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叹的实案:美国8大奇案





钕值脑硕薄2悸晨恕げ祭仕担骸坝械氖焙颍侵皇遣焕砘嵛颐恰5嗟氖焙颍颐蔷统闪怂堑陌凶印N颐堑笔笔亲畹偷?年级学生,一群只能在电子游戏中逞强的‘孬种’。吃午饭的时候,那些运动员会走过来踢倒我们的椅子,把我们的头一把摁在桌子上,或者打翻我们的托盘,伸腿绊我们摔跤,朝我们扔饭菜。平时在楼道里,他们会在经过的时候突然把某个孩子推撞到衣帽箱上,或是当着众人辱骂他。上体育课的时候,他们会在更衣室里逮着随便哪个小孩痛打一顿,因为那儿没有老师。”
  高年级学生喜欢把婴儿油泼撒在地上,这是一种被戏称为“打保龄”的恶作剧。他们趁某个低年级孩子不备时从后面猛推一把,被推的孩子可能会滑得很远,最后撞到其他孩子身上。后来,一位9年级女生因此而摔坏了胳膊,学校才出面制止了这种“游戏”。
  “问题是,校方和老师们都喜欢运动员,而我们反倒成了‘问题学生’。”布鲁克·布朗说,“打橄榄球的人做的都算‘正经事’,像我们这样穿‘奇装异服’的孩子们,就会让老师总觉得很紧张。平时,老师们总是和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然而,一旦有了机会,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惩罚我们。运动员们经常把回形针绷在牛皮筋上,像弹弓一样弹射我们。如果一位老师看见你被弹了,他或她会装着没事儿。但只要你一还击,他就过来了。那些运动员们算是把这一点都给吃准了。”
  埃里克·哈瑞斯是他们的五人圈子中最经常被当作靶子的,因为他有两个生理缺陷。埃里克胸部发育异常,稍稍下陷。所以当在游泳课上脱掉T恤衫时,他就成了恶少们嘲笑和取乐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埃里克个子不高。五人圈子中的其他男孩后来都超过了18米,只有他没有。再加上,他不是在科罗拉多州土生土长的,他是一个“外地人”。
  埃里克们刚上10年级时,科伦拜出现了一个由校园里的“二等公民”或“不入流者”组成的所谓“黑色风衣帮”。在“科伦拜校园枪杀案”发生后的最初的日子里,电视新闻曾将“黑色风衣帮”渲染为一种秘密社团组织,记者们在报道中暗示“黑色风衣帮”具有全国性的规模,且与当时在德国及欧洲兴起的新纳粹运动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
  事实上,科伦拜中学的“黑色风衣帮”一开始只是几位当时12年级的学生,因为是朋友,又因为总被运动员们欺负,于是经常结伴而行,以便“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次,其中的泰德·波尔斯穿了一件黑色军用风雨衣,大家看了都觉得很“酷(cool)”,又听说是他母亲在商店里碰到“大甩卖”时买的,便都一人一件地去那家商店买了来。
  某日,这些人又像往常一样坐在一起吃午饭,凑巧那天人人都穿着黑色军用风雨衣。几个运动员从那里经过便打趣他们说,一群孬种也想玩酷,以为穿了同样的“制服”就可以充黑帮?
  其中一人加了一个形容词:“对了,黑色军用风雨衣帮,如何?”
  运动员们一阵哄笑,扬长而去。从此,“黑色风衣帮”就在校园里叫开了。那些“不入流者”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欣然接受了这个本来带有贬义和侮辱的封号。
  “黑色风衣帮”公开地和运动员们作对,但对其他孩子们却来者不拒。埃里克和狄伦曾有几次在食堂里和他们坐在一起,还与其中几位交上了朋友,譬如介绍他们俩进“黑杰克”比萨店的克利斯·莫尔司。
  不幸的是,“黑色风衣帮”原本是要将自己区别于那些无恶不作的运动员的,但到后来也成了一群作恶者。其差别只在于,每次与运动员们发生冲突,无论对或错,无论是哪方挑的头,被传进校长办公室并受到处罚的总是“黑色风衣帮”的人。
  不到一年,“黑色风衣帮”们毕业后都离开了科伦拜,但其影响却如阴魂不散。埃里克和狄伦在“美国政府课”上的同学们回忆说,他俩曾合作制作了一盘介绍“黑色风衣帮保护项目”的录像带,自称可以受雇于任何被运动员们欺负的学生,为他们出气报仇。
  在一篇还没来得及交给写作课老师的作文中,狄伦·柯勒勃德虚构了一个穿黑色军用风雨衣的枪手在一间灯光昏暗的酒吧里刺杀运动员恶少的故事。
  科伦拜校园枪击案后,因为埃里克和狄伦在他们的黑色军用风雨衣里藏匿了若干武器,各地中学相继修改着装规定(DressCode),禁止学生们穿任何式样的风雨衣到学校。
  孩子们通过身边的大人们把他们的问题“捅”到了州里。

//


“末日审判”(15)



  2000年的10月14日至11月29日,丹佛地区检察长办公室青少年处处长瑞琪娜·休尔特亲临科伦拜,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就科伦拜中学学生中的恃强凌弱状况,及校方对此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走访了28位成人和15位学生。同年12月1日,休尔特处长将她的9页调查报告呈交给欧文斯州长的“科伦拜校园枪杀案复查委员会”,并作为委员会总体报告的一部分于次年5月公之于众。
  “我所访谈过的所有学生,无论他们的年级、性别、种族等,都一致反映,科伦拜中学的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欺负弱小的现象。……他们说,在科伦拜中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可招惹那些可能揍你的人,不可用目光直视运动员,不可顶撞运动员,不可染指他们的女朋友,不可去不该去的地方……’
  “我所访谈过的每一个人都反映,在科伦拜中学,大家都明白,‘向校方申诉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人会管这些事。’原因很简单,有的学生是‘碰不得’的。”
  休尔特女士在她的报告中说,不少被访者指出,科伦拜中学的领导层——校长、副校长和级主任们——
  “即使不是全部,也大部是,或曾经是,各个运动队的教练。所以,运动员们便成了科伦拜中学的特殊学生,或特权学生。”
  瑞琪娜·休尔特举了几个例子:
  例一,科伦拜枪杀案前两年,两个学生一直在体育课上欺负一个15岁的同学。“他们经常掐他、拧他。尽管是在上课的时候,但老师却说他从来不知道有这种事。”这位被欺负的学生是犹太人,两名小恶棍扬言,要“搭一个炉子把他烧死”。在体育课上打篮球时,每当投篮命中,那两人便说:“又一个犹太人被塞进了炉子。”他们甚至编了顺口溜等侮辱他。那位犹太学生的家长后来向校方报告了情况,学校也派人找了两个小恶棍谈话,但在其后的一年半里,犹太学生照样被他们欺负。每次学校接到报告后,“级主任便会找到那两个人,那两个人便会矢口否认,事情便会不了了之。而后,校方便会通知家长:‘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位犹太学生说:“学校一直认为我在说谎。”
  例二,一次,四五名橄榄球运动员合伙欺负一个男生。他们故意推他,撞他,辱骂他,还尾随他到了他的停车处。男生回家后告诉父母,说他再也不想回科伦拜。男生的父亲向学校报告后,过了六个星期,才接到校方一个“非常简短而无礼”的电话答复。这位男生后来转学去了附近的赫尔梯中学。该生告诉休尔特女士,直到现在,他仍然不愿踏进科伦拜中学。
  例三,休尔特女士也走访了一些学区工作人员,他们都在谈话中尽可能回避“这类敏感话题”,唯恐被上司知道了炒鱿鱼。“但是所有的人都说,恃强凌弱的现象在科伦拜非常普遍。他们也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是毫无结果。”
  例四,一名女生自从进了科伦拜中学,成绩从原来的全优一路滑坡,而且父母家人都不知道,直至女生的物理教师打电话通知家长。据该女生称,科伦拜校风极差,使得她心情恶劣,无法专心功课。父母帮助她转学以后,成绩又逐渐回升,并说新学校的同学们十分友好。该女生的姐姐在学区做学生工作,经常往返于各个校园,她说:“我经常向孩子们了解他们在各自学校的经历。很明显,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恶霸学生欺负人的现象,至少不像科伦拜中学那么严重。”
  当叙及埃里克·哈瑞斯和狄伦·柯勒勃德在学校的遭遇时,瑞琪娜·休尔特写道:“我所访谈过的所有学生都说,这两个孩子非常孤独,而且经常被取笑和欺负。虽然没有人列举出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但皆称他们常被运动员们推搡、挤撞和辱骂。”
  就连一些对埃里克和狄伦表示友好的学生也受到了惩罚。一名女生告诉休尔特女士,枪杀案发生前不久,某次,她在学校的楼道里和埃里克聊了几句,“刚说完,一个有名的小恶棍走过来,猛地将她推撞到衣帽柜上,并骂她‘贱货’。”瑞琪娜·休尔特写道,“当时有很多学生在场,但是没有老师。该女生后来也没有向校方报告此事。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别人都告诉她:‘没用的,学校不敢把他怎么样。’指那个运动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那些反映情况的孩子们说,校园暴力案件时有发生,人们不能只是坐在那里高谈阔论,把事情简单地归结为“两个与众不同的小混蛋突发奇想”,或指手画脚地批评“电子游戏和流行音乐把我们的孩子们教坏了”。
  不难想象,美国各地的其他校园里还有不少像埃里克和狄伦一样的孩子,他们身边每天发生着的不公平正在缓慢地、不易察觉地将他们驱使到同样的道路,同样的终点。
  在“科伦拜校园枪杀案”前后——
  1996年2月2日,星期五,华盛顿州摩斯湖市:
  14岁的巴利·路凯地在代数课堂上开枪打死老师和两名同学,另一位同学受伤。
  1997年2月19日,星期三,阿拉斯加州贝丝市:
  16岁学生伊万·蓝塞在校园里开枪打死校长和一名学生,另有两人受伤。
  1997年10月1日,星期三,密西西比州珍珠市:
  16岁的卢可·伍丹先在家里杀死了他的母亲,继而在学校开枪。9名学生中弹,两死七伤。

//


“末日审判”(16)



  1997年12月1日,星期一,肯塔基州西帕督卡市:
  当希瑟高中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围成圆圈做祷告时,14岁的迈可·卡奈尔突然向他们开火,死三人,伤五人。
  1998年3月24日,星期二,阿肯色州约翰勃罗市:
  西城中学师生因伪报的火警疏散时,躲在校外树丛中的学生米歇尔·乔森和安德鲁·戈登开枪向人群扫射,四名学生和一名教师死亡,十人受伤。
  1998年5月21日,星期四,俄勒冈州泉野市:
  15岁的基普·肯凯尔在索司顿中学学生食堂开枪,死两人,伤22人。案发前数日,基普曾因在校园内携带枪支被拘捕,21日早晨刚获释。警方后来在肯凯尔家中发现,基普的父母也于同日被枪杀。
  1999年5月20日,星期四,佐治亚州康耶斯市:
  15岁的托马斯·所罗门因遭女友拒绝而情绪反常,在海尔狄中学开枪打伤六名同学。
  1999年11月19日,星期五,新墨西哥州德明市:
  12岁的维克多·科多瓦在德明中学门厅内开枪,当场击毙13岁的阿拉瑟利·腾纳。
  2000年2月29日,星期二,密执安州弗林特市:
  布伊尔小学一6岁男童向同班女孩、6岁的凯拉·罗兰开枪。凯拉颈部中弹,当场死亡。据悉,案发前一天,有人听见该男童在学校操场威胁凯拉·罗兰。凶器为该男童家长的一支点三二口径手枪。
  2000年5月26日,星期五,佛罗里达州渥兹湖市:
  放暑假前的最后一天,渥兹湖中学13岁学生萘特·巴西尔用一把点二五口径半自动手枪向教师巴利·哥郎诺开枪,巴利·哥郎诺当场死亡。
  2001年3月5日,星期一,加利福尼亚州圣提市:
  桑坦那中学15岁学生查尔斯·安德鲁·威廉斯从卫生间向下课的同学们开枪,两人死亡,十三人受伤。
  2001年3月7日,星期三,宾夕法尼亚州威廉斯堡市:
  纽曼主教中学14岁女生伊黎莎白·凯瑟琳·布什在学生食堂开枪打伤同学肯贝莉·玛契斯。据其他学生们反映,伊黎莎白患忧郁症,经常被人嘲笑。
  2001年3月22日,星期四,加利福尼亚州戈兰尼特山市:
  杰森·霍夫曼,18岁,戈兰尼特山中学学生,在校园内开枪打伤一名教师和三名同学,后在枪战中被警察击伤。
  2001年3月30日,星期五,印第安纳州盖瑞市:
  不久前被路易·瓦拉斯中学开除的学生,17岁的唐纳德·R·勃特携枪返回校园,打死一名同学。
  2001年11月12日,星期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