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林凤娇的演技并不出色,她能拿奖,一是因为角色讨好——众所周知,演残障人士,很容易在各大电影节上出彩,二是因为1979年没有竞争对手——《欢颜》的胡慧中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而徐枫在《山中传奇》中,并没有新意和突破。

    金马奖的报名时间,一般是8月初截止,前世《疯劫》是11月份上映的,所以错过了1979年的金马奖,而现在,在沈冲影响下,《疯劫》提前半年上映,正好参加了今年的金马奖。

    《疯劫》的剧本修改之后,加强了感情冲突,爱情友情亲情交织,角色形象丰富,片长也增加了十多分钟,张爱嘉戏份吃重,有了更多的表演空间,在前世的老版本里,她的表演就备受影评人赞誉,新版本里自然更加出色,以沈冲的观感,她完全甩开林凤娇好几条街。

    但“二林二秦”名动台湾,林凤娇炙手可热,粉丝众多,广受喜爱,哑女的角色,加上大众电影公司十周年的光环加成,拿奖的呼声很高,而张爱嘉在港台两地跑来跑去,以前演的大都是配角,连一线女星都算不上,声势明显不如。

    所以从九月份开始,沈冲就授意旗下的杂志,不断的刊登有关《疯劫》的评论文章,有针对性的鼓吹张爱嘉的表演才华,用来实验《电影时代》和《第一电影评论》在台湾电影圈里的真实影响力。

    最终张爱嘉击败林凤娇,拿到金马影后,让沈冲极为满意——这说明自己初步掌控了左右港台两地电影圈舆论风向的能力,之前的苦心没哟白费,大把的金钱没有白烧。

    ……

    回到酒店,沈冲打开自己定好却没有入住的套房,拿起电话,拨通了汇丰银行提供的24小时服务号码。

    “沈先生,我是凯特。”电话响了两下,就被接通,一个非常悦耳的女声用英文问道:“请问需要什么服务?”

    “凯特,今天是你值班啊。”沈冲松了松领带,问道:“最近几天,有哪些著名的媒体报道过我?”

    “请稍等。”片刻之后,凯特开始汇报:“沈先生,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资料,最近一周,《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都刊登过有关您的内容,在香港本地,有二十多家媒体报道过你。”

    “都说了些什么?”沈冲从内地回到香港后,天天忙的脚不沾地,这两天来台湾参加金马奖,才算缓了一口气,躲在美人香闺里休息,所以没怎么关注媒体信息,他问道:“有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

    “《华尔街日报》和《经济学人》都是评论性的文章。”凯特电话里停了一下,然后说道:“前天出版的《商业周刊》,详细报道了你的商业活动。”

    “所有的?”

    “是的。包括魔方,苹果公司,个人软件连锁公司,动视游戏公司,以及上个月在硅谷的几笔风险投资。《商业周刊》分析之后,认为您的资产,超过5亿美元,是世界50大富豪之一。”

    沈冲恍然。

    难怪今晚那么多记者发疯似的围堵……

    难怪蒋经国要见他……

    沈冲接受《福布斯》专访的时候,正值苹果公司收购visicalc的谈判期间,所以他大谈特谈的“知识经济”的概念,没有过多的渲染自己的身家,读者也只以为他是个天上掉馅饼正好砸中脑袋的幸运儿。

    在1979年,普通大众连什么是个人电脑都搞不清楚,visicalc这种拗口的软件玩意,更不明白了,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沈冲的财富形象很虚幻,不真实。

    这就好比一个拿着千万虚拟游戏币的玩家,在不玩游戏的人眼里,屁都不是一样。

    然而魔方,连锁店,电子游戏,都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东西,《商业周刊》这一曝光,又贴了个5亿美元的标签,立刻就引起轰动了。

    5亿美元,放在后世,不过是各大高科技公司老板身家的一个零头而已,然而放在1979年,那可真的不得了。

    5亿美元,折合港币,是23亿,1978年一整年,香港政府卖地皮的所有收入,也不过才29亿而已……注1

    在香港和台湾,一个中等规模的上市公司,市值也就几亿而已。

    是不是真的有5亿美元的身家,沈冲不知道,他也不在乎,即使《商业周刊》是世界级权威财经杂志,但它说值5亿,就真的值5亿么?

    况且钱到了一定程度,就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已,并没有多少意义……

    再次松了松领带,沈冲又问道:“香港媒体有什么报道?”

    “一片惊呼。”

    凯特言简意赅的回答,让沈冲为之莞尔,笑过之后,他问道:“那个有关录像机的市场调查报告,有结果了吗?”

    “有了,ac尼尔森公司在今天下午,把结果发了过来。”凯特很熟悉业务,她立刻报告说道:“截止到1979年10月,录像机在美国的销量,不足60万台,拥有录像机的家庭,还不到全美家庭总数的2%。”注2

    “购买**呢?”

    “超过四成的消费者不知道有家庭录像机这种商,超过七成的消费者认为录像机太贵。”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凯特。”

    挂掉电话,沈冲摸着下巴,坐在床头,发了一会呆,然后感觉时间差不多了,才站起来,离开房间,朝餐厅走去。

    ……

    参加庆功宴的,除了《疯劫》之外,还有《山中传奇》的剧组——《山中传奇》虽然不是东方魅力出的,但胡金铨现在是自己人。

    沈冲在北京和胡金铨达成了协议,用80万港币为代价,把“金铨电影公司”改组为“金铨电影工作室”,成为东方魅力的全资子公司。

    《山中传奇》在这次金马奖上,斩获了最佳导演、最佳美术设计、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录音五项大奖,风头更胜《疯劫》。

    人逢喜事精神爽,胡金铨拿着奖杯,一马当先的走进餐厅,他看到沈冲之后,立刻招手,说道:“阿冲,你过来,我给你介绍几个人。”

    “胡老师,用不着介绍。”沈冲看到他身后高大粗黑的身影,立刻上前,笑着握手欢迎,说道:“李翰祥大导演,能不认识吗?”

    李翰祥肥头大耳,身材魁梧,气度不凡,他和沈冲握了握手,说道:“我和金铨好久没见,所以今天是不请自来,沈先生见谅。”

    “哪里哪里,李导演能赏脸,是我的荣幸。”沈冲一摊手,说道:“里面请。”

    李翰祥是六七十年代港台四大导演之首,辈分高,名气大,门生故旧遍天下,他来参加庆功宴,沈冲是求之不得。

    不过结交了胡金铨,李翰祥早晚也会认识的——这两位是结拜兄弟,莫逆之交。

    李翰祥之后,是一位瘦高个子的中年男子,沈冲也认识,他笑着欢迎道:“黄老板,你好。”

    “叨扰了。”这位男子名叫黄卓汉,是第一影业公司的老板,《山中传奇》的投资人和发行人,他和沈冲握手,说道:“沈先生,今晚先在你这里庆功,明天再去我那里。”

    “好,好。”沈冲含笑应道。

    第一影业公司是邵氏、嘉禾和台湾中影之外,港台地区第四大电影发行机构,沈冲巴不得和他多打交道,况且他有心要收购《山中传奇》的版权。

    在《山中传奇》的配乐师吴大江,摄影师陈俊杰和录音师周少龙之后,沈冲终于看到他期待的人了。

    “徐枫小姐,你好。”

    “沈先生好。”徐枫这次入围了最佳女主角,却铩羽而归,不过看她的表情,倒也没什么失落,她笑盈盈的介绍身边的人给沈冲认识:“这位是我未婚夫,汤君年。”

    “汤先生你好。”

    沈冲是个靠金手指起家的伪劣商业奇才,而汤君年是真正名符其实的商业奇才,他22岁一个人独创台湾,靠卖窗帘起家,一年就做出了5亿的销售额,然后打造了资产百亿的汤臣集团。

    徐枫做演员,拿了两届金马影后,一届亚洲影展影后,息影之后做制片人,投资制作了《霸王别姬》等经典电影,丈夫去世后,她又经营汤臣集团,操控这艘商业航母稳步发展。

    做演员,做制片人,做商人,统统能做到最好,徐枫是一个传奇。

    ——————————————

    注1:数字来自《香港股史》

    注2:根据《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1980年的数字。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五章 版权() 
沈冲办庆功宴;事先并没有张扬;然而除了李翰祥之外;又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不请自到的客人以及闻风而来的记者。

    客人沈冲很欢迎;至于记者;沈冲和他们约法三章:不采访;不偷拍;不报道失礼的事;然后也放了进来;这个年代里;记者的节操;似乎还值得信任。

    毕竟是五星级酒店;空间够大;经理也够专业;很快又搭了两排自助餐的台子;并且把隔壁的咖啡厅也打开了;作为休憩闲聊的地方;人虽然多;却不拥挤。

    沈冲在场地里绕了一圈;和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客人应酬了一遍之后;走到餐桌前;随手拿了个盘子;准备搞点吃的;此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他还真有点饿。

    “沈先生;这里高朋满座;群贤毕至。”黄卓汉也拿着个盘子;凑了过来;说道:“明天我那庆功宴;可是要黯然失色了。”

    “黄老板说笑了。”沈冲叉起一块小蛋糕;说道:“办的仓促;都是些粗鄙食物;没想到来了这么多朋友;很失礼啊。”

    “吃的东西不重要。”黄卓汉环视着餐厅;说道:“吃东西的人才重要;沈先生;你现在的声势;可真了不得;我做了三十多年的电影;算是薄有面子;但绝对没本事把这么多人聚在一起。”

    “哪里;我不过是借了金马奖的东风而已;金马奖太小气;舍不得送夜宵;所以大家都来这里了。”沈冲笑着谦虚;他吃了一小口蛋糕;看了看黄卓汉的神情;说道:“黄老板;金马奖也结束了;之前我提的那件事;是不是该有个了结了?”

    “好说;好说。”黄卓汉笑的跟个狐狸似的;说道:“沈先生准备怎么买?”

    没错;沈冲是想收购他手上的《山中传奇》电影版权。

    《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是胡金铨弄的双黄蛋;一体双生;虽然情节故事完全没有关联;但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批员工;相互交错着拍出来的;颇有传奇色彩;沈冲把《空山灵雨》收入囊中之后;自然也不想放过《山中传奇》。

    只不过黄卓汉是个老江湖;之前问过几次;他左推右推;明显是想等金马奖颁奖之后;坐地起价

    沈冲没有直接报价;他微一沉吟之后;问道:“黄老板;你的第一影业公司;有多少部电影的版权?”

    黄卓汉目光一闪;他不确定的说道:“大概有四五十部吧;沈先生是想?”

    “每个人都有爱好;有的人喜欢收藏古董;有的人喜欢收藏画。”沈冲拿叉子随意的比划了一下;说道:“而我喜欢收藏电影;黄老板;有没有兴趣出售这些电影的版权?”

    “所有的?”

    “所有的。”沈冲肯定的点头;说道:“只要拷贝没坏;还能正常放映的;我都要。”

    “黑白片也要?”

    “黑白的也要。”沈冲再次点头;说道:“不管是粤语的;国语的;还是闽南语的;我统统都要

    黄卓汉闻言;愣住了。

    他是个生意人;压根就不信沈冲买电影版权;是为了收藏。

    收藏古董;收藏画;日后能升值;可收藏电影;有什么用?

    况且既然是收藏;自然要收好货;千年的玉器是宝贝;千年的石块还是石块;沈冲不论好坏;连十几年前的黑白老电影都要;肯定另有所图。

    拿出去重新放映?

    不太可能;老电影完全没有市场;票房可能还抵消不了电费。

    卖电视台?

    在香港;h有邵氏的片库支持;完全不需要购买第三方的电影;如此一来;丽的电视处于完全垄断状态;反正只有我买;爱卖不卖;所以价格很低。

    台湾这边;三个电视台全是官方经营的;自然有同是官方机构的中影公司提供片源;独立电影公司也没有议价权。

    卖给电视台;放一次才几千块;黄卓汉不信身家过亿的沈冲会看上这种蝇头小利。

    “黄老板。”沈冲见他发呆;又问了一句:“这笔生意;你觉得如何?”

    难道是做录像带?

    也不太可能;胶片转磁带的设备要好几百万;录像机也很贵;只有富贵人家才会买;做录像带;一年卖个几千盒;猴年马月才能收回成本……

    黄卓汉一边寻思;一边敷衍道:“沈先生;电影胶片需要防火防潮防霉;你收藏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