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杰哥,小囡刚出世,你怎么不在香港多呆几天?”在办公室里,一见面,沈冲就用粤语对闻人杰抱怨道:“我给了你一个月的假,你这一跑,嫂子肯定恨死我了。”

    “不会的。”闻人杰一如从前,憨笑道:“小青让我回来的,她说你给我这么高的工资,要多干活。”

    “你啊你,嫂子不抱怨,女儿以后也要抱怨的,你这个做爸爸的,才陪她几天就跑了。”

    闻人杰的夫人在十月初,给他生了个女儿,他回香港呆了几天,就跑回硅谷了……

    沈冲知道他情商低,也不再说什么了,开始问正事:“《吃豆人》开发进度怎么样?”

    “很顺利。”詹姆斯斜斜扭扭的坐在电脑前,嚼着口香糖,说道:“已经完成80%的工作了。”

    “圣诞节前,能不能发行?”

    “没问题。”詹姆斯满口答应,他夸赞道:“小杰jet现在程序写的又快又好,如果数学知识再多一点,完全可以独自开发游戏了。”

    “非常好。”沈冲闻言大喜,立刻说道:“杰哥,等《吃豆人》发行之后,我准备在香港开设分公司,到时候你就可以全家团聚了,天天看到小囡了。”

    “好。”闻人杰面带笑容,答了一句。

    詹姆斯夸张的举手,大声嚷嚷道:“我也要回香港。”

    沈冲奇怪,说道:“你是美国人,在硅谷工作,不是很好吗?”

    “我爱香港。”詹姆斯舔了一下舌头,说道:“我爱香港的美食。”

    ……

    沈冲这次来动视,是为了布置新的任务——研发掌机。

    研发游戏机是个非常烧钱的活,雅达利公司研发vcs,花了1亿美元,要知道那可是1976年的一亿美元……

    虽然耗钱,但要是研发成功了,利润也丰厚的惊人,雅达利vcs在1982一年,销售额就达到22亿美元,为华纳贡献了一般的营收。

    所以有钱了之后,沈冲立刻雄心勃勃的想要捣鼓游戏主机。

    依照后世的惯例,一款游戏主机的寿命,大概是七八年的样子,雅达利vcs是1977年上市的,此刻正值巅峰期,沈冲不想掠其锋芒,所以打算以《俄罗斯方块》为主打,开发一款类似game…boy的掌机,相对来说,掌机的研发费用,要比家用主机低的多,先易后难,现在这小身板,还玩不起家用游戏主机,等以后身家过10亿了,再去捣鼓吧……

    只是game…boy是1989年才面试的,不知道以1979的硬件条件,能不能生产出来?

    “有两个难题。”听完沈冲的叙述之后,动视的首席技术官大卫…克雷恩说道:“一个是可更换游戏功能,一个是显示屏。”

    “怎么说?”

    “这么小的游戏机,没有合适的存储媒介作为游戏载体。”大卫…克雷恩解释道:“卡带做不到那么小。”

    “那就不要这个功能了。”沈冲立刻把game…boy的“可更换游戏”功能阉割了——反正当年内地流行的那些山寨玩意,貌似也不具备这个能力,一样卖的很火,然后问道:“出厂时,直接把《tetris》固化在内存里,这个应该没问题吧?”

    “如果只内置《tetris》的话,目前市场上的cpu和内存完全够用。”大卫…克雷恩点头,然后说起下一个问题:“但我不确定当前的液晶显示屏可用,响应速度太慢了,当方块掉落达到一定的速度,我怀疑会出现很严重的残影。”

    “日本人对好像对液晶很有研究。”沈冲想了想,说道:“你可以去咨询一下夏普和索尼,看看他们有没有新式的液晶屏。”

    大卫…克雷恩不屑,说道:“液晶屏是rca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日本人只会剽窃,他们会能有什么创新?”

    “rca?”沈冲想起早上在cbs的录影棚里看到的器材标志,问道:“是发明电视机的那个美国无线电公司吗?”注1

    “是的。”

    “那就去问问rca,看看他们的液晶研究有什么新成果。”

    “不用去了。”詹姆斯在一旁插嘴说道:“我在普林斯顿上学的时候,在rca实验室做过兼职,听说rca的高层为了保证现在的电视机利润,不愿意投资研发液晶显示屏,乔治…海尔迈耶早就辞职了。

    “乔治…海尔迈耶是谁?”

    “是液晶显示屏的发明人。”詹姆斯吐掉口香糖,说道:“听说他现在去了德州仪器工作。”

    ——————

    注1:rac即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发明了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和录像机生产商,80年代被通用电气收购。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二卷 第三十三章代表团() 
即使日本人能提供合适的液晶屏,动视游戏公司毫无研发硬件的经验和能力,招聘人才,建立实验室,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根据大卫…克雷恩的估算,掌机的研发费用,至少要1000万美元。   w w wnbsp;。  。 c o m

    虽然费用不菲,但沈冲还是拍板决定立刻开工,只要研发成功,以《俄罗斯方块》加game…boy合体的威力,研发费用分分钟就赚回来了。

    除了捞钱之外,沈冲这么做,也是为了切入计算机硬件制造系统,为研发数字电影系统奠定条件。

    比如cd,dvd,蓝光,这些和电影关系密切的载体,都和ps游戏机脱不了干系。

    而现在,液晶显示屏,数字摄影机的核心部件ccd图像传感器,数字放映机的核心部件数字光处理芯片dlp等等,都处在萌芽状态,正是下手抢占先机的时候。

    不过想要占据先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根据詹姆斯从rca实验室打探到的情报,1969年,乔治…海尔迈耶辞职之前,在报告中提到,想要让液晶lcd显示器达到和当前crt显示器相同的效果,研发费用至少需要1亿美元,而这个数字,让rca公司雪藏并放弃了发展液晶技术。

    lcd显示器直到90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应用,沈冲觉得,这个研发数字,至少要在后面加个两个零……或者三个零才算靠谱。

    ccd图像传感器,目前只能提供一万像素分辨率,而数字电影摄影机,至少需要千万以上的像素,这差距不要太大……

    数字光处理芯片dlp,更是连影子都还没出现。

    这些都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息息相关,而凡是和集成电路沾边的,研发费用都是天文数字。

    除了这些之外,cpu,内存,显卡,声卡,硬盘等等,全都需要飞跃式的发展之后,数字电影才能具备推广的条件,就算再给沈冲两根金手指,让他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也玩不起来这么多高科技玩意。

    所以只能找人合作……

    制造游戏主机,可以方便的和各大计算机巨头接触,而销量一旦上去了之后,话语权就会增加,到时候合作研发新技术,就有了借口和筹码。

    数字电影任重道远,短期内无法有突破,沈冲只好把目光重新放在了传统的电影制作领域。

    经过《疯劫》和《活埋》的历练,沈冲对香港当前的电影工业链条有了全方位的认识,他感觉这其中,最弱的一环,是胶片冲印。

    香港的冲印公司设备老旧,员工专业水平低下,又千方百计的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导致冲印效果不佳。

    邵氏虽然号称从摄影到冲印一条龙,但大投资大制作,都会送到日本去冲印。

    嘉禾同样如此,以前的李小龙电影,现在的成龙电影,全都送去日本冲印。

    所以香港**十年代出的低成本影片,画质普遍不佳,灰蒙蒙的,色彩偏暗,缺乏质感。

    哪一环最弱,就从哪一环下手,沈冲打算在香港投资兴建一个高水平的冲印厂,然后用低价高质的服务击溃其他竞争者,垄断这一行,扩大他在香港电影圈权势——要是谁不听话,就自个打个飞的,去日本吧您。

    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一部投资100万的电影,在香港冲印,价格在5万左右,而去日本,至少要10万,这还不算来回机票和食宿……对资金紧张的独立制片商来说,这其中的差价,不能不考虑。注1

    在奥维茨的斡旋和带领下,沈冲参观了派拉蒙和环球在洛杉矶的两间后期制作工作室,咨询了一下冲印设备的行情,等他走出来之后,那股手握上亿资金的土豪气息荡然无存,重新回归土鳖状态……

    如果全部选择当前最好的设备,一套由压片机、洗片机、胶片清洁机、配光机、接片机等设备组成的冲印车间,售价高达3000万美元

    电影真不愧是天底下最烧钱的行业之一……

    ……

    10月20日,洛杉矶。

    沈冲斜靠在一辆面包车的车厢上,看着站在环球影城门口,拿着麦克风做讲解的莉莉,用普通话问身边的一名中年男子:“周科长,你看这套设备如何?”

    那男子剃着板寸头,穿着一套料子不错,但版型非常老的西装,他眯着眼睛,盯着莉莉对面男子肩上的摄影机,说道:“这套系统好像是专门为新闻采访设计的。”

    “周科长不愧是技术高手,真是慧眼如炬。”沈冲笑着解释道:“这套系统名叫电子新闻采集系统,简称eng,美国现在大部分的电视台,新闻采访都用这个,号称电视新闻史上的革命性设备。”

    “美国人的技术,确实很厉害。”周科长感叹了一句,说道:“我们中央电视台,用的还是八一厂淘汰的摄影器材,又重又不方便,基本不具备外出采访的能力,这套系统,只要一个小摄影机和一台录像机,轻便小巧,要是遇到突发新闻,提着就能跑,而且声音与画面同步记录,编辑起来也方便,很实用,真的很实用。”

    “前段时间,我在北京见到王台长,听他说起。”沈冲轻描淡写的说道:“中央电视台器材紧缺,连胶片都要从北影厂化缘,是不是真的?”

    周科长呵呵笑了两声,有点尴尬的说道:“国家现在不富裕,资源确实有点紧张。”

    这时,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穿着有些土气的年轻女人小跑着走了过来,她神色兴奋的说道:“周科长,你也来试试这个机器,研究研究,看回去之后能不能仿制出来。”

    “好。”周科长顺势点头,走了过去。

    中美两国在元旦正式建交,邓公访美之后,两国民间交流迅速升温,这几个人,是中国电影电视技术代表团的成员,他们应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的要求,前来洛杉矶参加该协会的年会,进行友好访问的。注2

    沈冲在离开北京之前,从电影局获悉了这个代表团的行程,所以特意在洛杉矶多呆了一天,招待他们。

    这时候内地还没什么**现象,能代表国家出来访问的,无一不是具有真材实料的牛人,代表团的团员,都是中国当前电影行业里最顶尖的技术人才,虽然因为动乱和技术封锁的缘故,水平或许不是世界一流的,但他们年纪都不大,未来发展空间很高——无论是行政上,或者是技术上。

    周科长名叫周纯荣,是中央电视台的技术骨干,中央电视台是1978年由北京电视台改组而成的,人才器材都很紧缺,可谓一穷二白。

    沈冲弄来的这套电子新闻采集系统,就是为中央电视台准备的。

    电视台是一个电影帝国必须具备的战略资源,而在内地,绝无可能存在私人电视台,所以沈冲只能打香港的电视台主意,不过香港文化和自然资源有限,撑不起沈冲需要的内容,以后必然会经常去内地制作节目,要是此时雪中送炭,和中央电视台搞好关系,日后好处多多。

    叫走周科长的这位女子,名叫凌婉君,是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是代表团里最年轻的一个,英语很流利,这在内地,是稀缺人才。

    “凌小姐,感觉洛杉矶怎么样?”

    “很繁华。”凌婉君学着沈冲,靠在车厢上,说道:“美国真发达,到处都是车,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用不了多久,这些东西,我们中国也会有的。”沈冲呵呵一笑,问道:“凌小姐,你长的这么漂亮,为什么不去电影厂做演员,却去研究电影器材?”

    内地此时风气保守,凌婉君明显不能适应沈冲的夸赞,她低着头,面色微红,掠了一下耳边的头发之后,才说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搞科研的,我从小就跟他们学,长大了当然也做这个咯。”

    沈冲看她的脸越来越红,忍不住想笑,这么淳朴的妹子,在后世,早就灭绝了,为了消除尴尬的气氛,他轻咳了一声,问道:“对了,你平时都研究什么课题?”

    “我现在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