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玲珑[全集]
白夫人大惊失色,“皇上!”随后赶出来的御医正见此景,扑上前来扶,殿中骤然慌乱。
夜天凌挥手拂开众人,再不看那孩子一眼,急步入内。
宫灯如影,帩帐似血。
风榻之上,卿尘紧闭双目,乌黑长发散泻枕旁,触目惊心的墨色衬着一片冰冷的白缎,安静得仿佛睡了过去。
夜天凌赶到榻前,俯身将她拥在怀中,哑声唤她:“清儿,清儿!”
卿尘仿佛听到了他的呼唤,缓缓睁开眼睛,想要对他笑一笑,却只虚弱地牵动了唇角。每一次呼吸都如此艰难,底下侍女惊呼御医的声音传来,似是什么从身体中渐渐退去,她已经分不清,只看得清他的眼睛,心痛如狂。
温热的液体落上她的面颊,滑落在心底。卿尘勉励想抬起手来,夜天凌立刻握住了她,声音嘶哑:“别睡过去,清儿,看着我,我不准你睡,你听到了吗?”
她听到了他落泪的声音,望着他,目光中尽是留恋和不舍。
眼前似有一片空茫的安寂,无声无息,无忧无怖,渐渐令人坠入其中,不经此时,不知生离死别。
早答应了谁,承诺了谁,是十一曾经含笑的眼眸我做到了,你也要做到,是夜天湛不久前惊痛的话语你若撑不下去,我不会履行方才的诺言。
是他,霸占了千年后的卿尘,千年前的宁文清,凝望她低语入耳你要陪我生生世世。。。
生生世世,不能毁约,九天黄泉都无用,只在这一世,只在这一天。。。
急雨如幕,快马驰出重阙高墙的宫城,沿着几乎空无一人的长街狂奔而去,雨水激溅,四散如花。
待到牧原堂门前,那马被主人猛勒的缰绳带住,一声急嘶几乎让人立而起,马上之人早已飞身而下,一掌震开了牧原堂虚掩的大门。
正在堂前的写韵被吓了一跳,来人已焦急问道:“张定水张老神医在不在?”
写韵看清了眼前这衣衫尽湿、形容狼狈的人,惊诧俯身:“王爷!”
夜天湛充耳不闻,只急问:“张老神医呢?”
写韵道:“师父每隔几个月都会入山采药,近来并不知堂中。”
“哪里能找到他?”
‘深山路远,又是这样的雨,怕是难寻。’
只这一句话,似乎扫落了夜天湛脸上所以的颜色,他踉跄退了一步,眼中焦灼迫目的精光瞬时变得空洞无着,隐透着绝望。
写韵急忙问道:“王爷府上可是有病人,需要大夫?”
夜天湛颓然摇头,低声说道:“不必了,除了张定水的金针,谁还能救她。”
写韵见状,知这定是有重病之人,略略咬唇,抬头说道:“师父的金针之术我不敢说尽知,但也学得一二,王爷若是信得过,不妨让我前去一试,哪怕有半丝希望也好。”
夜天湛目光微微一亮,审视她片刻,一把抓住她:“你跟我走!”
写韵伏在马背上,一路只见宫门深深,重重御道直入天阙,似乎遥不见尽头。
身前握缰的是一双稳持有力的手,隔着一层斗篷,身后那男子的气息在雨中冷冽如斯。这样疾驰赶路,风雨无阻,不知他是为了什么人。
夜天湛打马连闯数道宫门,凡有御林侍卫上前欲拦,一见那道九章金令,纷纷退避。殿前可佩剑,禁中可驰马,那令牌象征着主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贵身份,挡者无赦。
雨势略缓,楼台殿阁都在一片飘摇的雨雾中若隐若现,渺远至极。
过玉阶,穿朱廊,写韵快步随夜天湛进入寝殿,四周都是飘飘浮浮的药味,夹杂了血的气息在潮湿的雨雾中,浓重窒人。
如此幽深的大殿,起初外面还见忙乱的宫娥医侍,越到里面越是森静,只见被赶出来的御医宫人们跪伏在地,珠帘的影子在地上微晃,隔出生死两重天。
屏风后,鸾榻前。写韵又见到了那个曾令她魂牵梦萦的身影。地上是摔裂的药盏,打翻的金盘,他一动不动的坐在榻前,痴痴凝望着怀中的女主。那样温存的注视,像要这样看到地老天荒去,他的精神随着她的生命慢慢流逝,在她柔软而眷恋的回望中,一起灰飞烟灭。
写韵跪至榻前,连请了几声,他才恍然抬头,灯下,竟一脸泪痕纵横。
写韵不敢抬头,低声说道:“皇上,您放下娘娘,让我看一看。”
夜天凌怔视着她,写韵再叫一声:“皇上!”他突然惊醒一般,眼中瞬间恢复了一簇清冷的光,小心翼翼的放下卿尘,将写韵让到了榻前。
写韵见了皇后的情况,心底生凉。一咬牙,返身取出金针,针在手,对准的是皇后的心口,却微抖,迟疑。
她抬头,不料见到皇后的目光静静落了过来。
人已近灯枯,但她没有昏睡过去,不知是一般什么样的力量让她撑在这里,不肯放弃,那样虚弱的身体里,是如此柔韧的心志,丝丝都是对生的渴求,对眼前之人无尽的留恋。
写韵似乎从那平静如水的目光中看到了信任,她是神医张定水唯一的弟子,医人病痛,活人生死,都是这一针。
她深吸一口气,手起针落,刺入皇后心口要穴。
屏风之外,夜天湛石人一样立在灯下,照不亮深宫影重。
雨已停,时已黄昏,天色是抹不开的昏暗,窗外风萧萧,凉意透骨。
宫灯一隅,沉香残飘,一盏七宝莲花灯漏水流静静,夜天湛凝神瞅着那里,一声声,都是时间的流逝。
也不知过了多久,寝帐里面脚步声响起,写韵走出来,白夫人等人迎了上去,夜天湛仍旧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隔着数步的距离,他清楚听到写韵唇间落出极轻的四个字,“皇后平安。”
那一瞬间,仿佛身子里一下空了,脸上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强作的镇定猛然一松,竟有些站立不稳,他缓缓地沿着几案跪坐了下来,伸手一抹,脸上冰冷一片,心里翻江倒海,已不知是什么滋味。
仿佛有人在身边叫了声“王爷”,他将胳膊撑在案上,也不抬头,只是无力地摆了摆手。
人都退了下去,四周只是一味地静,静得人什么也不愿想。
极度的安静中再次传来脚步声,夜天湛终于抬头,只见夜天凌走出屏风之外,步履沉沉,似已疲惫之至。
四目交视,两人互相看着彼此前所未有的狼狈,突然间同时笑出声来,笑得无奈,笑得嘲弄。
夜天凌走过来,靠着长案在夜天湛身边坐下,如释重负吐出一口气。谁也不再扭头看对方一眼,两人都盯着高高隐没在光影下雕梁画栋精美的刻痕发呆。
大殿空寂,几乎不闻一丝声响,面对这自幼便熟悉的宫殿,却仿佛什么皇上王爷天子公侯都在梦里,荒谬得无以复加。脱掉了那尊荣的外衣,赤裸裸相对,只是两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有伤,有痛,有恨,有情,好像有话想说,却根本不知从何说起。
过了好一会儿,夜天凌突然徐徐说道:“七弟,多谢你。我刚才一直在想,这个位子,你若。。。。。。”
他话未说完,夜天湛猛然打断了他:“四哥!”他转身,继而叩首下去,“皇上,臣,今日出言无状,行事狂悖,忤逆圣颜,实在罪无可赦,请皇上责罚。”
夜天凌默然看了他良久,长叹一口气,伸手扶在他的肩头。夜天湛抬头,徐缓一笑:“四哥,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原来要付出这么打的代价,幸好现在还不晚,我会谨守自己的诺言。但是,你若是负了她一分一毫,我绝不会坐视不理。”
夜天凌剑眉微蹙,唇角却亦牵出一丝笑容:“难得你肯和我说这样掏心的话。”
他还想说什么,却被外面请见的声音打断。内侍急匆匆的进来,手捧一份奏报跪道:“皇上,东海急报。”
殿中两人同时一凛,夜天凌接过奏报,一路看下,神色渐渐凝重。他看完转身将奏报递给夜天湛,负手思量,一转身,听夜天湛沉声道:“皇上,臣弟请战!”
第三十一章天河落处长洲路
东海战报,带来震动朝野的消息。
五月甲申,东海倭寇矫称入贡,奇袭琅州重镇横海郡。
天朝水军不曾防备,仓促应战,遭遇惨败,七十五艘战船全军覆没,无一得归。横海郡使宗干当场战死。
三十里高台,八千里烽火,飞报帝都。副使聂计退守城中,率横海将士与倭寇恶战连日。
倭寇二百余艘战船聚集海上,日夜攻城。
三日之后,海面浮尸千里。城下血流成河。
琅州沿海流寇徐山等人勾结倭寇,里应外合,引狼入室。
丁亥,横海城破。
聂计与部下十二将士死守至终,复又杀敌八百余人,于观海台自尽殉国。
倭寇由此直入琅州,攻文州,在东海沿岸肆行劫掠。
更有流寇如徐山等,原是东越侯藩府重将,削藩后不服东海都护府管束,自行聚众成寇,横行海上,这时与倭人狼狈为奸,改穿倭服,乘坐倭族八幡船,戮掠烧杀,气焰嚣张。
短短数日之内,东海连有五座城池遭劫,倭寇凶残暴虐,民众被杀者三万有余。
怒海惊涛,席卷而来,天朝沿海一线城郡皆作一片人间地狱。
东海民众奋起反抗,在琅州巡使的带领下退守鳌山,拼死卫国,阻击倭寇,但势单力薄,急待帝都增援。
战报送入帝都,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倭寇之患,历年来并非没有,但如此猖狂入侵实属罕见。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堂之上,文臣武将义愤填膺,皆以为国耻奇辱,非战不能雪清。
众口一心,别无异议,漓王更是当朝出班请战,誓灭倭寇。
翌日,圣旨下。
追封横海郡使宗干为靖义将军、副使聂计及十二部将为忠烈士,于琅州观海台立祠受封,厚抚阵亡将士。
擢琅州巡使逄远为镇东将军,统领东海四州军务。
限折冲府平江道十万水军三日内赶赴琅州,配合文州、现州、靖州三路天军抗击倭寇。
授湛王玄龙府、天子剑,以九章亲王身份亲赴琅州督战。
不是漓王,是湛王。潇洒倜傥的湛王,与皇上貌合神离、几欲反目的湛王,唯一还能威胁皇位的湛王。
东海之行,在众人眼中俨然是一条不归路。
然两日之后,圣旨再下。
皇后之女赐名元语,封兰阳公主,赐邑三千。
湛王世子元修封长陵郡王,赐邑五千,入大正宫住读,由皇后亲自教养。
最后这道晋封郡王世子的圣旨不啻于来自东海的战报,震惊内外。
含光宫中,明池春水,层层紫藤花盛放,如蝶舞成行,垂玉玲珑,一天一地深深浅浅的紫,宁静淡香幽幽飘零。
九曲廊前青藤深碧,花蔓低垂,遮起一片细细碎碎的浓荫,卿尘倚在廊前竹榻上,手中握着一支玉簪,淡淡的光影底下,眉目静远。
素手如玉,白玉凝脂。
和润的白玉当中嵌入了缕缕薄金,刻作一朵雅致的兰花,枝叶修然,恰好遮挡了那断裂的痕迹,构思精巧,天衣无缝。
三个多月前,当她从几天的昏昏沉沉中清醒过来时,夜天湛已远赴东海,唯有这一支玉簪,盛在同样雕刻兰花的木盒中,放于枕旁。
她轻轻抚摸玉簪上精美的镶嵌,触手处没有丝毫的破绽,那一道裂痕在细致的金箔之下修补的如此完整,牢牢接连着断裂的两端,巧妙的点缀让这原本普通的簪子显得与众不同。
这么久了,她已久虚弱得几乎无法离开床榻,但却每天都能听到他的消息。
五月末,琅州水军在萧石口近海击败倭军,摧毁敌军战船二十八艘,歼敌五千余人,收复横海。
首站告捷后,天朝水军略作休整,丁末子夜时,在当地几名老渔人的引领下,百艘战船精兵四万奇袭浪岗导,直捣贼寇徐山老巢,生擒徐山。三日后,复以诱敌之策将另一支流寇势力引致近海,尽歼之。
湛王下令将徐山等三十余名通倭贼寇斩首示众,以敌血奉观海台,祭奠聂计等忠烈将士。
琅州民众对徐山等人恨之入骨,人人额手称庆。徐山虽死,民愤仍难平息,尸首最终被百姓千刀万剐,抛入大海喂鱼。
六月初,倭寇再袭鳌山卫。天朝水军迎面出击,重创倭寇,斩敌近万,军民士气大涨。
湛王挥军乘胜追击,在陆上骑兵的配合下,六万精兵围困被倭寇侵占的沧南郡,双方血战两站之后,倭寇不敌,弃城而逃。
此后,天军在琅州九战九捷,痛歼入寇琅州之敌,并分路出击,连续夺回成山,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