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成就实效





    从严格意义上说,REMAX制衣沈阳的各经销商更像是企业的业务员。李威廉很明白,REMAX制衣雄厚的资金和对市场的影响,决定了REMAX制衣经销商的特殊类型:    
    ● 经销商无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沈阳,REMAX制衣的店面是自己的,装修是自己的。经销商经销REMAX制衣的产品,根本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 积极肯干、“听话”、易指挥是经销商最基本的特征。李威廉制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规范,只要经销商能够执行到位就可以了,无须经销商在专卖店的运行上费很大的脑子,只要严格按照李威廉的规定,积极拓展店面和店外团购生意就可以了;    
    ● 经销商不能老想着“一夜暴富”。一年几十万的利润,经销商能十分满足。经销商不能野心很大,这样的经销商不可能踏踏实实把专卖店的生意做好;    
    ● 经销商必须时时感到危机。任何一个专卖店都有非常优秀的营业员,这些营业员随时都可以成为专卖店的老板,如果经销商不“听话”,只要REMAX制衣稍稍调整支持力度,营业员就能替代原有经销商成为专卖店的新老板。    
    李威廉要选择这样的经销商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首先,他做好了两件事:    
    ● 实行两种经销商类型:    
    1)经销型经销商:店面是REMAX制衣的,其他运营费用由经销商承担,如:店租、人员工资、水电等。他们要交给REMAX制衣5万元的保证金,但是这种类型的经销商享有的返点是最高的。    
    2)承包型经销商:店面是REMAX制衣的,店租也由REMAX制衣支付,运营费用中经销商仅仅承担人员工资和水电等小费用。对于REMAX制衣,他们只要交纳2万元的保证金,这种类型的经销商享有的返点比较低。    
    REMAX这样做是因为:费用上不同的支持,针对实力不同的经销商,保证实力较强的经销商更大的风险和更大的获利机会。同时实力不强的经销商,只要积极肯干又“听话”,经销门槛降低了。如此策略,李威廉只要把握了专卖店资源,任何一个经销商都是可以短时间替换的。    
    同时,李威廉给经销商充分选择经销类型的权力,一旦承包型经销商实力增加,愿意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来获得更大回报,他们可以选择成为经销型经销商。    
    ● 和原先的政策相比,李威廉大幅度地降低了返点。第一,李威廉并不希望自己目前的经销商赚太多钱,每年几十万的利润他们就很满足;第二,REMAX制衣对专卖店的投入力度,给了李威廉降低返点充分的理由。这样,李威廉自然就将原有的习惯“赚大钱”的经销商重组出了REMAX制衣的渠道体系。    
    凭借对经销商的准确定位和相应的策略,REMAX制衣基本上将经销商转变成了自己特殊的“业务员”,实现对经销商的控制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然,李威廉比谁都明白:要想让经销商真正“听话”,关键之处还是要能让经销商赚到满意的利润,这才是维系REMAX制衣和经销商合作的根本!    
    圈钱,深度协销到每一个细节    
    REMAX制衣做的一件事情非常叫经销商服气。    
    REMAX制衣和经销商之间有一个尖锐的矛盾:团购!REMAX制衣在沈阳的分公司的机构中,有一个重要部门——团购部。该部门的职责是做给企事业单位职业服装业务,由于是团购业务,他们拥有的政策也更加优惠。    
    由于团购业务员是依据业绩拿提成,与经销商的团购业务发生矛盾在所难免,经销商的政策又比不上团购业务员,在抢单中总是处在下风,不免怨声载道。    
    针对这种情况,李威廉果断地将团购部砍掉,人员与原有销售部人员合并成立深度协销部。如此变革,李威廉经过了深思熟虑:    
    ● 团购部与经销商抢市场,不但影响了经销商的经销情绪,同时造成市场的不良形象;    
    ● 面对团购中的采购人员的“灰色要求”,鉴于REMAX制衣的财务规定,很难操作,相反,经销商操作起来就十分便利;    
    ● 销售部人员比较少,对经销商的指导、监督等工作往往因为时间限制难以到位;新成立的协销部,不但承揽了原有销售部的工作,同时协助经销商进行团购业务的开展。    
    在完成了REMAX制衣沈阳分公司的机构变革后,李威廉开始执行他的深度协销政策。李威廉知道,“圈地、圈脑”仅仅完成了沈阳市场的资源整合和经销商重组,真正要获得市场优势,还要依赖市场执行的每一个细节,落实到细节是李威廉深度协销追求的境界。    
    ● 宣传:每次高空广告投放计划和专卖店的宣传资料设计,李威廉都召集经销商开会共同制定。    
    ● 店面要求:硬终端和软终端的每一个细节到位(如:价格标签容易卷角弄脏,衬衫和西服展架区之间有一个过渡,VI展示是否符合标准,营业员的导购流程的每一个细节等);    
    ● 培训:定期的经销商和营业员培训,让经销商对店面的管理和营业员的日常工作完全按照规范流程运作;    
    ● 联合谈判:协销人员与经销商共同开展团购业务的拓展;    
    ● 新品上市:新款式服装店面陈列标准;    
    ……    
    执行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阻力    
    在REMAX制衣对市场重组的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原有经销商重重阻力。因为,企业制定的新政策无疑触动了很多经销商的眼下利益,甚至不乏将刀架到REMAX制衣大区经理李威廉脖子上的经销商——这是REMAX制衣沈阳市场的开拓元老,他的理由十分简单:我帮你们REMAX制衣打开沈阳市场,现在想把我甩了,门儿都没有!    
    面对在李威廉办公室发生的这一幕,李威廉显得很镇定,也扔下一句话:要接着做,同等条件下,你优先!要玩邪的,你那区区几百万和REMAX制衣的几个亿玩还不是打水漂!想动粗经销商就这样给李威廉吓跑了。    
    部分老经销商无奈中还是接受了企业的条件,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改造。     
    REMAX制衣沈阳样板市场的营销策略实施以后,通过一年多时间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销售额翻了一番多,REMAX品牌再次成为当地的强势品牌。接下来,REMAX制衣要忙活的事情,就是开始做沈阳市场模式在相似市场的复制了。


第三部分如何做好样板市场——思考

    思 考    
    REMAX制衣的沈阳策略,不能轻易模仿    
    REMAX在沈阳市场实施的“圈地、圈脑、圈钱”的市场策略,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模仿的,它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资源和背景。    
    REMAX的实力是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其他著名服装品牌做代加工起家,90年代初创立自己的品牌,企业一直发展得很稳健,到2002年,企业销售额近10亿元。    
    企业多年的良性运作使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实力。这一点是其能自己租赁店面、承担风险经营的基础。如果不是这样操作,企业也很难真正控制经销商。    
    竞争环境逼迫下的不得已行为:大户经营是企业历史形成的,企业受制于大户的要挟已久。大经销商欲望高,且已经逐渐形成了坐商习气,很难改变。    
    然而服装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终端竞争的加剧,使专卖店的规范经营和精耕细作已经摆到日程上来。REMAX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改变厂商关系,进一步向终端精耕细作发展。    
    如果企业不是不得已,也没有必要采取REMAX制衣的极端市场行为,因为资金风险、渠道风险都比较大,做不好,很可能导致区域市场的渠道崩盘。    
    企业稳定的队伍十分关键:砍掉老经销商,必然会出现市场的动荡。然而,由于REMAX企业储备了一批市场操作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这些人员能够迅速沉底,进入市场一线,对新的经销商进行深度协销,从而大大降低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REMAX制衣的这个队伍对样板市场操作的执行和监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企业如果自身队伍都动荡不安,再好的样板模式,都可能成为一纸空文,甚至成为竞争对手的参考资料。    
    丰富的终端操作细节经验:由于企业在自己的优势市场(比如郑州、温州等地)已经尝试进行了多年的直营,具有很多经营较好的直营门店,且在经营过程中,对服装专卖店经营的细节了如指掌,无论是专卖店管理、营业员管理和销售技巧等,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成功地复制到新的市场中新的门店来。    
    REMAX的强势品牌力:八年时间,REMAX在沈阳没有出过大的问题,品牌力较强,口碑不错,有了一定的品牌积累,目标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指名购买率。这一点,使企业有了市场的资本。    
    当然,市场运作者李威廉本人具有较好的执行能力,我们的方案和策略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部分如何做好样板市场——观点

    观 点    
    关于做样板市场的三个观点    
    观点一:做样板市场,并非做最好的市场    
    在为客户做样板市场操作的时候,时常会遇见这样的要求:上海是我们的重点市场,就以上海市场作为样板市场,做一套样板模式出来。    
    天呀,有这样的想法就彻底完了。上海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市场,无论从消费者特性、市场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考虑,都没有成为样板的可能。因为样板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可以在其他市场进行复制。    
    所谓样板市场,必须是企业大多数区域市场可以复制的,也就是说,选择样板市场,一定要选择市场环境与其他大多数区域市场环境相类似的市场,并非企业最好的市场和最重要的市场。    
    在样板市场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将事先选择好的市场做得最好。这里要综合考虑几个环节:    
    ● 资金的投入。样板市场的资金投入略大于其他市场,因为样板市场的示范作用和摸索阶段对资金都会有更高的要求,但资金投入一定要基本和其他市场的投入相仿,否则没有复制的现实意义;    
    ● 市场环境。其经销商、渠道模式、竞争状况等等,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市场相仿,不能有很大出入;    
    ● 企业人员。企业在样板市场的人员投入上,也不应该开小灶。如果集中企业市场运作精英而打造出来的样板市场,在复制时,别的区域不一定能执行;    
    ● 管理模式。样板市场的确是在重新打造和完善企业的区域市场运作模式,但在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上,一定要和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有很好的衔接,否则,十分容易在推广过程中导致市场的动荡。    
    观点二:做样板市场,实际上是做一个体系    
    从企业市场运作角度看,样板市场仅仅是其冰山一角。但是,一个样板市场的操作成功,绝非营销一个单点的成功,而是一个完整的样板市场运作体系,只有这个体系每一个块面都完美,才可能真正形成一个完美的样板市场。    
    和其他市场不一样的是,样板市场在运作的每一个块面都必须成为其他市场的样板,在样板市场推广和复制的过程中,其他区域市场往往是复制样板市场其中的一个块面和几个块面。样板市场运作体系见下图:    
    观点三:样板的复制,不能“拿来主义”     
    很多企业在样板市场推广阶段,往往会想:企业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做出来的样板市场,一定没有错,直接复制就OK了。    
    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在做样板市场运作模式推广时,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的具体特征,作相应的调整。因为,一个设计在任何样板市场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市场特征。    
    因此,复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结合当地的特征,吸取样板市场的可贵经验和思路,经过系统梳理后再进行复制。


第三部分如何做好样板市场——方法

    方 法    
    样板市场的游戏规则    
    翻看企业的招商广告,成功操作过样板市场的介绍几乎成了必备的条件。在招商中,一个生龙活虎、销售良好的样板市场对于应招者形成的感染和震撼是巨大的。于是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