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泼河镇(6)
严学文道:“我去看看。”
我止住他:“我去。”我实在抑制不住对这个叫李守业的乡绅的好奇。
董大海道:“看样子对方不像是有什么诡计,但是还是小心谨慎一些好。”
张林:“我和首长一起去,就是有什么诡计也翻不起大浪。”
董大海:“好,我在这里指挥部队戒备,如果发现不对,立刻开火!”
我笑道:“开火最好慎重点。”走下山头来到离吊桥不到十米的地方。
那李守业见我过来,一拱手:“将军一定是这支军队的官长,草民有礼了。”
我笑着还礼:“李先生不客气。李先生独自出镇,见识勇气都实在非比寻常,请过来一谈可好?放心,我们不会伤害你的。”
李守业一笑:“那是,贵军如果想伤我也不必等到现在。”说着坦然走了过来,还不忘回头交待一句:“你们两个闪到路边等着客军进镇。”
我说道:“李先生好见识,那就请下令镇子里停止抵抗,放心,我军进镇好一定秋毫无犯。”
“我已经吩咐过了。”
“还请告知其他陷阱的位置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过了吊桥,两侧已经没有'陷阱,请进吧。”
此言应当不虚。这李守业本人已经到我们这边当了人质了。
我看了一眼贾山:“你是攻击指挥者,我不干涉你的指挥。”
贾山对地主老财们可是天生不信任的,听了我的话,指挥部队掩护云梯越过吊桥,向两侧分开搭在了墙头,班排长们带头爬城,很快寨墙被占领,几个战士从里面控制了东门,后续部队在贾山带领下从东门进入泼河镇。整个作战计划让贾山一板一眼地演习了一遍。
不久,通讯员从镇里跑出来:“报告首长我军已经占领泼河镇!没有遇到抵抗,没有伤亡,弹药无消耗!”
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我命令:“留下一个连和一挺重机枪在山上警戒,其他人员进镇,严主任一定要强调部队纪律,这是我们进入的第一个有居民的镇子,要开一个好头!”
我对站在一旁的李守业道:“李先生,麻烦你出镇来迎接我们了,请一起进镇吧。至于那口棺材,我看你还是捐给镇上的孤寡人家吧,普通人家要准备一件这样的寿材还真不容易呢。”
李守业愣了一下:“敢不从命?贵军进镇动作神速,而且鸡犬不惊。草民现在确信那李右一伙真的是被贵军剿灭了。请将军进镇。”
泼河镇上静悄悄的,除了四门、寨墙和一些要点上有我军士兵外,店铺、住户家家关门闭户,一个镇内居民的影子也没有。我们在李守业陪同下来到了镇子中部的镇公所,看来这里也是团练的总部。这里倒是有几个人守候着,手里都没有武器,眼睛里流露出恐惧的眼神,看到李守业也和我们一起过来,而且没有被捆绑,那些人稍稍镇定了一些。
就这样,泼河镇成为了我们中华军攻占的第一座市镇。
正文 第六十三章 泼河镇(7)
召集保长们开会,宣布我军纪律和政策。出安民告示。成立军管会,把一营教导员唐树任命为了军管会主任,镇上的公共财产登记造册。保长们在李守业的指使下,带人沿街敲锣叫躲藏的团丁们到镇公所外面的演武场集合缴枪。
团练们的花名册也被李守业交了出来。那被击毙的团练头子是李守业等人从外地请来的教官,就用李守业带出镇的那口棺材盛殓了。那个试图点炮的受伤的团丁也被郑卫生员进行了救治,现在这个小郑跟着姚军医学艺,水平大有提高。
泼河镇有1千多户居民,也算个大镇子了。团练有三百多人,集合后收缴到了30支燧发式步枪和一些鸟铳、弓箭、刀矛,严学文对他们讲话安抚之后就让他们各自回家了。有些是住在附近村庄的,也发给路条任由他们出镇返家,临行提前给他们发了当月的饷银,李守业听说,请求用团练自身经费支付了这笔款项。
如何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的事情让严学文领着唐树他们忙去吧。光是调查了解情况都够他们忙的。
我对李守业道:“李先生辛苦了,现在也可以回家去了。”
李守业迟疑了一下,说道:“如此,就把草民放了?”
我笑道:“我们何尝抓过李先生?刚才只是留李先生在这里帮忙办理交接而已。”
“可是,我们……”
“带领乡邻保卫村镇其实不是错,所以我们也不愿对贵团练多有杀伤。只是为了解放泼河镇,进行战斗也是不得已。”
李守业明显有些困惑:“可是,这个,可否请将军……,敢问将军贵姓?”
“呵呵,忘了自我介绍,鄙人免贵姓徐,是中华军的政治委员,简称政委。”
“徐政委?”李守业大概有些晕,“可否,可否,请将军大驾光临寒舍?”
“这个,不妥,我们已经发布命令,全体人员不准擅入民居,我自己怎好带头违反?”
见我拒绝的意思并不坚决,李守业道:“贵军果然是仁义之师,这个山民已经见识了。”怎么草民变山民了?他继续说:“这是山民诚心实意邀请大驾,如能光临,门户生辉,何来擅入一说?”
其实我也对这个李守业相当的好奇。不仅是好奇,而且我感觉上觉得这个李守业也许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的。阶级立场是不太坚定啊。没办法,谁让本哥们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呢?
和董大海交待一声,就准备去做客了。还好严学文此时不在,要不然一定会出面阻止。这董大海原是国军高级军官,对大户人家没有严学文他们那样本能的反感。老董只是让我带上六个卫士,这些卫士原来都是陈浩卫士班的,分了一半给我,个个都是军装笔挺,手持汤姆逊冲锋枪的那种。够威风,挺合本哥们的口味。
这李守业果然是泼河镇上的大户,那宅子相当的气派,典型的清代古建筑,嗯,现在就是清代。我又忘了。
正文 第六十四章 乡绅
这是一座坚固的宅院,门楼高大,而且四个转角处都建有碉楼,宅门也显得很坚固。后来我才知道李右一伙窜扰泼河镇,由于李守业家丁们闭门固守,两天两夜没有被攻破,其他几个大户人家或逃亡或被洗劫杀害,只有李守业家安然无恙,那些逃走的大户后来公推李守业在李家家丁的基础上组建了泼河镇团练。
李家门楼上的家丁看见主人归来,又惊又喜。李守业冲门上喊道:“有贵客临门,赶紧通知里面打开中门,准备酒宴。”
一个家丁答应一声下去了,紧接着听见里面一阵忙乱。
我忙道:“李先生不要太客气。”
“那里,穷乡僻壤,山野之地,贵客光临,勿笑粗鄙不周。”
大门打开,两个家丁迎了出来;接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大男孩出来:“见过父亲大人!”
“快点见过徐政委大人!”
那男孩和家丁扑通跪倒叩头:“草民见过徐大人!”
这……我很不习惯:“赶快请起,我们不兴这种礼节。”
“谢过徐大人!”
李守业做了个请进的手势:“这个是犬子,都十七岁了,还没有一点功名,让徐政委见笑了。请,里面请。”
我一边往里走,一边问:“那么请问李先生是什么这个,我的意思是李先生看上去像个读书人,那读书人的前程,不知道进展到了那一步了?”
我怕这样偏僻地方万一这李守业也是连秀才也没有中过,徒增尴尬。世上往往为父母者对子女学业颇多苛求。
“说来惭愧,我在道光年间就侥幸于乡试,可是这些年来却未有寸进。”
我有些意外,想不到如此偏僻地方竟然还有举人,笑道:“原来李先生是位举人老爷,还真是失敬了。”
“哪里,哪里。”口中谦逊,脸上却颇有自得。
家具在我眼里都属于古香古色的那种,比之建军村的小屋和岩洞自然强了不少,和泼皮山匪首的巢穴也不可同日而语。
正宗的清代小曲。没想到这李守业家还养的有歌女。我暗想不知道这个李守业会不会是个土豪劣绅、恶霸地主,如果这家伙真的有什么无法容忍的恶行和民愤,说不了,过些日子也许有可能在公审大会上共同出席了。只不过那时可不是宾主相对饮酒叙话的关系了。
我的两个警卫始终跟在我身边。虽然李守业的管家再三邀请他们到外间入席用餐,最后在我的指示下,他们才两人一组轮流进餐。始终有两人跟随在我的身边,两人则守住了大门。李守业的家丁们倒也知趣,没有一个上前的。不知道李守业是不是给了他们什么暗示。
这一席喝酒听歌的其实就是我和李守业两人。倒也难得如此的片刻逍遥。席间虽无海味,但是山珍确实不少,野兔、山鸡、山菇,绿色环保食物极为丰富。
酒过三巡,李守业道:“敢问徐将军,贵军到底是什么军队呢?”
“我们是中华军。”
“可与江宁那边是一路?”
“并无瓜葛。”
“贵军火器犀利,恐怕连洋人也难比拟。而且贵军纪律严明。无论如何也不是大清官军。这……让山民百思不解。”
正文 第六十五章 乡绅(2)
我一笑:“我们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军队,至于你说的那些洋人,凡侵略我国,杀我百姓,占我国土者,皆为我军死敌。”
李守业眼睛一亮。挥手让歌女下去,道:“然而,贵军从何而来?看贵军军兵似多有本地之人,有些人还是皖西团练装束,而以将军为首的官佐们却无论如何让山民看不出来历。”
“这个,此时不方便解释。”
“贵军将要‘驱逐鞑虏’,反清自是无疑,可是要‘复明’?”
“非也。”
“那就是要自立江山了?”
“也并非如此。我们要推翻满清,并非要自己去当皇帝。而是要建立起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的社会。首先是摆脱异族统治,建立一个不被外国侵略的强大国家。发展科学技术,让人民生活富足。”
“可当今皇上并无失德。大清国提倡满汉一家,尊崇中华名教,比之历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变我衣冠,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世评价赞誉者多。”
“是吗?”我冷笑一声,“这男人留辫子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以相提并论?首先,这可是我大汉民族自愿?多少先人因为不肯屈从而被屠戮?”讲到这里我气愤起来,“满汉一家?何曾一家?从皇亲贵族到官员、百姓何曾平等过?”
李守业默然。满人的种种特权的确是明摆着的事情。满汉官员间的差别那也是官场上明显可以感觉到的存在。
“至于清廷皇帝有无失德?这还用说!”我开始义愤填膺地从清初大屠杀、文字狱,讲到皇室的穷奢极欲,各级官员的贪污腐化……又从闭关锁国,抑制国家发展进步,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腐败无能。
李守业听得只有连连点头,偶尔插上一句:“将军博学,山民佩服。”
当我说道:“清廷如此残暴无德,以至洪秀全等以相当荒唐的邪教为号召,就能用一颗火星燃起熊熊烈火,由此可见清廷的腐朽已经到了极点,人民的痛苦也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李守业插话问道:“将军真的认为洪杨他们是‘邪教’?”
“当然。”
“那贵军只是要驱逐鞑虏,而不是毁损我中华名教?”
“我中华数千年文明,有无数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华正需要我辈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的民族之魂,那些外来的东西,凡是精华都可以融入我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的营养,如果我们自己弄丢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断了自己的根,还用什么去吸收、消化外来的文化,还怎样去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将军妙论,凭此言行事,事可为也。”李守业鼓掌道。
可行?这个李守业不是清朝的举人吗?应当……是我们天然的敌人呢,虽然我本人对他并没有恶感,要不然也不会接受他的邀请。这么快就要被拉拢了?还是不应该简单地以事先定义概念的概念来划分阵线?
没有过太久,严学文派人来请我回临时指挥部,镇子已经全部控制,团练们的武器收缴已经完成了,没有发生意外冲突。离开李守业的宅院,我脑子里还在捉摸这个奇特的乡绅。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民政
军部迁到了泼河镇,泼河镇的镇公所成了临时军部。魏辉的直属营随军部转移到了泼河镇。第一团一营继续向西进军,短短数日,泼河镇以西的数十个村庄被我军控制。
占领区的治理政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在泼河镇召开了军委会扩大会议。按照我和陈浩事先达成的共识,占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