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我在香港的房子好久都没打扫了;这次是在一个朋友家。”邓丽君停了一会;又说道:“沈先生或许认识;我这个朋友是周太太周梁淑仪。”
“哦?”沈冲心头一动;问道:“你和周太太很熟?”
邓丽君轻轻嗯了一声;说道:“我第一次来香港上电视;就是周太太亲自安排的;她当时在h做事;她人很好;很照顾我;每次来香港;她都会打电话招待我一起吃饭。沈先生认识她吗?”
“久闻大名;不过无缘得见。”沈冲看着她的娇颜;说道:“有机会还请你帮忙引荐;我很想结识这位香港电视圈里的传奇。”
“好的;没有问题。”邓丽君声音轻柔的答应;这时门童把一辆银灰色的奔驰车停到门口;她抓着裙角;微微躬身;再次道谢了一遍;然后告别道:“沈先生;那我先走了。”
“好的;邓小姐请慢走。”
等邓丽君的奔驰融入车流之后;沈冲才收回目光;转身朝自己停在街角的座驾走去。
经过一年的努力;各种关键的铺垫工作;基本做的差不多了;金钱;渠道;人才样样不缺;现在唯一缺的;是高质量的内容资源;没有内容;渠道就是于枯的河床;毫无意义。
内容是买不到的;只能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找顶尖的人才来创作和演绎;而作为一代传奇巨星;邓丽君无疑是最顶级的演艺人才;不容错过。
1979年的“假护照”事件对她在日本损失惨重;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失去了日本市场;被迫把重心放回了华语乐坛;连续发行两张经典专辑《小城故事》和《甜蜜蜜》;席卷两岸三地;声望反而更上一层楼;把绝大多数同时代的歌手甩在后面。
用个不恰当的比较;19du年的邓丽君;就好像1995年的迈克尔-乔丹;职业生涯已经非常辉煌夺目了;但是;还不够伟大。
乔丹在96到98年之间;再夺三连冠;上演了王者归来的神话;才铸就了史上最伟大篮球明星的名誉;而邓丽君;要等到1983年的《淡淡幽情》之后;才奠定了华语乐坛第一歌星的地位。
而在《淡淡幽情》之前;她的境况;就好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处在盛极而衰的当口;19ru年对邓丽君非常关键;香港和台湾两地;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进入现代都市社会;以罗大佑和谭咏麟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流行音乐即将兴起;而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民间小调风格的歌曲和唱法;就好像邵氏的室内布景功夫电影一样;跟不上时代变化了;渐渐沦为“落伍老土”的象征。
在陈可辛的经典电影《甜蜜蜜》里;张曼玉借高利贷弄来一堆邓丽君的专辑摆地摊;结果卖不出去;她很不解;在广州;这是抢手货;为什么在香港卖不出去?黎明告诉她说;在香港卖邓丽君的专辑;等于告诉别人你是大陆人;会被鄙视的。
这个情节是典型的例子;邓丽君在香港;并非不受欢迎;1979年香港第四届金唱片颁奖礼上;她有张大碟获得白金唱片奖;另有张大碟获金唱片奖;销量过万;大街小巷到处传唱的;都是她的歌。
只不过流行音乐是比电影还脆弱的时代产物;社会变了;音乐风格也要跟着变;否则就会落伍;邓丽君在八十年代风靡内地;其实只是她七十年代风靡台湾的翻版而已——当时内地的经济和都市化程度;和港台之间;大概有十年左右的差距。
所以她迫切需要转型;而“假护照”事件;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乘机休养生息;利用时间来让听众淡忘掉甜美歌后的形象;为日后尝试多种新的音乐风格创造条件。
邓丽君音色醇厚;音域宽广;唱功极好;即使几十年后;仍然被人推崇不已;然而因为时代的关系;她流传最广、听众最熟知的歌曲是《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这样的慢板抒情歌曲;被误以为歌路单一;颇为遗憾。
沈冲不是很懂音乐;嗓子也烂;但是他记得很多好歌;中文英文;国语粤语的都有;别人要费尽心思才能把握潮流;他只需要按照年代剽窃就行了;何不拿出来;找专业人士编曲修正;把邓丽君把歌唱生涯推向更高的成就?
邓丽君的歌唱能力和形象气质;均是可遇不可求的极;这是一张文化传播的王牌;当然;这么想太功利;但无论如何;让一代歌后更加完美;总归是件好事。
“妈。”沈冲带李开元去过波士顿后;就改了对刘婶的称呼;他放下公文包;问道:“元元呢?还在公司?”
“早回来了;她在房里看。”刘婶笑眯眯的看着他;问道:“晚饭吃了没?厨房里有汤;要我给你盛一碗么?”
“不了;刚吃过饭;肚子满满的。”沈冲看了看右边属于李叔的房;问道:“我爸还没回来?”
“打电话说今晚又不回来了。”刘婶抱怨道:“说是要跟美国来的鬼佬学做东西;都四五十岁的人了;还学什么学?他啊;就是个劳碌命;不知道享福
“妈你不也一样。”沈冲笑着说道:“家里不缺钱;店里也不缺人;你还不是天天大清早就对店里跑?”
“我那不一样;每天赚好几万;能不亲自看着吗?”刘婶扭头看着他;说道:“他学那些七巧玩意;能赚几个钱?做起来又累身体又伤脑筋;哪有在家享清福的好。”
“人总要图个乐子嘛;我爸又不爱打麻将;在家闷着还不如出去做点事;就当打发时间了。”沈冲看电视里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问道:“h放的这是什么电视剧?”
“《风云》;今天刚开始放;刘松仁;冯宝宝;黄杏秀演的。”刘婶兴致勃勃的介绍道:“报纸上介绍说是讲商战的;我正好看看;学几招。”
沈冲失笑;他站在沙发旁边;等那个长头发大鬓角青年再次出现;确认了长相后;才问道:“天宝呢?”
“在温习功课;这小妮子;一个寒假玩疯了;这次考试居然才考第五。”刘婶恨恨的说道:“我罚她一个月不准看电视”
沈冲辛灾乐祸的伸了伸舌头;然后说道:“妈你看吧;我去房了。”
“嗯。”
泡了一杯茶;走进房;李开元看了他一眼;问道:“这么早就回来了?不是请人吃饭吗?”
“吃过了。我和她也不是很熟;话题不多;呆久了尴尬。”沈冲把杯子放在桌角上;问道:“你在看什么?”
“一本商业管理。”李开元咬着铅笔;头也没抬的说道:“公司规模大了;管理起来挺吃力的;现在开会;那些人说的好多名词;我听都没听过;再不看;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卖了。”
沈冲看她皱着眉头的样子;有点心疼;拿起本;翻到封面看了看;是《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不由的诧异——这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皇皇巨著;被誉为企业管理的“圣经”;他前世上班的时候;公司老板极力推荐的。
“我没上过大学;本来就读的吃力;你还来打岔。”李开元夺过本;说道:“别烦我;你去休息吧。”
沈冲暗自惭愧;感觉脸皮发烫;他仗着穿越的优势;心浮气躁;到处耍嘴皮子;铺了个老大的摊子;管理却属于小孩过家家水平;旗下企业基本处在放羊状态;东一块西一块的不成体系;其中不知道有多少漏洞;也不知道被人揩走了多少油水……
而李开元从创业至今;一直在安心做玩具的生意;不管沈冲的计划多么不靠谱;她总尽心尽力的去完成;现在沈冲手上;玩具公司不是最赚钱的;但绝对是最稳定;最不可能出问题的;是他的坚实后台。
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的经营了
沈冲深吸一口气;拖了一个椅子过来;说道:“我和你一起看吧;两个人一起学;比一个人学更有效率。”
“别闹。”李开元没当真;说道:“你是港大的;还有什么不懂。”
“没闹。”沈冲抓住她的手;说道:“元元;我只上了一年大学而已;不比你强。过两天;我去港大看看有没有培训丨课程;咱们一起去上课。”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李开元瞪了他一眼;说道:“当初我让你不要退学;不要退学;你非不听;现在后悔了吧。”
沈冲呵呵笑了两声;说道:“以前学的是中文;现在是要去学的是工商管理;不一样的。”
……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十六章 片场一()
“沈总;这是《行规》第一周的票房统计报告。 ”江之强把一个灰色硬纸封皮的文件夹递给沈冲;介绍道:“7万;下个星期邵氏没有新电影上映;所以基本锁定了一月份的票房冠军。”
“这成绩挺不错;基本收回成本了。”沈冲接过文件夹;仔细浏览了一遍后;说道:“翁维铨呢?他有没有拍新电影的计划?”
“暂时还没有。”江之强说道:“听说有家英国公司请他去印尼拍纪录片;他还在考虑。”
沈冲哦了一声;不再说什么;这次合作;双方都很愉快;以后翁维铨再有拍片的打算;相信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行规》在拍摄期间;他正在内地参加会议;所以完全没有插手;不过这部戏拍的很精彩;不仅质量很高;而且颇具新意和开创性。
《行规》是一部讲述警方和毒贩斗法;打击毒的影片。主角为警方探员;尽忠职守;嫉恶如仇;他利用线人追查毒贩头目;不料警方内部有内奸;最终主角和线人被暗算;双双死于非命。
整部电影在警察;线人和毒贩三者之间纠缠、追逐、苦斗;彼此之间;因果循环;揭露了香港警方官僚体制的种种问题;有相互拆台的;有踩人邀功的;有贪污**的;更有和毒贩同流合污的;情节辛辣大胆;风格硬朗写实;后世香港几乎所有的警匪电影;都能从其中找到影子。
影片质量不俗;但沈冲更看中的;是翁维铨拍摄电影的态度;他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事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不仅去警局做调查;还冒着风险;亲自在吸毒者聚集地生活了半个多月;观察吸毒贩毒的真实情况;影片拍摄的时候;他对毒化验;贩毒路线;线人价格;警方狗仔队跟踪实况等等信息;了若指掌;所以影片中的细节;非常真实;让人触目惊心。
中国电影圈里从来不缺有才华的人;但有才华同时又有诚意的;真心罕见;所以翁维铨值得大力培养。
正因为如此;沈冲也不吝啬营销费用;《行规》制片成本只有0万;沈冲给了朱家鼎ru万的预算去宣传这部戏;不仅上报纸杂志;还特意剪了个预告片;破天荒的在h上打了两晚的电视广告。
“沈总;余导演来问过好几次;他的《凶榜》什么时候上映?”
“等过了春节再说吧。”沈冲放下文件;说道:“春节是喜庆日子;没人喜欢去看恐怖电影的。”
江之强点了点头;说道:“沈总;没什么事我先出去了。”
“等一下。”沈冲问道:“我听说江之文大哥在剪辑一部有关二战的纪录片;是不是快要上映了?”
“还没有。”江之强想了一下;说道:“现在还在剪;可能二月底能上映
“我对纪录片挺有兴趣的。”沈冲在备忘录上写了一笔;说道:“剪好了能提前给我看看吗?”
“没问题;等我哥弄好了;我第一时间给沈总送过来。”
“多谢了。”
江之强走后;沈冲靠在办公椅上;若有所思。
在电影买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片商把一部好电影;添上一堆垃圾胶片;打包凑一起;标个高价卖给独立放映商的情况;江家经营独立片商几十年;从欧美各地买回来了大量的废弃胶片;江之强的大哥江之文;有一天突发奇想;把一堆有关二战的胶片重新剪辑;凑成了一部名叫《惨痛的战争》的纪录片;然后拿出来放映;没想到勾起了香港观众的猎奇心理;大卖特卖;票房突破9uu万港币;创下香港电影史上的奇迹;以纪录片的身份;成为19ru年度票房亚军。
这部电影放映后;还惹出了一场**;台湾当局对其中的某些内容非常不满;也找了很多有关二战的胶片;剪成纪录片;来香港放映;反击《惨痛的战争》。
沈冲对这部传奇性的电影非常有兴趣;他打算看一看;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也打算去拍几部纪录片;纪录片虽然是电影中的冷门;很难博去高票房;但它有个非常特殊的优势——在拍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各色各样的人;容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且要是拍的好;能获得比商业电影更大更高的荣誉光环。
“这里停一下;这里;倒回去重新放一遍。”在嘉禾片场的试映室里;沈冲看了一会样片后;说道:“在这里停下。”
“沈先生。”坐在他身边的洪金宝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这段动作戏不好。”沈冲直言不讳的说道:“套路太明显了;有点做作;不够爽快。”
感觉说不清楚;他站起来;走到银幕前;对着画面比划道:“这个对手;你看他的肌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