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终于向东反扑了,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了。穆腾阿也不是太笨,集中兵力向北突围?冲过去了又怎么样?前面是让他吃尽了苦头的史灌河,再向北是滔滔淮河,那可不是几十米宽的小河。而且,他本来赖以反扑的进口炮弹现在落到了敌人的手中,而且还有——粮草,在这坚壁清野后的秋末冬初,失去这些东西可是大大的不妙,那些战马的战斗力会比骑兵下降的快的多。
正文 201。 冬衣之战(48)
201。冬衣之战(48)
可是怎么只派一半人出击?留下来的防备南北两面以及河西岸我军追击?追得上吗?需要留这么多兵力吗?只要他们不再像刚才那样小股冲锋,我们的那些步兵恐怕也未必会离开构筑好的工事去向他们攻击吧?
嗯,是怕那些没有炮弹的大炮落到我们手里。这些个要钱不要命的守财奴。现在这些他们的宝贝洋炮可真成了要命的包袱。如果他们全体上马全力向东出击,即使不能夺回物资,至少有一部分兵力倚仗机动能力从分水亭旁边绕道逃脱还是可能的。现在,分一半去分水亭,被击退是肯定的,能回来多少就不一定了。时间也失去了。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现在时间对于他们这支残存的骑兵部队的重要性。
我立刻命令把敌人分兵攻击分水亭的情况用步话机通知辛兴。
很快,从分水亭方向传来了枪声,爆炸声和隐隐约约的喊杀声。7公里距离对于骑兵实在算不得什么。
7支光复枪的射击声格外清晰,因为其他的步枪都是间断齐射。只有这几支枪在手榴弹、炸药包的爆炸声中持续不断射击着,似乎全部都是打的单发点射。这些家伙,这可是对付敌人的大队冲击呀,不过这些家伙都是我们中华军中的特等射手,嗯,就是不知道那个炮兵科班出身的家伙枪打得怎么样。照这样光这几个家伙也得干掉几百敌人了吧。已经交火二十多分钟了,崔明贵这帮小子大约平均每人也发射了50发子弹了吧。
又过了一会儿,辛兴报告:“我们将部分敌人放入镇子中的那条大街,在镇口用火力阻击敌人后续部队,集中手榴弹、炸药包和弓箭消灭了入镇的敌人。消灭了约八九百名敌人,现在敌人已经向西溃逃,我已经命令孙葵心的骑兵部队追击扩大战果,如果敌人大队接应反击,他们将立刻退回分水亭,镇内的我军将继续用火力杀伤敌人。”
嗯不错,这个安排还真是不错,跟在敌人屁股后面追杀,应该还能消灭一批敌人。现在兵力对比越来越向我军倾斜了。
刘奋战的部队在前沿仍然不停地挖掘多道伸向敌军方向的纵沟,这小子现在已经端着他的步枪到了原来的第一道战壕附近,大模大样的,一点也不隐蔽,他的警卫员虎子跟在他身边,也是一样的情形。这小子,吃定了对方没有远距离攻击武器的短处。弓箭无论如何是射不到他那里的。
劝降的喊话仍然在断续进行,间或响起一声枪响,刘奋战在试图狙杀那个穆腾阿,每次枪响,围在穆腾阿周边的亲兵都有人落马。有时竟然一次打掉两个,穆腾阿不得不变换位置向沙河浦镇的废墟退去。清军的队伍开始骚动。他们的士气已经相当低落了。还没有人主动出列投降,大概是怕别人把想投降者射杀吧。看来,也许不等援兵到来,现有的部队也许就能够解决战斗了。我们把敌人估计得太强了,还是把我们的力量低估了?
正文 202。 冬衣之战(49)
202。冬衣之战(49)
望远镜里。看见东面沙河浦两边散乱奔逃的敌人骑兵,阵阵喊杀声越来越近。孙葵心竟然追到沙河浦来了?
我立刻命令南坪山和河东部队观察一下溃逃回来的敌人骑兵还有多少人?
穆腾阿声嘶力竭喊叫着,1千骑兵向东出击接应败兵。
可以看见败兵有些转头和追击者搏杀,追击者掉头向东撤退,双方在各自的弓箭掩护下脱离了接触。
观察点报告,返回的敌人只有500多。
刘奋战那里忽然有上千人爬出战壕迅速列队,步枪手夹杂着长矛手,蓑笠权充盾牌挡在身前。估计对付强弩之末也是够用的。南面阵地的情形大致相同。
阵势迅速列好。看来这个刘奋战训练部队还是有两下子的。此刻他站在北翼方阵前排中间的位置,一声口令方阵整齐地向前移动。阅兵呢?只是没有军鼓军乐助威,未免有些缺憾,但是南北数千人一起有节奏齐声大喊:“快投降!”声势也是相当惊人。
阵地后方的,长矛手、弓箭手、掷弹兵也纷纷爬出战壕在各级军官指挥下严阵以待。
要毕其功于一役?这个刘奋战也不请示,这和我以前的包围,围困等待南路援军到来解决战斗的计划可是改变了太多了。
第二师的师长与第三师的师长行事风格如此的不同!看来我对自己的部下还真是了解得不够啊。我咬了咬牙:“命令辛兴,带上分水亭的部队全力向沙河浦出击!”
希望在此战的最后阶段不要给部队带来较大伤亡。我刚才不也产生了不等增援部队就解决战斗的想法了吗?是按计划按部就班,还是临机决断好?一切要看最后的结果,胜利者永远是对的,失败者永远没有辩解的理由。这要看对手是战斗意志彻底崩溃,还是困兽犹斗疯狂一搏了。
还好,敌人目前还没有集中剩余的全部兵力全力向一个方向冲击,这个穆腾阿反应太慢。
刘奋战的部队已经接近到了距离敌人二百米的距离,在“快投降!”的巨大呼喊声中停了下来。一百名火枪手出列以跪姿举枪,一声口令,枪口烟火弥漫。射击后的士兵立刻退回方阵,另外一百名枪手立刻接替了他们的位置,只是没有立即射击。南面,是同样的情形。密集的清军骑兵队列中又倒下了一批人和马。
这个穆腾阿,真是不懂规矩,这样的情形,既然没有选择集中力量拚死突围,那就应该选择投降。即使是当时号称欧洲最精锐的德意志黑森州的职业雇佣兵,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是会迅速选择投降的。
东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接着是不太远的地方的捻军骑兵的欢呼声。
有些敌人显然动摇了。靠近西面河岸的一队敌人忽然策马向河边奔来,到了河堤跳下马,扔下刀,跑下河滩,大喊:“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敌军终于崩溃了,很快又有几百敌人加入到了河滩上。无主的战马在河堤、河滩上胡乱奔跑着。
正文 203。 冬衣之战(50)
203。冬衣之战(50)
很快,奔到河滩上投降的清军已经有千名左右了。辛兴的部队也从东面接近了沙河浦。战斗快要结束了。
从沙河浦的废墟里忽然冲出了一伙清军。向着史灌河方向奔来。我感觉有点不对:“快,通知岸边的部队,准备战斗,这伙敌人不是过来投降的。”
显然这些家伙是有组织的,明显地与那些散乱来降的清兵不同。行动整齐划一。这些家伙一部分冲向上游的浮桥,那里已经有我军的战士在组织俘虏过河。很快,敌人冲过了河堤,没有停留,继续前进。的确不是来投降的。西岸方向现在成为我军最薄弱的方向。这也是我昨晚最为担心一点。大部分的火力现在都在东岸以及奔袭的部队手里。我昨晚已经命令秋永年把船队调回史灌河靠近固始县城一带河面,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他们的影子?也难怪,今天刮的是南风,他的船只没有动力,顶风逆水从淮河集中赶来这里,靠拉纤和划桨速度确实不可能太快。
东岸浮桥附近的几个我军士兵只来得及对着冲过来的敌人开了一枪或者射出一箭就被冲上来的敌军砍倒了,桥头的俘虏惊慌地向两边奔逃,浮桥上的俘虏拼命向西岸逃跑,有些被挤落河中,随后又有一些被后面冲过来的骑兵撞落水中。
另外400名敌军崇上河堤后散开,不理会河滩上的降兵,直接冲过去下河泅渡。
如果今天早上一开始穆腾阿就倾尽全力来这一手,还真是会有大麻烦。现在嘛,晚了!
我抓起那只光复枪,对高山、李弘义道:“都跟着我到河边!”
出了指挥部,跨上停在门口的那辆摩托车,几乎在两个警卫员上车的同时,摩托车忽地一下蹿了出去。顺着斜坡越过河堤和战壕到了河滩接近河岸的地方一个急转。手中的枪响了,此处正在河里边前进向岸上射箭的几个家伙立刻落入水中。我立即又向稍远一些水中的敌人连连点射。西岸河堤上的我军虽然此时几乎没有枪支,但是看到我身先士卒而且如此弹无虚发(只有几十米,最远的也不足百米,又是那样大的目标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纷纷跳出战壕跑到河边,手榴弹,弓箭乃至石块、土块纷纷往河里的敌人打去。
我开动摩托车沿着河滩奔向上游的浮桥。浮桥西头集中了我军留在西岸的几十只枪。但是带队的营长有些慌乱,对着冲上浮桥的敌人开火一次后未能阻止住其余敌人冲过浮桥。还好过河的敌人不太多。那营长镇定了一下,组织拿冷兵器的部队在河堤上布阵准备肉搏,火枪手正在急忙装填弹药。
摩托车风驰电掣带起车后一溜尘土。高山、王弘义手中的冲锋枪响了。冲过河的敌人大部分被击毙,一些战马被击毙的家伙,在地上没跑多远,被从河堤上冲下来的战士刀矛齐上杀死在河滩上。下游分散渡河的残余敌军向东岸退去。此时,齐岳的骑兵出现在了东岸的河堤上。
留着沙河浦的敌人已经全部就地缴械。
史灌河之战结束了。这时,陈浩派来的摩托车到达了史灌河前线指挥部。我立刻把情况向陈浩和董大海通报。
正文 204。 桐柏
204。桐柏
没有月色的夜晚。桐柏县城东门,坦克亮着大灯向城门冲去,这蓄电池可是王平那里的人力发电机专门充满的。
城上一片混乱叫喊,弓箭和土枪凌乱地射击着。
“哒哒哒哒——”坦克里射出一串子弹,城门楼上立刻一片惨叫。
“咚!”低矮的城墙下的并不太厚重的城门被撞开了。数十名骑兵跟在坦克后面一起冲进桐柏县城。守城的团练们四散奔逃……
若干批战马拖着一辆大篷车进入桐柏县城。我带着高山来到县衙。县衙一片混乱,县令已经不知去向。没来得及跑掉的衙役们惊慌地跪倒在地。
王弘义驾驶着摩托车跟了上来,侧斗上是架着一挺轻机枪的李二猛。大篷车到了县衙门前,赵飞雪一脸兴奋从车上下来。
“命令崔明贵立即向西奔袭淮源镇,骑兵留下一半占领桐柏县城,肃清残敌,清点府库。弘义、二猛,你们两个也去淮源镇,有情况随时报告。”
桐柏县衙成了我的临时指挥部。一小时后,崔明贵用步话机报告已经占领淮源镇,镇上的自卫队向西面南阳方向逃跑,在桐柏与淮源镇之间的大路上曾经遇到许多从桐柏逃出的团练,按照我事先的命令没有与他们纠缠,把他们赶散到路边的山上。淮源镇确实有大批的棉布和棉花,还有不少的绫罗绸缎。商号东家都已经逃跑,只有一些店伙看店,现在已经派人看管封存。
这小子,大批?是多少?摇摇头,有点苛求了?这小子挺高兴急于报告,让他赶紧清点报告具体数字?有了这些,这次奔袭可以算是成功了。立即电令第一师派附近小林店的步兵来桐柏县城增援。武胜关、鸡公山一带的部队派出一部接防小林店。第二师在史灌河的部队火速向西回防,在明港的部队西移,务必于明日天黑以前截断信阳以西与外界的所有联系通道。
史灌河之战进入尾声。东岸的部队在收容俘虏,抓获四散奔跑的马匹。伤亡、损耗和缴获情况还要过些时候才会有初步的结果。不过,那二十四门线膛炮和三千多发炮弹以及至少千匹以上的战马应该也算够丰厚的了。而且此战虽然也暴露出了我军的一些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经过这段时间的整训,战力已经比我预想的要强大许多。现代方式训练的部队,比起那些落后的清军当然要强大,何况还有火力上的优势。无论是南线的湘军还是东线的敌人,都应该是清军中战力最强的部队了。
只是冬衣……可不能让自然气候成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障碍,我们可没有时间去猫冬,正要趁着此战以后敌人主力冬季难以增援的时机大力发展。陈浩通报的南线缴获物资中也没有棉衣。那些南方来的敌军当然不会有很多的棉衣了。而我们却要在这个冬季向北发展。那个地区的百姓也很穷困,从民间征集也是不可能的。总不能把百姓家里唯一的一床用了若干年的棉被都征集到军中吧。
正文 205。攻取信阳(1)
205。攻取信阳(1)
军工生产也要大力加强,那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一般的工人以及家属也需要棉衣。特别是那几处采矿点的工人,不发或者少发银钱,但是实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