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很快,河野收到大坪方向日军紧急报告:支那军队正集中火力和兵力向他们猛攻,请求增援!
接着,杜康峰方向报告:山下的支那军队从工事中爬出来正在向后逃跑,请示是否全力追击?
河野忽然明白了:支那军队果然是要向大坪方向突围!
他一边命令大坪的日军顶住,决不能让支那军撕开口子,一边急忙派部队向大坪增援。经过空袭和炮击,还不知道大坪的部队伤亡了多少。
这时,杜康峰的部队又一次请求出击:他们面前的支那军正在狼狈不堪地向大坪方向逃跑。有昨日轻取杜康峰的经历,这股日军对面前的国军相当轻视,若非河野禁止,昨天就要下山追击了。带队的中佐对河野坚守杜康峰不准出击的命令十分不满,认为是河野怕他们抢了自己直属部队的功劳。
河野大佐犹豫了一下:现在情况已经清楚了,支那军孤注一掷要从大坪突围,他们的后续部队也在向这个方向运动,准备加入攻击或者从前面部队撕开的口子逃出去。此时杜康峰堵截敌人后路的意义已经没有了,而如果下山追击,则可以造成支那军的混乱与恐慌,取得很大战果。而且还会减轻大坪方向的压力。
于是河野下令杜康峰的日军下山追击!还不忘了交代峰上应留一小部分兵力里留守。
杜康峰与火龙冈的最大高差也不到一百米,这已经算很高了。
此时徐亮和高卫国正在隐蔽部里用望远镜紧张地向杜康峰观察,前沿战壕工事里的国军现在都爬出了工事,拼命向东南大坪方向奔逃。峰上的鬼子在向他们射击,由于距离较远,基本上没有造成什么威胁。
高团长很紧张:到底这伙敌人出来不出来,如果不出来,只靠夜间埋伏在山腰的几十人能把两个中队鬼子驻守的山峰拿下来吗?即使敌人出击了,前面百十个八路军能把他们消灭了吗?握着望远镜的手不由得有些颤抖。
终于,山峰上的鬼子嚎叫着冲了下来,高团长稍微松了口气,立刻又紧张地注视着自己方前沿阵地。
退却的国军见鬼子追上来了,跑的更快了,追击的鬼子狂妄之极,连腰都不弯,一边追击,一边开枪射击。跑动中射击准确性不高,但也有一些国军士兵被击中。
徐亮见下山的鬼子竟然有二百七、八十人,不忧反喜:山上留下的鬼子不多了。事实上,杜康峰的鬼子指挥官本来不想在峰顶留人,由于有河野大佐的命令,只得在峰上留了两挺机枪和十来个人。除了开始时候机枪射击了一阵,这些敌人完全放松了戒备,后来见自己人已经接近中国军队的阵地,怕误伤自己人,机枪也停止了射击。
冲击的鬼子接近守军的第一道战壕了,战壕里一点动静也没有,日军官兵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昨日杜康峰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形,守军尚且不战而逃,何况今日这种情况?离前沿只有20米了,还是没有动静,高团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5米,忽然战壕中跃出30来个中国士兵,面无惧色,沿着战壕以十分分散的队形站成了一排,手里三八大盖步枪的刺刀闪着寒光。
他们刚才为什么不开枪?为什么不投手榴弹?又为什么不跟着其他人一起逃跑?还有,他们怎么穿的军装与其他国军不同?手里拿的怎么是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枪?
冲锋的日军来不及考虑这些问题,他们只是感觉到这些人是要拼命,不假思索地放慢脚步,纷纷按照条例规定将枪膛里的子弹退了出来。三十来人要跟近三百皇军拚刺刀?日军对这些人的勇气暗暗产生了一些敬意,在日军方面,当对战局绝望的时候,也常常进行类似的“自杀性”攻击,他们对这样的勇士还是敬重的。
10米,双方的距离在迅速缩短。
最前面的日军只有大约5米远了。一场力量悬殊的白刃战似乎马上就要爆发。忽然,在手持步枪的战士之间,跃出了一群挎着汤姆逊冲锋枪的八路军战士,在他们跃出战壕的同时,枪口如狂风暴雨般喷射出密集的弹雨。
大约4、5秒时间,60多支冲锋枪又换上了第二个装有50发子弹的弹鼓。
这里不是战场,简直成了屠宰场,不,或者说是集中处决犯人的刑场。
完全一面倒的形势让高团长兴奋不已。他这次充分认识到了这种换装的枪支的威力。先进的武器要有先进的战术思想和具有强烈战斗意志的优秀士兵才能充分发挥出威力。
几乎在前沿冲锋枪射击开始的同时,杜康峰上也响起了手榴弹的爆炸声,紧接着也是冲锋枪爆豆般的射击声,昨夜埋伏在离峰顶不远处的张林他们竟然连配属给他们的掷弹筒都没有用,直接就冲上了峰顶。很快,表示占领杜康峰的三发信号弹升了起来。
等在第二道战壕埋伏的国军冲到第一道战壕增援的时候,参加出击的日军已经全部被击倒在了阵地前沿,一些鬼子伤员还想挣扎顽抗,被恨恨不已的国军士兵枪射刀扎,一个也没有留下。
高团长兴奋地向自己的部队下令:“把炮弹给老子全部打光,然后把炮炸毁。各部交叉掩护向杜康峰撤退!”
连在大坪村坚守的剩下的不到一个排的部队也在火力掩护下被接应到了火龙冈。
河野大佐发现中国军队向后收缩,开始松了一口气:他们的突围行动失败了。于是准备调整组织部队给他们最后的一击。当他觉得情况不对急忙与杜康峰的日军联系时,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当他彻底搞清情况的时候,中国军队已经全部登上杜康峰,已经开始向西边的山区转移了。河野在杜康峰下遭到了来自峰顶的阻击部队的猛烈射击。
炮兵已经基本被摧毁,愤怒不已的河野知道自己的前途要完了。
曲梁、大坪没有事先逃离的百姓经过此战之后,无一幸存。一些本来在交战中幸免的人在高部突围撤离后,全部被河野的部队杀害。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洛阳改名闹剧
“我们大日本帝国是旭日东升之国,可是这座城市却叫做洛阳,千百年来,它见证着支那的兴衰,可是对我国而言这个名字实在不是一个吉利的名字,现在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我认为我们应当给它一个新的名称,让洛阳这个名字连同支那人剩余的那一点文化优越感永远消失掉。”
1944年9月,洛阳,龙门石窟,上任不久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在一个佛像前驻足,随行的有方面军副参谋长冈田重一少将和110师团师团长木村经广等人。
上清宫,冈部一行在指指点点。
白马寺,冈部直三郎在进香跪拜。凄厉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冈部直三郎恍若未闻。
出得白马寺,冈部望着西面火车站飘扬的太阳旗,若有所思。
日军发动的1号作战取得了很大战果。此时战事已经蔓延到了湘桂沿线。冈村宁次大将8月下旬被调任为第6方面军司令,率部进攻广西。冈部直三郎接替了冈村宁次原来的职务。冈部上任不久就亲自带人到河南新占领地区视察。
升任了独当一面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的喜悦远远没有忧虑多。
1号作战,日军终于占领了战争初期不惜以水火自伤阻止日军的河南和湖南两省的主要城市,但是总的战局却日见恶化。新占地区也极为不稳定。豫中战役结束后,华北方面军的部队也纷纷调往他处。27、37师团和第3战车师团一部调往南方参加湘桂战役,62师团被调往台湾,26师团调到了菲律宾。参加豫中战役的其他部队也纷纷调离,63师团返回北平、河北,69师团留下59旅团守卫陕县,主力返回山西运城,骑兵第4旅团返回商丘,12野战补充队移驻蒙疆。在豫中新占领的广大地区,整建制的主力师团仅剩下了司令部设在洛阳的110师团。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7月,日军将独立第4旅团升格为117师团,其下属的87旅团驻守开封,88旅团驻守12军司令部所在地郑州,117师团其余部队防守郑州附近黄河沿岸。同时,将驻守郾城的独立第7旅团扩编为115师团,负责防守许昌以南的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新扩编的两个师团为丙种师团,定编为13045人,仅为主力师团兵力的一半左右。为防备中国军队从陕西方向发动反攻,将主力110师团部署在了洛阳、宜阳、临汝一带,将59旅团及第3战车师团的自行火炮部队部署在了陕县一带。可用于机动的第三战车师团其余部队被部署在禹县、襄城、叶县、宝丰、鲁山等相当大的一个区域,希望利用其机动能力各处救应。想法以及机动兵力的布置位置与当初汤恩伯相仿。如此布防并未能解决守备兵力空虚的问题,于是驻华北日军成立了若干个旅团级别的非野战部队警备队,每个警备队下属5…7个步兵大队,专门负责占领区的“治安”,开封、郑州、新乡、漯河等地均有新组建的这种警备队,警备队主要是用来对付中国方面的游击部队。随着战局发展,鬼子国内兵源已经严重不足,警备队中到处可见到十五、六岁的日本兵。这些家伙别看年级不大,比往往成年的鬼子更冷血、残酷。从小受到的狂热的军国主义教育,使得这些家伙已经完全弥灭了人类的正常情感。这些家伙在战败归国以后,有许多人成为了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骨干。这并不奇怪,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壕里的德军士兵希特勒后来不是成了二次大战中的主要发动者了吗?
随着中原地区日军的调出,中国军队虽然没有开展大的正面反攻,但是游击活动以及小规模的反攻却持续不断。尤其共产党方面,一方面趁机扩大晋冀豫、冀鲁豫、豫皖苏、鄂豫皖、水东等老的根据地,一方面又从多处派遣力量在日军新占领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豫中日军迅速被压缩到了各个城市和主要交通沿线。这个过程比当年在黄河以北地区要快的多。而且日军连一次较大规模的“扫荡”也组织不起来,他们的力量已经相当虚弱了。
费了很大力气修复的黄河铁路大桥又被中国空军采用单机突袭战术炸毁。让敌华北方面军既恼怒又无可奈何。这已经不是战争初期,日军飞机横行天空的日子了。
冈部直三郎望着飘扬的太阳旗,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随行的参谋军官道:“大将阁下,您有什么吩咐?”
冈部定了定神,道:“一号作战行动开始以来,我大日本帝国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目前冈村宁次司令官已经攻入广西,我大日本帝国必将武运长久。”其实冈部心里也明白这只不过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我们大日本帝国是旭日东升之国,可是这座城市却叫做洛阳,千百年来,它见证着支那的兴衰,可是对我国而言这个名字实在不是一个吉利的名字,现在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我认为我们应当给它一个新的名称,让洛阳这个名字连同支那人剩余的那一点文化优越感永远消失掉。”
洛阳,这座自东周以来的九朝古都,冷冷地目睹着这场改名的闹剧。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桑树岭谈判
1945年4月,豫西山区桑树岭,白云观后桃花争艳,观前的森森古柏之下,八路军嵩伊军分区司令员与国民党军嵩伊挺进纵队司令陈浩的正在进行谈判。徐亮身边坐的是新调来的副司令员梁有田,在他们身后不远,是张林带领的12名手持汤姆逊冲锋枪的全副武装的卫队。陈浩方面也是副司令董大海参与谈判,周勇亲自率领12名也是清一色汤姆逊冲锋枪的卫士警戒。桑树岭东边不远就是八路军的阵地,而西边则是陈浩部队的防区。
巩东之战以后,何武庭的暂九师从偃师以南渡过伊洛河向西撤退。在洛阳以西又与日军发生了遭遇战,陈浩率领三团和直属队断后,突围后进入豫西山区,而何武庭率领其他部队随第四集团军退入了陕西。在当时的混乱情况下,陈浩等又在撤退中大力收编散兵游勇,实力迅速扩大。很快又恢复到三千多人,在山区剿灭了一些土匪武装占据了一块地盘。在国民党军中,只要有军队,有地盘就不愁没有官位。很快上面就给了陈浩的部队嵩伊挺进纵队的新番号,委任陈浩为少将司令,国军需要依靠这些人为他们在敌后为他们扩大地盘。陈浩他们趁着日军兵力他调的机会,不断地扩充军队,扩大地盘,到这个时候,部队已经接近五千人。连当初随同徐亮西进支队向西突围的高卫国团现在也成了陈浩的下属。
徐亮的西进支队在杜康峰突围后迅速西进,在山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和民兵武装。随后与八路军从山西南下豫西的主力部队取得了联系。随后,又从老根据地抽调了一批干部进一步加强了部队,迅速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后来以西进支队的部队和他们建立的根据地为基础成立了嵩伊军分区,徐亮任司令员兼政委,梁有田被任命为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分区成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