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有装备弓箭,带之的是光复枪,马刀就是现成的曾军装备。至于大炮则是让装甲旅的车辆拖带。装甲旅暂时没有补充车辆,因为新生产的车辆优先装备第三军了。但是也补充了不少马匹。现在车载步兵多数都有了马匹,必要时可以当骑兵使用,车上装载物资的空间增大了,部队快速机动出击的距离大大增加了。
在耿仲民到达库仑以前,陈浩就已经下令让原来驻外蒙古的清军向边境集结,目标分别指向赤塔,扎门乌德和伊尔库茨克。陈浩和我商议是否有必要把第三军也派到蒙古?还是等一等吧,也许用不着,第三军出动的花费可是不小,而且似乎太早在洋人面前集体亮相也不见得好。必要时再说吧,反正我们调动援兵比俄国人便捷的多。罗金锁派出他的绥远地方骑兵负责保障归绥到库仑之间的交通线,而归绥到张家口之间的交通线则有齐岳驻山西的部队北出保护。
我们一方面是要牵制西伯利亚的俄军不让他们向东增援,另一方面必要时前出攻占赤塔,与东路我军呼应,甚至拿下伊尔库茨克。对于俄国,不打痛它,是无法确定和平的。至于俄国欧洲的援军,无论陆上还是海上来,起码都是半年以后了,那时候寒冷的冬季到来了。这里可不是东欧巴尔干半岛那样方便,这时候,还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
正文 106乱与定(46)
从伯力出发的俄军骑兵又退了回去。不管我们的侦察人员如何骚扰、引诱,他们都不为所动,只管交叉掩护缓缓后退。
安东诺夫判断准确?还是得到了海参威与双城子的确切情报?反正以第三师主力布置的口袋阵是没有用上。从绥芬河补给的物资一直在不断送到双城子。而第三师部队现在到达海参威、双城子一带的已经达到1万5千兵力了。围歼来援的敌人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很快,情报人员传来情报:集结于抚远一带牵制俄军的原属黑龙江将军管辖清军听到海参威和双城子被我军拿下以及伯力的俄军半数南下增援的消息,渡过乌苏里江向伯力进攻,结果在伯力城下被安东诺夫击败,伤亡惨重。安东诺夫事先在派出骑兵南下后就调集驻黑龙江口庙街的阿穆尔河舰队增援伯力。清军在敌人城防和舰队的火力打击下溃不成军,向南溃败,残兵在乌苏里江上游分批渡回了西岸。俄军乘胜从黑瞎子岛越过乌苏里江直下抚远城。守城的清军溃败,抚远失陷。俄军在抚远大肆烧杀后退回伯力。大约是此时从这里的清军那里得到了南方的确切战况。本来犹豫不决的援军立刻得到了迅速回撤的命令。
这些清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本来准备担当截断俄军后路并担当最后出击任务的骑兵第一师强烈要求出击追击撤退的俄军。俄军的那些大炮应该撤退的不是很快。
我犹豫了一下。有条件地答应让董天赐带领最完整的三团和四团约4千骑兵向北追击。严格规定:第一向北追击不得超出200公里;第二要注意兵力集中,这显然是吸取了侦察营和一团与俄军骑兵交战的经验教训;第三要注意发挥我军步枪火力的优势,还要避免被敌人炮火杀伤。追击上俄军与否并不重要,他们只是前出给伯力的敌军施加压力,不要让他们四处骚扰。我军压力之下,相信他们会收缩各处据点兵力集中于伯力的,这样也免得以后我们四处扫荡这些残兵,还有边疆的残余的中国百姓就可早一日免受俄军的追剿屠杀了。还有,我担心黑龙江北岸的海兰泡的俄军也像伯力的敌军一样渡江攻击黑河与瑷珲。命令骑兵师驻瑷珲的少数留守部队一定加强戒备,不要轻易出击。那里现在有我军一个加强营的骑兵。
两天,董天赐前进了200公里多一点,沿途的居民点悉数被占领。按照他的说法,这些居民点没有居民——我国的人民都被杀害或者逃走了,俄国移民要么还没有到这里,要么跟随俄军逃走了。前出200余公里后在一处较大的村落屯驻下来。
终于,海上补给船队到达了海参威。武器弹药和燃料都来了。出发时间晚,距离也远的多的海峡号和四艘“河”字炮舰居然比补给船队早了一步到达。两条俄制军舰“北塘”号和“新塘”号原本是充当补给船队护航舰的,它们到来并不意外,但是“淮——001”到“淮——020”号悉数与补给船队同时到达就让我喜出望外了。它们也是沿运河拖带油箱船北上天津的,这与海峡号走长江出海的路线不同,到天津后立刻出发追赶已经出发了好几日的帆船队。直到过了对马海峡才追上船队。要不是拖带了油船,他们应该会更早一些赶上的。而且这些快艇比起“海”字艇来,本来就慢了许多的。5月下旬,北方海域还不是风暴的季节。海上航行补给的大好时机。
我们现有的海军实力大部分集中在了这里。图瓦和尼瓦正在天津修理,我打算把它们改造成运输舰。现在天津的船厂已经有点模样了,基本是英国进口的设备。技术人员暂时也大都请的英国人。只是暂时还没有造出产品。
正文 107乱与定(47)
张玉祥立即上报了一个沿黑龙江溯江而上攻击的计划。用舰船编队搭载步兵沿海岸线北上,穿过鞑坦海峡到海峡北端的黑龙江口攻占庙街,然后继续溯江而上直取伯力。甚至继续沿江而上攻取海兰泡。这样俄军侵占我国领土的主力大致就可以肃清了。这个张玉祥,倒是很有些近现代战争的头脑。去了趟欧洲,和英国人学的?不过,这些步兵可不是好挑选的,要知道海军陆战队可不是一两天能训练出来的。再说,他的舰队可以运载的步兵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不过这个计划我还是很欣赏的。挑选一番之后,从第三师选出了600人曾经有乘船而且不晕船经验的官兵,权充张玉祥的“海军陆战队了”这些人大多数是有内河的乘船经验而以,有些甚至是曾经渡过黄河或者淮河之类的,至于海上晕不晕船就难说了。不过沿途全是近岸航行,而且进入黑龙江后还是内河航行的。
只留下“北塘”和“新塘”仍然担任帆船队的护航任务。这两条船都已经加装了重机枪。但是航速却是舰队中最慢的。担任帆船队护航比较合适。不过帆船队下一次从朝鲜东海岸出发了,已经让朝鲜负责补充粮食之类的物资了。路途近了许多。其他的大小船只都让张玉祥带走。火力和航速都很强大。张玉祥报告说准备在奔袭的路上进行战术演练。随时用电台报告位置,听候我的指示。
攻占庙街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我对这个张玉祥好像特别放心。根据在海参威缴获的俄军文件和审问包括叶林琴在内的许多俄军俘虏得到的情报。庙街仅仅驻有800俄军步兵,还有俄军阿穆尔河舰队的一些炮艇,吨位很小,航速和火力都比“北塘”这样的舰只小的多。哪里是张玉祥的对手?而且由于庙街的位置及其遥远,而且位置要比伯力靠北许多,在那里俄军最大的敌人似乎是抵御寒冷,,至于城墙防御工事之类的倒是相当简陋。黑龙江的出海口,位置重要,但是对于俄国的心脏来说实在太遥远了。当然距离中国的心脏也不近,但是怎么也比俄国近得多。
第三师和骑兵师主力开始大举北进了。6月上旬,抵达伯力城外。开始构筑阵地。当日,传来张玉祥舰队攻占庙街的消息。这小子确实跑得快。打得也快。
仔细看了战报:击毙敌军713名,击沉敌船3艘,缴获步枪700余只,火炮5门,粮食、皮货等物资一批。少数敌军向北面山林逃散。我军无伤亡。
零伤亡?我军似乎已经很久没有打过这样的仗了。连我和陈浩似乎都要淡忘这个概念了。等等,怎么也没有俘虏?至少会有受伤的俄军俘虏啊。
回电问一下顺便告诉他我军已兵临伯力城下,叫他赶紧带舰队赶路过来,这样建在两江汇合出的城池还真的是需要水军协助攻城的,何况这里还有一支讨厌的敌军内河舰队时时威胁我军后方和侧翼,后勤补给也受它的威胁,这些家伙如果溯乌苏里江而上也真是麻烦。处处要设防?现在已经分出一部分炮兵在乌苏里江东岸专门封锁航道了。但是这些家伙如果从黑瞎子岛抚远三角洲西面绕过去呢,或者让一支步兵西岸向上游进发一段再用什么轻便的渡河工具渡到东岸袭击我军后勤线呢。我们现在是很依赖后勤的,而处处分兵保护后勤也是不可能得,不可取得。最好的办法是消灭掉这支敌军舰队,控制伯力附近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航道。
正文 108乱与定(48)
很快张玉祥回电:“已经在赶往伯力的途中。计划在离开庙街三百公里之后,把9艘“海”字号快艇加满燃料全速前进先行到达参战。”至于俘虏问题,回答倒干脆:“由于携带俘虏不便,把俘获的俄军俘虏交由庙街附近尚未被俄军杀绝的残余中国百姓处理,公审后就地处决,统计在击毙敌军人数中。把缴获的部分俄军武器分发这些边民百姓防备逃散的残余俄军返回骚扰报复。”
我感觉,自从与俄军交战以来,我的部队各部好像都变得暴戾起来,个个杀气很重。似乎连我自己也受到了传染。这事情也不太追究了,当初双城子刘根的辩解明显就是狡辩嘛,还是个师政委!这个张玉祥更直接,干脆来个携带不便处理了。理直气壮!算了,先不说这些了。
俄军舰队没有进入乌苏里江,倒是大部分沿黑龙江顺流而下了。黑龙江航道我们暂时还没有去封锁,因为对我们的威胁不大,何况那边还有一个溯江而上的张玉祥舰队?大约庙街与伯力之间俄军铺设了水底电报电缆,庙街被攻击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伯力,安东诺夫派他的舰队去增援了。送死!他根本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就是俄军的远东远洋舰队尚且不是张玉祥9艘快艇的对手,何况现在又大大加强之后的主力舰队?我立刻命令把这个情况通知张玉祥。
和伯力城的俄军开始了零星的炮战。我军开始构筑的阵地距城有一段距离。我们的炮兵已经测定了在海参威和双城子缴获的俄军各种火炮的射程。估计这里没有海参威的那种海防要塞炮,只有这种炮的射程可以从伯力射到我军现在的前沿阵地。而我军的山炮和加农炮可以轻易地打到伯力城,更不要说那些外围的工事了。炮战,我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俄军完全出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整整一天一夜,我们用炮火不断消耗俄军的兵力和兵器。特别是清除那些还击得俄军火炮。俄军炮火沉寂了,不知道是被完全摧毁了,还是暂时隐藏实力等待我军发起冲击时再使用?
又有5艘俄军炮舰从上游驶来,没有在伯力水面停留,直接驶往下游,大约还是增援庙街的意思?这5艘大约是驻防上游海兰泡的敌舰吧?这一次,我军的炮火对敌舰进行了拦截射击,现在包围圈已经比一天前缩小了。其中一艘敌舰被击中起火,我军炮火毫不留情继续轰击,直到它沉入江水。跳江逃生的俄军水兵遭到我军毫不留情的枪炮射击。当初他们把海兰泡的中国百姓男女老少绑成一串串用船强行拖入黑龙江淹死的时候可是一点也不留情的。
我立刻让发报告诉张玉祥关于4艘敌船增援的情况。电报员先送来了张玉祥的战报:“我军于今晨6时至7时,在黑龙江下游距伯利约160公里处击沉俄小艇11艘。毙敌人数不详,敌船人员无人漏网。我军轮机兵一人受伤。”
正文 109。乱与定(49)
轮机兵一人受伤?不是在甲板上的枪炮手之类的?嗯,大约是在激烈战斗中撞到了机舱里的什么地方了吧?可以说又算是领伤亡的战斗。也难怪,火力比对方强大得多,远程火炮射程大大高于对方,航速对于地方来说是极其恐怖的近程的掷弹筒、重机枪肯定打得对方枪炮手之类的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再近一点这些人还会往对方船上投手榴弹。而且又是预先知道对方的情报,而对方对他们几乎是一无所知。
这又勾起了我对零伤亡完胜的渴望。俄军的援兵远在天边。我们的火力和兵力占据了完全的优势,而且完全集中于城南和城东。两条江成了阻止敌人逃跑的天然屏障。
立即命令前沿加强工事,阻止好火力防止敌人狗急跳墙进行自杀式反冲击。俄军对于这一套也是有传统的。炮兵利用射程优势连续对城内进行炮击。反正敌人都集中在城内,让他们感受一下这样挨打的恐怖与无奈也好。这个时候如果涉水突围,大约骑兵还能跑掉一些的,但是俄军似乎没有撤退的传统,尤其在他们极为看不起的清国军队面前。我们的炮火并不猛烈,只是不紧不慢地不停轰击。
俄军炮火还击了,炮弹落在了我们最前沿的步兵阵地上。立刻,开火的俄军大炮遭到了猛烈的炮火覆盖,甚至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