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俚牟牧希猛跗接行┤馔础?捎玫淖拥仓辉斐隽思甘ⅰ5俏胰匀晃庖怀晒婪懿灰选J且阈┱鲁讨亟狈⒚鞔丛炝恕O衷谡飧鼋锥慰梢栽菔毕缺日站唇崩?br />
正文 151。有限出击
151。有限出击
两个月无战事,让我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信阳的敌人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来,虽然我军只是保持三面包围的态势并未抵近城垣。
张林开始派出部队袭击敌人从南阳方向运送补给的部队,这件事情本来主要由直属队和齐岳的骑兵团一部去做的,每次总能有所斩获,得到了不少我们急需的物资,虽然也时常放一部分敌人的补给队伍进入信阳,但是信阳城内的物资还是渐渐开始匮乏起来,据逃难出来的百姓提供的情况,城内的粮食、食盐等价格都在飞涨,而一些奢侈品比如珠玉之类的价格则暴跌。
张林的第一师开始以战代训行动以后,信阳城的补给更加困难了。第一师部队,分批插到信阳以西,最多时一次出动达一个团的兵力,
这种小规模较低烈度的战斗非常适宜在实战中检验训练的成果,根据实战中的表现修正训练的科目。第一师还在信阳以西的地区利用攻击团练防守的较大的村寨来训练部队的攻坚战战术。连新兵的实弹射击训练都是在这种攻坚作战中进行的。淮滨之战结束的时候,我军拥有的缴获的旧式步枪1500多支了,另外还有一些短铳之类的火器,缴获的为数不多的几只左轮手枪都配备在了总部。整编后,新式步枪、机枪等大都集中在了直属队。三个步兵师每个师只装备了400支缴获的旧式步枪。好在这种枪的子弹容易生产,而且产量较大,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三个师都是在师部成立了一只规模很小的以新式步枪装备的步枪队火力队。虽然如此,那些旧式的单发的步枪也只是班长以上的人员才能配发。在截击敌人补给运输队的战斗中一旦缴获到“洋枪”也都成为了宝贝,参加战斗的战士都渴望得到一支。一般都是奖励给那些在训练和战斗中表现优异的战士,那些背上“洋枪”的战士那个神奇劲就别提了。
一次,截击的敌军运输队运送的军火武器,当然护送的清军也较多,张林得到侦查报告,立即出动一个团,把身边的步枪队也派了上去,在桐柏县以东选择有利地域准备打伏击。不料埋伏的部队部署完毕后不久,接到报告,清军运输队在桐柏县以西遭到附近若干山寨的土匪的联合袭击,物资已经被劫夺。张林大怒,立刻亲自率领步枪队为先锋前去拦击回山的土匪,这些土匪在和清军的战斗中已经伤亡惨重,此时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批来之不易的军火,几家寨主谁也不想让运到别人的山寨,只好就地分赃,此时张林的步枪队赶到了,一通步枪齐射,打得这些土匪死伤一片,待土匪明白过来,想利用人数的优势冲上来白刃格斗时,迎面飞来的一群手榴弹把他们炸得鬼哭狼嚎,随后赶来的一个团的喊杀声让土匪肝胆欲裂:十几个“神兵”就如此厉害,后面的千百个“神兵”都上来,哪里还会有命在?残存的土匪顾不得他们的战利品,狼狈地逃向桐柏山的深山老林。这一仗缴获了300支崭新的旧式步枪,那些护送军火的清军的武器中也有50多支“洋枪”落到了我军手中。另外在北打死的土匪手里也发现了20多支“洋枪”也不知道是缴获清军的,还是土匪自己本来就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归了张林的第一师。这些,第一师的步枪数量比刚整编时几乎增加一倍。
正文 152。光复枪
152。光复枪
这让刘奋战和辛兴羡慕不已。由于驻防区域的限制,总部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出击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他们只能向北面的河南境内地区做有限出击,不许攻击县城,也不许出击过远,一切以训练为中心。尤其是第三师驻防区域与安徽相邻,特别规定只有皖省敌军越境来攻击才可以反击,不准向安徽的敌人主动出击。
刘奋战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在到第二师上任的时候,把在教导队的一些比较出色一些的学员直接带到了自己部队,经过一段训练正想打几仗显显身手,开始看直属队不时出击倒也没什么,可是现在还是只能看着第一师表演,不仅心痒难耐了。他从现在二师驻守的正阳、明港、罗山等地巡视了一圈后,跑到光山总部,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两个进攻计划:一是以二师主攻其他部队配合,攻取信阳,拔掉这个大钉子。第二,如果暂时仍然不攻击信阳,则由二师单独从正阳、明港出击攻取确山。
这两个地方都是我想要的。但是现在不行。被否决了意见的刘奋战闷闷不乐地回罗山继续练兵去了。
经过三个月整训,新兵们都已经度过了新兵连的阶段像军人的样子了,他们再也不是一群乌合之众了。这支军队已经具有了相当强大的威力了,起码,我们不是很担心敌人的较大规模的进攻了。
军工厂三个月来日夜生产,还不断试制新的武器,恢复旧有设备。原材料的困难日渐突出。有些打坏的铸铁炮干脆不予修复,直接当作原料生产手榴弹之类的武器了。甚至一些缴获的刀剑等冷兵器也被当作了钢铁原料使用了。炸药抛射器在不断改进中,产量也有所增加。相当一个时期,这将是我们重要的攻击火力。
最新式的秘密武器半自动步枪也造出了十支,子弹生产了3000多发。我们把这最新式的步枪命名为光复枪,意思为光复河山的利器,不仅仅是要从满清贵族手中夺回人民的政权,更要从侵略我们的帝国主义者手里收复失去的一切。这些枪首先配发到了崔明贵的装甲大队。
装甲大队现在只有十几个人。崔明贵选拔学员的标准在其他人看来十分的苛刻。在全军中选到的这人十几个人在他看来也是有些勉强。其实这些人在各部队都是佼佼者。光原来担任指导员的就有三个,其他的也是排长之类的下级军官。总部下了死命令:被选到的人各部队必须无条件放人,本人也必须服从安排。当然,如果有人到了装甲大队后表示不愿呆在这里,崔明贵会连眼也不眨,立刻让他走人的。别看只有十几个人,确是团级编制,与直属队、骑兵团一样直属总部,而且总部对他们的供应一向最为优先。只有一样,让这些骨干心中十分不悦:他们进入装甲大队后,原来他们手里的枪支全部上缴,这些人除了少数人外。大多数持有的可是中华军为数部队的二十世纪步枪甚至是手枪的,缴枪的命令让他们痛心了好久。只有崔明贵和两位教官的手枪按规定可以保留,但是崔明贵只让两位教官留下手枪,自己把那只佩带了许久的勃郎宁手枪也交了上去。
正文 153。新困扰
153。新困扰
新枪发下去。总部命令中还特别允许他们每人有二十发子弹实弹射击来熟悉新枪。
这些老兵兴奋不已,装甲大队像过年一样。结果,只有崔明贵按规定打完了二十发子弹,其他人射击超过十发的都很少。可能还有人暗骂队长败家子呢,这样的枪打上一两发就让他们赞叹不已,打十发就算过足了瘾了,一下子打二十发?以往战斗中才配几发子弹?还是这样珍贵的子弹。他们哪里知道崔明贵曾经在这款新枪中付出了心血?也无法理解崔明贵的兴奋的心情。有些人对新枪的三棱锥形的刺刀爱不释手:这样今后要和敌人拚刺刀的时候,就不怕刺刀变形、折断了。装甲部队需要拚刺刀吗?也许会,现在只有一辆教学坦克,其他的人还都是步兵,虽然坦克后面配了一辆拖车,增加了这些“步兵”的机动能力,算是机械化步兵了吧。
有这样的实力后,当然可以而且必须出击作战了。
但是目前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是:冬天来了。
冬天来了,我们担心的来自北方的蒙古骑兵的威胁暂时告以解除。冰天雪地,道路难行,粮草补给困难制约了清兵骑兵的南下。况且,他们面对的英法联军的压力恐怕也日甚一日,只是不知道这些狂妄自大又无知的家伙感受到没有。
我们部队的冬装问题成了目前困扰我们的大问题。
部队攻克淮滨后,为了解决军装问题专门成立了被服厂。那些被解救又无家可归的女人们有些被安排进了被服厂。这个时代吃穿都是大问题。有饭吃的地方总会有人来,何况这里还配发许多其他的生活必需品,比一般人家的生活好多了,所得按照当时的标准可以养活两到三个人了,这比军工厂的待遇低,但是也足找到足够的劳动力了,何况在占领区,经过严学文他们的工作,老百姓已经把我们当作重开天地的救世军了。
但是这一带,也许不止是这一带,实在太穷困了。两万多人的单衣已经几乎搜罗尽了这个地区的全部的布匹。可惜信阳还在敌人手中,也许那里的布匹会多一些?我们又从汉口来的商人手中高价收购了一些布匹,才总算解决了部队的统一军装的问题,这,只是单衣,整齐划一的土黄色军装使得这支军队第一次有了些正规军队的样子。许多新参军的贫苦农民生平第一次穿上新衣服,是在参加了中华军以后才穿上的新衣服,从此为了中华军,为了徐政委、为了陈军长,为了天下,把自己永远地交给了这支军队。
可是随着冬季的到来,冬装的问题很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现在才理解了,为什么捻军总是仅仅为了获取生活物资的目的离开他们的根据地四处出击。
我们的根据地无法解决部队冬装问题。对于养活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而言,这块根据地有点不堪重负、难以为继。江淮分界线一带虽然已经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了,但这里的冬季依然是相当寒冷,气温也在零度以下。
正文 154。冬衣之战(1)
154。冬衣之战(1)
眼睛向内是不行的,这里的百姓许多人家都是只有一床棉絮,即使有棉袄、棉裤的也都是穿了多年的旧衣裤,只有极少数的大户人家年年添置棉衣。但是大户人家棉衣有限,难以解决两万大军的问题。
怎么办?我可不想让自己这支刚刚有了战斗力的部队因为寒冷而丧失战斗力。
集中力量立刻攻占信阳?这是这一带最大的城市,应该有一些布料棉花之类的物资吧。但是申俊逸报告说,据他掌握的情报,信阳城内这些物资并不多。我们其实并不想现在就攻击信阳这样的坚城,不必要的伤亡总是要避免的。为将者不能不顾恤士兵的生命,他们把一些托付给了军队,我们不可以辜负他们的信任。再说,现在靠截取信阳敌军的补给物资既锻炼部队,又能获得不少的实惠。但愿敌人现在向信阳运送一大批棉衣,那就太好了。但是这可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
看来,我们也不得不为了生活资料而出击了,首先要选好合适的目标。还有,不能出动太多的部队。部队的训练不能停止。
崔明贵接到命令:准备参加战斗行动。装甲大队不仅新发了枪支,棉衣、棉裤、手套也都一应俱全了。听说终于要他们出动了,个个兴奋异常。其实地烈度的战斗行动也是训练,是更好的训练,在实战中让这些学员轮流驾驶,轮流使用枪炮和其他设备。
目标很快选定了。第一师一团的一个连在向信阳以西袭扰时竟然跑到了桐柏县城的西面,在攻击淮源镇时遭到镇上的自卫队的反击,这镇上的自卫队装备竟然比一般的清军绿营正规军还好,而且相当的悍勇,与此前第一师在信阳西攻击的那些只有冷兵器的土围子大不相同。还好,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和战斗,部队的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遇到这种意外情况,这个连没有蛮干,而是见机撤退,经过桐柏县城附近的时候,又遭到了清军的截击,好在淮源镇的自卫队没有全力追击,而桐柏出击的敌军战斗力较弱,这个连才得已安全撤回。此次是第一师部队首次攻击团练防守的村镇而未能得手,还伤亡了十几个人。那个连长被叫到了张林的师部被狠狠教训了一番,关了禁闭。但是他之所以要带部队孤军深入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一方面是连战连胜中产生了轻敌情绪,主要的还是因为听说那个淮源镇上有家著名的大商号的总号,那镇上连同桐柏县城的商号中都有大批的布匹、棉花等物资。
我军此刻缺乏棉衣,全军上下谁都清楚,现在部队出击,上级首长都会专门交待寻找获取布匹、棉花的任务。这个连长听到这个消息立功心切,也不返回报告,心想,桐柏县城我们打不下来,可是那个小小的淮源镇,能有多少敌人?就算有一些,那些乌合之众,怎么能是我堂堂中华军王牌第一师的对手?仗着自己手里的三十支“洋枪”和每人腰里的两颗手榴弹和一百多个经过正规训练的手持刀矛,士气高昂的士兵,他们直接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