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能耐
车募坛杏敕⒀铮凰灾泄说哪苣停苋菀锥ㄐ筒⒌靡源芯迷丁! ?br /> 我们说;中国人的能耐主要来自祖辈智慧的传承以及生存环境的磨砺。环境决定着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决定着中国人的认识规律。中国人在了解世界;接近自然;认知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乃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而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能耐。
中国人所具有的能耐,首先跟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非观念、行为习惯、成长环境有关。中国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又影响着中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对价值观的把握,对理想、信仰、人生的态度。自然,中国人的能耐,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本章中,我们先分析一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是非观念是什么样的,然后再看看中国人的能耐表现出哪些方面的特色。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把握、评价客观事物的程序和方法,是人们观察、理解客体,并确定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主体、也就是人自身确立正确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他的思想所控制,因此我们遇事所体现出的能耐,同样也跟自己的思维方式有关。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总是受其动机支配的,他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身为中国人,处在中国这样一种社会人文环境中,他的思想和行为免不了打上中国人的痕迹,使得他的行为和能耐处处都体现出中国特色。
严格说来,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这正是由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所决定的。在多样的思维方式中,又必然有其最基本、最能体现民族特征的思维方式,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出来。中国人的行为特征和能耐体现,其实也正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
既然中国人的行为和能耐受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么大,那么我们还是来看看,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什么样的富有民族特征的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又有哪些特点和局限吧。
中国式思维方式的特色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概括地说,可以归纳为这么几个方面:偏向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时思维简单化;但中国人同时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重联系、重整体,强调矛盾和谐,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方式;导致中国人的思维有时不免简单化。这种简单化思维往往表现为以偏概全;或者把大概率的事件当作全概率的事件;即完全事件,从而对很多不常发生的事物表示不理解。例如对于平时一贯表现优秀的乖孩子为什么会突然走上犯罪道路,就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总之;很少发生的事在一些中国人眼里就是一个奇迹。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分就是大概率与小概率的问题。大概率的、经常发生的谓之正常;小概率的、很少发生的谓之不正常。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独身者、同性恋者、丁克(DINK)家庭是少数,所以通常被国人看作是不正常;而只有按常规结婚、生子、为人父母才算是正常的人生。
有时候;一些中国人喜欢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审视人和事物;对事物的认识以我们所见的表象作为判断标准;通过一些外部特征或局部表现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整体做出判断;其结果难免有失偏颇。以一个集体中的一份子的表现去评价这个集体;仅以一个人的经历或者年龄或者学识去综合地评价这个人的才能、品行和兴趣;因为一点错误而彻底地否定一个人或者因为一点成绩而全面地肯定一个人……这些都是简单思维的体现。
此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表现出重联系、重整体、重辩证统一的特点。它们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那样的巨大和深远;以至于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就拿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包括吃饭、饮茶,以及中医的问诊特点来说,无一不体现了类似的思维特点。
吃饭饮茶是人的基本需求,功利性最强。中国的烹调无疑是一门变化万千、举世莫匹的艺术;强调色、香、味的三位一体;强调多种原料的有机配合。一根普通的萝卜或一棵白菜可以做成一道十分精美的名菜;但这里萝卜或白菜本身已经消失;消失在十几种或几十种原料所组成的整体之中。饮茶也是如此;不仅讲究茶的种类、粗细、时间;而且讲究水质;讲究茶炉、茶壶、茶杯的配备;甚至还讲究饮茶者的学识修养、气质风度、心态情绪、环境氛围,几乎处处都蕴含有科学的方法,极尽细致之能事。可以说,从中国人的“烹调之道”和“茶道”中,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人注重整体协调、合理搭配的思维模式。
第二部分 中国人能耐面面观第11节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2)
再来看中医的例子。本来医学是最严肃、最具体、最不带伦理色彩和模糊色彩的一门科学;但中医治病时照样把察言观色、望闻问切当成重要手段。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机制时;不须费力去弄清人体每一器官的具体形状、结构;而是要强调人体及其生理机能与天地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心、脾、肺、肾、肝等脏器生理功能反馈调节的模糊化模型。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医学更接近于形象化的辩证思维;它使用的不是病名诊断而是直接疗法诊断;即根据身体外部表现的病症进行诊断而不去了解成为病因的局部状态。所以中医决不是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医术。外国人对此往往就不明白,难道只需要在后背上扎几根银针,就能治头疼?明明是肺部出了毛病,中医却偏要在脚上下功夫,进行“足疗”;真是匪夷所思。
除了上面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人的很多日常习俗中领悟到中国式思维习惯的妙处。例如,中国人传统的姓氏排列;先是宗姓、辈份;然后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民族整体。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时间以年、月、日、时、分、秒为序;地址以国、省、县、乡、村为序;突出的是个体对群体的隶属关系。而西方人则不然,通常先突出的是自己,然后再一步一步向外延伸。中国人写文章,在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结构完整;描写人物;注重整体刻画;动辄采用类似“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艳若桃李;倾城倾国”的字眼;而不具体描绘人家美在哪里;叙述故事;讲究来龙去脉;有始有终;就连描写爱情;也多注重作者主观的整体感受;缺少细致的心理分析。尤其是绘画讲究气韵生动;重气轻形;那些刻意模仿自然物象原色原貌的工笔画;常被人贬斥为“匠气”十足;不够高雅。至于中国的诗歌,也多以抒情为主;讲究意在言外、情景交融;因此像荷马史诗那样的煌煌巨篇很少产生。
就中国人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它不仅简洁,而且推崇无言、默契。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真理(道)往往是不能说(道)出来的。的确,中国人关注比较多的是人间的风云变幻,很少像西方人那样去探究有规律可循的大自然。人间的事有没有逻辑性,是很难用语言说清的。
中国人思维还有一个特点是惯用比喻、暗示,喜欢以外物间接地隐喻内心。这在成语、俗语中相当多,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等等。但实际上,“山”、“马”、“水”与“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无穷的暗示一方面使得中国思维韵味无穷,另一方面又显得过于含蓄,这一点常使外国人觉得中国人的思维过于简单,只会在人与动植物之间进行简单类比。
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不足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诚然独具特色,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总体来看,它过分强调矛盾和谐;而回避矛盾斗争;忽视了对社会与自然的改造;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模糊综合与整体直观妨碍了思维的精确化;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但遗憾的是中国古代却没有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天文学;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没有改变中国科技落后的历史。应该说这种局面的形成都与这种思维方式有关。此外;玄妙的直观顿悟也影响了中国人思维的理性化。中国哲学很早就放出了奇光异彩,却从没出现过康德、黑格尔式的辉煌巨著;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世界艺术殿堂里熠熠生辉;却没有出现达芬奇式的艺术理论大师。中国文化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诗化特征;这些现象同样也都与思维方式的这些特性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擅长直觉、悟性、感性思维,而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弱。我们崇尚的是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感受和顿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境。
正因为感性思维的妨碍,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始终是欠缺的、原始的、模模糊糊的,一直没有能够形成明确的自然科学体系。如中国史籍虽记载了哈雷彗星出现31次,拥有全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但发现其平均周期的却是英国人哈雷;中医以及针灸技术有西医望尘莫及的疗效,但其理论基础——经脉学说,至今仍然说不清、道不明。
不少中国人往往只注意一些现象,却不想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抓住背后隐藏着的本质,也就是说,很少有纯精神层面的冲动,对现实之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它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理论的肤浅和不成体系,更进一步的后果就是技术的落后。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而陷入停滞。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而近代却落后挨打,难道不是这种思维模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吗?
大部分中国人的思维崇尚简洁无言。中国人的诗词、文章都写得言简意赅。中国哲学关注的是人生、社会,是教导普通老百姓如何做人,因此它也写得简练而不繁琐,唯有这样才能普及、推广。《论语》、《道德经》等书全是由上下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的警句格言式的东西组成的;这也算是中国古籍的一大特色。由此可见;一般中国人对问题总是大而化之,缺乏精密性和严整的逻辑连贯性。
总之,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虽然有自己的长处,如辩证、整体思维为当代智者所称道,但我们思维的短处也是致命的,它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到如今,我们应当虚心学习现代思维方法,改造民族性中的缺陷,借鉴西方人的思维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坐集众人之智”,创造出辉煌的现代中华文明。
第二部分 中国人能耐面面观第12节 中国人判断是非的能耐
中国人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事物,人皆有是非之心。可以说,中国人是具有很强的是非观念的群体。然而要绝对分清事情的是非却是很困难的,是非为什么难以分辨?主要是“时空”在作祟。任何事情,总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只要时空一改变,是非的准绳就会随之而变化。中国人最了解这种关系,所以任何问题,中国人大多都觉得“很难讲”。
“很难讲”的确是事实,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听起来又似乎“怎么说都有理”。中国人喜欢说:“话都是你说的。”意思是“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都有道理”。
聪明灵活的中国人
中国人做事崇尚堂堂正正、讲求“名正言顺”,因此凡事总喜欢争辩一个是非曲直。面对同一桩事情,人们往往分成截然相反的两方,而且双方偏偏都还理直气壮,甚至让局外人都觉得难以决断:这件事到底孰是孰非呢?原来,中国人最会为自己的立场找理由,而且都喜欢找理由。再加上我们头脑灵活,随手一抓,就有一大堆理由,怎么找都找得到,怎么抓都抓不完。不管是歪理也好,正理也罢,反正正反两方都能各执一理、振振有词。试问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判断是非?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具有判断是非的能耐。在这方面;中国人的能耐还是很厉害的;他不仅能分清是非,还能求得圆满。原来,中国人的方法,是“站在很难讲的立场来讲”,而且在“两选一”之外,出奇制胜地来个“二合一”,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感觉。中国人的脑子一向都很灵活;所以我们的头脑中绝不是只有一根筋;不会转不过弯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是非的判断;当然也不会那么拘泥、呆板、固执。我们可以充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