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中原
命令部队轮流警戒、休息。喊话劝降和冷枪射击交替进行。加紧运送架桥的物资。
天亮了,在王屯做好的早饭送到了商城南门外。
架桥的物资不断被送到城下。
中午11点,辛兴一挥手,命令:“架桥!”
民兵立刻带领老乡们,把竹笼装好的石块和沙袋搬到了护城河边,投进了坦克前面的河水中,激起一片片的水花。
水中很快出现了露出水面的堤坝,不断加宽并向对岸延伸着。靠近城外的一侧,开始被铺上了木排。辛兴暗自赞叹,这架桥的速度真不简单。
一些人登上铺好木排的桥面开始向两侧打下长长的木桩。步枪手们举着枪盯着城头,搜寻着暴露的目标。
“咚!”土炮的射击声,浮桥左侧的水里又是一阵铁砂雨,有几个桥面上的民工显然是被击中了,摇晃了一下,脸上露出了痛苦的神色。其中一个扑通一声落入水中。三团的几个战士冲过去把那个落水的民工就了上来,还好,似乎受的伤不重。就在这时,火光一闪,接着听到坦克炮射击的声音,城墙上烟火升腾,碎砖和残肢四下乱飞,刚才发射的那门大抬杆连同它的射手都被终结了。这个催命鬼,反应够快。城墙上又是一片惊慌的喊叫声。
浮桥在继续延伸,刚才那几个“中弹”的人可能也就是被少量铁砂击中而已,连那个被从水中救起的人也跑回去继续参加架桥,他主要是被土炮突如其来的射击吓了一跳,加上少量铁砂击中肩膀,猛地一痛,失足落水。
城墙上渐渐安静下来,陷入了死一般寂静。浮桥很快架到了对岸,正在加固。
一个骑兵侦察员跑到辛兴跟前:“报告辛团长,商城的敌人从北门逃跑了!”
怎么?跑了?这敌人战斗意志也太薄弱了吧?刚才不是还用弓箭和土炮抵抗的吗?辛兴觉得有点疑惑,难道是刚才坦克射击的一炮击垮了敌人的抵抗意志?
正文 第一百章占领商城
齐岳说道:“辛团长,我带骑兵追击吧,这些家伙跑不了的。”
辛兴问侦察员:“出城的敌人有多少人?”
“乱哄哄的,大约有150人左右。”
辛兴略一思索:“这样,齐营长,你带领30名骑兵到北面去看一看,追踪监视着或敌人的动向,注意不要蛮干,必要时可以抓个把俘虏弄清情况,这里仍然按原计划执行,注意随时联系。”
“是!”齐岳敬礼,带人去了。虽然骑兵营是直属部队,不是辛兴的部下,但是齐岳和崔明贵一样都对辛兴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
浮桥接近完工,城墙上仍然没有动静。有些战士忍不住跃跃欲试,想去爬城,第一个登城夺取商城县的荣誉还是有一些吸引力的,只是辛兴不想去冒这个险,因为他觉得这实在没有必要。
城北传来冲锋枪射击的声音,这是汤姆逊冲锋枪的声音,辛兴知道这里只有齐岳胸前挎着一支这样的武器。怎么?遇到麻烦了?辛兴赶紧派出一个骑兵去查看情况。很快这个派出去的骑兵和齐岳派回来报告的人一起回来了。
原来,齐岳到北门时,逃跑的敌人还没有出城多远,这伙敌人中竟然也有30多名骑兵,见到齐岳他们人少,步骑兵一起嗥叫着冲了上来要出一出今晚被动挨打的恶气。齐岳带的人都是用马刀装备的,有枪支的人都留在南门外掩护架桥,而身边的人训练时间不长,齐岳担心他们在与敌人近身肉搏时占不到上风,于是当机立断,操起冲锋枪,对着密集队形冲过来的敌人就是一通扫射,大部分敌人骑兵顷刻间被击落马下,少数落荒而逃。那些步兵吓得全都抛弃刀矛跪在地上发抖。
审问俘虏得知,商城的敌军已经溃散,县令已经在县衙悬梁自尽,残兵在马军头目带领下企图逃跑,已经被齐岳击毙。那个马弓手队长武艺不错,也颇有胆量,平日在士兵中也颇有威望,不料今日刚照面就被齐岳击毙,其他人如何还有胆量抵抗?
齐岳已经派人进城来南面开城门,放吊桥,城外也派人报告、联络,以免误会。
说话间,商城南门缓缓打开了,吊桥也在浮桥不远的地方放了下来。此时,浮桥也已经完成,坦克驶过浮桥,缓缓转向城门。
辛兴命令:“进城!通知到每一个进城的军民,如有违纪扰民者,军法无情!”
让俘虏辨认县衙里的那具穿着官服的尸体,原来这是县令的一个家仆。真正的县令应该已经逃掉了。再审俘虏,果然有人说有一个穿便衣的人在第一批出城的十几个骑兵簇拥下,向北跑了。这家伙,真够狡猾。
在县衙里还意外发现了整箱整箱未开箱的滑膛式步枪和一批弹药,很奇怪,这些枪敌人在守城的时候为什么不使用?那样的话,对我军的威胁可就大多了,这些枪比那些鸟铳、弓箭的射程、准确性都强多了。问了俘虏才知道,这些枪支是昨天才从安徽运过来的,这个县令以保境安民的名义向全县摊派购买洋枪的款项,几乎刮尽了商城县的民财,可是洋枪运到后,请的洋教习没有到,这些枪没有人会使用,暂时躺在了县衙睡觉。腐败的清朝各级政权成了洋人倾销淘汰旧式装备,牟取暴利的最好的帮凶。
不过这批装备倒是改善三团装备的一批好礼物,辛兴安排占领县城后的各项事宜。派人向王平报告情况。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占领固始
现在,辛兴和总部对信阳地区敌人的兵力情况了解得几乎一样多。甚至有可能更多一些。这个老侦察兵占领商城后立刻就向固始和淮滨派出了骑兵侦查人员。
光山、新集被我军占领的消息传到商城时,辛兴已经让齐岳带领攻击商城的大部分骑兵返回了建军村,只留下一个班担负侦察、联络的任务。因为三团一营已经奉命调往商城,而泼皮山一带的防务是不能有丝毫大意的,齐岳这些骑兵的战斗力足以弥补三团一营调走后的空缺。这些人中有经验的老兵占了大的比重。泼皮山一带也补充了一些各地方新招的兵,总人数并不少,缺的是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好在教导队在泼河镇。好歹可以帮上些忙。
崔明贵和齐岳一起回了一趟建军村,坦克和两外两个坦克手留在了商城。崔明贵回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两门山炮带到前线。下一步继续出击扩大占领区已经是明了的事情,坦克向北和向东攻击的地形都不有利,再说这唯一的一辆坦克也不宜过于频繁投入战斗,以后还有大用,比如攻击信阳之类的,那可是有瓮城的州城。
果然,崔明贵和一营一起回到商城的时候带回了总部要求继续出击攻击固始县的命令。
商城县要求参加中华军的人多的出乎想象。固然,很多人出于贫穷,基本的想法就是要吃饱肚子,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怀着对清政权的深仇大恨要求参军的,对于他们而言,中华军是干什么的并不重要,只要有一点,它是反清的,要和清朝的皇帝对着干的,就足够了,这些人本来就是想和官府拼命的,但是官府对于他们实在太强大。现在,只要有反对官府的力量,自然义无反顾地参加。清廷腐败,不得人心到如此地步,后来怎么还能支持的下去?可见个体的、分散的普通百姓的发言权是多么微不足道,无论是口头的,还是实际作用上。
新参军者虽然大多数没有明白中华军的政治纲领之类的,但是为了推翻清廷悍不畏死者却大有人在。
攻击固始县,辛兴只带了50名三团的士兵,全部是缴获的洋枪装备的。10个齐岳部下的骑兵以及催命鬼带的两门山炮也一并在进攻的队伍之中。进攻的部队总共有近三千人。
固始县的敌人应该不会超过300人,而且没有正规清军。
县城刚被包围,攻击者尚未做好攻城准备,固始县城头竖起了降旗。乞降的使者很快也出城来到了辛兴的面前。
占领固始县,兵不血刃。虽然没有达到辛兴战场上锻炼队伍的目的,但是这个结果也不坏。只是那些投降的清军当地武装倒是不好处置,辛兴可不想把这些个家伙编入自己的部队,简单甄别了一下,大部分发给路费遣散了事。反正这些钱也不用辛兴出,缴获的钱财足够用了。那些投降的大小官员可不能就这样遣散了事,辛兴让人把他们护送到泼河镇,先让李守业“招待”他们,以后看政委和军长的意思处置吧。
正文 102。淮滨(1)
炮弹越过淮河在南岸炸响,腾起阵阵烟雾,泥土和被击中的人体时而飞上半空。惨叫声声。逼近河岸的农军纷纷向后乱跑。最初冲到河边时被这些农军俘获的几个清兵被拖出来乱刀砍死。
辛兴占领固始县城后几乎没有停顿,立即将部队向北部署。新增加的近三千新兵分为二十队,委派了二十名三团的战士临时带领。这三团本来也是以新兵为主的,现在有的兵入伍还不到一个月就成了带百多人的“军官”,指挥、控制能力相当薄弱。辛兴也实在是迫不得已。这些新建农军用在商城和固始缴获的冷兵器武装起来。壮壮声势也好,有需要大量兵员的时候,他们会派上用场的。等暂时安定休整的时候再训练吧。从新兵中挑选出120名身强力壮又机灵的编成一个连由辛兴直接掌握,辛兴身边其余的三十名原来三团的官兵都混编到了这个新的连队,充当了班排长的角色。一营一连的纪连长临时充当了这个新编直属连的连长,这个新编连和骑兵侦察班还有催命鬼的两门山炮构成了辛兴占领固始县后的骨干力量。
处理这些纷繁的事务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占领固始后的第二天,辛兴就部署向淮河方向出击。新编骨干连队大部从固始乘坐缴获的木船沿史灌河北上,这史灌河从固始县城向东北方向在豫皖交界处注入淮河,辛兴的意思是先在淮滨的下游控制一段淮河,截断淮滨敌军粮船逃路,而且乘船行军可以让自己的主力路上休息一下,物资也便于携带。两门山炮以及骡马分别上了不同的船只,崔明贵对辛兴的这个安排也相当满意。骑兵侦察班在河两岸担任警戒任务。
同时让纪连长带领农军向固始西北方向与淮滨县分界的白露河进发,沿白露河布防制造声势。固始县城只留了一个排的兵力驻守。已经派人传令在商城的一营主力开往固始,再从建军村调二营大部分兵力进驻商城县。侦查报告的情况,建军村、泼皮山一带并无敌情,这主要是指东面和南面的方向,北面、西面大部地区已经为中华军占领。有齐岳的骑兵不断侦查,如有敌人进犯,建军村、泼皮山,部队大可以迅速回防,即使回防的慢一些,王平、朱贵、刘奋战他们也足可以坚持到援兵返回的。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需要兵力,特别是经过训练的老部队。三团,其实真的还算不上老部队,但是此时也只能当作老部队使用了。
相比新招的农军,三团也确实像是军队的样子,虽然没有进行过射击的训练,但是队列训练让三团有了军队的外在形象,突击的政治教育让他们有了点内在的东西,而最起码的一点,三团的官兵们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学会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
那些农军却不知道守纪律、听指挥,他们的头领也不知道,这指的不是辛兴委派的二十个战士,虽然他们多数不具备指挥一个连队能力,何况是这样临时拼凑的队伍,但是他们还是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的。问题是他们下面的临时指定的或者自发形成的“班排长”甚至“连、营长”们不知道什么叫纪律,这里支的是那些信参加队伍的“能人”,有些是有武艺的。有些是能说会道的,有些则是原有的某些反清秘密团体的头目,总之,这些人都是在部分农军中有些号召力的任务,有些人在队伍中的号召力显然还超过了辛兴选派的临时队长。而纪连长本人参军也还不到半年,现在陡然间指挥两千多人,又是这样的队伍,结果向白露河的进军总体上只能用乱哄哄来形容了。
正文 103。淮滨(2)
辛兴并不担心淮滨的敌人向固始反攻。既然在围攻商城和固始的时候,淮滨的敌军主力都没有一点要增援的迹象,现在反攻更不可想象了。白露河与淮河之间的淮滨县南部三角地带的敌军数量也很少,作为侦察员出身的辛兴造就把这个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况且辛兴亲自带领的部队将于中午弃舟登岸转向西直奔白露河口,下午三点左右就应该可以到达。淮滨的敌人如果真的要进攻,渡过淮河和白露河都需要时间,此时商城增援过来的三团一营应该可以赶到的,而已经占领潢川的我军也不会坐视不管,如果沿着潢河出击,反攻的敌人必将在潢河、淮河、白露河之间被消灭。
农军乱哄哄地到达白露河右岸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行军速度实在不够快,到达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河口以上15公里间的地带,一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