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纽壁坚先生;鲍达富先生;我想提醒一下两位;我手上的股份;如果卖给你们;你们就能和包玉刚平起平坐;如果我转卖给包玉刚;他就握有40九龙仓股份;完全不必强求49最大股东地位;就可以拖死置地集团;孰轻孰重;请两位深思。”在告辞离开之前;沈冲示意袁天凡把文件放在餐桌上;说道:“这份草案;我放在这里;你们拿不拿走;随便;我明天会去内地;一周后回来;到时候如果你们还有兴趣;我们再谈。”
走出半岛酒店;坐进汽车后;沈冲问袁天凡:“你怎么看?”
“我从纽壁坚和鲍达富两人脸上;只看到了四个字。”袁天凡笑着伸出四根手指;说道:“犹豫不决。”
“没错。”沈冲大笑;说道:“他们既舍不得九龙仓;想和包玉刚大战一场;又担心被人从后面偷袭;进退失据;昔日的洋行之王;已经没了称王称霸的心气。”
“所谓风水轮流转;报应来了。”袁天凡也笑;说道:“要不是当年怡和洋行太贪心;一毛不拔就吞并牛奶公司;也不至于落到现在的地步。”
怡和洋行创办于18年;是靠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和鸦片走私而发迹的;184l年香港开埠之后;怡和把总部搬到香港;其势力一度膨胀到整个中国;经营业务从鸦片扩张到航运;贸易;金融;地产;工业等各个领域;成为旧中国最著名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号称在“在中国任何地方;哪里有贸易活动;哪里就有怡和洋行”;被认为是洋行之王。
1949年之后;怡和洋行损失了在内地的全部资产;将所有业务回撤到香港;在六十年代位居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美国《财富》曾经报道过当时的香港权力排行榜;依次是马会;怡和;汇丰;最后才是港督;可见怡和洋行当时的势力之显赫。
置地集团则由保罗-遮打和怡和洋行在1889年联合创办;是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企业;在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兴起之前;置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坐拥中环大量的优质地产;被认为是香港地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19年;香港海底隧道即将通车;铜锣湾成了中环之外;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区;地价急升;于是置地集团打起了香港牛奶公司的主意。
香港牛奶公司也是一家英资公司;创办于18ru年;在薄扶林和铜锣湾买了大批土地当牧场;养奶牛;卖鲜奶;做冰淇淋;这种经营手法;在香港还是小渔村的时候;无可厚非;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搞这样的生意;就是抱着金山啃窝窝头了……
牛奶公司并无控股大股东;股份非常分散;置地集团在19年;采用了换股拆股的方式;一分钱没花;就收购了牛奶公司;然后把铜锣湾的制冰厂改建成商业大厦;把薄扶林的牧场改为住宅小区;大赚特赚了一笔;不过也由此埋下了隐患;因为牛奶公司的股东很多;换股拆股之后;置地集团的股份流散到很多小股民手上;怡和洋行对置地的控股地位被大大削弱了。
19年香港华人企业才刚抬头;还威胁不到怡和洋行的地位;但到了19ru年;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华人企业实力大涨;有了和英资一战的实力;和记黄埔落入李嘉诚之手;就是明证。
怡和洋行现在的处境是;如果不发行新股筹措资金;将无法从包玉刚手上夺回九龙仓的控股权;可如果发行新股;又担心包玉刚暗度陈仓;弃九龙仓而取置地集团;置地集团是怡和洋行最核心的产业;不容有失;因此左右为难。
“拿物业来换我手上的股票;是怡和洋行最好的选择;可惜;纽壁坚想要我手上的股份;又不想付出太多代价。”沈冲晒笑;说道:“英国人还是太傲慢;以为我年轻好糊弄;拿星光行来搪塞;当年置地从霍英东手上买星光行的时候;才不过花了区区3750万;就算那里升值了十多倍;也不过才四五亿;再说我要一栋六十年代的大厦做什么?”
星光行是霍英东与何鸿、何添等港澳巨头合伙;斥资30uu万港币;在19年开建的商业大厦;楼高19层;位于尖沙咀繁华地带;是uu年代香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霍英东在朝鲜战争期间上了美国人的黑名单;星光行建成之后;他又把其中一个大商铺租给了经营中国内地工艺的“中艺”公司;因此被视为亲共;被美国和英国政府联合打压;美国人宣称所有星光行的租客不能贩卖美国货;连美国产的收银机也不能用;港英政府更是不给星光行的租客开通电话;霍英东把每平方米的租金降到9毛钱;都没有人敢租;加上何鸿背后反水;无奈之下;霍英东最终以3750万港币的价格;把星光行卖给了置地集团。
置地集团买到星光行之后;很快就租售一空;大赚了一笔;而这次波折;也让霍英东淡了继续开拓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心;如果没有星光行风波;以霍英东的财力和内地的关系;说不定二十一世纪的香港;不是“李家城”;而是“霍家城”了……
沈冲连中环的太子大厦都不怎么想要;尖沙咀的星光行;就更看不上眼了;因此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怡和洋行的条件;双方筹码差距太大;自然没有继续谈的必要。
“那沈先生的意思;不管怡和洋行了;把股票卖给包玉刚?”
“不急;我看双方都在蓄力;还没有到生死一搏的关头;也就是说;我们手上的股票;还有升值的空间。”沈冲用手指敲着真皮座椅;很神棍的说道:“你去查一查最近包玉刚有没有出行计划;怡和洋行处在劣势;很有可能会趁他不在香港的时候搞偷袭。”
“好。”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决断()
“你真是的;坐在浴缸里看文件。 ”李开元推开浴室的门;说道:“不是说不把公务带回家吗?”
“不看这些东西;我怕洗着洗着就睡着了。”沈冲苦笑;抬了抬手臂;把文件放在浴缸旁边的架子上;说道:“昨天才下飞机;时差都没倒过来;今天早上u点起床;连轴转了15个小时;累的好像一滩烂泥。”
“那你还不赶紧洗好了去睡觉。”李开元埋怨他;说道:“泡在浴缸里磨蹭什么。”
“这里很舒服;我一坐下来就不想起来了。”沈冲慵懒的动了动腿;说道:“大房子就是好;这个恒温还带按摩的双人浴缸更是妙不可言;要不你也来试试;鸳鸯浴水可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李开元白了他一眼;两人老夫老妻了;也没什么好羞涩的;说道:“我感冒了;怕传染;下次吧。”
“也好;等我养精蓄锐;下次好好玩。”
“累的要死了还不改色心”李开元拿起他放下的文件;说道:“我帮你拿出去了;免得打湿了;你快点擦于净了出来睡觉。”
沈冲挣扎了几下;强迫自己挣脱温水的束缚;从浴缸里爬了起来;用浴巾随便擦了擦;裹着浴袍;走了出来。
“你打算开店?”李开元坐在卧室落地窗前的沙发上;扬了扬手上的文件;问道:“我刚才随便看了一眼。”
“何必说这种话;我做事;从不瞒你;有些事没告诉你;只是怕你嫌烦。”沈冲掀开被子;坐上床;说道:“我打算把三联店;中华局;商务印馆这三家老字号出版社的香港分社合并了;成立一下新的大型出版社。”
“这三家出版社;都是中资控股的机构;合并起来难度很大;你看我爸他们;两家半死不活的电影公司搞合并;搞了大半年;还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扯皮。”李开元放下文件;说道:“你还不如自己投资;创办一家全新的出版社来的方便。”
“建个出版社很简单;但是牌和渠道很难速成啊。”沈冲打了个哈欠;说道:“这三家出版社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出版界响当当的牌子;他们出版的简体;可以通过新华店在全国发行;这些都是新建出版社无法比拟的优势。”
“那你做好慢慢扯皮的准备吧;我最不耐烦内地政府的低效率。”李开元站起来;说道:“快睡吧;不要等我了;我今晚去和天宝睡。”
“啊?”
“这里房子太大;她刚搬过来;晚上害怕;让我陪她几晚。”
“好;那你去吧。”沈冲抬头看了看她;说道:“我看天宝好像有心事;今天一直闷闷不乐的;不像平时那么伶牙俐齿;上次搬家她可是兴奋的满屋子乱跑。”
“小孩子嘛。”李开元不以为意;说道:“我们经常飞来飞去;到处住酒店;习惯了;她刚在那边住熟了;又搬到这里来;可能一时半会没有适应过来
“说的也是。”
“对了。”李开元走到门边;又回头说道:“今天下午;姐忽然约我去她那;说是新到了一批欧洲的夏季服装;让我去看看;我在她那;见到了包家的二小姐包陪容。”
“哦?”沈冲精神一振;问道:“她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她倒是问了不少问题。”李开元侧头想了想;说道:“她一直在向我打听;北京对香港未来的看法。”
“那你怎么回答的?”
“实话实说呗;国家大事;我哪知道。”李开元耸肩;说道:“临走之前;她问我;你是自己要买九龙仓;还是在帮别人买九龙仓。”
这话从何说起?
沈冲心念电转;立刻明白了包玉刚的想法;他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道:“有意思。”
“就是再有意思;你也别想了;快休息吧;明天再琢磨。”
“马上就睡;你先过去吧。”
李开元走后;沈冲坐在床头;睡意全无;皱眉沉思。
九龙仓争夺战是香港商业史上的经典大战;股票价格从年初的30多块一路飙升;到六月份包玉刚和怡和洋行刺刀见红的时候;收购价高达100多块;沈冲最初安排袁天凡去买九龙仓的股票;目的很单纯;就是浑水摸鱼;借机赚一
但现在看来;当初想的太简单了;钱还是照赚;但是;是赚怡和洋行的钱;还是赚包玉刚的钱;需要做出抉择;因为他现在不再是毛头小伙子了;而是一个真正的大亨;一举一动都会被人解读;尤其是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戴上了内地铁杆心腹的帽子;沈弼向他打听内地的动向;包玉刚心忧他替内地买九龙仓;都是明证。
如果在商言商;只论利益的话;更想和怡和洋行做交易;因为它旗下有很多优质地产;如果能拿到手;可以玩很多花样出来;而且股票可以溢价;拿去换地产;比拿现金去买要划算的多——他可以透过旗下的《信报财经新闻》放烟雾弹来抬高股价;比如放消息说他有兴趣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以他豪掷千金的财力和炙手可热的声望;这个消息一出;股价必然飙升;再和怡和洋行谈判的时候;就可以啃下更多的东西。
但如此操作;必然会影响他和包玉刚之间关系。
包玉刚是航运大亨;世界船王;沈冲的玩具;需要他的船运到世界各地;当然这也没什么;没有他的船;还有董浩云的船;但包玉刚此人和内地关系非同一般;他是邓公接见次数最多的海外华人;一共接见了15次;要知道李嘉诚也不过被接见过次而已;他捐赠的兆龙饭店和宁波大学;自传性质的籍《包玉刚画册》;统统都是邓公亲笔题字的;他的表兄又是现任旅游局长;华侨办公室和外经贸委的元老;这其中暗含的各种人情关系;不得不考虑。
就算不提人情;九龙仓在90年代飞速发展;总资产上千亿港币;是香港顶级财团之一;比每况愈下;连总部都迁出香港的怡和洋行更有前途;也更有合作潜力。
权衡利弊之后;沈冲很快做了决断;他拿起床头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说道:“小雨;以后怡和洋行再来电话;统统转给薇薇安;让她安排袁天凡去接触。”
打完电话;沈冲又跳下床;穿上拖鞋;顺着走廊走到另一边;推开房门;说道:“元元;你明天再帮我传个话……”
“臭流氓;快出去”
沈冲落荒而逃;小丫头长大了……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二十六章 政策()
“莺声夜啼;恨惹幽思绮念;天边冷月倒影江心观不厌;青春似水一朝去;不会再度回旋;望君难会见……”
抑扬顿挫的粤剧;在房里回荡;廖承志坐在老式披着白纱巾的沙发上;闭目细听;一脸陶醉;等曲子终了;沈冲关掉唱片机后;他才睁开眼睛;问道:“小沈;这个戏;听过没有?”
“当然听过。 ”沈冲重新坐下;含笑说道;“经典粤剧名篇《燕归人未归》;南海十三郎的代表作之一。”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销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廖承志慢慢念完四句词之后;说道:“《南海十三郎》的剧本我看了;写的很好;把江老弟的一生浓缩在两个小时内;有笑有泪;有悲有喜;有国仇;有家恨;杂而不乱;哀而不伤;很了不起。我最喜欢剧本开头的这个批文;江老弟的四部粤剧大作;《心声泪影》;《女儿香》;《寒江钓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