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7-中国历代战神
! ?br /> 戚继光的募兵原则是只收农民而不收城市居民。他认为来自市井的人都属于狡猾无赖之徒。这种观点,虽然有它的片面性,但从实际看,在城市中有固定职业的人是极少自愿从军的。土兵为社会所普遍轻视,其军饷也相当微薄,城市中的应募者绝大多数只是把兵营当作解决食宿的救济所,一有机会就想另谋高就。
这样的士兵如何能指望其奋勇杀敌以至效死疆场?所以戚继光订立了一条甄别应募者的奇特标准:凡属脸色白皙、眼神轻灵、动作轻快的人一概拒之门外。因为这种人几乎全是来自城市的无业游民,实属害群之马,一旦交锋,不仅自己会临阵脱逃,还会唆使周围的人一起逃跑,以便一旦受到审判时可以嫁祸于这些言辞钝拙的伙伴。
可见,戚继光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者,确实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用自己的独到见解制订出了独特的征兵条件。真有点像现在导演选演员。个个都是精挑细选,每一个都得符合军队中不同的位置,能够担任自己的责任,这样精挑细选出的“演员”,在这位教导有方的“导演”指挥下,定能上演一出惊天动地的好戏。
德才兼顾打出声威
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之所以能威振东南、流芳千古,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军人素质和高尚的武德情操。
在征得符合标准的士兵后,戚继光首先是进行武德教育,以“岳家军”为榜样,以“安国保民”为宗旨;其次是阵法、战术、武艺等武功训练。从武德到武功,戚继光都亲自讲授。
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对这支新军进行严格的纪律训练。他教谕士兵:“兵是杀贼的,贼是钉百姓的,百姓们岂不是要你们杀贼,即使你们不肯杀贼,守军法,不扰害他,如何不奉承你们?”“你们在家,哪个不是种田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之不容易,又不用你耕种,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杀贼保障他们,养你何用?”
对于违反军纪,破坏军规,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不管是谁,他都严惩不贷。因此,凡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快睹威颜者道路充塞”,并“淅米而炊、扫榻以款,士卒如大宾贵客”,戚继光的军队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们把他的军队称为“戚家军”。
在军事战术上,戚继光也是潜心钻研的。他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山水不便长驱驰骋的地理条件和倭寇长于设伏、冲锋和短兵相接的战术,创造出一种有名的“鸳鸯阵”;以12人为一队,前一人是队长,后面两人执藤牌,两人执狼筅,4人持长枪,后2人是镗钯手兼火箭手,最后1人是伙夫。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
他率这支重新历练后的戚家军在浙江先后取得高家楼、龙山、缙山、乌牛、松浦、鉴云诸捷,使倭寇闻风丧胆,立刻扭转了战局。连当时妒功忌贤的兵部侍郎、浙江总督胡宗宪也称这是“自有倭以来,未有若迩来数捷之痛快人心者”夸赞戚继光“勇冠三军,身经百战,累解桃诸之厄,屡扶海门之危”“且任劳任怨,挺身干事,诚无出其右者”。同僚们称赞戚继光“批亢捣虚,彼且畏之如虎;除凶雪耻,斯民望之如云”“岂直当今之虎臣,实为振古之名将。”
智慧亮剑,抗倭斗士:“将儒”将军戚继光第三节 刀光血影战台州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五月,1万多名倭寇大举进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戚家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运用偷袭、伏击、快速奔袭等战法,打得倭寇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戚继光率部九战九捷,取得台州大捷。这场战役歼敌六千余人,使倭寇遭到致命打击。从此倭寇们心惊胆战、闻风丧胆,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
巧识诡计兵胜台州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五月,倭寇集结约1万余人,聚集于宁波、绍兴以外海面,伺机入犯。倭寇知台州有备,闻风逃窜,继而于19日在奉化的西凤岭登陆,当晚进至宁海以北的团前进行大肆劫掠,企图吸引明军主力,尔后乘虚入犯台州。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还敢在中国人面前卖弄,他们难道不知道我们中国人是这个战术的祖先吗?更何况戚继光是从小熟读兵书的,这不就等于在姚明面前打中锋有点太自不量力了吗!
戚继光很快就识破了倭寇的诡计,自己于22日立即亲率主力前往宁海,并进行了军事部署:以一部守台州,一部守海门。戚家军行军迅速,到达宁海时,已开始烧杀掳掠的倭寇被扼住去路,双方在龙山展开第一次决战,倭寇大败,流窜至雁门岭。
雁门岭在温州以西,地势显要,倭寇凭险而守。第二次攻势于是展开,在激烈的战斗结束后,戚家军拿下了雁门岭。在拿下雁门岭的同时,另一股倭寇趁虚而入,向台州进攻,台州县城岌岌可危,戚继光立即率领在温州的戚家军回身增援台州县城。
27日中午,戚家军疾驰到达台州城下,倭寇亦进至距城两里的花街。戚家军将士奔驰70里,亦来不及进餐,即投入战斗。倭寇以“一”字阵迎战,戚继光亲临前线督战,令前锋以火器轮番齐射,其他部队遂乘势冲锋。一倭寇头目左手持矛,右手操刀妄图率兵反扑。戚继光脱下所穿银铠说:“有能首枭此贼,即以此铠酬之,为首功。”壮士朱珏应声而出,挥臂直冲,迅速将此倭首杀死,又连杀7倭。
此时,倭寇故意将金银财宝散落在地上欲吸引戚家军捡拾,但由于戚家军军纪严明,没有人会在战斗中捡拾金银财宝,使得倭寇白费心机。戚家军军心奋勇,猛打直追,击敌40余里,倭寇溃不成军,戚家军“五战五胜”“共斩首380级,生擒巨酋二,俘其漂溺无算”。
同时,戚家军还救出被掳民众5000多人,而自己只阵亡3人。戚继光部将陈大成、王如龙乘胜追击一路追杀到瓜陵江,将这一批倭寇全数歼灭。
这一战打得相当漂亮,获胜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士气,且戚继光指挥灵活,戚家军行军迅速,出击之时火兵尚在做饭,全胜收兵之时饭恰好煮熟。真有点三国关羽大战之后回营酒尚温的味道,真是大将的风范,洒脱,从容!
九战九胜平息倭寇
台州大捷之后,另一股倭寇的势力又从圻州来袭台州,屯扎在城东的大田,戚继光认为这是一个消灭倭寇的机会,立刻集结1500人进击大田,但倭寇坚守不出,又逢大雨,未能交锋。
后来,倭寇眼见台州已有防备,便于戚家军到达的第三天,抄小路走仙居,准备进攻处州。戚继光早已预料倭寇必定会取道上峰岭,便派一部于上峰岭设伏,再派一支小部队尾随倭寇;戚继光为了避免伏兵暴露,令士兵每人手持松枝一束,遮蔽身体。
倭寇首领先登上峰岭,眼见四周都是苍松,不见有兵,遂命其余倭寇过岭。等待倭寇部队通过一半,忽然炮声一响,戚家军自山坡上冲出,顷刻间倭寇跌落山谷者、被杀死者不计其数。戚继光不仅有战神关羽当年的风采,而且料事如神的智慧也可以与当年的军师诸葛亮相匹敌。
经由这几次的战斗,浙江的倭寇主力几近消灭殆尽,被杀死者、溺死者多达五、六千人,其余倭寇闻风丧胆,纷纷逃散。台州战役之后,浙东倭患大大减轻。是年五月,自宁海逃跑的倭寇聚众3000多人在长沙(今温岭东南)登陆。戚继光水陆并进,于20日突袭倭寇。倭寇大部被歼,只有300余人乘船逃跑,后被戚继光所遣水军消灭。此战缴获兵器3240件、船只11艘,解救百姓1200余人。
此时,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也在宁波、温州一带大败倭寇。戚家军威名远扬,倭寇闻声无不惊惧溃逃。同时,由于戚继光抗倭有功,被升任都指挥使,并又新募兵士3000名,使戚家军增加到6000名。有了这样一支军队,浙江的海防更加巩固了,倭寇们心惊胆战,给戚继光取了个名字叫“戚老虎”,并惊叹:“戚虎来矣!今而后始知犯华之不利也。”浙东倭患也即告平息了。
智慧亮剑,抗倭斗士:“将儒”将军戚继光第四节 智勇并施,扫平倭患
在荡平倭寇的最后几年中,戚继光因为战功卓越,升任为都指挥使。与此同时,倭寇变得更加的狡猾而且行踪飘忽,针对这些情况戚继光用他的智慧创造了对付倭寇的独特战术和阵法,他率领他的戚家军在福建境内一次次挫败试图反扑的倭患,直至完全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其中更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戚继光文武兼备的风采,尤其是那些变幻莫测的计谋。真不愧“一代儒将”的美名。
入闽缴寇巧破浅滩
公元1562年戚继光被调往福建平倭。这一年的农历7月,他率领6000戚家军,从温州的平阳披荆斩棘,穿越300里的偏僻小路,进入福建。侵扰福建的倭寇,主要集中在横屿、牛田和林墩三个据点。横屿是倭寇的大本营,而倭寇的头目则在林墩扎营。
8月,戚继光决计先破横屿,再乘胜破牛田,最后捣毁林墩的寇巢。横屿是宁德县城东北的一个小岛,离岸十里,四面皆水路险隘,岛上建有木城,周围还构筑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1000多名倭寇结营于此,凭险据守。附近的宁德、福清还有1万多名倭寇,他们互相应援,很难对付。
戚继光先命张谏、张岳在横屿西、北陆上布阵,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张汉水师在横屿东部海面游弋,防止倭寇从海上逃窜;同时,戚继光采用“硝枝弱干”的办法,先发兵进攻横屿对岸的张湾,并张贴告示实行招抚,迫使1000多名倭寇的胁从分子缴械投降。
接着戚继光挥师东进,直攻横屿。从海岸到横屿,中间连着一处浅滩,涨潮时滩没水中,一片汪洋,落潮时水退滩出,又是一片泥泞,极难通过。但这些对于勤于动脑、善于创造的戚继光来说是不算什么的。经过研究戚继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克服这种特殊的环境。
一个清晨,戚继光命令士卒每人背一捆草,把草铺在淤泥上匍匐前进,每个士兵都带上草束,乘着落潮,铺在泥滩上,匍匐前进,这样他们就顺利的渡过了这片泥泞的浅滩。戚家军奋勇冲上小岛后,有的施放鸟铳,有的挽弓射箭,有的投掷标枪,有的挥舞狼筅(狼筅,用长竹竿做柄的武器,前部留有密枝,梢部装有利刃。)、腰刀,同倭寇展开了肉搏战,不到半天工夫,横屿倭寇被歼无遗。
麻痹敌人奇袭杞店
中秋过后,戚继光又率领军队南下福清,直指牛田。牛田在福清县城东南30里,靠近海边。它与周围的杞店、上薛、西林、木岭、新塘等据点连成一气,络绎30多里,势若长蛇。面对这种局面,为了麻痹敌人,戚继光又游刃有余的运用起了兵法战术。
他有意当众声言:“我军远道而来,需要先休整一些日子,养精蓄锐,再待机而动,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出师击敌的。”倭寇打听到这个消息,果然毫不戒备。可是就在第二天晚上,乘着天黑没有月亮,戚家军悄悄地从锦屏山开拔,快速奔袭杞店,将熟睡的倭寇斩杀殆尽。
接着,他们回师锦屏山,见有一队倭寇前来袭营,又设下埋伏,把敌人全部消灭了。然后,戚家军乘胜出击牛田、上薛等地的倭巢,戚家军喊声如雷、气势如洪。斩杀、俘虏了大批倭寇,残余倭寇纷纷向兴化逃窜。
身处险境镇定自若
戚家军在福清稍适休整,九月中旬又开始了新一论的进攻,向兴化府城(今福建莆田县)挺进,准备攻取城东20里的林墩。戚继光是一个极具智慧且善于用兵的将领。入城后,戚继光表面上闭口不谈战事,从容的拜客、赴宴,暗地里却布置士兵抓紧时间休息,准备随时出击。
到了半夜,他发出命令,摇响铜铃,把军队迅速集合起来,悄悄地开出城外,准备对林墩进行一次夜袭。不料,向导是个通敌分子,把他们引到一条溪水纵横,泥泞遍地的小道上。等他们逼近林墩,东方已经发白,他们的行动就被倭寇察觉了。倭寇马上进入防御工事,布置防守,并出动部分人马绕到戚家军的背后,两面夹攻。戚家军腹背受敌,处境险恶,一时阵脚大乱,士兵纷纷往后退缩。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戚继光站在路口,镇定自若地发出进攻号令,并手刃退缩的14名部下,以严肃军纪。将士又鼓起百倍的勇气,奋力往前冲杀。倭寇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