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7-中国历代战神
睦习傩眨勖?9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首“大刀进行曲”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一首优秀的抗战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8月在上海演唱,不久“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雄壮歌声很快在全国传唱开来。它鼓舞着全国军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热血忠魂,气壮中华山河:铮铮铁骨张自忠第二节 惊心动魄,险出平津
这段历史对于张自忠将军来说可能是他人生当中比较敏感和特殊的一个时期,他曾一度被舆论称作“汉奸”,这对张自忠将军这样一位赤胆忠心、拳拳报国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这位铮铮汉子没有被压弯脊梁,他沉默下来,把心中巨大的委屈化作更勇猛的战斗,以行动甚至生命来昭示天下,“张自忠”无愧于民族,无愧于祖国。
撕毁协议炮轰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宋哲元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29军军长。宋哲元于是年5月回山东乐陵原籍扫墓未归。张自忠、冯治安、秦德纯、张维藩等联合急电宋哲元,报告事变发生情况。后又派邓哲熙赴山东请宋速返主持一切。而宋哲元的态度是祈求“和平”的,他复张自忠等人的电报中称:“必须镇定以处之,相机应付,以挽危局。”
邓哲熙到乐陵后,宋哲元对邓哲熙表示:“日本不会对中国发动全面的战争。只要我们表示一些让步,局部解决有可能。”张自忠与天津市公安局长李文田向日方在津驻屯军交涉。日方因田代有病,由参谋长乔本代行。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停战,各惩办肇事者,宛平县改由保安队驻守。偌大风波,似已平安度过。但白天平静,夜晚总有枪声。之后,乔本赴北平,由张自忠、冯治安、秦德纯与之商谈。
1937年7月21日日方即撕毁和谈协议,炮击我宛平县城及长辛店驻军。7月25日,日寇又借口修理电话线路为名,向我廊坊38师113旅和驻大沽的38师112旅225团挑衅。26日,日军企图经广安门冲进北平城,由于我军奋勇抵抗,未能得逞。
主帅撤离被迫留守
在7月8日至28日间,蒋介石相继给宋哲元发出五封急电,指示他速赴保定扼守。这时日方又向宋哲元发出紧急通牒,要他和37师一起撤离北平,还可继续和平谈判,否则将采取断然措施。
宋哲元是边疆大吏,守土有责,不战而退,舆论和国法难容;若战,又可能成为阶下囚。整个29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走还是留,是抗战还是妥协,这无疑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此时此刻,留在已被日本控制的北平的人必定会被全国人民骂为汉奸。
在这个关键时刻,张自忠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负责安置29军遗属等事宜。宋哲元为此还曾亲自写有三个“手令”。宋哲元遂于7月28日,宣布了蒋介石命29军从北平撤守保定的命令。宋哲元进退维谷,不得已,退往保定,留张自忠在北平作为缓冲。
宋哲元临行时握住张自忠的手说:“荩忱,慷慨赴死易,从容负重难。我今晚就走了,让你为难了。你设法在北平拖住日本人,为我们争取到一个礼拜的缓冲时间,待我军收缩集结之后,便可恢复有利态势。”。
随后,张自忠给38师副师长及旅、团长们修书一封,说:“明奉命留平,暂离部队,叮嘱部下团结一致,在副师长率领下听军长指挥,坚决抗战,努力杀敌。”张自忠仅指定副官、参谋、勤务等六七人随他留在北平,他的警卫排也被他送回原部队参战。
忍受痛苦忍辱负重
秦德纯在后来撰文回忆这段历史时也说:“此时国内外人士不明真相,本爱国爱友之心情,函电纷驰,责难颇多,既不能向其说明真相,只有苦心孤诣,忍辱求全,以待事实之证明。主持其事者的精神痛苦确达极点。”
但在这危机时刻怎么办?这个火炕总得有人跳,这个地狱总得有人下。最后,挑起了这个重担的,是张自忠。然而,他在三年后战死沙场的命运,也就是在这时已经注定。张自忠在当时并非挑不起与日本人在战败之余,开展“弱国外交”这近于不可能的任务;他挑不起的是舆论给他戴上的“华北特号汉奸”帽子,是举国上下泼给他的脏水。他的才能,足以将号称日本“铁军”的板垣师团阻在临沂,不能前进一寸;他的良心,却不能忍受自己名誉受到的侮辱。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战的热潮。29军撤离北平,张自忠身兼多职独处危城,必然引起不明真相人们的误解。一时间北平城内谣言四起,这些谣言也传到了南京和全国的许多地方,一时间,许多城市声讨“汉奸”张自忠的大字报、标语以及报纸刊物遍布街头。
斗智斗勇脱离险境
张自忠深知自己的特殊使命一时难以让局外人理解。他不想向别人解释,就是想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也是有口难辩!事实上,日军在进入平津后,就大张旗鼓地与汉奸勾结成立伪政权,并多次软硬兼施地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反共,这些都被张自忠一一拒绝。日本人并不相信他,派出不少汉奸、日本特务跟踪他,想把他完全控制在日本的掌握之中。
张自忠一边尽量拖延日本人的各种要求,一边加快了自己的行动步伐。他秘密下令开仓放粮,帮助战乱中的百姓度过饥荒;通过过去冀察政委会中的熟人和红十字会,秘密转移未撤出的部队,掩埋阵亡将士尸体,分散隐蔽伤员,并专门接济安置留平军属……
8月7日,也就是宋哲元带队撤离的第十天,张自忠见延缓日军一周的计划业已完成,自己留在北平已无意义,便宣布辞去一切代理职务,避进了一家德国医院。后他又化装成司机助手,乘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天津。
吐露决心杀敌报国
在七七事变前后任第29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的秦德纯在《我与张自忠》一文中也提到:“当卢沟桥战争经过二十余日,7月28日我军在南苑失利后,宋将军即遵蒋委员长电令,赴保定坐镇指挥。当时宋将军写了三个手令:一、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由张自忠代理;二、北平绥靖主任由张自忠代理;三、北平市市长由张自忠代理。一面电呈中央核备并立即决定当晚9时由宋宅出发。临行,张将军含泪告诉我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其悲痛情形已达极点。”可见张自忠当时是怎样地忍辱负重。
胸中满腔热血的张自忠到天津后与家人匆匆见了一面后乘船转道至济南。在济南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信中透露出他心情的复杂,更吐露了他誓死杀敌报国的决心。
热血忠魂,气壮中华山河:铮铮铁骨张自忠第三节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从1938年3月20日开始以后的一个多月里,台儿庄成了死亡世界。地球上两个最相近的民族为着完全不同的目标互相屠杀着。谁都相信自己会胜利,但胜利总是吝啬得到最后一分钟才降临,而在那以前,是胶着的苦缠苦斗。
张自忠将军驰援的临沂战役,就是这场惨烈战役的序幕,他不计前嫌,亲自指挥作战与庞炳勋一起击溃了号称“铁军”的坂垣师团,粉碎了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板垣突袭十万火急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59军,张自忠任军长。返回部队当天,他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号称日寇“铁军”的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登陆,一路西进,待至临沂、滕县时,同我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正当庞炳勋部与日军在临沂外围激烈争夺,面临灭顶之灾的危急关头,李宗仁电令张自忠的第59军“即日赴临沂,接庞(炳勋)任务,击破莒、沂方面之敌,恢复莒、沂两县而扼守之”。并致电庞炳勋,大意为:临沂为台儿庄及徐州屏障,必须坚决保卫,拒敌前进。除已令张自忠部来增援外,并派本部参谋长前往就近指挥。
屏弃前嫌浴血杀敌
张自忠奉调率第59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屏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在庞炳勋心里也为他与张自忠的往日恩怨所担心,毕竟从前曾对不起张自忠。但随着张自忠高大身影在自己指挥所的出现,心中高悬了几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又吃惊又感动,急忙迎上前去,久久握住张自忠的手。俩人相视,默然良久,数年积怨,顷刻冰释。张自忠大度地说:“大哥你放心,我决心尽力帮你打赢这一仗!”庞炳勋神情为之一振,随即风趣地说:“老弟呀,人家说你要在北平当汉奸,我才不相信呢。我了解你的为人,所以我大为放心。”张自忠开怀大笑:“今天倒是要他们看看,我张自忠是不是汉奸!”。
庞炳勋约定张自忠部在城外侧击围城的日军,并切断敌人退路,他从城内向城外全面出击。张自忠召集营以上军官部署战斗,他指出:“自喜峰口战役以来,我军已先后和日军交战多次,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扬我军善于近战、夜战的长处,根据现有条件,集中使用轻重武器,就一定能够打败这个骄横不可一世的坂垣,为中华民族争光,以尽我们军人保家卫国的天职。即使战死疆场,也是虽死犹荣。”
3月14日凌晨,战斗打响了。59军虽经长途行军,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渡沂河,向日军第5师团发动猛烈进攻。一时间,枪炮大作,地动山摇。59军插入坂垣师团的右侧背,经激烈战斗,突破敌军防线。临沂城内守军倍受鼓舞,士气大振,开城出战。坂垣师团受到前后夹击,首尾难顾,一夜之间被歼千余人。坂垣师团像一只受了伤的猛兽,立即放弃攻城,转对59军作战。双方在沂河两岸反复冲杀。
张自忠下定死战的决心,与敌人一拼到底。他命令全军各级军官,一律到前沿指挥作战,师长要到团指挥所坐镇,张自忠本人也亲临师指挥所。他集中了全军大炮,向敌军阵地猛烈轰击,方圆数十里内,炮声枪声不断。激战到17日凌晨2时,号称“铁军”的坂垣师团被打得一败涂地,遗尸千余具,溃败而去。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临沂战役声誉雀起
张自忠尽心指挥,勇敢果断,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协同作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舆论界普遍的赞扬。经此一役,张自忠以其卓越表现,彻底洗刷了他抗战前期的屈辱,声誉雀起,被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军事委员会军令部致电李宗仁指出:“张军坚忍抗战,毙敌累累,希传谕慰勉。”同一天,国民政府以张自忠建树奇功,特颁令撤销对他的“撤职查办”处分。
是年10月张自忠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不久,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成了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心人物。一次行军途中,一个记者找到张自忠,十分不理解地问道:“张将军,您的部队屡经血战,伤亡极大,为什么还能屡次打胜仗呢?”张自忠简要而意味深长地答道:“我的部队就是剩下三百人,也要打三百人的仗,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力战到底!”
“活关公”转世
1939年5月,日寇10万之众兵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张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队死守,一面火速派两个师迂回到敌后方,两面夹击包抄日军。他还亲自率两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33集团军的企图。随后第五战区左右兵团全线反攻,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
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所属第132师等部阵地进攻,双方激战七天七夜,132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战法挫败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