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胡导演;请问你对《空山灵雨》拿了最佳电影有什么想法?”
“很高兴;很高兴。”胡金铨端着一杯香槟;满面红光的侃侃而谈道:“我是想通过三方势力的利益纠缠和最后的败落;来表达佛家所谓四大皆空的禅意;这部电影在香港的票房很一般;现在能拿奖;说明我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很高兴。”
“你不觉得意外吗?毕竟在颁奖之前;《空山灵雨》不被人看好。”
“意外是有一点;其他几部电影也是非常好的电影。”胡金铨说道:“其实我个人比较看好《山中传奇》的;毕竟那部戏拿了金马奖;有先入为主的因素。”
“恭喜胡导演;套拍了两部戏;拿了两个大奖。请问今年还有拍片计划吗
“今年我不确定;因为我拍戏的速度很慢;筹备可能会花很久的时间。”胡金铨笑着说道:“我有很多想法;不过还没有确定具体拍什么;钟玲也在帮我参考;等她写了个剧本出来后;我们再看看。”
“胡导演;去年就有传言;说你打算去内地拍戏;是不是真的?”
“说不准;说不准。”胡金铨也是老江湖;不肯明言;敷衍道:“这个得看投资人的安排;我只管拍戏。”
“投资人是沈先生吗?”
“他有可能投资;不过前提是我要先拿出剧本和拍摄计划。”胡金铨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沈先生认为我拍戏容易分心;不够专注。”
几个记者都跟着笑了……
“胡导演;今晚海峡两岸的电影人时隔几十年;再聚一堂;其乐融融;你觉得台湾会不会撤销香港电影不得进入内地拍摄的禁令?”
“我当然希望能这样。”胡金铨想了一下;又说道;“我是在内地长大的;很希望有机会回去拍戏;内地山川风光之壮美;文化古迹之丰富;是韩国日本不能比的;台湾有上千万内地人;如果能撤销禁令;不管是对观众还是对电影人来说;都善莫大焉;毕竟山川河流一直在那;不是说禁止拍摄;它们就不存在了。”
“请问许鞍华导演说的是真的吗?答应她做副导演的事。”
胡金铨尴尬的大笑;说道:“是有那么一回事;其实不是忘了;而是当时我手上没戏可拍;就算升她做了副导演;也是一样做些整理文的助理工作;所以就没提那茬;后来有戏拍的时候;她又去了h没想到她现在还记得;哈哈。”
“请问许鞍华导演算是你的学生吗?你能点评一下她的电影吗?”
“不能算;不能算;她的本事都在英国学的;是科班出身;不是我这种自己琢磨的路数。”胡金铨连连摆手;说道:“她能成功;全靠自己的努力。至于电影;我也看了;很新颖;很西方化;节奏很快;和我的风格完全不同;但也很好看;年轻人应该很喜欢;她很有才华;前途远大。”
“许导演;恭喜你;第一次拍电影就拿了最佳导演;现在感觉怎么样?”
“谢谢。”许鞍华把奖杯放在餐桌上;说道:“好像发梦一般;不敢相信
“我听说你在日本跟随世界大导演黑泽明一起拍戏;是不是真的?”
“不能算一起拍戏;我只是跟着学。”大家都在吃东西;采访气氛比较放松;许鞍华介绍道:“黑泽明大师在拍一部叫做《影子武士》的电影;沈先生正好有投资;他知道我很崇拜黑泽明;就让我日本去跟剧组。”
“那你在日本;是算工作;还是学习?自费的吗?”
“不是;一切都是沈先生安排的;衣食住行都由东方魅力支付。”许鞍华呵呵而笑;说道:“沈先生是个非常慷慨的老板。”
“能跟着世界大导演一起拍戏;还是免费的;我想全香港的电影人都羡慕你;沈先生对你可真好。”
“他好什么。”陈韵文拿了两个装着蛋糕的小盘子;走了过来;递了一个给许鞍华;插口说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沈财神是想把auu姐养熟了;然后一辈子给他打工。”
她口无遮拦的话;让周围所有记者笑了起来。
“陈小姐;你身上的礼服;真的是去巴黎买的吗?”
“当然。”陈韵文臭美;左右摆动了两下;说道:“货真价实;8万港币;香奈儿首席设计师量身定做。”
记者啧啧赞叹;闪光灯亮个不停;吸引了不少人的注目。
“陈小姐这身礼服;是今晚最贵的吧?”
“不是。”陈韵文在许鞍华身边坐下;说道:“张爱嘉身上的那套刺绣礼服肯定比我的贵;听说面料是全手工做的;等了两个月才等到;沈财神那么宠她;肯定比我的贵。”
几个娱乐记者闻言;有点瞠目结舌。
中国一向有财不露白的传统;香港传统豪门都非常低调;从没出现过如此奢华的公共派对;8万块;等于普通工薪族一年的工资;等于当红明星一部电影的片酬;这么大价钱买的衣服;居然还不算最贵的;而且这只是衣服;与之相配的珠宝又价值几何?
“许导演;你穿的这套多少钱?”
“我这个很便宜啦。”许鞍华穿的是淡灰色的罩衫;比较中性;看上去一点都不起眼;她说道:“只有两万多一点吧。”
记者面面相觑;一个人问道:“我刚才打听过;刘晓庆小姐穿的礼服;好像才一万多块?”
“她那是成批生产的成衣;auu姐身上的是定制的。”陈韵文对服饰很有研究;说道:“刘晓庆她们是典礼之前一天才到的;没法定制;只能用成衣。
“这些礼服;沈先生真的免费送吗?”
“是啊;沈财神说话还是很讲信用的。”陈韵文吃着蛋糕;一脸后悔的说道:“其实还是胆子太小;我应该去找香奈儿首席设计师定做的;你们知道吗?奥黛丽-赫本身上纪梵希礼服;至少要十万美元;和好莱坞一比;我们香港;还是个穷乡僻壤”
“陈小姐;你用沈先生的钱;买了这么贵的礼服;你老公不吃醋吗?”
“他非但不吃醋;还很高兴。”陈韵文哈哈大笑;说道:“他说我给沈财神写了一年的剧本;买了8万块的裙子;人还能天天回家;说明他的魅力;不比沈财神差。”
“听说你写《疯劫》只用了一天时间;然后就拿了金马奖和金像奖最佳编剧;那为什么这个新剧本要写一年之久?”
“我写《疯劫》是给auu姐看的;她喜欢;就开拍了;边拍边改。”陈韵文抱怨道:“可是这个新剧本是写给沈财神看的;他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吹毛求疵;每一句台词都要琢磨;烦得要命;剧本改了又改;到现在我都不记得改过多少回了。”
“现在写完了吗?”
“写完了;上个月才最终定稿。”陈韵文嘻嘻笑着说道:“这身礼服;就是奖励;接下来我就轻松了;轮到auu姐要头疼了。”
“这部新作;是许导演导演吗?”
“我和严浩合作导演。”许鞍华推了推眼镜;说道:“沈先生对这部戏的要求很高;加上场面比较大;可能要用一年多的时间来拍;怕是赶不上明年的金像奖了。”
“是和《虎胆龙威》一样的大制作?”
“不一样;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许鞍华放下盘子;说道:“这部戏是人物传记电影;时空跨度比较长;更注重剧情;而不是场面。”
“许导演准备找谁来演?”
“还没定;我和严浩打算多考察一下。”许鞍华犹豫了一下;又说道:“我们在考虑和内地的演员合作;今晚你们也看到了;内地的演员非常有实力。
“许导演打算进内地拍戏?不怕台湾封杀吗?”
“这是一部讲粤剧的电影;我想台湾人应该不喜欢看。”许鞍华对封杀没什么概念;说道:“沈先生说两岸不会长期对抗;交流融合很快就会成为主流;金像奖就开了个好头;我信他;说不定我拍完这部戏的时候;封杀令已经解除了。”
记者相顾无言;他们都是跑娱乐新闻的老江湖;邵音音因为美国媒体给了一个“中国娃娃”的外号;就被封杀了两年多;到现在还没有解禁;许鞍华如此言论;显然太低估了封杀的威力。
“陈小姐;你是香港现在最红的编剧;请问有新的工作计划吗?”
“我手上有很多片商的约稿;但我不打算急着去写。”陈韵文放下叉子;看了看几位记者;说道:“你们知道沈财神送我这套衣服的时候;说了什么吗?他说我应该走高端定制路线;不要去和成衣铺子竞争。”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九十五章 余韵三()
“;请问你是怎么得到这次演唱机会的?”
“沈先生让我来;我就来了。 ”张国荣此时青春年少;心气很高;带着兴奋的笑意问道:“我唱的怎么样?”
几个记者纷纷点头;其中有一个问道:“我之前在电台上听过你的歌;唱法和今晚完全不同;今晚的唱腔很很……很性感;是特别练的吗?”
“我练了三个月。”张国荣一手拿着盘子;一手竖起三根指头;说道:“元旦之后;我刚进宝丽金;沈先生就让我试这首歌;而且专门找了声乐老师来教;又让我去听粤剧;然后回来练这首歌;他每个星期听一次;听完了跟我讲哪里要改;沈先生不懂唱歌的技巧;但对声音非常有味;哪里唱的不对;他立刻就能听出来;我从他那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回头去听我去年发的唱片;感觉唱的好差;好烂的。”
“今晚的颁奖典礼上一共有四首歌;只有你一位是男歌手;沈先生是不是要特意捧红你?”
“四首歌;只有我一个人唱的是旧歌;其他三位都是沈先生亲自写的歌。”张国荣笑的阳光灿烂;说道:“你说捧红我?我看是沈先生要捧红她们三位女歌手;不过邓丽君小姐和甄妮小姐不用捧;她们已经非常红了;红透全香港了;蔡琴小姐在台湾也很红。”
“;当年张玛莉唱这首歌的时候;没人在意;你今晚一唱;可谓拨云见月;明珠重光;这首歌一定红遍香港;唱的街头巷尾皆知;有没有趁着这个机会;发新碟的计划?”
“;就冲你今晚的表现;新碟只要发售;我马上去抢。”
“这事看沈先生安排。”张国荣自嘲;说道:“光这一首歌就唱了三个月;要发一张碟;可能要先练一两年。”
“沈先生一直说他的主业是电影;你在丽的电视的合约结束后;会去东方魅力演电影吗?”
“有机会;我当然愿意去拍戏;今晚颁奖典礼那么盛大;拿奖那么风光;谁不想去拿那一个。”张国荣吃了一块从西餐厅中央比人还高的蛋糕上切下来的奶油;说道:“不过沈先生没跟我讲拍戏的事;只让我去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上课。”
“是湾仔的那个?”
“就是那里。我跟你讲;那里的老师好厉害的;有内地来的教授;还有从美国纽约请来的;听说有一位老师;以前教过达斯汀-霍夫曼表演;每次去上课;都能学到好多东西。”
“我听说那里是不对外招生的;所有学员都是邀请的?”
“是;h和丽的好多人都收到了邀请卡;据说现在在做教学实验;上课免费;全凭自愿;随时去;随时走;也没有考试。”张国荣聊的兴起;爆了个八卦:“我前几天在那里看到了周润发;周润发啊;《上海滩》都红得发紫了;人人夸他演技好啦;还去上课;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记者也吃着蛋糕;调侃道:“周润发演技是好的没话说;可有人还是花瓶嘛;他或许是去陪美人也说不定。”
几个人一起大笑;周润发和陈玉莲此时好的蜜里调油;时常登上报纸;是香港人人皆知的金童玉女。
“在那上课;是不是经常遇到沈先生?”
“很少见到;沈先生在顶楼;而且他上班早;下班迟;记得有次我在那里看一部教学电影;结束的时候都十点多了;沈先生的车子还在楼下。”
另一个记者也调侃道:“看来财神这个职业;也不是容易当的。”
“那是啊;年纪轻轻就赚了上亿美元的身家;光凭运气怎么可能”
张国荣为人本就谦和;此时还没有天皇巨星的光环;加上年轻喜好热闹;和几个记者聊的颇为开怀;聊着聊着;记者们偏离了采访的内容;开始相互交流对颁奖典礼的看法。
“说起来;你们觉得今晚的颁奖典礼怎么样?”
“我跑了五六年的金马奖;可以这么说;和今晚的典礼一比;金马奖就是小孩过家家;不是一个档次的。”一个记者用叉子在盘子上点了点;说道:“这边是美味奶油蛋糕;那边是没烤熟的烧饼。”
“确实;金马奖搞的太严肃了;每次去都好像参加国民党党部大会。”
“别的不说;光是邓丽君那一首歌;味和气势就立刻不同了;连管弦乐队都请出来做伴奏;还是董总监亲自指挥;金马奖好像没有主题歌吧?还每次把舞台摆那么多花篮;看着就俗气。”
“舞台布置纯粹看主办人的味;沈财神的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