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





人也觉得心烦,又不好跟玉韵说。他突然间觉得玉韵也就那样,会做家务,会弹琴,会跳舞,但不会作诗;平时静得像水,缺乏一点情趣。不过在外面的人看来,玉韵仍像神话里的一样。玉韵敏感到这些细微的变化,心里仍是如水一般平静。不过,有一次诗人和朋友们谈诗中人生境界时,她也发表了一段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玉韵乃引用老子的话。诗人很高兴玉韵参与谈论,随即以“不仕无义”,“欲挈其身而乱大抡”加以反驳。
  自从为人妇之后,玉韵就几乎没有机会到山林里去游玩。偶尔想与丈夫一起游山赋诗,然而诗人觉得带妻子游山不合潮流,会被朋友取笑。玉韵也明白这一点,也不强求。她的琴声常有变化,时而凌乱,时而忧愁,时而悠远,但诗人却听不出来。正当诗人感到生活疲惫之际,诗人得到荐举,被授予官职。这真是件喜事,重新激起了诗人的热情。往日慨叹怀才不遇,今日感激涕零。老母又烧香祭祖,祈求儿子仕途平安,顺便再次祈祷玉韵早日生子。
  搬出茅庐,住进了红砖绿瓦的大宅院。诗人和玉韵的床上撒满了枣子、花生、栗子等物。其意玉韵自是明白,她也想生个孩子,可她不知为何就生不了。她很是重视她与诗人之间的感情,夜里房事之后她无限温柔地表达了想生孩子的愿望。诗人听了万分激动,又给她来了一回。
  到诗人家来拜访的大小官员络绎不绝。诗人认为大官到访是对他的关怀,小官前来是为了拍他的马屁。不过这些官员都委婉地表达了玉韵的琴声优美的传闻。诗人听了高兴,便叫玉韵当场献奏。玉韵微笑允诺,倾倒大小官员。诗人极想在众官员面前显示他的诗才,每个场景都谈情赋诗,然而官员们只是心不在焉地附和两句,这让诗人感到很不畅快。倒是玉韵那纤细而丰满的手指和悠扬的琴声引来不绝的赞叹。
  诗人关心贫民疾苦,决心为民谋利。他满怀诗情地向其他官员描述百姓生活之苦,又热情昂扬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同僚们笑呵呵地说诗人有如此才情那真是百姓之福啊。说过之后,没有一个官员来帮诗人为百姓谋利。诗人感到失落并且深深困惑。为官到底为何?满朝官吏就这个模样?老母看儿子忧忧不得志的样子,以为是公务繁重,便亲手给儿子炖参汤。老母这一关怀,诗人猛然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泪水潸潸而下。眼看玉韵腰身还是那么妙曼,腰带不增不减的,老母真的没有心情等下去了。而今儿子为官,娶个三妻四妾有何难?也不顾儿子的意愿,老母直接就找媒婆去给儿子说亲。她打听到经常到访的许多官员都有待字闺女,便想从中挑一门至少不低于自家的官宦之家结亲。媒婆去说亲,怎料这些官员都婉言拒绝了,连官职比诗人还低的小官都不愿意与他们结亲。老母甚是不解,但也没办法,只好去找外面的大户人家。稍稍知情的大户也不敢把闺女嫁给过来。好不容易找了个小家碧玉,也只好降格以求了。诗人不得志,无暇顾及玉韵的感受,也不理会纳妾之事,老母办了,他也没有意见。
  玉韵见丈夫娶了新人,心里甚是失落。之前她还相信诗人有了她就不会再娶第二人,而今突感疲惫。她并不吃新人的醋,只是自伤自己当初选人不慎,或者,男人都那个样吧。她想起遥远的森林,想起狼群,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那段日子多安静啊,不用说话,只用琴声和眼神就可以了。那里也没有一点虚饰的表情,一切都那么真实,生命都在真实地流动。她可以看得见叶脉里流动的水,缓慢,安静,不息;可以看得见花香从花瓣中溢出,缓缓飘散;可以看得见滋润的种子破土而出,那一瞬间,那一尘不染的嫩黄的芽。她怀念那冰凉的山泉,多少次她把小脚泡在水中,感受水的生命力。现在一切只在她的心里,然而她相信,不久她就要回到山林里。
  新来的妹妹也温柔贤淑,老母甚是喜爱,更令人高兴的是一个月后就怀了孩子。老母高兴得不得安宁,又到祖宗牌位前烧香跪拜,祈求儿孙平安。老母还担心玉韵会心生妒忌而加害新人,暗地里小心提防。玉韵看透了老母的心思,只轻轻一微笑。诗人也突然感到有后的安全感。由于玉韵在外面的名声依然那么响亮,在家里她还能受到尊重。前来拜访的官员并无减少。他们总有诸多借口,明明是新人有了喜,官员们还是要听玉韵的琴声。玉韵照样为他们抚琴,心里想的却是遥远的山林,那只大灰狼。她感到它们还在期待着她回去。她为她离开它们而深感愧疚。希望这琴声可以传到那遥远的山林里,代表她,仿佛她又回到它们身边。新人也在旁边静听,但官员们并无多大在意。诗人已经习以为常,也不多想这些官员为什么百听不厌。
  余韵 》 三 三     三
  天降横祸,诗人被发配边疆,家眷要卖身为奴。诗人向天悲呼,老母受不住打击,提前西归。两位妻子被一高官带走了。玉韵认得这高官,之前他曾数次到访听她弹琴。玉韵也注意到他几度痴迷的眼神。她从一开始就料到诗人仕途不会一帆风顺,今天的劫难也许是注定了的。妹妹腹中的孩子才四个月,玉韵料想她在别的官家不会有好遭遇,心生同情,想救她一把。
  高官的宅院比诗人的大多了,里面花草树木,亭台楼榭,景致极是享受。千年之后《红楼梦》中的大观圆也不过如此。虽说玉韵卖身为奴,在这里却受到无比尊贵的待遇,比千年之后的林黛玉好得多。高官的三十六房妻妾之前就受到严重警告,谁要胆敢在玉韵面前表露出一丝不满,定将她毫不留情地休弃。所以玉韵到来时,姐妹们列队欢迎。因为玉韵之故,玉韵的妹妹也受到特殊礼遇。妹妹打心眼里敬佩姐姐的本事。玉韵感到自己的话应该会有分量,便要求高官让妹妹侍侯她,并准许妹妹在府中产儿,孩子生下来后抱回娘家抚养。高官欣然应允。本来他早已暗中吩咐要打掉那孩子才好让她留在府中为奴,现在难得玉韵有要求,哪有不答应之礼?高官亲自为玉韵安排住处,安排在最好的楼阁,老祖宗都没有这么好的福分。他还向玉韵展示他特意定做的琴。玉韵玉指轻拨琴弦,音色并不比她原来的琴好,但琴身却华贵无比。原来这一切都早有预谋,连妹妹都看出来了。但这又能怎么样呢?玉韵刚安顿下不久,一群大小官员来便来贺喜了。呵呵,就是这样。
  命运既然这样安排,那就不妨享受一番??在高官没有正式纳她妾或娶她为妻之前。高官多少有些顾忌,定然不敢马上娶她,起码得过三五个月,而最后愿不愿意,还得看她的意思呢。虽没有正式为妻,可她的身份已如同一家之主。当然,她智慧而且高雅,不会使性子,也犯不着违反礼法。如此境界,众姐妹们对她是心服口服地敬重。再加上她的琴艺与歌舞,府中上下无不赞赏。如此绝世佳人,高官自是把持不住,夜里来找玉韵,不想被玉韵的丫鬟拦住:小姐吩咐了,要是老爷夜里到访则叫老爷忍耐一段时间,等明媒正娶之后再来。高官惊讶玉韵的预见能力,乖乖退回去了。
  如此过了半年,眼见妹妹就要生产了,玉韵叫人找来产婆好生侍侯着。诗人在边疆生死未卜,好在他的儿子顺利降生得以保持香火,老母泉下若有知也该安息了吧。本来孩子一生下来就要被送回娘家抚养,但玉韵不忍心见孩子一出生就要与母亲分离,便请求高官让孩子留在府中让母亲哺养一个月。高官答应了。做了母亲的妹妹跪倒在玉韵跟前,感激涕零:“姐姐再造之恩,妹妹无以为报,生当衔环,死当结草……”玉韵连忙扶起她,慈笑道:“妹妹言重了,快快请起。姐姐应当如此,敢说什么报答呢。妹妹要保重身子。”
  母亲只有一个月与刚产的孩子在一起,她一刻也不肯离开孩子,紧紧地抱着,试图把时间也抱住,不让它逝去。虽说她一刻也不敢离开孩子半分,但每天她都要玉韵抱抱孩子,并要玉韵给孩子起个名字。她深信玉韵是祥瑞之人,像神仙一样,孩子被她抱过,定会一生平安。玉韵也乐意。她看着孩子,孩子也看着她。她的眼睛微笑,面容如玉一般圣洁高雅,纤尘不染;孩子最是懂得这微笑和面容,笑得手舞足蹈。玉韵叫他朗儿,名天朗。朗与狼谐音,玉韵想到大灰狼,故命此名。孩子的母亲泪眼盈盈,天天叫朗儿。
  孩子送走的那一天,年轻的母亲哭得不成样子。玉韵扶着她,非常理解她的心情,故安慰的话也不多说。见此场景,富有同情心的人自当落泪,而玉韵却像往常一样平静。静者是深深懂得母子之情的。此事一了,高官便请玉韵嫁给他了。玉韵允诺,将婚期定在中秋。高官喜极而狂,妹妹也为玉韵高兴。时下正值盛夏,天气炎热。玉韵说府中太热,想到山上去游玩。高官对玉韵之要求无不应允,这回也欣然同意。高官还建议:“此次游玩,顺便射猎如何?”玉韵微笑:“甚好。”高官心花怒放,在美人面前好好表现的机会来了,于是悉发车骑,畋于西山。其中场景,《子虚赋》中或可见一斑。高官武士之箭,箭无虚发,森林空添亡魂。玉韵很高兴似的叫一武士把弓箭让给她试试。在场的武士都放下手中弓箭,伫足观看玉韵表演。高官也非常惊奇地看着,还笑呵呵地说好。玉韵那纤柔的身躯,宛若无骨,弹琴玉指,如何开得强弓?但见她弯弓搭箭,缓缓拉开,素白衣裙随之舒张。拉到满处,玉韵仍是气定神闲,对准麋鹿。——“嗖”,箭激射而出!众人一声惊叹,箭擦过鹿角,中穿树干而止。玉韵叹息,没射中。众武士惊叹不已,高官简直不敢相信,美人竟能中穿树干,亲手执箭与美人再射。玉韵又开弓了,动作缓慢而优美。森林死亡的气息变得平和,鹿群竟不再惊慌四窜。这一箭同样迅猛,闪过鹿脚,没入土中。玉韵又轻叹一声。高官哈哈大笑,道:“美人一身气力却不能命中,只须多多练习即可。”玉韵又发了几箭,仍是没有中,便说罢了,不想再射。高官又哈哈大笑,随即吩咐众人屠宰野味,就地烧烤。玉韵携妹妹及众奴婢们则在旁观看。篝火熊熊燃起,如血一般。
  正当众人兴高采烈时,突然间天空乌云翻滚,雷声大作。森林里一下子变得如同黑夜,眼见大雨即至。高官率众出门时晴空万里,故不作避雨的准备,此时不免慌乱。高官急命众人寻找避雨处。高官刚吩咐下,大雨也倾盆而泻。众人忽见眼前一道电光,头顶一声巨响,树冠被雷劈成两半,吱呀呀地倒下来。众人慌忙躲闪。高官也顾不上美人,情急下四处乱窜,恰如早时武士箭下的野猪。玉韵却是不惊慌,带着妹妹离开众人不知去向。借着闪电,高官等人忽见山上有碎石滚下,深知大事不妙。果然,山洪倾泻而至。众人惊叫着像猴子一样拼命往树上爬。爬得慢者瞬息被山洪卷走。高官被手下推上树顶幸得活命。山雨持续了一阵,随即云消雨霁。山洪渐渐退去,众人纷纷从树上下来。高官此刻惦记起美人来,但已不见玉韵踪影,又急命人四下寻找。众人找遍了整座山也不见玉韵,只道是被山洪冲走了。高官气急败坏,嗷嗷大叫狠狠地吼道:“再找!再找!找不到就不要回来!”众人不敢抗命,只得再找。
  玉韵从山洪中救出妹妹,自己也以失踪为由安全地脱离了高官。玉韵叫妹妹回娘家好好抚养孩子,并且劝戒她不要对外界宣扬此事以免多生事端。妹妹谢过玉韵,问姐姐何去何从。玉韵举目远眺,群山静默,浮云从游。何去何从?回到森林,回到狼群中?不了,她还得继续走。自从跟诗人下山以来,玉韵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似乎应该静养一段时间了。
  是的,找个安静的地方清静清静。听说海外有仙山,那就到海外去,去找仙山。其实那山就叫玉山。
  玉山,很美的山名,它就在东南海面一个很大的海岛之上。此名来由却并非此山产玉,只因其冬季山顶常积雪,晶莹如玉,故得名。内地的高山也积雪,那雪也如玉,但大抵比不上玉山的雪来得晶莹吧。玉山东临太平洋,自有广阔无边的神韵,正有“玉韵”的境界。哦,就到玉山去……
  玉韵自己扎了个竹筏,于清朗之夜,如一团烟雾,划过平静的海峡,直上玉山。没有人看见她的行踪。玉山下多有原始森林,她穿过森林,直达山顶。在山顶上,她用冰雪盖了一座房子。这房子晶莹剔透,如玉砌一般。在这里,她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