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邱立本经过北京之行;心气沉下了不少;他闻言点头;说道:“沈先生放心;我知道分寸。”
《远东经济评论》和《新报财经新闻》都是优质媒体;信誉良好;营收稳定;管理层也精明;没搞幺蛾子;因此沈冲也一直没去插手这两家媒体的日常运营;这次召两位主编来开会;并不是为了汇报业务;而是为了别的事情。
“邱总编是做政治新闻的;菲利普先生和林先生是做财经新闻的;罗总编和林总编是做电影新闻的;大家风牛马不相及;今天把把你们都找来;是想大家协同配合;深度报道一件新闻。”
沈冲示意谷丽薇给每人发一份文件;然后说道:“四月初;我搞了一个金像奖;赵丹先生在颁奖典礼上说了一些观点比较激烈的话;这一个多月来;内地的媒体围绕着他的话;展开了一场全民大讨论;大家都是消息灵通人士;想必对此有所耳闻;这其中;有个观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个观点;就是电影分级制度;美国;英国都有分级制度;而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世界第二大电影生产地;只有电影检查处;却没有分级制度;这种情况让我很好奇;于是就特意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香港的电影检查制度;是没有法律基础的违法施政行为;而且持续快三十年了;作为法治之地;出现这种事情;而且没有人发现;让我很震惊。”
虽然在19ru年;那句“我们香港是**律的”h台词还没有烂大街;但港英政府经常大肆宣传香港法律完备;治安良好来塑造殖民优越感;因此几个人都对此很惊讶;纷纷拿起面前的文件看了起来。
香港的电影检查制度有法律漏洞;是沈冲早就知道的事情;1987年;《远东经济评论》头版爆出这个漏洞之后;香港政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制定了电椅检查的法律;并引入分级制度;从此中文词汇里;多了“三级片”这个名词。
沈冲不是律师;知道这个渊源;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法律漏洞;于是当他有钱了之后;就专门找了一家律师行;委托他们去研究电影检查制度;很快搞清楚是哪里违法了。
香港现行电影检查制度的法律依据;来自《1953年公众娱乐场所条例》;按照其规定;总督会同行政局在1953年ll月;制定了《电影检查规例》;并设立了影视及娱乐管理处;香港的电影检查制度自此正式形成。
在此后年里;电影检查都是在没有明确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1973年;影视及娱乐管理处公布了电影审查标准;即《电影检查指南》;列出了八条电检标准;但这不是法律;而是行政守则;相当于内地的部门规章。
根据《1953年公众娱乐场所条例》第七条第一款定;政府应按照《电影检查规例》中订明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电影检查;但是《电影检查规例》中并没有订明检查的原则和标准。
按照英美普通法的原则;一切法律赋予的权力都是有限的;《电影检查规例》中没有规定原则和标准以限制政府电影检查的权力;违反了普通法的原则;也不符合《1953年公众娱乐场所条例》的规定;因此属于越权;越权即属违法。
英美法律一向讲究程序正确;《电影检查规例》违法;依照它而成立的影视及娱乐管理处以及由其制定公布的《电影检查指南》自然也丧失了合法性;因此政府依《规例》和《指南》而进行的所有电影检查活动均属违法。
虽然在普通人看来;这种违法行为;很无聊很无关紧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鸡蛋里挑骨头;但法律讲究合理严谨;因此这个信息;对香港的法律体系和电影行业的冲击非常大;是一颗大炸弹。
不过炸弹什么时候引爆;是很讲究的事情;沈冲拿到报告之后;一直引而不发;就是想找个恰当的机会;而现在;他觉得时机成熟了——内地现在讨论电影立法讨论的热火朝天;但光会喊立法立法;却不知道如何立法;正好用香港做个参照;让内地电影人知道怎么个立法。
根据沈冲的记忆;1987年《远东经济评论》踢爆了香港电影检查制度的法律漏洞;香港政府立刻废除了1953年的《电影检查规例》;制定了过渡性质的《1987电影检查规例》;然后开始立法;经过一年多的商讨;在19rr年ll月颁布了具有法律效应的《电影检查条例》;同时成立了新的电影检查机构;引入电影分级制度。
与此同时;内地经过多年的讨论和酝酿;参考香港的电影立法过程;也制定一个电影分级制度;于1989年3月l日颁布;5月l日在全国执行;但是很可惜;一个月后;一场风波;让内地电影人长达10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官方权威杂志《瞭望》曾专门报道过内地的分级制度;它的名字叫做《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名义上是“部分影片”;实际上几乎涵盖了除军事和主旋律题材之外所有类型的电影;其中明确的规定了四条“少儿不宜观看”的标准:有强奸、盗窃、吸毒、贩毒、卖淫等情节的影片;有容易引起少年儿童恐怖感的暴力、凶杀、打斗情节的影片;表现**及性行为情节的影片;有表现社会畸形现象的影片。
这四条;初看没什么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分级制度都有类似规定;但这其中;却隐含着一个非常重大的信息——这是“少儿不宜观看”的标准也就是说;内地可以制作并且上映这四条提到的电影;只要卖票的时候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即可。
可想而知;这个分级制度;对内地电影行业有多重要;如果没有六月的风潮;90年代的中国电影;一定会活的很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989年太久远了;况且能不能阻止那场风波;沈冲也没底;因此他打算趁着内地搞改革;人心浮动的时候;提前动手;掀起电影分级的浪潮——他准备用《远东经济评论》和《盛世东方周刊》为箭头;大张旗鼓的捅开香港电影检查制度漏洞;再以《电影时代》和《第一电影评论》为羽翼;引导内地电影人关注和借鉴;如此这般;仿佛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动内地制定电影分级制度。
“能改变一个行业发展规则的案子;可不是天天都有的;这个新闻;我要你们好好做。”沈冲习惯性的敲了敲桌子;提醒道:“菲利普;你和邱总编;等报道出来之后;你们多去接触一下立法会议员;以后立法的时候;他们的每一次讨论;我都要知道具体内容。老罗;还有林总编;这个案子关系到香港电影行业的未来;你们去采访一下行业内的大佬;尤其是邵逸夫;邵氏出了那么多艳情片;如果电影分级;对他的公司影响最大。”
“好;没问题。”罗维明连连点头;说道:“我搞了十多年的电影新闻;这还是第一次知道电检处是违法的;这消息一报道;估计全香港的电影人都坐不住了。”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二十章 午餐()
谷丽薇是非常优秀的行政秘;把每场会议需要的资料都准备的非常充分;沈冲也尽量言简意赅;提高会议的效率;然而需要布置的事情实在太多;开完三个会议之后;时钟已经走到了中午十二点。
邱立本等人刚走;秋丝雨就过来了;她敲了敲会议室的门;提醒道:“沈总;你十二点半要和沈弼先生共进午餐。”
“知道了。”沈冲站起来;麻利的穿上西装外套;说道:“小雨;你去找个好看的盒子;把我春节时候从北京带回来的镂空工艺金表装一只;我拿去送给沈弼做礼物。”
“好的。”
沈弼请客吃饭的地方没什么新意;还是深水湾的高尔夫俱乐部;当初就是他和李嘉诚联合引荐;初出茅庐的沈冲才能成为这家俱乐部的会员;选这这个地方吃饭;大概是想提醒沈冲;当初他能发达;全靠汇丰的提携。
“艾伦。”
“nh1好久不见。”
一见面;两个人就非常热情的握了握手;仿佛毫无芥蒂的老朋友;寒暄过后;沈弼指着身边的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介绍道:“艾伦;这位是佳宁集团的主席;陈松青;和你齐名的香港商业奇才。”
沈冲心头一跳;表面却不动声色;主动和陈松青握手;连声说道:“陈先生;久仰大名;久仰大名;你虎口夺食;从置地集团手上收购了金门大厦;创下香港购买整栋商业大厦的先例;真是神来之笔;既扩充了佳宁的资产;又打响了佳宁的名气;手法高明;气魄非凡;我很佩服。”
“哪里哪里;和沈先生在美国一掷万金的豪气相比;我这点小打小闹;算得了什么。”
三人落座;点好食物之后;沈冲拿出装着金表的盒子;推给沈弼;说道:“nh1我知道你喜欢钟表;这个送给你。这是上次去北京时候特意买的;中国传统工艺打造而成;虽然不如瑞士手表精密准时;但很别致。”
沈弼爱表;是香港人尽皆知的事;据说收藏了几百块名表;价值上千万;他打开盒子;欣赏了好一会;才恋恋不舍的合上盖子;说道:“很漂亮;我喜欢它;谢谢。”
送过礼物后;气氛就更融洽了;陈松青也是风度翩翩;能言善道之辈;三人各怀鬼胎;聊着无趣的应酬话题;表面一团和气;其乐融融。
等食物送上来之后;沈弼拿起装着红酒的玻璃杯;对沈冲说道:“来;让我们以这杯红酒;向人类有史以来最会赚钱的天才致敬。”
“沈先生;我看过不了多久;你将会成为名正言顺的世界首富;来;我敬你。”
“nh1你说的太夸张了;陈先生;你这是捧杀我呢。”沈冲含笑和两人轻碰一下;抿了一口酒;放下杯子;状做无意的问道:“陈先生;你以ur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金门大厦;是打算长期持有;以收租为主;还是打算分层转卖;赚个快钱?”
“怎么;沈先生有兴趣买新办公楼?”陈松青避而不答;笑着说道:“是不是那栋被誉为亚洲办公环境最好的东方魅力大楼已经不够用了?”
“我只是好奇而已;随便问问。”沈冲打个哈哈;说道:“现在香港地产市场非常繁荣;金门大厦作为香港的地标之一;我看还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
“说起来;我也很好奇。”陈松青切着牛排;问道:“人人都说沈先生是财神转世;眼光极准;我看过很多你的报道;做玩具;做电影;做高科技;做股票;做期货;但似乎从没做过房地产生意;我本以为沈先生不看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但听了刚才的话;却又不是如此;那么沈先生;你为什么不做房地产呢?香港地少人多;谁都知道房地产利润很高。”
“很简单;因为1997快到了。”沈冲要的是意大利面;他用叉子挑了挑面条;慢条斯理的说道:“没有解决1997问题之前;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海市蜃楼;有很大的风险;人们不会为只有17年产权的房子买单的。”
此言一出;两人表情一紧;沈弼眼光一凝;立刻问道:“艾伦;你是不是从北京得到了新的内幕消息?”
“没有。”沈冲矢口否认;摊了摊手;说道:“我昨晚才从美国回来;你们知道的;内地不通越洋电话。”
陈松青松了一口气;沈弼则盯着他;说道:“艾伦;你要知道;在电话发明之前;人类就已经学会了长途沟通;你在美国为内地订购了三架波音74别告诉我是在没有和内地高层接触的情况下完成的。”
“我只接触了一些民航的官员;但是他们非常遵守纪律;很少和外人谈论业务之外的东西。”沈冲一丝口风都不露;说道:“内地如何处理1997问题;我真的一无所知;如果我知道的话;就不会坐在这里和你们喝酒聊天了;要么去抢购房产了;要么留在美国不回来了;你们知道;我在美国很受欢迎;他们盼着我入籍。”
沈弼听了这话后;表情才放松下来;他带着笑容;用不轻不重的语气抱怨道:“艾伦;你们中国有句谚语;叫做生不如做熟;;汇丰是你的老朋友;你这次在美国大搞投资;却不选择我们来操作;太伤害感情了;你知道;我们刚刚收购了纽约海洋密兰银行;急需业务扩大在美国的影响力;海洋密兰银行是纽约州最大的银行;又有汇丰提供技术支持;完全可以帮你完成投资的。
“nh1关于这件事;我也是迫不得已。”沈冲放下叉子;半真半假的说道:“现在日本商在美国大行其道;导致本土制造商大规模破产;失业率高企;民众对我这样赚大钱的海外商人非常抵触。在西雅图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国会有议员在推动一个提案;要对海外投资人课以重税;并且限制投资领域;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事情发生;我不得不在报纸上公开表态申明;除了私人消费、公益以及慈善支出之外;所有在美国赚到的钱;都会在美国本土消费;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贡献一份力量;为了证明我言而有信;只好把投资交给高盛来操作;你知道;高盛在美联储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