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江山
一块儿造反。同样的,现在正闹得火热的单臣、傅镇二人,与李广师出同门,都是维汜的弟子!”
“啊……”她悚然动容,“那么,这些年的动乱,难不成都是有预谋的?是有人在背后……蓄意……”
我笑得分外灿烂,明眸微微眯起,淡然悠闲的说:“现在可再也不比两年前了,你说呢,纱南?”
“娘娘打算怎么做?”
我笑问:“你觉得臧宫合适否?”
“去年娘娘求陛下拜他为太中大夫,难道那时候娘娘便已谋算好了?”
“比起太子党羽,最值得我信任的也只有那些与我有过患难之交的老臣了,只可惜……”
底下的话我没有说出来,纱南却也明白,老臣死去的已经太多,我这个皇后做得太晚了。建武十五年,脩侯杜茂落下截断军需,唆使手下杀人的罪名被免官,削减户邑,贬逐参蘧乡为侯。我本想调他来京,没想到今年年初得到消息他已撒手人寰。除杜茂之外,更令人扼腕的是外放到豫章做太守的李忠,刘秀调他上京的时候,没想到他已重病在身,他抱病奉诏,抵达京城后终于一病不起,杜茂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没多久,他也随即病逝。
当年随陛下东征西讨,如今又能为我所用的老臣实在少之又少。
建武十九年春,刘秀派遣太中大夫臧宫率领北军包围原武城,除了北军之外,还出动了黎阳营骑兵,共计数千兵力。
没过多久,臧宫递回奏疏,称敌兵粮草充足,久攻不下,请皇帝示下,于是刘秀召集公卿、诸侯、藩王一起至大殿商议对策。
日头渐渐偏西,我站在庑廊下逗弄着手中的飞奴,信鸽咕咕叫着,伸着坚硬的喙,一口口啄着我掌心的黍米粒,颈脖的翎毛不停的抖动,我爱惜的抚着它柔顺的羽毛。
余光瞥处,看到有小宫女匆匆忙忙的跑上西宫殿前石阶,然后在门口找到等候多时的纱南,附耳低语。
我收了手,振臂将飞奴放上天。忽喇喇的扇翅声过后,灰鸽一飞冲天,身影渐渐缩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瓦蓝的天空中。
纱南上了楼,嘴角含着笑意。
我歪着头笑问:“都妥了?”
纱南像是松了一大口气:“娘娘料得真准。大臣们都说要重金悬赏,唯独东海王提议放松包围,打开一个缺口后诱敌出城,陛下也很赞同大王的建议,只是奴婢也不免担心,万一不成可如何是好?”
“不成?”我嗤然一笑,“怎么可能不成?小小妖巫算得什么,只要陛下愿意,黎阳营的突骑军将整个原武城踏平都不在话下。这是桩有赚无赔的买卖,臧宫知道该如何应付。”
“是,想不到陛下和皇后娘娘考虑得如此周全,是奴婢多虑了。”
“你想得对,世事无绝对,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一次,索性趁此机会,直捣黄龙!”纱南有些听不懂我的说词,我呵呵一笑,也不多解释,只是关照,“找个机会,去请郅恽来一趟。”
“郅恽?他可是太子的人……”
“正因为他是太子的人,而且是太子身边最具洞察力,最懂得揣摩圣意的人,所以,才更要找他。”
“娘娘是想……”
“有时候,对太子施压,不如对他身边亲近之人施压来得容易!”
正说着话,忽听廊上传来一片嘈嚷,小黄门满脸尴尬的在门口探头回禀:“皇后娘娘!舞阴长公主与涅阳公主来了,小的们想拦,但是挨了长公主打……”
这句话还没说完,就听有个娇滴滴的声音叱道:“果然是恶奴、刁奴!好你个阉货,居然敢在我母后面前搬弄是非!”口里说着,粉拳已不停招呼在小黄门身上。
她小时候跟我练过些拳脚,虽不是学得十分好,出手却也比寻常女子要有力得多。这时只听那小黄门蹲在地上抱头“哎唷!哎唷!”大叫,一时也分辨不清是真疼还是假嚎。
“住手!”不管真假,女儿骄纵忘形的模样却总是我所不喜的,“你这像是什么样?”
义王缩了手,一脸忿忿,想张嘴替自己争辩,却被身边的刘中礼及时拉住胳膊。
“娘!”中礼笑嘻嘻的拖着姐姐进门,“我们不知道娘在休息,不让人打扰,才会误以为是这小黄门诓我们!娘你别生我们的气!”
她故意不唤“母后”而喊我“娘”,我哪能猜不出她卖的这点小小的乖,心里虽然气恼,却仍是被她哄得消了大半:“又上哪淘去了?”
义王额头上的汗把额际的发丝都打湿了,中礼虽然故作平静,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这么急急忙忙的跑来找我,到底哪里又不顺心了?”
义王扭头看向中礼,眼神示意妹妹说话,没想中礼咬着自个的嘴唇却始终不开口,有些苍白的面颊浮起一片红云。
我大为惊讶,对于我这个二女儿,向来可是敢说敢做,性格爽朗磊落,行事不拘一格,可从来没见她有过这副扭捏羞涩的模样。
义王见状,突然高声嚷嚷:“二妹流血了,流了很多血……唔!”
中礼一把捂住大姐的嘴巴,一张小脸窘得通红。
我稍稍一愣,转眼有所领悟,眼睛瞟向纱南,纱南会意,挥手将殿内的宫女黄门一并驱逐出去,然后关上了门。
“你堵我嘴做什么?快憋死我啦!”
“谁让你胡说八道的!”
“我哪有胡说八道,我明明说的是实情,你……”
中礼气得直跺脚,捂着脸不住的扭动身体。我乐呵呵的将她拉过来搂在怀里:“原来是我们中礼长大了呀!”
细细看这个二女儿,五官细致,眉眼娇柔,已非当初稚嫩的孩子,忍不住感叹,果然时光如梭。
“娘,二妹会不会死啊?”义王一脸担忧的问,“宫里的女医说不要紧,可我见她和中礼叽叽咕咕不知道说了什么,吓得中礼脸都发白了……”
“少浑说。”中礼红着脸争辩,“你什么都不懂。”
“我不懂?难道你就懂了么?”
我噗嗤一笑,原本女孩子来初潮这档子事,我私底下更留心大女儿义王,真没想到中礼会后来者居上。
“这是好事呢,没什么好害羞的。”我摸着中礼的小脸蛋,她的脸色真的不是太好看,“肚子疼不疼?”
她摇头:“乳母给我熬了糖水,现在好多了。”
难得这孩子能如此镇定,我心里欢喜,忍不住笑道:“中礼长大了,这算是个喜事,你想要什么,告诉娘……”
她眨巴眼,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亮了起来:“要什么都可以吗?”
“是啊,只要娘能办到的。”
“娘一定能办到。”她兴奋的拉住我的胳膊,激动的说,“只要娘开口去求父皇,父皇一定会听娘的话!”
我诧异起来,正待细细询问,一旁的义王也跳了起来:“是啊!是啊!娘你快去救救梁松吧!”
我被她们两姐妹不住拉扯,脑袋都快晃晕了:“你们……总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吧?”
“都怪那个伏波将军多事!说什么杜保不是好人,让侄儿不许跟杜保来往,搞得父皇现在很生杜保的气,顺带还训斥梁松和窦固。他们两个好可怜,听说今天在朝上不住磕头谢罪,都磕出血了……”
我目光转向纱南,纱南冲我微微点了点头,悄悄走向殿外。
义王仍在喋喋不休,我听了半天也理不清个头绪,于是制止她再呱噪,转头问中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一五一十的跟我讲清楚,不许有丝毫隐瞒,若有欺瞒,我也帮不了你们。”
中礼神情晦涩,目光闪烁,过了片刻,她敛衽跪在我面前,拜道:“女儿不敢有所隐瞒,但求母后看在女儿的面上,让父皇网开一面,饶过梁松与窦固吧。”
她口齿伶俐,说话有条有理,远比义王的浮躁片面之词来得理性。原来,事出之因在于身在交阯的马援写给侄儿的一封信,教导兄长的儿子马严、马敦二人,告诫他们与人交往要慎重。信中举例提到两个人,一个名叫龙述,时任山都县令,一个名叫杜保,时任越骑司马。马援叫侄儿宁可学龙述,也不要学杜保。
这原是封十分普通的信,可不曾想有人在皇帝面前参奏杜保行为轻浮,祸乱群众,奏书提到了马援训诫侄子的信,借此弹劾梁松、窦固二人与杜保结交。刘秀将马援的信和奏书一并给梁松、窦固看,把这两个年轻人吓得不住叩头流血。
听完我并没有马上表示什么,故意岔开话题,戏谑道:“义王气愤,我能理解是为了梁松,中礼这么紧张,又是为了什么?”
义王偷笑,用手肘悄悄捅着妹妹,哪曾想中礼一点也不羞怯矫情,反而很大方的说:“母后,你也说女儿已经长大了,女儿心里喜欢窦固,自然偏向于他。”
我失声而笑:“听你的口气,难道还想请父皇赐婚不成?”
“女儿很小时便说长大要嫁窦固,如同父皇当年发愿说娶母后一样,绝非狂言虚话!”她说得非常认真,我收了笑容,有些发怔的瞧着她,第一次觉得眼前这个女儿,当真长大了。
“母后知道了。”爱怜的拍了拍她们的手,我瞥眼见纱南去而复返,于是说道,“先回去,母后心中自有计较。”
二人大喜,拜伏后携手离去,一路上两姐妹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纱南来到我跟前:“叫人查过了,与刚才涅阳公主说得并无不同,只是伏波将军的原话与那告诘奏书上的转述有些出入。伏波将军在家书中对龙述与杜保的评价都甚好,赞龙述忠厚谨慎,夸杜保行侠仗义,只是告诫侄儿若仿照龙述的言行,虽学得不像,却也能学到一些谨慎严肃,好比雕刻的天鹅不成也能仿得像只野鸭;但是若学杜保,学得不像,却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变得为人轻浮,所以让侄儿们不要学杜保。”
我沉吟不语,眼望着窗外,明亮的光线从窗外照射进殿内。纱南静静的侍立在我身侧,没有出声打搅我的思绪。
过了半晌,我噫呼一声,从榻上站了起来:“这件事,无论谁对谁错都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只是……有个问题令我觉得很是想不通,为什么马援的家书,会落到上奏书弹劾的人手中?这原也只是一封家书而已,这整件事原也只是孩子们交友的小事而已,值得如此大费周折么?”
我回眸冲纱南浅浅一笑,她没料到我会提出这么奇特的问题,一时无言以对,竟也呆了。
太子
四月,臧宫按照东海王献的计策攻下原武城,斩杀单臣、傅镇后班师回朝,论功行赏,臧宫升任城门校尉。
另一头,在江山舆图的最南侧,马援追击征侧余党,一直追到居风,直到岭南地区全部平定,获得全胜。
喜讯传到京城,恰是闰四月底,刘秀趁着兴头上,把叔父刘良的嫡子刘栩,侄子刘章、刘兴,一齐由公擢升为王。
随着盛夏的来临,刘彊越来越惶恐不安,上西宫请安时,时常恍惚走神,满腹心事,郅恽的劝导对他的影响十分巨大,最终他向皇帝提出辞让皇太子之位,愿任藩王就国。刘秀先是不允,这事便拖了几个月。
“想给刘阳改个名讳。”坐在床上批复奏疏的刘秀,忽然向我提了个很奇怪的建议。
“为什么?”孩子的名字好好的叫了十五六年,怎么会突然想起要改?
“上个月给阳儿做生日,我便在想……当初恶日产子,取名‘阳’字本意为避邪除恶这名讳不好,日后孩子承继大统,难免要被人嚼舌根。所以,趁着这个机会,不妨改个名字。”
我本对他的说法嗤之以鼻,但他说得一本正经,倒令我收起了不屑之情:“真要改名?”
他点了点头:“还是改了好。”
我想了想,忽然问道:“皇帝的名字,史官是否会因此避讳?”
他愣了下,大约没想到我会把问题绕到这个奇怪的地方去,不由笑道:“是有这么一说。”
我点头,嘴角不由自主的勾了起来:“我想好了,就让阳儿改名‘庄’!”
“庄?!”他又惊又奇,但转瞬已然明了,难以自抑的笑了起来,“果然是个淘气的,你与他斗气究竟要斗到什么时候?真像是个小孩子……”
眼波流转,我横了他一眼,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不是喜欢改名字吗?不是喜欢孤云野鹤,乡野垂钓,不问世事吗?自然也不会稀罕名垂竹帛!我这不也是成全了他的心愿么?这回索性让他把姓儿也一并改了吧!”
刘秀眼神温柔的望着我:“你是否还想借此逼他出来?”
我长长叹了口气:“也只是奢念罢了,我想……他大概是再也不会离开富春山了。”
刘秀也黯然的点了点头,我俩心意相通,不免一起唏嘘感慨。我依偎进他的怀里,诚心祈愿:“但愿,今后平安顺心,再无烦忧之事!”
“但愿……”
建武十九年六月廿六,建武帝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彊,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彊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刘彊带着自己的妻女搬入了北宫,与其母郭圣通所住的殿阁相隔不远。刘彊恪守孝道,每五日入宫向我问安,风雨无阻。
“那母子二人可还算安稳?”
“东海王与中山王太后来往并无不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