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张姐,除了我,别人都不懂你。”沈冲指了指自己,说道:“我就是一辆可以让你开往美丽新世界的汽车。”
……
从台北回来后,沈冲第一时间就赶去了香港冲印公司,开始《疯劫》的后期制作。
前世里《疯劫》的剪辑备受诟病,所以在拍摄快结束的时候,沈冲就让许鞍华联系谭家明,邀请他能为《疯劫》做最终剪辑。
谭家明是许鞍华在tvb菲林组工作时候的头头,为人严肃少语,虽然现在两人都不在tvb上班了,许鞍华还有点怵他,被沈冲逼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了电话,没想到谭家明一口答应了。注1
谭家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中公认最具才华的导演,剪辑技术尤为出色,沈冲自然不能浪费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特意把《疯劫》的后期制作安排在他台北回来之后。
电影剪辑,简单的讲,就是把所有需要的素材转录到操作带上,然后利用剪辑机把素材剪辑组合成电影。
剪辑机一般有两个监视器,两个录像机,还有一个操作台,监视器和录像机方便剪辑师看效果,操作台可以方便剪辑师在剪接时精确到每个影格。
在1979年,数码产还不发达,拍摄的胶片只能用线性剪辑,顾名思义,线性代表顺序,不方便改动,如果要改动一处地方,那在它之后的所有镜头都需要重新再来。
沈冲把所有的镜头都冲印成了工作样片,丰富的素材让谭家明喜出望外,他剪来剪去玩的不亦乐乎,倒是让沈冲大开眼界。
说起来,剪辑师在香港电影圈的地位,就和编剧差不多,权利都被导演极大的侵占了,很多香港电影,都是导演亲自动手剪,然而在好莱坞,很少有导演亲自动手剪片,一般都是和剪辑师合作。
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导演自己剪辑,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电影的艺术统一性,而剪辑师剪片,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电影本身。
剪辑可以很神奇的让一部电影有更完美的呈现,它本身也是艺术,如何将众多素材排列组合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是每个导演都能掌握这样的技巧,而且导演很多时候都有执念,对自己拍摄的镜头念念不忘,舍不得放手,当局者迷,效果反而不好。
据沈冲所知,按照好莱坞的正常规矩,剪辑师一般不能出现在拍摄现场,只能看到最后的素材,杜绝导演拍摄过程中的决定对影片最后剪辑产生影响。
沈冲比较喜欢好莱坞的这种分工模式,导演权利太大,系电影质量好坏于一身,未必是好事。
谭家明资历够老,水平又好,以他为主,许鞍华为辅,配合的很默契,剪辑进展颇为顺利,起早贪黑的辛苦熬了十来天,终于完成了粗剪。
粗剪版本的《疯劫》有两个多小时,沈冲仔细看了一遍,虽然因为缺乏配乐,整体气氛不足,但叙事流畅,风格凌厉,比记忆里的《疯劫》质量明显高出不止一筹,不由的大喜,连声赞叹谭家明的剪辑功力。
“许鞍华拍的好,沈先生你又留了这么多素材,要是剪不好,我就没脸混这口饭了。”谭家明自己也很满意,他的扑克脸难得露出了笑容,说道:“这是我剪的最好的作了。”
“我都不敢信这是我拍出来的东西。”许鞍华也很激动,她再次感谢沈冲,“多亏了沈先生的大力支持。”
粗剪完成后,沈冲特意打开系统,看了看试炼任务进度表,已经完成88%了,想必把配乐搞定,再剪辑成最终版,试炼就算大功告成了。
许鞍华把林敏怡请过来做配乐,用了几天时间,试着录了两段,然而效果不太好,她虽然编曲技巧不俗,但没有给电影配乐的经验,无法烘托电影想要的悬疑紧张的气氛。
而且林敏怡马上要去新加坡举办钢琴独奏演出,分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重新给电影配乐。
沈冲考虑了一下之后,打电话给台北的张艾嘉,让她出马,请罗大佑来帮忙救火。
罗大佑的音乐才华毋庸置疑,之前已经为电影《闪亮的日子》创作过数首歌曲,对电影配乐应该有些经验。
在沈冲的记忆里,罗大佑曾为很多电影做过配乐,像《搭错车》,《海上花》,《阿郎的故事》,《滚滚红尘》等等,风格各异,但都非常的出彩,他对罗大佑为《黑社会》做的配乐印象尤其深刻,老了还能做出那么契合电影风格的配乐,创作力最旺盛的年轻时代没道理做不出来符合《疯劫》要求的音乐。
不知道是张艾嘉的魅力感召,还是罗大佑对电影配乐很有兴趣,总之第二天,他就和张艾嘉联袂来到了香港。
沈冲把罗孚叫过来做司机,亲自去启德机场迎接。
罗大佑比上次见面时候要热情的多,可能是听到了沈冲对他音乐才华的推崇的缘故,不过他不善言辞,干巴巴的说了两句场面话,就安静下来了。
“阿冲,电影怎么样?”张艾嘉则迫不及待的问道:“我拍的那些镜头用了没有?”
“用了一些,电影非常精彩。”沈冲帮她提着行李,说道;“张姐,我觉着,这部电影会成为你的代表作。”
“真的吗?”张艾嘉眉毛一仰,说道:“快走快走,带我去看看。”
张艾嘉看过粗剪的样片后,也非常满意,这部电影不同于她之前拍摄的任何一部,故事节奏紧凑,画面风格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佑,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看完样片,张艾嘉问罗大佑。
“很好看,很刺激。”罗大佑不愧是音乐天才,他说道:“我已经有些想法了,给我几天时间,我先做个demo出来。”
当然电影配乐不是罗大佑一个人的活,在哪里地方加什么样的音乐,许鞍华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沈冲对音乐一窍不通,完全帮不上忙,他找了最好的酒店,再租了最好的音乐录音棚,提供一切最好的硬件设施,让罗大佑可以安心的创作。
晚上一起了个饭,给罗大佑接风洗尘,然后在送张艾嘉回去的路上,沈冲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阿冲,等我拍完《山中传奇》,就去你的公司上班吧。”(注2)
“想好了?”
“没想好。”张艾嘉白了沈冲一眼,说道:“我就是想看看,你这个自己都不会开的小车,能把我带到哪里去。”
————————————————————————
注1:见许鞍华访谈。
注2:《山中传奇》1979年6月30日在台湾上映,按照上映日期,此时有可能已经拍摄完成了,情节需要,不必追究。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卷 第三十章好莱坞()
罗大佑出手不凡,三天时间,就做出来了大部分场景需要的配乐小样,许鞍华是第一次做导演,沈冲是门外汉,都说不出来音乐有多好,只是感觉挺好,想要的气氛出来了,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诡异的时候诡异。
根据许鞍华的要求,罗大佑把大体的配乐框架做好后,谭家明开始剪最终版,粗剪版本的《疯劫》超过了两个半小时,对一个惊悚片来说,太长了,而且按照香港戏院的惯例,片长最好90分钟左右,这样6个小时正好可以放4场,如果超过90分钟了,只能放3场,戏院利用率就低了,老板不干。
然而再剪就不那么顺利了,许鞍华几乎每个镜头都想要,毕竟都是她亲自拍出来了,谭家明一刀下去,那些费了她很多心思的镜头就没用了,岂能不心疼。
两人经常在剪辑室里争论,比如一段晃来晃去的镜头,许鞍华说可以增加悬疑气氛,谭家明说会拖慢电影节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线性剪辑工序麻烦,素材经不起多次重复操作,修改也不方便,先剪出来看效果,然后再重新剪是不可能的,于是《疯劫》的最终版本,难产了……
罗大佑做出配乐demo之后,系统显示《疯劫》的完成度已经接近95%了,然而之后的几天里,进度几乎纹丝不动。
谭家明和许鞍华,都是大牛级的人物,而且电影制作到了这里,已经是很专业的领域了,沈冲只是个电影爱好者,半吊子水平,也插不上嘴,他这个老板夹在其中,左右为难,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交代两人一个月内必须完成剪辑任务,然后坐上飞机,直飞美国。
……
三天后,美国,洛杉矶,好莱坞大道7000号,罗斯福酒店。
“3万美元”李开元一进房间,就对着沈冲大声嚷嚷,“你是钱多的没地方花吗?”
“元元姐,吃醋啦?”沈冲一边脱下外套,一边笑着说道:“你不是说不管我找别的女人么?”
“我吃什么醋?”李开元气的直哼了哼,说道:“我是恨你做冤大头,居然花了3万美元,请一个老女人吃饭”
“也不算很老嘛。”沈冲笑道,“我敢肯定没有超过50岁。”
“你还说”李开元双眼莹莹,都快要气哭了,“你知不知道赚钱很难的?你动动嘴,我就要跑断腿,你知不知道3万美元是多少钱?在香港都可以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好了,好了元元姐。”沈冲走过去,强行抱住李开元,抚摸着她的后背,安慰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不是乱花钱,我有目的的。”
“什么目的?”李开元身子软软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闷声说道:“你不就是乱花钱追星吗?”
“我有那么单纯吗?”沈冲失笑,手一边乱动,一边柔声说道:“元元姐,相信我,这3万美元不会白花的,很快就会赚回来。”
李开元试着挣扎了几下,没有脱离沈冲的魔爪,然后很快就沦陷了。
一番**之后,李开元沉沉睡去,沈冲则倒了一杯威士忌,加点冰块,然后裹着睡袍,走上阳台,远眺夜色中的好莱坞。
罗斯福酒店位于好莱坞的中心,著名的星光大道、环球影城、贝佛利山都近在咫尺,几乎所有的好莱坞明星都曾入住过,曾被好事者评为全球十个最惊悚恐怖旅游景点,因为传说在这家酒店里,可以看到那些死去的明星鬼魂,比如玛丽莲·梦露曾住在246房,很多人在那个房间的大镜子里看到了她的身影闪现。
沈冲对这些传闻嗤之以鼻,不过是酒店的营销手段罢了,李开元倒是挺好奇,很想住进246号房看看,可惜那房间已经有人了。
李开元比沈冲早来洛杉矶一个多星期,她是为了魔方北美工厂而来的,魔方现在销量越发火爆,月订单数量突破了50万,香港的产能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北美建厂势在必行。
而沈冲来洛杉矶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闻人杰的那个老外师父,最近回美国休假,沈冲打算跟他一起去硅谷看看,考察那几个从雅达利跳槽的工程师组建的游戏开发公司。
另一个目的,是想考察一下好莱坞的现状,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好莱坞是他一生的对手,岂能闭着眼睛战斗。
今晚,那个惹的李开元哇哇大叫的老女人,就是沈冲用来观察好莱坞的探路石。
李开元所说的老女人,名叫芭芭拉…菲尔顿barbarafeldon,是一名过气的电视明星。
前世里,国内曾经流行过一部美国的电视剧,叫做《糊涂侦探》,20多分钟一集,搞笑喜剧片,非常精彩,是沈冲小时候最爱的电视剧。
很多电视剧,小时候看都感觉非常好,长大后重看,一塌糊涂,而《糊涂侦探》则不然,沈冲**岁时候看,乐不可支,20年之后,在互联上重看,仍然乐不可支。
这种经过岁月沉淀,仍然散发迷人魅力的电视剧,才是真正的经典。
在《糊涂侦探》里,男主角斯玛特是特工86号,他有一个美丽漂亮的助手,特工99号,芭芭拉…菲尔顿,就是饰演99号的演员。
《糊涂侦探》是1965年开播的电视剧,最初几集还是黑白色的,时隔十多年后,芭芭拉…菲尔顿自然也老了,不复电视剧里明艳动人的样子,所以李开元说她是老女人。
芭芭拉虽然是儿时心中的女神之一,但以沈冲的性子,绝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掏3万美元,就为了请她吃顿饭……
沈冲的目的,是芭芭拉背后的经纪人——迈克尔…奥维茨(michael…ovitz)。
好莱坞不是不是星光大道,不是环球影城,也不是贝弗利山……它不是高楼大厦组成的城市,也不是箭楼塔台组成的堡垒,它是无形的,一个看不见,但真实存在的电影帝国。
好莱坞就类似中国人常说的圈子,圈子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但它就是存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