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势而已。日军战斗力虽强,但兵力有限,只能集中于重要的点和线,在一个较大范围形成的所谓包围圈连一个到处是漏洞的破篱笆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算是一些篱笆桩。我们插到敌后并不是什么难事。日军执行命令坚决但很机械,在行进中即使与敌人遭遇,只要我们不与敌人纠缠,鬼子是不会放弃既定任务专门追击我们的。如果遇上小股鬼子,我们就坚决干掉他们。至于国民党方面,一旦日军占领了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线,他们则是整个地区全面撤退,会留下大量的、没有政权管理的“真空地带”,为我们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抗日力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在沦陷区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政权,那是代表国家、民族收复失地,是天经地义的。目前我们要抓住时机,积极招募兵员,补充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教育、训练部队,随时准备好打出我们自己的旗帜,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的光荣斗争!”

大家精神大振。

兰封车站之仗后,一战区给保四团补充了一些武器弹药,加上缴获的日军武器,此时徐亮掌握的一营以及部分直属队、机炮连的武器还算充足,起码人人有枪,还有些储备。特别是冲锋枪和机枪子弹得到了补充。但缴获的武器由于弹药和我国的弹药不通用,每支枪的子弹都不多。一战区还为攻占兰封车站发了一些大洋作为奖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费不足的困难。徐亮指示梁有田、严学文等人积极地向沿铁路线撤退的国民党军用大洋购买武器、弹药。还派人到巩县何武庭那里弄了些手榴弹,跟着耿中岳的施工车辆带了回来。兵工厂和铁路两方面来的兵员确是为这支部队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视的作用。

这些勤操练、爱学习、会宣传的纪律严明的队伍吸引了不少西撤难民中的年轻人。短短几天,就地补充了100多名新兵。

耿中岳他们向西撤走了,临行拉着徐亮的手:“兄弟保重,打完仗咱们好好喝一顿。”又对张林说:“跟着徐副团长好好干,多杀鬼子!”

谁知民权车站一别,他们再也没有见上面,这顿酒始终未能喝上。耿中岳后来带着妻女西撤陕西,在修建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时遭遇鬼子飞机轰炸,牺牲于宝鸡西边的铁道线上。

敌14师团得到补充后又向兰封发起进攻。包围中国军队主力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此时土肥原一心想在赶在其他部队之前占领河南省会开封,然后尾追撤退中的我国部队在行进中抢占一战区司令部驻地郑州铁路枢纽。这个狂妄的家伙坚决主张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一贯用造成既成事实的做法逼迫上司按照他的意愿制定战略。如果他的企图得逞,既可以西进包抄防守黄河的国军,又可以沿平汉铁路南犯,进逼中国统帅部临时驻地武汉,而当时武汉地区的防守部署远未完成。

陈浩接到了退回开封的命令,此时兰封县城也已经弃守。陈浩急忙派团部传令兵开摩托车去通知徐亮。从东边退下来的部队传来消息:内黄集车站已被日军占领,兰封与民权之间的联系被切断!陈浩只好怀着不安的心情带领保四团在兰封的部队在激烈的枪炮声中向西撤退。

正文 第二十二章 麦田打靶(1)

  这些个日本兵从日本哪里来?宇都宫?长野?北海道?在家乡也应该是日本的百姓,如今为了他们的天皇陛下,为了他们“神圣”的大东亚圣战闯到中国腹地鲁豫交野烧杀抢掠。当他们张牙舞爪地面对中国百姓的时候,可曾想到要当徐亮训练射击的靶标?

陈浩派出的传令兵未能到达徐亮那里。幸亏机灵,与鬼子遭遇时发现敌人早,立即调头狂奔,坐在侧斗上的士兵回头向日军猛射。摩托车在鬼子火力追击下,一溜烟向西驰去,从西南方向绕过兰封追上了队伍,两人都负了轻伤。

商丘防线被突破,徐亮接到东、西面都有敌人的报告,心中也有些吃惊:“鬼子来的这么快!”立即命令部队执行早已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的突围计划。此时车站的多数铁路器材已被耿中岳他们拆走,铁路员工连同家属已全部西撤,烧毁的铁路工人居住区还有余烬在冒烟。凶残、狂妄的日本侵略者绝对没有估计到已经部分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牺牲的坚强抵抗意志。徐亮命令向东北方向,迎着敌人进攻的方向突围。临走,炸毁了车站的站房。

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主要交通线长途徒步行军。部队尽量避开公路,甚至乡村的土路,沿着田间的小径行进。李维明带了两个战士在前面与队伍拉开了距离,充当尖兵。两翼都派出了侦察人员。几匹费了很大气力买来的骡子驮着沉重的物资行进在队伍中。

杨柳荫荫,麦浪滚滚,荷塘蛙鸣,榆槐绕庄。黄河下游美丽的田园风光被隆隆的炮声打破。侵略者的铁蹄闯进我们的家乡,中华五尺男儿在,岂容日寇逞凶狂!徐亮想到即将回到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的战斗生活,思绪飞扬。

“叭!”一声枪响,距离很近。队伍停止前进。

侦查人员报告:“左边大约200米发现敌人。”左边一人多高的高粱地遮住了视线。

“有多少敌人?”“没……没看清楚,那边有一条大路,路那边的麦地里有人在割麦子,然后枪响了,我看见了几个鬼子,就赶紧跑回来报告。”

徐亮没有责怪这个侦察员,这些战士太需要训练了。虽说他们一直避开大路行军,但是这里人烟稠密,村落密集,阡陌纵横,路与路之间的距离都不太远。这个战士口中的“大路”其实就是乡间可以通过大车的泥土路。

徐亮叫梁有田带队伍隐蔽,老到的李维明此时也停止前进派了一个战士回来联络。徐亮让他们停止前进,就地警戒,自己亲自带了一个班的弟兄钻青纱帐向西悄悄潜进,接近路边,听见鬼子乌里哇啦的喊叫,那个侦察员向前一指,徐亮举起望远镜:几百个老百姓正在鬼子的刺刀威逼下收割麦子,路边快接近青纱帐的地方倒着一个被打倒的十五、六岁的男孩。徐亮明白,这是敌人“以战养战”的抢粮队,强迫老百姓收割成熟的小麦,直接抢走充当军粮,那孩子大概是想逃走,被鬼子杀害了。徐亮的怒火呼地一下窜到头顶,他强压怒火,继续观察,这伙鬼子共23人,其中包括一个显然是汉奸翻译官的家伙。两个鬼子守在麦秸垛边,其余的分散在四周监视民工干活,不时有鬼子用枪托和皮靴虐打身旁的中国百姓。靠路边有10  个鬼子背对青纱帐间隔站立着。大概是防止民工中再有人向青纱帐这边逃跑。

“打?还是不打?”徐亮脑子飞快地思考着,“这应该是鬼子一个小队,应该还有部分负责运输的鬼子,而且屯粮之处也不会太远,可能还有鬼子。附近还有没有其他的鬼子抢粮队?”很快他下定了决心:“打!身为中国军人,眼看中国百姓遭鬼子荼毒,岂有坐视之理?以自己的力量,干掉这些鬼子是有把握的,只要速战速决,不会有太大问题。鬼子兵力不足,主力都在前线进攻,后方守点的兵力有限,就算来增援,碰上了也不怕,而且担负守护坛坛罐罐任务的鬼子轻易不敢离开其守护对象。其他抢粮队来了也不会有太多兵力,而且不会有重武器,来了也是找死。而且老百姓可以趁机逃跑。干!”徐亮决心已定,让侦察员继续监视,自己退下来,向严学文一招手:“快,把梁营长和几个连长找来!”

人到齐了,连李维明也被替了回来。徐亮把情况和要消灭这股敌人的决定告诉了大家。小旺子一听:“好办,副团长,我把轻重机枪一字摆开,一次扫射,这伙鬼子就报销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要想卧倒隐蔽,我再用迫击炮点名,保证速战速决!”

二连长倪德平也是最早陈浩带来的兵,推了小旺子一把:“去去,败家子儿,就二十多个鬼子,用的着你这么浪费弹药?咱们是突围作战,补充困难,你那些重机枪、迫击炮,弹药用完了还不成了废铁?”

徐亮:“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误伤许多老百姓。”

“什么老百姓,汉奸!”

“怎么是汉奸?”

“给鬼子干活还不是汉奸?”

“你没看见他们都是被逼的?我们共……军人的责任就是要保护老百姓。”三连长争辩道。

徐亮一挥手:“别争了。我准备来个速战速决的打靶训练。”

大家一听来了兴致。

“你们,把咱们枪法好的弟兄全部集中起来,包括我、梁营长、倪连长、汪连长都算,选够23个,每人分配好射击目标,再给每个射手配两个辅助射手,三人一组向同一目标同时射击。瞄准好,听我枪响为信号,一齐射击,争取一次齐射干掉大部分敌人。”

“那我呢?”李维明问。

“看见南边的柳树林了吧?你带一个班悄悄迂回过去,这边枪响后,若残余的敌人隐蔽还击,你们绕到他们侧后,把他们收拾掉。”“是。”

“大家一定要注意隐蔽,不能让敌人发现。强调纪律,没有我的信号,决不能开枪!这里已是敌后,一定要速战速决!”

23个射击小组选好了,悄悄向前移动,隐蔽进入射击阵地,每组都分到了不同的射击目标。有几个辅助射手还是刚学会三点一线瞄准,从来都没有实弹射击过的新兵,他们都被搭配在骨干的旁边。

夕阳西下,有些晃眼。麦田间的鬼子不时走动,而路边的10个鬼子却都端着枪,站的笔挺。徐亮暗暗称奇:“这些鬼子真不简单,这军姿站的,也好,比靶场的靶子还好打。”

这些个日本兵从日本哪里来?宇都宫?长野?北海道?在家乡也应该是日本的百姓,如今为了他们的天皇陛下,为了他们“神圣”的大东亚圣战闯到中国腹地鲁豫交野烧杀抢掠。当他们张牙舞爪地面对中国百姓的时候,可曾想到要当徐亮训练射击的靶标?

徐亮持一支七九步枪向较远处麦秸垛旁的鬼子瞄准,他和小旺子分好了这两个靶子,心中又转念:“这些鬼子为什么只盯着麦田里的民工,却对这片潜在威胁最大的青纱帐毫无戒备?大概真以为这里已是他们的后方了?这些家伙要为他们的轻狂付出代价。”

正文 第二十三章 麦田打靶(2)

  约摸李维明已到了那片树林,徐亮把左手在空中挥了一下,然后又瞄了一下,扣动了扳机“叭”麦秸垛旁边的一个鬼子应声倒地,紧接着68颗子弹几乎同时向各自的目标飞去。20个敌人被瞬间击倒,其中,靠近路边的10个“固定靶”全部被击中,有的同时中了两弹。战争初期,鬼子兵的兵员素质较高,受到突然打击,活着的鬼子立刻卧倒,翻滚着寻找隐蔽处,包括受伤倒地的两个鬼子也立刻开始就地还击。弯腰割麦的群众炸了窝似地四处乱跑,有些被残余的鬼子打倒在地。其他的趴在地上不敢乱动了。

这边枪刚响,南边也立刻响起了枪声,跟着手榴弹的爆炸声也传了过来。

徐亮命令:“停止射击,隐蔽好!”又对几个优秀射手说:“咱们几个等这5个鬼子起来逃跑时再打!”

刚要派人到南边看看李维明他们怎么回事,李维明派回来的人到了:“报告,南边路上来了鬼子三辆马车,一共有13个鬼子,还带着一挺歪把子机枪。”

“小旺子,快带直属队和一连的人增援李连长!”徐亮口中一边下着命令,一边扣动扳机,“叭!”一个起身向南边树林奔跑的鬼子一头栽倒在地上。

其余的鬼子赶紧卧倒在麦地里,向青纱帐这边盲目射击。两个负伤的鬼子也艰难地拉动枪栓,一枪一枪地向东打着。

徐亮深恐拖下去不利,可又不想误伤老百姓,不由得有些焦急。倪德平道:“副团长,我带人冲过去,把剩下的几个家伙干掉。”

“不行,那样会有不必要的伤亡。”

一挂无人驱赶的大车由南向北奔到徐亮他们跟前,车上只有一具怀抱歪把子机枪的鬼子尸体,倪德平抬手一枪,那匹惊马向前冲了几步倒下了。车横在路上。

南边响起冲锋枪的射击声。

此时在一个伏在地上的鬼子身后,一个民工猛然跃起,挥动手里的镰刀砍在那鬼子的后脖颈上,旁边一个鬼子见状,站起身,挺起刺刀向那农民扎去,徐亮、粱有田两支枪同时响了,那鬼子向前一冲,刺刀扎入地下,死尸竟没有立刻倒地。其他两个伏在地上的鬼子伤兵被一拥而上的百姓们的镰刀砍得乱七八糟。

柳树林中,小旺子带人冲了出来,此时这片麦田里已经没有活着的鬼子了。

李维明带人迂回。从青纱帐里向南到了和柳林平行的位置,发现这里是一条两、三米宽的小河沟,路上有一座石板桥。那片柳林实际上是河堤的一部分,高出麦田约两米,这在平原地区就算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