人都看明白了,这楠竹呆会儿会倒下来,可能会压着他们,纷纷抬起头盯着上面的楠竹看。 

  只有凡夫子一边看着楠竹,一边打开摄影机,准备拍下捉竹苓的全过程。 

第109章 捉竹苓 

  两更。每收入5C00点币加一更,现在是3976,差2024。第一次上架,给点月票看看是什么样子,好吗? 
  ————————— 
  二流拿起砍刀,对准楠竹的离地一米的地方,使劲一用力,向楠竹挥出一刀。只听“啪”的一声,砍刀一刀把楠绣从中间砍断,上面一截的楠绣没有了支撑,便倒向了凡夫子一边。凡夫子注意着楠绣的情况,楠绣倒下来了,赶紧跳开,没有砸着他。 
  这时,楠竹里面“沙沙”的声音传来,一只小屁股一扭一扭地退出了楠绣,整个身子退出楠竹后,便快速地往前一冲,正冲向魏掠影的那一边。魏掠影见这小东西要跑,顾不得地上的潮湿,身子向前一扑,想要把这东西抓住。 
  “小心。”二流疾呼一声,向前冲去。不是冲向绣,而是冲向了魏掠影。 

  二流双手粘到魏掠影的手臂,便使劲向前一推,把魏掠影推得摔倒在了地上。 
  “哎哟。”魏掠影摔倒在地,屁股好像开了花一样,皱着眉头没有力气站起来。李流赶紧走过去,扶起魏掠影,疑惑地略带怒气地看着二流,问:“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竹受到强光的影响,伏在地上不敢动。二流走上前,提走绣的一只脚,便把这个小东西提了起来,说:“这竹的牙齿最为锋利,刚钻出来的时候,都要向前冲一段,这是动物求生的本能。但是,魏哥这样冒冒失失地扑上去,这小东西肯定拼了拿地反转身咬住你,一旦咬住了你,就不会松开,非把你身上的一块肉咬下来不可。” 
  魏掠影这时才回过神来,看了看自己沾着泥巴的手,说:“好险。二流,要不是你,刚才可能我得掉一块肉了,我欠你一个人情。” 
  总算是有惊无险,众人这时才看起这只竹来。绣不大,两斤左右的样子,嘴巴、四只脚、尾巴都像一只黄色地小兔子,只不过耳朵短短的与兔子不同。二流提起这只绣,绣被提到空中,拼了命地乱摆,很想把头昂起来把抓住自己后脚的手咬一口。可无论它怎么努力,就是咬不到后腿的位置。 
  二流把绣递给施波。说:“你使劲抓住它地后腿。竖着提起来不让它摆脱。它就咬不到你。我去做一个竹筒。把竹装起来。”施波小心地住竹地后腿。果然这个小东西咬不到他。才放心地提着竹在众人面前炫耀。 

  凡夫子刚才躲避楠竹。手里地摄影机可没停。这时看到可爱地绣。便开始对着小东西拍摄起来。苏道中、付尚彩也对这个小东西感兴趣。分别拿出画夹和相机拍摄起来。魏掠影邪恶地笑笑。说:“你这小东西。害我摔了一跤。今天中午就拿你来填肚皮。哈哈。” 
  二流走到倒了地那一截楠竹面前。看到里面地疙疤都被咬竹掉了。这株楠绣不用自己砍。隔不了多久就会死去。二流叹息一声。挥起砍刀。砍下一尺左右地楠竹筒。再从自己地背兜里掏出一截细一点地绳索。把绣地后脚套住。再把竹提到楠竹筒前。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二流》 第80节     
      

  
  
  《二流》    第80节 
作者: 离流 
         
  绣被抓住。一直都在惊慌失措乱摆着。这时一截楠竹筒摆在它面前。它以为是救命地机会来了。头和身子一缩。就钻到了楠竹筒里。 
  等竹全部钻进去了。二流把绳索套在竹筒上。固定好。绣还想继续往前爬。可是后腿被拉住。无论如何也爬不出去。它想往后退。可后退地路已经被绳索封住。这样前无进路后无退路。绣才发觉上了当。只得乖乖地躲到楠竹筒中。不敢乱动。希望能够多活一段时间。 
  二流将装着绣地楠竹筒往背兜里一扔。背成背兜带领众人继续向前走。 

  大约走了一里路地样子,翻上一个小土包,便到了观风台。 
  站在观风台上,四周果然如二流所说,光秃秃的。风突然之间变得很大,吹在身上凉嗖嗖的,但一点也吹散不了众人心里的那股兴奋劲。 
  一股山风吹了过来,远处的楠竹被风吹得压弯了头,接着更近些的楠绣也压了过来,这样自远而近,无数棵楠竹在风地带动下,一浪一浪向观风台的位置涌动,形成一层一层绿色地巨浪,把楠竹林中散发出来的清新地香味吹了过来,好像在集体点头欢迎远方的客人,又好像是臣服在观风台下。 
  众人放下背上地背包,开始欣赏起观风台上的美景。 
  苏道中赶紧拿出画册,在画纸上勾出一条条蚯蚓,随着蚯蚓越勾越连 
  。这时,二流才发现苏道中画的是这一片绣海,虽海,但在苏道中的画纸上,把竹海上空吹着的风也好像画活了过来。 
  付尚彩看着这涌动的海潮,无奈地摇了摇头,说:“这竹海涌动的速度,无论如何我也捕捉不到这种精彩的。”魏掠影摆了个姿势,说:“那你给我照张像,把这种精彩留在回忆里。”付尚彩一听,高兴起来,调试好相机,便给魏掠影拍起照来。 

  凡夫子则拿着摄影机,不断地走到着,好像要把涌动的浪潮全部装进他的摄影机里。 
  李流看着眼前的美景,很有感触,对身边的李流说:“我们市是旅游大市,可在我以前的认知中,我们县没有什么旅游资源。真没想到,我们县还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那些乡镇干部是干什么吃的?这么美丽的山林都没有发现。” 
  施波赶紧点头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来,说:“回头我给旅游局打个招呼,让他们来考察一下,看能不能包装起来。” 
  李流点点头,继续欣赏起美景来。 
  魏掠影照完像,听到了李流的话,指着三个艺术家,说:“李哥,你真下决心把这一带的旅游搞起来的话,我在这里捐一个古色古香的阁楼,专门用来观风景。到时候,你们三个艺术家都把艺术品摆一部分到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