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沈公子,我可真佩服你。”陶晓清并不知道沈冲来台北的目的,她端着咖啡杯,说道:“听说你投资了几千万给滚石,他们都争两个多月了,你居然现在才来台北,不怕投资打水漂吗?”
“投资主要是看人,只要人选对了,钱自然会滚滚而来。”沈冲一笑,说道:“人才难得,有分歧很正常,也很好解决。”
“罗大佑告诉我,老段和吴楚楚闹的挺僵的,两人还在公司里当众大吵。”张爱嘉也有点担心,她看着沈冲,问道:“这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很简单嘛,兄弟不和还会分家呢,何况朋友。”沈冲用咖啡勺,在桌子上轻轻一划,说道:“既然有争执,那就让吴楚楚出去,另外再开一家公司好了,大家斗一斗,看看谁才是正确的。”
“你要踢吴楚楚出局?”陶晓清放下咖啡杯,叹息道:“吴楚楚唱作俱佳,很有能力的,他要走了,彭国华肯定也要走,段家兄弟又不懂音乐制作,如此一来,滚石才搭起来的架子,就要塌掉一大半,还不如关门大吉呢。”
“清姐误会了。”沈冲拿了两颗方糖,示意着说道:“这个是滚石,这个是吴楚楚的新公司,而我,则是这杯咖啡,他们做他们想做的音乐,而我,则提供一切基础设施和条件。”
“沈公子格局真大,挥金如土,敢这么玩。”陶晓清明白了沈冲的意思,目光闪动,叹息道:“难怪小妹会看上你。”
“清姐说什么呢?”张爱嘉低着头搅着咖啡,说道:“我哪里看上他了。”
“清姐高人慧眼,目光如炬。”沈冲哈哈一笑,打蛇随棍上,顺口说道:“嘉嘉脸薄,不好意思承认,你别管她。”
“胡说八道,什么嘉嘉莎莎的。”张爱嘉面色微红,貌似很凶的瞪了沈冲一眼,连忙解释道:“清姐,别听他乱说,他这人,最会口花花。”
“你们小情人之间的事,我可不参合。”陶晓清暧昧的笑着,说道:“不过你们两个才貌双全,一对璧人,我很看好哦。”
“我去吧台看看。”张爱嘉略微慌乱,站起来就走掉了。
——————————————
注1:根据张艾嘉自述,在80年代中期之前,朋友都称呼她小妹,罗大佑为她写了首《小妹》的歌。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二卷 第十章实验剧团()
滚石其实并不如陶晓清说的那么悲剧。
吴楚楚和段氏兄弟之间争执的焦点,是公司的音乐风格和未来发展方向,至于这两个多月的日常运营,倒是一切正常。
吴楚楚是唱民歌起家的,偏爱民谣风格,认为音乐是娱乐休闲之物,而段氏兄弟是办摇滚杂志起家的,深受西方摇滚音乐影响,骨子里有股人文思维和叛逆气质,想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音乐。
理念不合,其实不算是大问题,正如沈冲上次来台北提议的那样,公司不缺钱,可以双管齐下,各做各的,所以这两个多月来,双方各自做好了一张专辑,但都没有灌制唱片发行。
问题的关键,是吴楚楚认为,段氏兄弟和罗大佑一起捣鼓出来的专辑,太过离经叛道,如果发行,肯定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很有可能会被台湾政府重罚,甚至查封,从而影响整个公司的运营,让他也受到牵连。
所以他联合彭国华,极力阻止罗大佑的专辑发行,而四人组的股份基本对等,罗大佑的专辑不能发行,他的自然也别想发行了……
于是只能等大股东沈冲来做最终裁决了。
在滚石新建好的试音室,沈冲先听了一遍罗大佑的专辑demo,听过之后,他基本赞成吴楚楚的判断。
因为他横插一杠子的缘故,滚石提前一年成立,不管是段氏兄弟,还是罗大佑,都更年轻,也更理想化,做出来的音乐,不管是歌词的批判度还是音乐的冲击力,都超出了那张著名的《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是1982年发行的,当时在台湾引起轰动,一片口诛笔伐之声,段钟潭事后回忆后怕,说发行之后,都做好了关门大吉的准备。
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的大环境下,台湾当局极度敏感,社会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全力打压,开年至今,已经有数起**被镇压,政治气氛之凝重,远超1982年,这张名字都还没起好的专辑,里面好几首歌的歌词,都非常激进,发行之后,政府找上门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专辑做的质量很高。”沈冲听完,沉吟半响之后,说道:“如果能发行,就相当于在华语乐坛丢下一颗原子弹。”
“这么说。”段钟潭连忙问道:“沈先生同意发行了?”
“可以发行,但是不能在台湾发。”沈冲摇头,说道;“我赞成吴先生的判断,如果在台湾发行,必然会有大麻烦,要么先雪藏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了再发行,要么拿去香港,换个假名字发行。”
段钟潭和罗大佑对视了一眼,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香港现在是粤语歌的天下,而且我们做的是台湾音乐,在香港发行,又要改名,还不如不发。”段钟沂问道:“沈先生,你说雪藏一段时间,是多长时间?”
“具体得多久,我也不知道。”沈冲笑着安慰道:“当年朱元璋造反,手下建议他广积粮,缓称王。现在台湾是寒冬时节,诸事不宜,所以必须得等,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这张专辑我很满意,也很喜欢,你们以后想做什么样的音乐,就做什么样的音乐我都会继续支持的,先把货存着,等春天来了,再放出去,到时候把台湾音乐界炸个天翻地覆。”
“可是我们什么都不做,寒冬怎么会过去?”段钟潭皱着眉说道:“我们想做能发出自己声音的音乐,就是想要让国民党的那些人知道,他们的作法,不得人心。”
“音乐就是音乐,和政治扯上关系做什么?”吴楚楚在一旁说道:“音乐是拿来欣赏的,不是用来蛊惑人的。”
段钟沂立刻反驳了一句:“如果我们做的音乐,对社会无益,那还不如不做”注1
“别争,别争。”沈冲连忙打圆场,说道;“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搞主义,都要讲究手段的嘛,我们在座的各位,都不希望罗大佑成为第二个杨祖珺吧。”
众人默然,杨祖珺是台湾第一代民歌手,去年新格唱片发行了她的同名专辑《杨祖珺》,两个月后,被台湾政府勒令收回销毁,所有歌曲统统禁播,让她从此远离了歌坛。
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我再听听吴先生做的专辑。”
吴楚楚这两个月也没闲着,他把1978年台湾两大音乐比赛“金韵奖”和“民谣风”的双料冠军齐豫招揽了过来,做了一张极具水准的民谣风格唱片。
齐豫的唱功,从出道之初,就备受推崇,加上吴楚楚和彭国华亲自操刀制作,旋律优美,歌词动人,毫无烟火气,赏心悦耳,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专辑整体延续当下流行的校园民谣风,清新自然,没有一丝棱角峥嵘的地方,完全不必担心政府方面的反应,也不必担心市场的承受能力,利润可期。
“这个可以发。”沈冲听完,一锤定音,赞叹道:“歌写的好,唱的也好,词曲唱作俱佳。”
吴楚楚闻言,喜上眉梢。
段钟潭则非常不爽,他想了想,说道:“沈先生,你看我们的专辑,是不是可以小范围发行一下?”
“要玩就玩大的,小范围发行没什么意义。”沈冲摆手,说道:“不用急,罗大佑的这张专辑,即使三五年后,也仍然是一颗原子弹,不会失效的。”
“可这张专辑不能发,我们现在做什么?”
“这正是我要说的。”沈冲双手交叉,坐直身体,说道:“既然你们对公司的经营理念分歧很严重,所以我觉得,该分家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沈冲的分家计划,是模仿嘉禾的卫星制,他把录音室和磁带厂等基础设施,收归自己旗下,然后再入股滚石和吴楚楚的新公司,使它们成为卫星子公司,只负责制作唱片事宜,如此一来,不仅能各自独立经营,还能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这计划对资金不算充足的段氏兄弟和吴楚楚而言,都极为优越,所以分家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很快就达成了初步的分割协议。
……
“这里就是耕莘实验剧场所在地?”沈冲打量着面前的建筑,说道:“怎么好像一个教堂?”
“教会赞助的,当然像教堂啦。”张爱嘉把车钥匙收进手包,说道:“快走吧,我朋友一定都等急了。”
“你把这个爱好舞台剧的朋友,藏的这么严实。”沈冲边走边问道:“难道真是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她能倾国倾城?”
“你猜呗。”张爱嘉狡黠的一笑,说道:“你做电影杂志,难道还猜不来台湾的几个女明星?”
“林青霞?”
张爱嘉哼了一声,没好气的说道:“那些无良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天天炒作新加坡的事,她躲都躲不及,这时候哪有出来看舞台剧的心情。”
“哦,也是。”
林青霞在七月份去新加坡参加亚洲影展期间,被媒体爆料,说她因为感情问题,吃药自杀,闹的沸沸扬扬,此时风波还未平息,自然不会出来看实验剧团表演。
张爱嘉曾和林青霞一起演过《金玉良缘红楼梦》,一个演黛玉,一个演宝玉,两人关系不错,所以很为她不平,对媒体的炒作深恶痛绝。
不过这事和沈冲没什么关系,他还无缘得见林青霞,旗下的杂志也不报道这种花边新闻,张爱嘉的地图炮,打不到他。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他继续悠哉悠哉的瞎猜。
“林凤娇么?”
“她怎么可能会对舞台剧有兴趣。”张爱嘉在前面引路,她走上楼梯,说道;“难道我们台湾,只有她们两个是大美人?”
“二林二秦,名扬天下,谁不知道她们的大名。”沈冲呵呵一笑,说道;“不是她们,难道是甄珍不成?”
“甄珍姐现在惹的麻烦,比青霞还大,她会出来看舞台剧?”张爱嘉嗤笑了一声,说道:“你是看谁的报道多,就猜谁吧?”
“给点提示嘛。”沈冲笑道:“台湾女明星,多如天上星,我哪能一个个的猜。”
“好吧。”张爱嘉站在走廊前,说道:“反正你马上就看到她了,我就给你个提示,她曾经上过你的杂志封面。”
沈冲心里一动,恍然说道:“原来是胡茵梦。”
“人都看到了,你才猜到,可真够迟钝的。”
确实挺迟钝的……
胡茵梦号称台湾第一知性美女,名门出身,先在台湾名校辅仁大学读,然后又去美国留学,有这种经历,对舞台剧这种比较高雅小众的表演形式有兴趣,也不难理解了。
沈冲一时没想起来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胡茵梦的容貌和气质,完全不输名满港台两地的林青霞和林凤娇,是七十年代台湾青年的梦中情人,可惜进入八十年代后,台湾电影完全沦陷,她在香港发展的又不太顺利,早早的息影了,缺乏重量级的代表作,所以日后沈冲还是通过李敖的各种八卦,才知道她的存在。
胡茵梦此时正值青春年华,风采夺目,沈冲见到之后,脑海里只想到四个字——珠圆玉润。
可惜如此美人,却被李敖糟蹋了……
张爱嘉介绍之后,沈冲握着她柔若无骨的手,心中腹诽。
“沈先生,这位是吴静吉博士。”胡茵梦很优雅的介绍身边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他是耕莘实验剧团的艺术指导。”
“吴博士你好。”
“沈先生你好。”
“这位是耕莘实验剧团的主要演员,金士杰,我们都叫他金宝。”
沈冲立刻把胡茵梦抛在脑后,他握住这位穿着旧衣服的瘦弱青年的手,极为热情的说道;“金老师,你好你好。”
——————————————
注1:这句话是根据杨祖珺的言论而来。
注2:耕莘是纪念天主教红衣主教田耕莘建立的教堂,属於耶稣会。这个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团体,自从1540年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教育文化艺术,对德国、法国的戏剧发展影响很大。基於这个传统,在台北的耕莘文教中心,一直都热心支持文艺活动,提供剧团排演场地。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二卷 第十一章金士杰()
沈冲写《活埋》剧本的时候,最初考虑的演员是曾江,然而在张爱嘉说起舞台剧之后,他立马就想到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