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3





ⅰ捌嫦保薹蔷褪且稚⒌腥说谋Γ蹲降腥说娜醯悖员阕约杭辛α炕竦糜攀啤!   ?br />     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调侃:一位老红军战士谈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说白了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其实这正是聪明的战法。打不赢还要打,那不是傻吗?我们的人生也要这样,避开那些我们不可能取胜的领域,只投身入我们能够赢的人生战争。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面对蒋介石武装到牙齿的800万军队,解放军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毛泽东善于集中兵力,避其锋芒去打击蒋介石的薄弱环节,形成了我军在战斗中的局部优势。就像一个人将五根手指都伸出去是没有力量的。但我们可以将手指缩回来,攥成一个拳头再打出去,就力量无穷了。    
    我总觉得人的差异是不大的,那为什么有人成功却有人失败呢?其实关键也在于“集中”两个字。成功的人能集中精力,而失败的人精力却总是分散的。    
    在传媒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     
    其实在人生中也是这样。人总在四处寻找生意,了解别人是怎样成功的。我认为去寻找生意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起码不太容易取得大的成功。真正能取得成功的人,总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创造生意。特别在现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意头脑都很敏锐,都在捕捉成功机会,而只有那些真正有特长的人,才能创造出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生意领域。所以培养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点,才是现在的成功之道。    
    其实培养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要走专业化的道路。我的一些高中同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了,他们总在四处找生意,弄到一笔算一笔,武汉话叫“撮虾子”。但多少年后,我回去时他们还在靠这种方式做生意,我对他们说:“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要赚第一桶金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最后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这样才可能长期发展下去,才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书商对我说:“你太划算了。一个电话打到纸厂,纸厂就将纸运到印刷厂,印刷厂印出书后就送货到仓库,我从仓库拿货帮你销到全国,再将款汇到你的账上。你在全国各地游玩,钱就自动进了你的口袋。”    
    我回答说:“全国像你这样的书商我可以找几百个,但全国像我这样的人只有一个,我是无可替代的。”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要能持续的成功就要做到无可替代,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才不会被淘汰。    
    即使要从政,走专业化道路也更有效。    
    记得毛泽东在给他最疼爱的儿子毛岸英的信中就说:“现在不要过早地从政,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我见到很多人在一些小单位里,为了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官,不辞辛劳,吹牛拍马,阿谀奉承。实际上这是一种既愚蠢又眼界狭窄的方法。做人如果能在专业上出类拔萃,就很容易获得良好的名声,也就很容易超越众人而赢得领导的青睐。而且中国的传统大家总是容易佩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瞧不起那些不学无术的向上爬者。这样你也很容易得到众人的支持。所以先把精力用在专业上,力求在专业上出类拔萃,正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我并不关心你具有多少能力、才华和能耐,如果你无法管理它,将它聚焦在特定的目标上,并且一直保持在那里,那么你永远无法有多少成就。    
    那个能射到鸟的猎人,决不是去追逐满林子的鸟,而是一次只瞄准一只鸟。你必须学会舍弃其余一切的欲望,而专注于你最强烈的欲望。能否专注,是你能否达到目标的关键。    
    其实寻找一点突破,也是突破人的防卫心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如一道大坝,洪水正面冲击,大坝不容易被冲垮,但只要小小的蚂蚁在里面做穴,洪水来临,则大坝整体都会崩溃。    
    人的防卫心理也正是如此,只要有一点突破,则整体都会变得软弱。    
    如果一位先生首次和女士约会,就急切地想拥抱接吻,后果自然是女士的一巴掌。    
    聪明的先生往往是这样做:坐在长凳的一端,先斯斯文文地和女士谈话,融洽感情,然后随着谈话的热度增加,一点点地向女士挪近,无意之中轻碰女士的手,如果女士没有明显地躲闪,就温柔地握住……    
    许多聪明的推销员总是对顾客说:“拿起来看看嘛!买不买无所谓。”先提出容易为顾客接受的条件,寻找突破口,再逐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日本有家公司推出一种类似中国赤脚医生背的药箱,里面放了各种家庭常用药,但这种产品推向市场后却很少家庭购买,大家均认为买一箱药没必要。为此公司出了一个新招,派推销员挨家挨户送货;对家庭主妇说:“这箱药先放在你家;如果你真觉没用,我过一星期就来拿走。”家庭主妇想:反正这箱药放在家里也不碍事;需用时就用;没有用就让他们拿走。所以都爽快地同意了。    
    但药箱里的药都属于家庭常用药;谁家都难免会有磕磕撞撞,用起药箱来自然方便。所以一星期后当推销员来取药箱时,发现十有八九的家庭都已用过了。她们自然也就得买下这箱药了。    
    这种方法也曾诱导我买了一套我并不怎么中意的西服。    
    那是去内地旅游的事。本来外出游玩自然不会去买衣服,但我突发好奇心,就去西服店转转。    
    当时售货员见我远远地盯着一套西服看,就说:“拿下来看看嘛!”    
    “不用了。”    
    “拿下来看看,不买无所谓的。”    
    我听了就将西服取在手中看。    
    这时小姐又说了:“穿在身上试一试吧!试试才知道好坏。不中意我再放回去,反正我也没事,没关系。”    
    我一听不好意思拒绝,就穿在身上试一下,谁知那套西服竟那么合身,我一时也挑不出毛病,弄得又不好意思放回去,结果稀里糊涂地买下来,可回家就后悔得不得了。    
    当你觉察到别人有戒备心理,这时千万不要发起全面的进攻,这只会使对方更加退缩;聪明的做法是:寻找对方最薄弱的环节,力求取得一点点突破,则随之对方整体都会崩溃。    
    要点:    
    “集中”的原则,是一切成功者取胜的法宝。    
    


第五章 做就要做到最好做自己喜爱的事

    如果你们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机会做我最爱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学什么,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好忠告。    
                                 ——巴菲特    
    有位医生在医学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别人说他是天才,他却伤心地说:“我辛苦研究了27年,他们却说我是天才,”一句话将他27年的辛勤努力都抹杀了。    
    画坛的一代宗师齐白石,也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齐白石以画虾著称,但他在画螃蟹上也下过很大功夫。他开始画螃蟹壳时只用一笔,但画了很多次都不满意,就改为画两笔,但仍然不满意,最后用三笔画一个螃蟹壳。三笔画出来的螃蟹壳表现出了层次感。就这样齐白石仅仅为画好螃蟹壳就用了20年时间,直到70岁时才成熟。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换句话说,对于成功而言,智商只占1%的重要性,其余的99%要靠辛勤的努力。    
    其实,一个人要能为事业流下99%的汗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不世界上成功的人为什么永远只是少数呢?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事业不成功,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只是因为他们对事业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日本左川捷运公司的创始人左川清,白手起家,在短短的30年间,创造了年营业额超过3000亿日圆的日本商业运输业中最大的公司。有人问他成功的秘密,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一直在拼命地干。”左川清以自己的勤奋,写下一条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一生额头上流着汗水拼命工作的人。”    
    还有拿破仑,书上说他精力充沛,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从不知疲倦,有4个秘书跟他一起工作,都感觉吃不消。用这样的精力投入工作,还有什么样的伟业是不能成就的呢?所以拿破仑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工作狂,他们精力旺盛,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工作状态呢?我不相信人仅凭毅力就能做到这样,要能如痴如狂地工作,首先就得热爱所献身的工作。    
    爱因斯坦曾说:“那种使我合宜地投身于工作的感情状态,就像一位献身者或一位情人的感情状态。”    
    试想,如果我们也能像爱因斯坦,像拿破仑,像左川清那样投入工作,我们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所以,成功说困难也困难,说不困难也不困难。杨振宁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    
    我从来没听说过一个因爱好而工作的人会不成功的。因为爱好,他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而一个人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大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情感投入的多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叫《情商》的书。为了比较智力的高下,人们引入了“智商”的概念,相较如此,戈尔曼引入了“情商”的概念,并认定这比智商更为重要。现在人们不仅接受了“情商”的概念,甚至认为“情商”标志着文化上的一个转变。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在谈论现代教育时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泯灭了,才情被淹没了,智慧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    
    在教育上,我们总是逼着学生学习,从来不去注意他们的情感、爱好,一味强调智力、能力、知识的作用,也就必然使学生认为学习很苦,于是我们就大力宣传勤奋和毅力,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等,而一个没有爱好、没有情感投入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不能取得最高的成就的呀!世界上有哪一个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从事的事业不都是自己的所爱呢?    
    在现代管理学中,大家热衷于时间管理。人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不考虑情感的投入,而只机械地管理时间呢?    
    爱迪生原来天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使你能那么辛勤地工作?”爱迪生却说:“我工作过吗?我从来就没工作过,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投入热忱,其实就是最好的时间管理,能创造最好的工作效率。    
    毅力、勤奋,只能帮助人完成工作,惟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人成就伟业,所以“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巴菲特建议:“当你出去工作时,要为一个你钦佩的人的组织工作,因为这将令你兴奋。”    
    要为你钦佩的人工作,更要做你喜爱的工作。如果你工作,而又不喜爱你的工作,那就像为钱结婚一样。    
    有位年轻的俊男娶了一位大款老太太,在面对人们的困惑时,他自揭谜底:“人们想用钞票时,从不看它的发行日期。”    
    为钱结婚也行,你得到了一样你想要的东西——钱,但同时却失去了更重要的另一样东西,你的情感和家庭的温馨。如果你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你尽可以为钱结婚,如果你对人生充满憧憬,有更高的要求,那为什么不争取两全其美呢?    
    人生也是这个道理。赚钱很重要,但快乐更重要,体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    
    其实一般人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本末倒置。他们想先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东西,然后再去做想做的事情,他们说:“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我准备去干10年,有了基础后,我再去干我喜欢的工作,这样我就会成为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