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3-王蒙自述   :我的人生哲学







《王蒙自述》 第二部分《王蒙自述》 纸老虎怎样变成了纸老鼠

    纸老虎怎样变成了“纸老鼠”?    
    有所不为还是无所不为,这大体上是好人与恶人的界限。恶人由于无所不为而常常占据武器种类上的优势,如恶人可以拉帮结伙,造谣中伤,落井下石,投机取巧,而这些手段好人必须远离,好人由于畏惧天理良心,不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这样一来,是不是恶人拥有更多的手段、武器品种上的优势了呢?    
    然而好人却占据了人心的优势、道德优势、境界优势、智力优势包括各行各业的业务优势。以优势取优秀是正道通途,以恶劣取优秀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智商正常或稍高当能了悟有所不为的道理,鼠目寸光饥不择食才会无所不为不择手段。后者的后遗症,是无法治愈的沉疴。我有两句打油诗,曰:“笑看纸虎旋成鼠;敢嘲灰狼充牙医。”就是说纸老虎说不定转眼就变成纸老鼠了,而大灰狼假充牙医也是很容易揭露的,没有多么可怕。    
    我今年已经68岁了,不算太老,经验也很有限,但毕竟也还看见过一点人生的聚散浮沉。我不能说众人众事都是百分之百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敢说极少有恶人行恶而丝毫不受惩罚的,绝大多数为恶者都不得善果。一个人的经历也和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家公司一样,你做的好事与坏事之间有一种贷方与借方的平衡关系。你立功甚多,积累甚丰,乃至从上一辈那里有所继承,家底自然甚厚,搞了点坏事就好比挥霍了一家伙,似乎还能撑得住,还破不了产,这就叫气数未尽;而一旦你大量透支,甚至连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也透支殆尽,你再想填补亏空也办不到,这叫做气数已尽,病入膏肓,再杯水车薪地补救也硬是不管用了。那么,岂有不完蛋之理?


《王蒙自述》 第二部分《王蒙自述》 一个无奈下的积极概念

    等待:一个无奈下的积极概念    
    而如果纸老虎迟迟尚未成鼠,如果纸老虎正在张牙舞爪咬人吃人,就是说坏人的气数未尽,那么在这样的逆境当中也许最重要的是学习和等待。时间是最伟大也是相对最公正的,善于等待的人是聪明的人,也是真正有信心有能力有头脑有见解的人。    
    等待是一个表面消极其实积极的概念。什么是等待呢?不任意妄为,不急不可待,不饥不择食,不铤而走险,不降格以求,不动辄得咎,不随风摇摆,不机会主义,不低级趣味 ,不蝇营狗苟,不出卖原则,不出卖灵魂。等待的后面是一种尊严,一种信念,一种节操,一种原则,一种大道。等待的同时是学习是发展是充实。    
    等待又是一个空间一个平台,看你在这个空间这个平台上上演什么戏剧,配置什么功能。等待不是无所事事,不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等待中可以学习许多,可以拿下(至少是从你的心目中拿下)学位。等待可以锻炼与调养身心,可以学会太极拳、健身操、长短跑,至少还有跳绳踢毽仰卧起坐。等待可以过小日子,可以游山玩水,可以饮酒抚琴……就是不要耐不住等待,乱搭车,瞎上船,害人害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王蒙自述》 第二部分《王蒙自述》 中国人的一种“概念崇拜”

    九  大道无术     
    中国人的一种“概念崇拜”    
    我喜欢说大道无术,是说合乎大道、接近于掌握大道的人士不必整天动心眼儿。就是说不耍花招,不挖空心思玩儿计谋,不必装腔作势地作秀,不用里唆地做广告,不必丑表功,不用恶人先告状,不拉帮结派,不寻找后台,不自迷自恋,不恶语伤人,尤其是用不着费心机编假话,用不着隐瞒这个,夸大那个,最后什么是真实情况自己也不明白了。而大道无术是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出乎心,发乎情,言则诚,行则真,笑则笑,哭则哭,长则长,消则消,坦坦荡荡,实实在在,宠辱无惊,成败无虑,得失听之,毁誉任之,知错必改,知不错必不改,为可为,不为不可为,为与不为,言与不言,改与不改,皆自然有道,不特别使力,不特别声明,不特别辩解,不特别饶舌,举重若轻,临危若盈,一笑置之,一言蔽之,无言胜过有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大道无术,这种说法非常中国化。老子的“大方无隅;大器晚(一作免,似更有道理)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必说了,大道无术的说法也有一种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味道。我们当然也记得巴金喜欢说的“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讲的大道无术的“术”主要是讲心术。有些身外之学的技术,如各种职业技术、军事技术、高科技术、体育技术、艺术技巧、医术特别是外科手术方面的技术当然是不能无的。中国文化的一大缺陷不是对于上述技术的过于重视而是过于忽略。中国人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但是有概念崇拜。人们相信有那么一种大道,掌握了就万能了就百战不殆了就不战而胜了。我们谈论大道无术的时候,对这种玄秘之学还是要警惕的。


《王蒙自述》 第二部分《王蒙自述》 “术”与“道”之异同

    “术”与“道”之异同    
    术与道不是两个截然对立的概念。高明技巧的掌握,与掌握技巧者的投入、敬业、勤奋、追求完美、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服务社会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而一个人的工作上的二把刀、粗枝大叶、质量低劣、一事无成和一无所长,叫做不学无术的又多半会是和其人的疏懒、苟且、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或者见异思迁、没有长性有关,这些已经不是术的问题而是道的问题了。     
    再比如一个礼貌待人的问题,有时候表现为一些技术性的细节,如用语上的讲究与禁忌,举止的规范,直到穿着、饮食、授受、迎送、表情各个方面,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规矩。这似乎是很技术性的问题,但这又与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有关。在你希图谄媚的时候,你的言谈举止肯定会失之卑下;而当你不可一世视他人他民族如草芥的时候,你的言谈举止肯定会失之倨傲。在你一肚子阴谋诡计的时候,待人接物中一定会失之于做作虚伪以及小家子气。反过来说,学习礼貌用语,文明习惯,礼尚往来,互援互助的同时,也就是学习着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增加一点文明,减少一点愚昧和野蛮。养移体,居移气,学移神,行移貌,积身外之学会影响到变化到身同之学,无疑是这样的。    
    但是,在不讲究技术的同时,我们曾经太讲心术了。读读《东周列国志》吧,在欧美人还不大开化的时候,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心眼儿兜,变成了权谋与心术的专家。愚而诈,是许多人的可恶复可怜之处。为了治愚脱愚,需要的是学习。为了治诈,需要的是大道无术。你有了与人为善的大道,有了对自身的切实估量,有了对人对己的本性与弱点的理解,有了对于理念与现实的通观,有了应有的畏惧与无畏,献身与超拔,执著与宽宏,慈悲与决绝,坚持与调整……而最重要的是修辞立其诚,做人立其诚,那么对于各种复杂的情况多半都会应付裕如,无往不利,越是把人放松,越是各方面恰到好处,越靶靶十环步步到位。而这个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失误,则恰恰是达到更大的完美的契机,是更上一层楼的铺垫,是欲擒前的故纵,是天做的交响乐的配器,是大海波涛的多彩多姿。这些都是心术小术所不能做到的。    
    然而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的大道太高明太超常了,则大道若伪,大道若巧,大道若故弄玄虚。别人患得患失,你不计得失,谁能理解?别人思官若渴,你坚辞不就,人曰是否作秀?别人见钱眼开,你慷慨解囊,又会有人疑心,现在世上哪有这样的人?别人走极端,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势不两立,而你独自清醒公正宽容,也许被认为是左右逢源的乡愿呢。这说明做到大道无术也很不易。    
    其实,作慷慨秀,作宽宏秀,作公正秀,以术代道,又谈何容易?什么秀都代替不了你自己的本色,什么秀都掩饰不了你的真情,什么术都会破绽百出捉襟见肘。做这个做那个,还是做本色的自己,这样最出色最真实最方便最胜任,道发自然,还是为身同之学,从根本上改善自身吧。    
    那就更要无术了,持之以恒,付之一笑,小术堪怜,私语堪悲,花招露底,心术枉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漠然置之,做你自己的事,走你自己的路。    
    大道是什么?就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万物的兴衰、消长、盈亏、沉浮、胜负、通变是被许多你的主观意愿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你的心术对于这样的客观规律其作用庶几等于零。知道了大道知道了规律的人,自然行为言语得体,无往而不适,自己比较舒服旁人看着也舒服一点,还要区区小术小花招做什么?    
    这里还有一个出发点,在人生的竞争、征战、比赛中,你靠什么取得应有的成绩乃至胜利?是靠提高自己还是靠降低自己?提高自己就是说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界限基本的原则基本的态度,于是泱泱乎,浩浩乎,坦坦荡荡,言必有中,行必有定,无往而不胜。降低自己就是搞一些小花招小手段小阴谋诡计,成就于一时,丢人现眼于长久。    
    同时大道无术又是一个理想、一个过程,你可能还正需要习术习道,你可能已经或正在悟术悟道,你可能既心仪大道而又不能忘情于小巧之术,你可能一阵大道又一阵小术,你也可能精于术而终得大道,至少是终近大道。大道无涯,大道无尽,术也可以精益求精,精到极处又是大道无术了。你做得可能还好也可能还相当差,但是你知不知道这样一个理想,你相信不相信这样一个前景呢?那就使自己使事物的面貌大不一样了啊。


《王蒙自述》 第二部分《王蒙自述》 大智无谋与“小花活”

    大智无谋与“小花活”    
    我还喜欢说大智无谋。计谋云云,都是小智小聪明小花活。计谋的精到给人一种眼珠乱转、随机应变、小里小气的感觉。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信用,计谋多的人可以轻易地让旁人上当,可以为自己摆脱困境,可以为自己找到永远适用的说词,可以到处占点便宜,然而致命的麻烦是计谋太多的人没有人相信,计谋家是靠不住的。再有就是,临时的挖空心思搜索枯肠营造出来的计谋,与千变万化的生活、千奇百怪的难题、千姿百态的世界与千头万绪的麻烦相比较,永远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失之粗略、失之滞后的。计谋不但常常是不够用的而且常常是可疑的。比如有些人特别注意说话时投其所好,不断地奉承人,然而被奉承者也不一定是傻子,他难道听不出你的戴高帽子灌米汤吗?世上有那么多关于说奉承话的笑话,不正是说明了人们的长进吗?    
    人们有时会误以为技巧决定一切。比如我们有时候议论某某口才特别好之类的。是的,口才也有高下之别,口齿有清楚与不清楚之别,用词有恰当与不恰当之别,声带振动与颅腔胸腔腹腔共鸣也有悦耳与刺耳之别。但同时,同样口才好的人有人给旁人的印象是油腔滑调,有人给旁人的印象是花言巧语,有人给旁人的印象是言过其实终无大用(这是《三国演义》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有人给旁人的印象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人给旁人的印象却是“言谈微中,可以解纷”;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微言大义,要言不烦;是入情入理,颠扑不破;是令人醍醐灌顶,豁然贯通;是妙语联珠,美不胜收。这就是说,仅仅有口才有技巧是不够的,更要有一种品质,进入一种化境,化成一种本能一种心境一种风范。谈话则诚而不伪,分析问题则切中要害,做事则恰到好处,遇险则沉稳应付,对鸡毛蒜皮不闻不问,对恶意中伤则有理有节,待人则宽厚克己,对己则时有反省,生活则趣味盎然,交友则切磋琢磨,持家则温馨和睦……自行其道,自得其乐,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舒卷自如,用藏随意,不骄不躁,不黏不滞,富而有德,贫而乐道,这些当然与计谋无关,乃大智无谋也。    
    大智与否的区别还在于大智是远见的,比如下棋,大智看到的是整盘棋甚至是下完棋之后,是大的取舍,大的选择,大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小谋看到的是下一步,一子,一位置,一攻防。大智为什么还若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