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都是内地重点培养的明日之星。”

    邱立本是心思活泛,嗅觉敏锐的人,一听就明白了,采访的关键不在世界银行的专家,而是在内地的接待团里——内地教育事业被十年浩劫冲击的千疮百孔,现在能和国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无一不是货真价实的人才,而内地经济起飞之际,却又极缺人才,时势造英雄,现在的明日之星,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国家领袖……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微末之时种下的交情,功成名就之后的回报必然丰厚无比……

    “沈先生放心,这件事我会亲自负责。”

    邱立本走后,沈冲拿出烟灰缸,对桌子上一放,说道:“老罗,请。”

    “不敢,不敢。”罗维明嘴上说不敢,手却掏出了烟盒,笑着问道:“老板也想解解馋?”

    “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专门给皇家用的东西,叫做贡,比如说贡茶,贡酒……”沈冲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拿了一条烟,说道:“中国现在没有皇帝了,不过我这是从中南海里拿出来的,你要不要尝尝鲜?”

    罗维明来了兴趣,他凑过来,打量着烟盒,笑着说道:“这可香港没有的好东西。”

    “这玩意20年前在香港卖过,不过因为产量少,只卖了十箱。”沈冲把整条烟都丢给他,说道:“送你了,悠着点抽,抽完了可就没了,这是我半偷半抢拿到的,以后可不会再做这么低级趣味的事。”

    这种小恩小惠很贴心,罗维明乐颠颠的抱着香烟,急不可待的说道:“老板还有别的事吗?要是没什么事我就下去尝鲜了。”

    “当然有事。”沈冲敲了敲桌子,示意他坐下,说道:“内地文化部准备在欧洲几个国家搞个中国电影巡回展,你知道,内地懂外语的人不多,所以就找我帮忙,你从编辑部里抽几个熟悉欧洲的人帮一把。”

    “这个电影展什么时候办?”

    “9月底,具体时间还在开会研究。”沈冲耸肩,很无奈的说了一句经典官场词,然后说道:“主要是在意大利、英国和法国举办,规模不大,大概十几部电影的样子。”

    “ok。”

    “多上点心,这是个机会,内地电影有香港电影所没有的艺术气质,如果这个巡回展办得好的话,会提升欧洲人对华语电影的看法,这对香港电影也是个利好,以后会有更多欧洲片商来香港寻找片源。”

    “老板亲自吩咐的事,我哪敢轻忽。”

    “还有一件事,你知不知道香港有谁认识或者能接触到安东尼奥尼?”

    罗维明微微一愣,问道:“意大利的那个大导演安东尼奥尼?”

    “就是他。”沈冲呲了呲牙,解释道:“安东尼奥尼是个亲华的左翼电影人,1972年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中国拍了一部纪录片,结果刚拍完就被政治斗争波及,举国上下铺天盖地的批判,弄得他颜面无存,很是受伤,那部电影至今都没有上映过,我这次在北京,夏衍先生说很对不住他,想找个机会弥补这段错误,并邀请他再度访华。”

    安东尼奥尼是著名的电影大师,其作拿遍了欧洲三大电影奖,其中戛纳拿了三次,威尼斯拿了三次,柏林拿了一次,他在1974年拍完《中国》后的遭遇,罗维明也有所耳闻,他默思片刻,说道:“我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有谁能接触到他,等回头再打听打听。”

    “有人能接触到最好,接触不到也没关系,明年我去戛纳的时候亲自去拜访他。”沈冲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我这次在北京,去了一趟中国电影资料馆,从里面找到了一部非常好但是被遗忘了的电影,你和林年同找个时间看看,我觉得它可能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的作之一。”

    罗维明惊讶沈冲的评价,问道:“什么电影?”

    “《小城之春》,费穆在1948年拍的电影。”

    罗维明苦思冥想了一会,摇了摇头,说道:“费穆我知道,上海滩大导演,和梅兰芳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但是这部《小城之春》我没听说过。”

    “因为这是一部讲述三角恋的爱情片,它和1948年那个大时代格格不入。”沈冲也不细讲,只是说到:“我带了一部拷贝回来,放在二楼的试映室里了,你先去看看。”

    罗维明立正,敬了个乱七八糟的滑稽礼,然后掂着香烟,走出了办公室。

    沈冲看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

    中国电影诞生90年纪念的时候,《小城之春》被推选为影史10部经典作之一……

    《亚洲…周刊》编辑部与七位著名影评人联合评选“20世纪中文电影一百强”,《小城之春》名列其中……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选《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200部》,《小城之春》名列其中……

    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邀请101位电影工作者及学者选出“最佳华语电影100部”,《小城之春》名列榜首……

    《南方都市报》第五届中文电影传媒大奖评选“100部中国电影”,《小城之春》名列其中……

    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组织了846位影评人评选“影史top250”,《小城之春》名列第127名……

    台湾金马影展评选“影史百大电影”,《小城之春》名列第五……

    田壮壮在没有电影可以拍的十年里,每年都要重看一遍《小城之春》,而每次重看,都有所感触,最终他在2002年重拍了这部电影,了结了一桩心愿……

    不同的媒体,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评委,不同的审美,不同的观众,却无一例外的把《小城之春》看作中国电影史上的杰作,可见这部电影确实非同凡响。

    《小城之春》属于生不逢时的电影,在1948年拍完之后,国民党认为它唱衰当局,**认为它小资情调太浓,两边不讨好,同时禁绝,于是就被人完全遗忘了,直到1983年,中国在意大利搞了个规模很大的电影展,一共放了100多部电影,不知道是凑数还是天意,总之《小城之春》也被放映了,很多欧洲电影人惊讶于它的独特而又极具美学价值的意境和情调,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部电影才得以重新走入大众的视线之中。

    沈冲提前把《小城之春》弄出来,目的很明确,就是借着《虎胆龙威》还未褪去的热潮,让欧洲电影人继续关注华语电影,从而有助于他在明年去打开那片仅次于北美和日本的市场。

    经过去年和今年的铺垫和努力,根基已经稳固,明年是时候在电影制片业上做点文章了……

    :

第353章 资料() 
“沈先生,中午好。 —顶—点—小说 。{2}{3}{w}{x}'。”

    沈冲抬头一看,是办公楼附近牛杂店的老板,于是笑着招呼道:“杜老板,你怎么亲自送过来了,真是麻烦了。”

    “沈先生是贵客,应该的。”杜老板在沙发前的茶几上铺了一张布垫,然后把装着外卖盒子的袋子放在上面,问道:“沈先生,我帮你打开?”

    “多谢了。”沈冲一边翻着手上的文件,一边寒暄道:“最近生意怎么样?”

    “蛮好的,蛮好的。”杜老板呵呵而笑,说道:“自从沈先生帮我题了字之后,店里生意一直很好,每天都有好多人排队。

    “杜老板,我的字乱七八糟,完全不能看,不如你那张纸条还给我,我另外找个法家帮你重写一份。“

    “那哪行,沈先生的字不仅好看,还有财气,别家比不了的。”杜老板连连摇手,他似乎真怕沈冲把字条要回去,收拾好东西,就说道:“沈先生,我先告辞了,请慢用。”

    “稍等,我找些零钱。”

    “不用不用,等年底一起结。”

    “那也行,多谢了。”

    今年年初,张永霖为了推广录像带租赁生意,拿沈冲开涮,炒作所谓的“财神送宝”,沈冲从台北回来的时候,在东方魅力大厦附近的小巷子里吃了一碗牛杂,然后给老板写了个“香港第一牛杂”的小纸条,在名人效应的光环下,那家味道不错但生意普通的牛杂店很快成了顾客盈门的大热旺铺,而这个现象,又反过来成了沈冲“财神有财气”的证据和噱头……

    张爱嘉中午另有应酬,沈冲一个人懒得出门,就叫了一份牛杂外卖,在办公室里解决午餐,他看完手上的文件,又从案头拿了一本《电影时代》出的《1980年上半年香港电影全记录》,走到沙发前坐下,一边吃一边看。

    这是前世移动互联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个坏习惯,一个人就餐时喜欢拿文字下饭,资料、报纸、小说,甚至一张传单都行,总之一定要有能看的文字,否则就食不甘味。

    “1980年1月1日,《洪文定三破白莲教》,邵氏出,导演罗烈,主演惠英红、刘家辉、罗烈……惠英红是个很敬业的好演员,我的蝴蝶翅膀扇走了她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的荣誉,以后有机会要补偿她。”

    “1980年1月10日,《女集中营》,邵氏出,导演桂治洪,主演罗烈、王侠……桂治洪值得关注一下。”

    沈冲找了支笔,在人名上画了个圈,然后继续看。

    “1980年2月14日,《疯狂大老千》,奋斗出,导演麦嘉,编剧黄百鸣,主演麦嘉、石天……新艺城三巨头倒是前世夙缘,没被翅膀扇走,也不知道吴宇森会帮他们拍出什么样的创业作。”

    “1980年2月15日,《摩登土佬》,邵氏出,导演陈家荪,主演林子祥、井莉……邵氏终于开窍,知道去拍真实取景的都市喜剧片了,票房有500多万?似乎比前世要高不少,这应该是今年邵氏票房最好的电影了,作为演员,林子祥被低估了。”

    “1980年2月28日,《惨痛的战争》,安乐出,导演江志文,纪录片……票房1042万,啧啧,这年头,香港电影观众的口味可真杂,前世这个电影票房只有900多万,现在居然过千万了,看来被我刺激了一下,整个香港电影环境要比前世繁荣。”

    “1980年3月27日,《****焚琴》,鸿威出,导演刘成汉,主演任达华、关海山、洛碧琪……这好像是一部********电影?任达华的处女作,不愧是三…级…片之王。”

    在任达华的名字上画了个圈,沈冲吃了两口牛杂,然后继续看,就看到了《夜车》,这是嘉禾出,严浩导演,舒琪编剧,钟志文摄影的片子,主创都是熟人,他也曾给剧本提过意见。

    这部电影上映前,嘉禾想借势炒作,在海报里加上“沈财神亲历指导”的广告语,但是被沈冲严词拒绝了,然后嘉禾把广告语改成了“新浪潮大师兄力作”,结果让严浩又被圈内人调侃了一把……

    “票房446万,还不错,评分7。3,算是水准之作,估计能入围明年金像奖的一些奖项。”

    “1980年4月19日,《碟仙》,邵氏出,导演楚原、牟敦芾,主演凌云、井莉、詹森……楚原真是全才,居然忙里偷闲拍起了恐怖片……牟敦芾这个专门拍血腥怪异cult片的导演,后来好像被内地招安了,记得他还帮夏梦拍过《自古英雄出少年》……詹森,呵呵……”

    詹森是台湾人,70年代初得到宋存寿的欣赏,进入了电影圈,最初表现平平,后来被李翰祥带到香港拍风月片,这才声名远扬,成为一代床上猛男。

    余莎莉是70年代香港最红的艳星,她乃名门之后,其父余程万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曾官至国民党陆军中将,1949年居家迁往香港,在新界开农场种菜养鸡,从事米店和杂货生意,家资颇丰,1955年黑社会绑架了他以及他年轻貌美的小妾,邻居报警之后,警匪发生枪战,余程万被打成了筛子,事后谣言纷飞,有的说是警察打死的,有人说是匪徒打死的,还有人说是台湾特务打死的,但无论如何,余程万去世后,家道中落,只能温饱度日。

    1974年余莎莉参加港姐选举,虽然没有取得好名次,却被吴思远看中,邀请她拍摄了《廉政风暴》,由此入行,后来得李翰祥的赏识,拍了一系列风月艳情片,她身材火辣,演戏大胆,作风开放,很多富商都愿意一掷千金求一夕之欢,是小报和市井最喜欢八卦的明星之一,几乎月月都有绯闻传出。

    余莎莉和詹森在1976年闪婚,几个月后又闪离,有小道消息说她之所以愿意和詹森结婚,只是因为拍戏的时候发现他本钱很大……

    以色事人,岂能长久,如果没记错的话,余莎莉在90年代就破产了,后来有人看到她在兰桂坊靠卖假珠宝维持生计,容颜身材惨不忍睹。

    不过现在看嘛,倒真是艳光四射,****滚滚……

    沈冲打量了几眼余莎莉的剧照,然后继续对下看,发现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