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12点半左右吧。”
“今晚我有个朋友,开了个音乐会,你也来听听?”
音乐?
莫非是那个和她有绯闻的罗大佑?
“好啊,晚上几点钟,在哪里?”
“到时候我来接你吧。”
“好。”
张艾嘉把沈冲送到圆山大饭店,然后就驾车离开了。
沈冲看着远去的汽车,摇摇头,走进了饭店。
张艾嘉在香港和在台北,似乎是完全两个人,在香港内敛,比较安静,在台北活跃,比较疯,活力十足。
圆山大饭店曾是宋美龄招待访客的地方,后来屡次扩建,成为世界知名的大酒店,很多名人政要都曾下榻于此,其独特的宫殿式大厦极具中国特色,是台北的地标性建筑,李安曾在《饮食男女》中用它做外景,给沈冲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回到房间,沈冲打开圆筒,拿出魏景蒙的法卷轴,看了看,然后随手丢在床上。
法的好坏姑且不论,光凭魏景蒙是台湾知名高层,铁杆的**人士,沈冲就不会用他的字,开玩笑,他计划中,杂志的主要销售目标就是内地……
此次台北之行,沈冲只是想要结交一下他这个人,为未来布局,魏景蒙地位够高,认识了他,有助于他去接触台湾其他的高层人士。
大中华文化圈,向来以官本位著称,做任何事情,只要认识了正确的官僚,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商言商,是行不通的。
在沈冲计划的电影版图里,台湾是最先需要解决的地方,他要把台湾变成香港电影的后花园,类似于加拿大之于好莱坞。
90年代台湾资金大举入侵香港,很多人都误以为台湾早就是香港电影的后花园了,其实不然,在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八十年代里,其在台湾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不过才26%多一点,最高的一年也才40。3%,而外语片在台湾市场上的占有率,从未低于50%,九十年代后期,外语片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5%……
沈冲并没有摧毁台湾电影业的心思,恰恰相反,他需要让被“戒严令”蹂躏的一塌糊涂的台湾电影快速发展,台湾的人口基数和电影教育设施都比香港好的多,台湾电影发展的越好,香港可以吸收的人才就越多,他需要台湾除了输送林青霞,王祖贤等女明星之外,还要输送更多的幕后人才。
在8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席卷全球,电影资源的配置不再受国家…民族政权制约,一个地区电影业的终极竞争力,不是人才,不是产量,而是融资能力,只要香港保持压倒性的电影融资能力,就会如同长鲸吸水,把周围地区的人才和电影资源源源不断的吸走,台湾和香港同种同源,不会有所谓的“文化损耗”,两地的电影产业如果能融为一体,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效应,所以沈冲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台湾电影圈,而不是一个贫瘠荒芜的废土。
魏景蒙曾经是台湾新闻局长,电影业就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沈冲可以通过他,接触现任的新闻局长宋楚鱼,宋楚鱼可是台湾的政治明星,在新闻局长的位置上也干了不少年,只要能影响他,就能影响台湾电影业。
沈冲洗了个澡,小睡了一会,然后在楼下的餐厅吃了点东西,等到六点多钟,张艾嘉就过来了。
同来的还有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瘦弱男,那极具辨识度的外形,沈冲想不认识都难。
果然是罗大佑……
金庸,徐克,罗大佑——小说,电影,音乐,沈冲前世青葱岁月里的三个流行文化启蒙大师。
想不到穿越后,第一个见到的是他
“沈冲,是我在香港拍电影时候的投资人。”张艾嘉给两人相互介绍了一下,“罗大佑,音乐天才,我的好朋友,今晚就是他的音乐会。”
“你好。”沈冲连忙伸手示意。
罗大佑先是看了看张艾嘉,然后才和沈冲握手,“你好。”
“沈冲看到这一幕,不由的一笑,典型的宅男和女神,他客套道:“要不要先在这里吃点东西?”
“不用了,那边有吃的。”张艾嘉一摆手,说道:“走吧,再不走就要迟到了。”
一路上,沈冲坐在车后座上,观察者张艾嘉和罗大佑。
罗大佑明显很迷恋张艾嘉,那表情眼神沈冲太熟悉了,宅男看女神都是那样子。
张艾嘉表面上很正常,不知道是因为女人特有的伪装天赋,还是她对罗大佑没感觉……
沈冲越看越觉得有趣。
他对张艾嘉的认知,大都来自于前世各种影像资料,当和真人接触之后,幻想中的形象和现实中的形象,相互冲突,重叠,融合……搞的沈冲自己都说不清楚对张艾嘉是一种什么感觉,很欣赏她,也有想要拥有她的冲动,但远远没有达到看到情敌就吃醋发飙的地步。
当前世的信息和现时的场面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沈冲产生了一种看戏的八卦酱油党心态——哟,这两个家伙,当年的绯闻好像是真的。
但是等等,当年不就是现在么?
崩溃……
音乐派对是在一栋名叫“香颂室”的咖啡店里举办的,沈冲到的时候,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个人的样子,他一进门,扫了一圈,就不由的感慨,运气真好注2
有句俗话,叫做“一命二运三风水”,命好,那什么都好,沈冲穿越而来,手握金手指,就是命好。
而运,运气,运道,对人的前途事业非常重要,最好的运气是什么?就是在一个行业爆发之前的刹那,恰到好处的进了那个圈子,进早了,做炮灰,进晚了,蛋糕分完了。
所以佛家有云:机缘可遇不可求。
这也是为什么“命”会排在“运”之前的缘故,对命好的人来说,别人求之不得的机缘,对他来说唾手可得……比如沈冲,他在香港电影新浪潮爆发前,进了电影圈,迅速结识了一大群日后的名角,抢占了先机。
而今晚,他又进了另一个即将爆发的圈子——台湾现代流行音乐业。
用不着张艾嘉介绍,沈冲认出来了好几个人:人群中最显眼的那个,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位天王巨星刘文正,那个在角落里发呆的,是后来的滚石王牌潘越云……注3
张艾嘉负责组织,她匆匆交代了几句话之后,就丢下沈冲去忙活了。
“真不简单,难怪能成为台湾流行音乐圈的大姐头。”
沈冲看张艾嘉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很快就把乱糟糟的场面变的井井有条,不由的感慨了一句。
他摸了一瓶啤酒,随便闲逛,凑在人堆里听人聊天,一会功夫,就收获了很多前世从没听过的小道八卦。
大约七点半,音乐会正式开始,罗大佑在台上,用钢琴伴奏,自弹自唱。
《闪亮的日子》,《痴痴的等》,《我们曾经年轻》,《歌》,《乡愁四韵》……
沈冲听了一会,就听出好几首熟悉的歌,对罗大佑的音乐才华敬佩不已,才不过二十四五岁,就有如此耀眼的成就,而沈冲前世这个年纪,还奋斗在游第一线,一事无成。
在音乐会的休息时间,一位戴着眼镜,看上三十左右的女子走到沈冲旁边,搭讪道:“你觉得怎么样?”
“非常厉害。”沈冲由衷的说道:“他是我见过最有才华的歌手,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哦?”那女子追问了一句,“成就能有多高?”
“中国的鲍勃迪伦吧。”沈冲轻轻抿了一口啤酒,说道:“也许是约翰…列侬?”
那女子睁大眼睛,表达了一下惊讶,她指了指台上的罗大佑,问道:“你是他朋友?”
“不算是吧。”沈冲摇头,“今天第一次见,张艾嘉带我来的。”
那女子点头,说道:“我听她说过,你是香港来的那位电影老板?”
“是的。”沈冲拿起酒瓶,和她的杯子碰了一下,自我介绍道:“我叫沈冲。”
“陶晓清。”那女子又接了一句,“电台节目主持人。”注4
“我是个资本家。”沈冲晃着酒瓶,也补了一句。
陶晓清被逗的抿嘴一笑,说道:“你在国外留学过?”
“没有。”沈冲反问:“怎么了?”
“没什么,看你对西方音乐很熟的样子。”
“一点也不熟。”沈冲耸肩一笑,说道:“我只知道鲍勃…迪伦和约翰…列侬很有名,有名的肯定是好的,我觉得罗大佑未来也会像他们一样有名。”
“你可真风趣。”陶晓清大笑,过了一会,她又问道:“你既然是个资本家,又这么看好罗大佑,何不开个音乐公司,投资给他出唱片?”
“说实话,我很想这么做。”沈冲喝了一口酒,说道:“但是一来我不熟悉音乐行业,二来我的主要业务都在香港,在台湾开唱片公司,没人照看,风险太大。”
“可以合资嘛。”果然女人主动搭讪,都是有目的的,“我可以介绍几个想要做唱片公司的台湾人给你认识。
————————————————————————————
注1:这个女子叫陈薇,15岁就进了魏家,比魏景蒙小30多岁,魏景蒙去世后,她写过《魏三爷的女人》等回忆录,在台湾轰动一时。
注2:根据张艾嘉访谈,她曾在“香颂室”住过一段时间,举办过个很多音乐聚会。
注3:罗大佑的出道之作,是为刘文正的电影《闪亮的日子》写插曲,此处潘越云为凑热闹,读者不必在意。
注4:陶晓清是“台湾民歌之母”,台湾的校园民歌运动的推手。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剪辑()
“你觉得罗大佑怎么样?”
“你想问哪一方面?”沈冲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侧着头看张艾嘉姣好的侧面,说道:“他的音乐还是他的人?”
“用得着分那么细吗?”
“好吧。 ”沈冲轻轻嗓子,说道:“他是个音乐天才,但是不适合做你的男朋友。”
“哦?”张艾嘉瞥了沈冲一眼,问道:“为什么?”
“凡是艺术方面有成就的天才,都比较脆弱,他们需要红袖添香夜读的温柔女子,你不是。”
“那我是什么?”
“你是摩拳擦掌夜加班的彪悍女子。”
张艾嘉闻言哈哈大笑,她勉强把车停在路边,伏在方向盘上笑的喘不过气。
过了好一会,张艾嘉才平复下来,她仍然趴在方向盘上,侧着头问沈冲:“那你说,什么样的男人才适合我这样的女子?”
“我这样的。”沈冲义正言辞。
“真厚脸皮。”张艾嘉又是一阵笑,“你也是个细胳膊细腿的文弱生,不怕我这样的彪悍女子?”
“文明社会,靠的是脑子,又不是拳头。”沈冲一笑,打开车门,说道:“张姐,今晚月光不错,下来走走吧。”
身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经济腾飞之后,从农业社会快速向工业社会进化,各种基础建设项目纷纷开工,整个台北就像是一个大工地,塔吊林立,和21世纪的内地很多城市仿佛。
此时已是夜半时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空空荡荡的,非常安静,明月皎皎,夜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阿冲。”张艾嘉抱着双臂,跟在沈冲身边,慢慢散步,她问道:“为什么说我是彪悍女子?我很凶吗?”
“那只是个不怎么恰当的类比。”沈冲摸摸鼻子,说道:“你是一个表面很独立,很现代化的都市女子,和传统女子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女子相夫教子,为别人而活,都市女子追求事业,为自己而活。”
张艾嘉沉默,低着头踢着一颗小石子,过了一会,又问道:“你说我表面上是都市女子,也就是说我其实还是个传统女人咯?”
“不是,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沈冲摇头,说道:“张姐,你有才华,但是你没有方向,好像一个没有罗盘的小船。”
他指了指远方的高楼大厦,又指了指背后的农田菜地,说道:“你看,那边灯火辉煌,是现代化的城市,这边黑灯瞎火,是传统的田园农庄,你站在路中间,向往那边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传统势力无处不在,就好像这夜色,让你动弹不得,你是一个夹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左右摇摆的女子。”
张艾嘉咬着嘴唇,怔怔的看着沈冲。
“张姐,除了我,别人都不懂你。”沈冲指了指自己,说道:“我就是一辆可以让你开往美丽新世界的汽车。”
……
从台北回来后,沈冲第一时间就赶去了香港冲印公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