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风云再起 +花之芬芳人生
“哈哈……”
我们所有人狂笑。
“对了,我也说一个。”
兰奇好不容易憋着笑,
“听我爸他们聊天说的,他们有个同学去英国留学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以前曾经是很率真很粗鲁的一个人,回来之后居然变得彬彬有礼。”
“那次我爸他们同学聚会,我爸和他同学两个人先到了,那天很热,我爸就说我们先进去吧,里面有空调,他死活不肯,说我们班上的女同学还没到呢,我要等她们来了再一起进去,我爸当时就在感慨这人怎么出个国变了这么多?就自己先进去了。后来吃晚饭他们要过马路,当时是红灯,但四周没有车,根据正常的生理反应,我爸说其他人拔腿就想冲过去,按常理来说,这个同学应该冲得比其他人还快的,但是那天他突然一把抱住冲在前面的一个人,当时那个人愣了,说这里这么多人在你干嘛着我,我爸这个同学就说你怎么可以乱穿马路你怎么可以这么无耻?”
“那个瞬间,我爸说他的眼眶湿润了,他说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啊。”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爸陪这个同学去吃饭,然后惊奇地发现这个同学已经变回他出国前的德行了,我爸回家以后感慨万分,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啊文化的熏陶……”
哈哈……
这次所有人全部笑得喷饭,谷清捂着肚子伏在我的身上,
“哎呀,开菲,笑死我了,哈哈……”
“我来说一个。”
大家的兴趣都来了,穆达也笑嘻嘻地接过了口,
“我说个起名字的问题:大家知道吗,中西方都不愿意以献花、野草起名字,什么牡丹玫瑰,小红小翠了,一听就变味了;张建、李建,但不能叫范建(贱)了;成都以前有个建(贱)人学校,你打电话咨询,服务小姐会说:您好,贱人。”
“噗!”哥哥的一口水全部喷了出来。
我们所有人狂笑,正在这个时候,几个一起学习的同学走了过来,其中领头的自我介绍,
“你们好,我叫李建,我……”
我们所有人当场傻愣,片刻后,全部爆发出狂笑,让这一位开口的仁兄当场当了机,尴尬地看着我们。
“对不起啊,我们刚才正在讲笑话。”兰奇强忍住笑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要是我们再狂笑下去,我估计李建会气得当场离去,他后面的几个人的表情都不怎么好呢。
“坐吧!有什么事吗?”兰奇问着他们,我们其他人都还没有恢复过来,还在窃窃地笑着,肩膀一耸一耸的。
“你们口语都很好,我们是北京四中的,他是刘舟,这位是赵羽缘,这是杨飞宇想要和你们交个朋友。”李建友好地说。
“你好,我们是成都七中的……”
李建算是我们在新东方培训认识的第二个朋友吧!
第一个是王达的同桌,庞斌,一个超级搞笑的人!
在友好的氛围中,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体会,和不同人的交流,不但能够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更主要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能够让人迅速成长起来。
不得不承认在北京长大的小孩,眼界确实要比其他人要宽广的多,我们几个不是自夸,在成都能够比得上我们的人不多,但是和这些北京的小孩比起来,居然只是一个平手,而且很多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与他们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不过后来熟了,听李建说才知道他们几个对我们也是非常好奇和佩服,北京的小孩很少服人,都觉得自己能力是最强的,北京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小孩的思维受西方影响非常大,为人处事都带着老美那种独特的自信。对于西部的城市成都出来的学生,他们也只是耳闻,很少接触。结果没有想到,居然在新东方培训班里看到成都的学生,这个认识让他们异常惊讶!
也让他们明白我们几个的家世肯定是非富即贵吧!
这句话他们没说,不过我能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出来,而且我充分肯定他们几个人的家世也不差。
北京什么都好,就是政治色彩太浓了,这种政治氛围远远超过了成都,大多数人会很有方向地跟和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接触。
不是说这种方式不好,只是大家习惯不同罢了!
成都出来的人大多比较休闲,北方和沿海很多人都很看不惯呢!
李建他们几个给我感觉应该是高干子弟,特别是李建,平时说话的那个飞扬跋扈啊,真的很嚣张,不过还好,在我们的面前不明显。
重生之风云再起 正文 成长(四)
章节字数:3341 更新时间:09…05…23 16:43
成长(四)
“今天哪个老师讲?”我跑到教室里坐下,问着身边的谷清。
“好像是俞老师。”谷清眼睛都不眨地看着手里编写的新东方教程。
“哦。”我嘴上毫不在意,但是心中对俞敏洪老师可是充满了期待啊!
新东方的三剑客果然名不虚传啊!
第一天来,上课的徐小平老师就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下马威,将来自四面八方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全部狠狠震了一遍。
“英语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枯燥是因为你必须要不断地重复很多同样的工作。练习英语发音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如果语音不过关,你就无法分辨对方的发音,听力受挫,交流就非常困难,因此大家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语音。”
“还要学会用西方人的方式思维。”
“用西方人的习惯交流。”
“在新东方,我们将会给大家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让所有人置身于一个处处可闻英语的环境。”
“在接下来20多天的生活中,在新东方的生活区,所有老师学生都尽量英语进行交流!”
……
当时所有人以为徐老师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接下来的生活让所有人差点崩溃,在新东方的生活园区,上至老师,下至食堂,小卖部的职员,居然全部用英语进行对话,无法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干脆就闭嘴,用手势。
如果不是偶尔老师嘴巴里还会说一些中文的笑话,估计所有人全崩溃!
学校广播里播放的是BBC,地道的英语不断地刺激着大家的听觉。
晚饭后的休闲是观看美国原声电影,是没有字幕的,看完后大家对电影进行讨论。
接连两天,所有前来参加突击学习的人居然很快适应了这种残酷的变化,我不得不感慨大家良好的适应能力。
翻开书,我等着未来留学教父俞敏洪老师的身影。
现在的人不会明白俞敏洪三个字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70%的哈佛、耶鲁的中国留学生见面后会叫一声俞老师;意味着他的新东方通过培训将外语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意味着他将会成为10年后中国青年心中的一个神话。
“Goodafternoon,mystudents!”爽朗的声音响起。
“Goodafternoon,MrYU!”现在的学生对这位创办新东方的掌门人还是比较尊敬的。
()
俞敏洪老师不愧是新东方的掌门人,精彩的讲解很快征服了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为他的精彩讲解而震撼!
“一起吃饭吧!”
虽然老师规定一定要说英语,但是在私下里,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喜欢说中文,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还要躲着别人。
端着饭盒,我们几个人在宿舍后的花园吃着晚饭。
“对了,给你们讲个故事,是我同桌讲的。”王达端着盒饭笑嘻嘻地看着我们。
他的那个同桌我们都知道,特搞笑的一个人,生活阅历非常丰富,游遍了大江南北,现在想到国外去体验生活了,所以跑来考托福。
“他说啊,以色列人其实对我们中国很好,我们对他们一般。每次我们想要什么先进的技术,都会首先想到去跟以色列买,然后以色列人就特生气,‘别谈钱!我们是兄弟,谈钱伤感情!’以色列人对我们这么好的原因是因为在二战时期上海收留了一大批犹太难民,当时纳粹的势力很大,全世界人都不敢收留犹太人,但是上海收留了。这其实是因为当时的上海老百姓比较傻,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在我们看来,外国人都长一个样……当时的日军也把犹太人围在一个集中营里,没有杀他们,但不给他们吃东西。上海的那些老太太心肠软,看那些犹太人可怜就把鸡腿隔着围墙扔进去,于是十几个犹太人抢一个鸡腿。……”
看着我们专注听他讲的样子,王达得意地仰着头,
“他说他有个同学现在以色列留学,说在那里感觉特好,你只要站在马路中间大喊一声,我是从中国来的,或者再加一句,我是从上海来的,一堆鸡腿就向你飞过来了。”
“哈哈……”
我们所有人狂笑。
“对了,我也说一个。”
兰奇好不容易憋着笑,
“听我爸他们聊天说的,他们有个同学去英国留学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以前曾经是很率真很粗鲁的一个人,回来之后居然变得彬彬有礼。”
“那次我爸他们同学聚会,我爸和他同学两个人先到了,那天很热,我爸就说我们先进去吧,里面有空调,他死活不肯,说我们班上的女同学还没到呢,我要等她们来了再一起进去,我爸当时就在感慨这人怎么出个国变了这么多?就自己先进去了。后来吃晚饭他们要过马路,当时是红灯,但四周没有车,根据正常的生理反应,我爸说其他人拔腿就想冲过去,按常理来说,这个同学应该冲得比其他人还快的,但是那天他突然一把抱住冲在前面的一个人,当时那个人愣了,说这里这么多人在你干嘛着我,我爸这个同学就说你怎么可以乱穿马路你怎么可以这么无耻?”
“那个瞬间,我爸说他的眼眶湿润了,他说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啊。”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爸陪这个同学去吃饭,然后惊奇地发现这个同学已经变回他出国前的德行了,我爸回家以后感慨万分,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啊文化的熏陶……”
哈哈……
这次所有人全部笑得喷饭,谷清捂着肚子伏在我的身上,
“哎呀,开菲,笑死我了,哈哈……”
“我来说一个。”
大家的兴趣都来了,穆达也笑嘻嘻地接过了口,
“我说个起名字的问题:大家知道吗,中西方都不愿意以献花、野草起名字,什么牡丹玫瑰,小红小翠了,一听就变味了;张建、李建,但不能叫范建(贱)了;成都以前有个建(贱)人学校,你打电话咨询,服务小姐会说:您好,贱人。”
“噗!”哥哥的一口水全部喷了出来。
我们所有人狂笑,正在这个时候,几个一起学习的同学走了过来,其中领头的自我介绍,
“你们好,我叫李建,我……”
我们所有人当场傻愣,片刻后,全部爆发出狂笑,让这一位开口的仁兄当场当了机,尴尬地看着我们。
“对不起啊,我们刚才正在讲笑话。”兰奇强忍住笑主动和别人打招呼,要是我们再狂笑下去,我估计李建会气得当场离去,他后面的几个人的表情都不怎么好呢。
“坐吧!有什么事吗?”兰奇问着他们,我们其他人都还没有恢复过来,还在窃窃地笑着,肩膀一耸一耸的。
“你们口语都很好,我们是北京四中的,他是刘舟,这位是赵羽缘,这是杨飞宇想要和你们交个朋友。”李建友好地说。
()好看的txt电子书
“你好,我们是成都七中的……”
李建算是我们在新东方培训认识的第二个朋友吧!
第一个是王达的同桌,庞斌,一个超级搞笑的人!
在友好的氛围中,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自己的体会,和不同人的交流,不但能够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更主要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能够让人迅速成长起来。
不得不承认在北京长大的小孩,眼界确实要比其他人要宽广的多,我们几个不是自夸,在成都能够比得上我们的人不多,但是和这些北京的小孩比起来,居然只是一个平手,而且很多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与他们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不过后来熟了,听李建说才知道他们几个对我们也是非常好奇和佩服,北京的小孩很少服人,都觉得自己能力是最强的,北京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小孩的思维受西方影响非常大,为人处事都带着老美那种独特的自信。对于西部的城市成都出来的学生,他们也只是耳闻,很少接触。结果没有想到,居然在新东方培训班里看到成都的学生,这个认识让他们异常惊讶!
也让他们明白我们几个的家世肯定是非富即贵吧!
这句话他们没说,不过我能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出来,而且我充分肯定他们几个人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