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唿哨,接着叫道:“栓柱,你在那儿弄啥勒?”
“你是……辛兴哥?”
“不是俺是谁?看恁又是放炮又是吹号的,咋给俺们讲那么大排场呀。”
栓柱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着说:“这几天鬼子从开封那边调来一批人马,说是要来扫荡,李书记通知各村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有事儿先报信再扰乱敌人。俺们还以为是鬼子来偷袭呢。哎,咋就恁仨人?”
“徐团长带人在后面呢。”
“徐团长来了?”
“咋?不信?”
“看你说的,都高兴死了,咋会不信。”
“你赶紧去报个信儿,放放鞭炮欢迎我们挺好,要是再用铁西瓜之类的招待可就不太妙了。”辛兴拿起对讲机:“报告徐团长,联系上了。”
徐亮的声音传过来:“好,原地待命,等民兵们带我们进村。”
栓柱眼睛都直了:“乖乖,啥东西,真高级呀。”
“你还不快去?让徐团长这么在村外面等着?二虎呢?”
“在那边,我这就去。”栓柱撒腿如飞,赶去报信了。
正文 第五十章 重返高粱洼
高粱洼又像过年一样。艰苦的反扫荡斗争中,高粱洼人民经受了多少的苦难,可仍然在坚持斗争。村里已经没有砖瓦房了,在一次扫荡中,恼羞成怒的鬼子对这个坚强不屈的堡垒村进行了疯狂的炮击。高粱洼的百姓没有被吓倒,家园又被重建了起来。几年前的儿童团员现在也成了民兵战士了。
徐亮他们是38团第一批到达高粱洼的部队。徐爷已经不在了。在一次反扫荡中,徐爷为了不让鬼子俘虏,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英雄拉响了手榴弹。徐亮由二虎陪着亲自到坟前祭奠这位可亲可爱可敬的老人家。
李维明快到中午的时候带着地区队也赶来了。战友见面,百感交集。
李维明现在是这一带的工委书记,论级别和徐亮是平级。手下有一百多人的地区队,另外好有几个区小队和各村的民兵武装。由于鬼子的反复扫荡,李维明这一带的根据地被压缩到高粱洼一带相当狭小的几个堡垒村,形势相当严峻。最近鬼子又在这一带增兵,扬言扫荡,张沿水的汉奸武装也十分猖獗,形势十分险恶,听说徐亮带主力来了,大喜过望,急忙带部队来会合。听徐亮说,38团各部将陆续到达,李维明急忙布置各处派人联络、接应。
当天晚上,小旺子到了。他接到徐亮的命令,立即带人直奔高粱洼,沿途遇到小股鬼子就坚决战斗,遇到伪军挡道则是无论多少一律攻击,冲开道路前进。部队损失不小,有战斗力的人员勉强还有一个连。不过缴获的弹药也不少。伤员和物资都用缴获的大车载运过来。见面就问怎么团长先到了?没看见刘奋战心里一惊,又赶紧询问。听说了情况,大为赞叹。又过了一天,倪德平的部队也到了,与小旺子的情况也差不多。
好几天,没有梁有田的消息。派出去的侦察员报告说附近鬼子大部分撤走了。
梁有田他们终于来了。梁有田一贯谨慎,昼伏夜出,迂回前进,不到万不得已没有把握的仗不打,所以来的慢了。不过,他却带来了骡子拖着的两门日本山炮。部队损失也较小,部队还有两个连以上的兵力。梁有田还报告了鬼子扫荡已经被粉碎,军区各部队转入出击的消息。
徐亮和李维明、梁有田一商量,决定立即出击,拔除当初中曾根沿公路设的据点,扩大抗日根据地。此时中曾根早已不在此地了。
先攻击中间的那个据点,此时每个据点仅有鬼子一个小队和部分伪军驻防。
当晚,战斗打响,两边据点的鬼子立刻出动增援,不料在半路遭到了极其猛烈的火力打击,由于公路边上的射界已被扫清,所以火力打击的效率极高,很快残敌被冲上来的八路军和民兵全部肃清。然后顺势进攻只有伪军驻守的两个据点,交火没多久,迫击炮弹落在了炮楼上。伪军一见是“老八路”不是“土八路”,立刻挂出了白旗。
两个据点都燃起了大火。
中间据点的鬼子困兽犹斗。依托炮楼垂死挣扎。激战约1小时,鬼子伤亡殆尽,八路军在轻重机枪、迫击炮的掩护下把好几个炸药包送到炮楼下,“轰”地一声巨响,炮楼被炸塌了。战斗很快结束了。公路沿线的三个据点被拔除。
由于黄河改道,老渡口处已经没有鬼子的驻军。
天亮了,李维明带领地区队、区小队和几个村庄的民兵包围了张家店。
这张家店是个比较大的镇子,有两千多户人家。抗战前,这里有张沿水的200多人的自卫队,名义上这里归国民政府管辖,实际上只是由张沿水代收代缴一部分赋税,这里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张沿水说了算,他实际上成了这里的土皇帝。
1938年底,张沿水公开投敌叛国。在鬼子的支持下不断扩充势力,现在已经有了八、九百人枪,鬼子给了他一个“皇协军”团长的头衔,这家伙更加嚣张,不可一世,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在对付我抗日军民方面,这家伙比鬼子还积极、还狠毒。史雨农当初就是被张沿水的汉奸发现行踪包围,后来引来鬼子后英勇牺牲的。李维明对这家伙恨的咬牙,张沿水也公开放言要买李维明的人头。今天,李维明翻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底,要与这个对头算算总账。
夜里枪炮响,几个鬼子的据点起火。张沿水没敢出去增援。听听重机枪、迫击炮的声音,再看几个据点那么快就燃起了大火。张沿水估计这应该是正规八路来了,李维明的土八路哪有这些武器?吓得他一夜没合眼。天亮,接到镇子被包围的报告,心里又是一激灵。赶紧带人上寨墙上的碉堡察看。南边来的人最多,张沿水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稍稍放下心来:全是李维明的土八路,没有发现老八路的影子,这些人来打我的张家店?哼,找死。不过,也别大意,昨晚打据点的那些老八路说不定就在附近埋伏着呢。
其他几个方向报告:围寨的都是李维明的土八路,要不要出击消灭他们?
张沿水摆了摆手:“等一等,看看再说,守住寨墙,不要出击,小心中了八路的埋伏。”
李维明开始进攻,呐喊声直冲云霄,土炮“轰、轰”地喷云吐雾,为数不多的几挺轻机枪“哒哒哒”地射击着,步枪也按照口令一次又一次向寨墙上齐射。为了壮声势,还在铁皮桶里点燃了鞭炮。寨墙上,一些伪军被击中,其他人所在枪眼后,向下面盲目还击。
李维明的一支步枪,只要见到伪军露头,就一枪击毙。后来连碉堡枪眼后的伪军也不敢往外看,只是盲目射击着。
进攻一方的人数远少于防守一方,但是形势丝毫未落下风。
除了张沿水起家时的几个骨干分子,多数伪军既缺乏训练更缺乏战斗意志,晚上八路军拔鬼子据点就已经把他们吓破了胆。此时任凭张沿水叫骂,都毫无作用。张沿水真怕土八路趁机冲过来爆破寨墙。他手下的悍匪丁疤脸、白罗等人都操起机枪向寨墙外疯狂扫射。
双方打成了僵持的局面。
张沿水寻思:“难道昨晚就是李维明自己拔的据点?不会呀,明明有重机枪、迫击炮的声音呀。可是那些老八路怎么还不出来帮他呢?难道是过路的八路?不管怎样,驻守附近几个县城的皇军总不会看着不管吧?”正在胡思乱想,忽然丁疤脸叫道:“大哥,土八路支持不住了,他们要跑。”
南边的枪声激烈起来,掷弹筒射出的炮弹在护寨壕边上接连爆炸。张沿水用望远镜一看,李维明的队伍正慌慌张张地向东撤退,再向远处一看,一百多“皇军”以战斗队形向北压来,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歪把子机枪应有尽有,三把大盖步枪的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队伍后面居然还有两门日本山炮已经进入待发状态。
张沿水好像在外面打架吃了亏的孩子见了亲爹一样,眼泪差点下来。急忙命令集合,开门放吊桥,一定要趁此机会除了李维明这个心腹之患,决不能这么便宜让他跑了。
狗仗人势的张沿水部队狂叫着“活捉李维明”从张家店冲了出来。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喜中带忧
忽然,“皇军”的轻重火力狂风暴雨般向张沿水的队伍打来。“皇军”端着枪猛冲过来,大喊:“缴枪不杀!我们是八路军!”张沿水的部队一听,骨头都吓软了,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张林理都不理他们。带人径直冲进了南门。伪军刚才叫嚷着要活捉的李维明带人把他们没死的人一一活捉。
张沿水见势不妙,下了寨墙,向北逃跑,此时,北面迫击炮弹也落在了寨墙上,东西两面轻重机枪响的如爆豆一般。八路军、民兵四面涌进张家店。丁疤脸等人被击毙,张沿水和他的多数部下被活捉。
这一仗比昨夜的几仗缴获大得多。李维明兴奋异常。
召开公审大会,枪毙了罪恶累累的汉奸张沿水。
根据地迅速扩大。建立基层政权、扩大民兵和地方武装,李维明忙得不亦乐乎。
反扫荡的胜利使得李维明的这一小块根据地与黄河故道以北的根据地连成了一体。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的抗战中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鬼子在中原正面战场已经三年多没有发动战略性进攻了。并非他们不想进攻,而是他们实在无力进攻。把60%以上的兵力放在巩固占领区也是迫不得已,战线正面又要摆上足够的兵力防止国军反攻,虽然国军此时并没有反攻的实力和意志。此时,冈村宁次在对我敌后根据地反复扫荡以后,刚要集中兵力进攻国军,根据地马上“春风吹又生”而且比以前更扩大了。鬼子的残酷烧杀,使得抱着坚定复仇信念的老百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自己身边的中国军队——八路军周围,也更加拥护在这里坚持抗战的共产党。将他们视为救星。
再说李维明,当初负伤在曹神医家养伤,曹神医的孙女曹玉娥当时十六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对李维明日久生情,爱上了这位能文能武的抗日英雄。这玉娥可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一枝花,上门提亲的人也真不少,可这丫头说谁也不同意,曹神医就这么一个孙女,平日也挺娇惯,不过女孩大了总要嫁人的呀,问来问去,总算猜出来了她的心思。曹神医也挺犯愁,要说他也一百个乐意,可是人家李书记愿意吗?再说,这八路军规矩挺严,这也不知道上面咋规定的。
一来二去,三年多了,姑娘都十九岁了,在当时当地可算是大龄姑娘了。李维明来来往往,可是谁也没有把事情挑明。这次徐亮带队伍过来,曹神医有了主意,天地君亲师,在家听父母的,在外要听师长的,这徐团长是李书记的老上级,他应该做得了李书记的主。攻克张家店以后,老人家托媒人找徐亮来提李维明的这门亲事来了,徐亮听了忍不住想笑:这李维明还蛮有魅力的呀。按规定的结婚条件,李维明是样样够格,不过这事儿,怎么也得本人同意吧。
媒人忙说:“同意,李书记同意。”
“你怎么知道?”
“曹神医说的。”
“他问过了?”
“没有。”
“那?”
“不不,他孙女玉娥说的。”
“哦?”徐亮想这里面的故事怕是复杂的多,应该不便为外人言,就答道:“这样,你先请回,我来问一问李维明,最迟明天就给你准信儿。”
把李维明找来,老李以为徐亮要组织新的出击,兴冲冲赶来。徐亮把媒人说的事情一说,李维明'扭捏了半天,平时挺能说的,此时支支吾吾了好大一会儿。
徐亮一看差不多,就干脆以组织的名义宣布同意这门婚事,明日一早就派人去下聘礼。后天就办喜事。消息传出,三乡五里,喜气洋洋,登门道贺络绎不绝。
刘奋战回来了,铁路南边根据地的一位同志跟着他一起来到了高粱洼。他带的队伍还剩下20来个人。鬼子对陇海铁路封锁很严,他们在地方同志的引领下,绕道商丘以东才在夜间冲过了铁路。
陇海铁路以南的豫东地区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新四军部队开辟的。“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汤恩伯在其辖区也加紧了对新四军部队的围攻。在豫北、冀南、鲁西一带艰苦地反击日寇“扫荡”时,实力还不够壮大的豫东根据地面临的是日、伪、顽三方面的夹击,其中汤恩伯收编的各种杂色土匪队伍与鬼子作战胆小如鼠,反共却是十分积极。刘奋战带到水东的部队,损失主要是就是由顽军造成的。让他愤愤不已。
跟他一起来的同志也开始控诉日寇和顽军对我根据地军民犯下的罪行,请求兵强马壮的徐亮38团南下支援“反顽”斗争。此时的38团又恢复到1000多人,虽然许多新兵亟待训练,但是部队至少人人有枪,而且都是日本制式步枪三八大盖,仅这一点就让人羡慕不已。弹药充足,新兵训练时竟有实弹射击的科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