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难为
周三太太被两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裹着,一时竟挣不开。待要责骂,毕竟不是自家丫头,且如燕已经将如鹂骂了,自己再骂,未免太失身份。待要让吴氏或绮年来处置,吴氏正咳得撕心裂肺,绮年忙着给母亲拍背喂水,哪里顾得上。这个哑巴亏只好咽了,没好气道:“罢了。如此,我今日先家去,回头再来说这事也罢。”
绮年起身道:“母亲不能起身,我送三婶婶出去。”
周三太太正中下怀,拉了绮年的手往外走,一面笑嘻嘻道:“好姑娘,你可不知,婶子给你寻了门好亲事!”
如燕跟着绮年出来送客,听见周三太太竟越过吴氏与绮年说这话,恨得牙根都痒了,真个恨不得再端一杯水来泼在周三太太身上。却听绮年不动声色道:“三婶这话说得奇怪,我身上重孝未除,婶子却提什么说亲的事,不知是哪本圣贤书上的道理,改日倒要去向三叔请教。”
周家三房老爷虽只考中一个举人,却是素爱标榜自己诗书传家恪守圣人训的,每日里圣贤古语不离嘴边,若是族中有些什么事,他必要搬出《论语》《孟子》上的话来教训人。
周三太太一窒,这才正眼仔细打量绮年。只见绮年穿一件湖蓝色散绣银线暗花的斜襟褙子,下边蜜合色半旧的锦裙,虽刚过了十三岁生日,却是身形挺拔,比自家十四岁的女儿还似要高上几分。
因在父孝之中,绮年头上不戴艳色首饰,只是一根镶绿松石的银钗,旁边几朵珍珠花钿,通身上下竟有些冰雕雪塑之意。肌肤虽略黑些,却显着面色红润,比之普通闺阁女儿少了三分娇弱,却多了几分神采飞扬之态。
周三太太看得暗暗称奇。当初周家二房老爷去世,人人都觉孤儿寡母必不堪主事,颇有些名义上来帮忙,暗地里想偷偷揩些油水之辈。想不到周家一场丧事办得井井有条。里院是一个嬷嬷,四个大丫鬟主持;外院一个管事带着外房送来帮忙的一群下人,竟不曾出什么大岔子。且因丧事办得并不铺张,外头的人哪个也没捞到什么大油水。
当时众人皆传周二太太精明,管家有方。周三太太却是与二房住得近,时常走动的,素知这二太太吴氏性情软弱,虽会理家,却少些威严。那时周三太太便疑惑这位大嫂几时变得如此厉害了。虽则那场丧事办得简单,但该有的几道大规矩却一道未少,以孤儿寡母来说,已然是足够的了。
如今二房守孝已两年了,周三太太冷眼看着,吴氏缠绵病榻,并无精力管家中之事,且言语之中还是那软弱性子,越发不信那丧事是她主持的。只是绮年那时才十一岁,任怎么想,也想不到如此一个小姑娘能管下这些事。但此时看来,说不得当真是这般。
绮年不动声色地任周三太太打量。若换了别家姑娘,听见当面说起自己亲事,必然面红过耳,低头连听都不敢多听的,更不要说回话,更不要说这话回得咄咄逼人。
周三太太心下嘀咕,脸上却仍堆着笑:“哪里就是说亲了。你身上有孝,这大礼婶子还能不知么?不过是两家先把这事定下,等你满了孝再下定放礼,横竖也只有一年了。”
()
绮年淡淡道:“侄女孤陋寡闻,不知这不下定不放礼,算是什么‘定下’。既是婶子知道侄女还有一年的孝,便一年之后再提就是。”
周三太太心想这如何使得?拿不到庚帖,何家哪里肯老老实实等一年。
“好姑娘,你还小,可不知这好亲事是难寻的。你家只有你与你母亲两人,若你嫁了出去,你母亲岂不落了单?还是招个女婿入赘的好。可是俗话说得好,好男不入赘,想招个上门的,那真是难上加难。如今若错过了这个,怕是再难找去。”
“好男不入赘——”绮年把这话重复了一遍,眼睛似笑非笑地看着周三太太。
如燕机灵,接口嘀咕了一句:“既是如此,那肯入赘的怕也不是给什么好人……”
这声音不大不小,恰好让周三太太听见,登时涨红了面皮,正待要训斥一句,绮年已经抢先瞥了如燕一眼:“没规矩,婶婶这里说话,也有你插嘴的地方?还不快些给婶婶陪礼呢!”
如燕赶紧扑通一声跪下:“奴婢口没遮挡,三太太恕罪。”
既是绮年已经发落了,周三太太也只能悻悻受了如燕一礼,口中道:“也是侄女你年纪小,你母亲又心慈,纵容了这些丫鬟们,没的出门丢了你家的脸。”
绮年只是笑笑,并不接话。周三太太如何不知这分明是主仆二人联起手来堵自己的嘴,眼看走到大门,心里不甘,又道:“你三叔听了这门亲事也说好。毕竟你家孤儿寡母,招个女婿也撑门户。如今人也都知道这事——”
绮年立刻打断周三太太的话:“三婶婶这话好笑,什么叫‘如今人也都知道’?可不知我家有什么事是我不知道偏外人知道了的?”
周三太太厚着脸皮笑道:“你是没出闺阁的姑娘,这说亲的事,自然不好让你听见。”
绮年眼望着门外,缓缓道:“说起这个,前些日子为我母亲的病,我去西山寺拜佛,倒隐约听见有人说起五姐姐的事。”
三姐姐就是周三太太的女儿周菊年。周家各房的儿女都是同族内排行的,周菊年在周家三房是长女,若全族排起来就是五姑娘了。事关自家女儿,周三太太忍不住道:“什么事?”
绮年理了理袖口,慢条斯理道:“那人说从前婶婶娘家的何表少爷,跟五姐姐也是议过亲的,如今五姐姐过了年就十五,都说大约是要嫁给表哥亲上加亲了。”
周三太太立时变了脸色。这个何表少爷,就是她如今要说给绮年入赘的人。从前何家有钱的时候,确实有过亲上加亲的想法,但自何家败落,这事周家三房就再不提起了。如今打着主意让何家表少爷入赘二房,也是给何家寻个出路,免得他家又来重提旧事。周三太太可不想把女儿嫁给那般破落人家。
“这是谁乱嚼舌头?女儿家的名声岂可这般让他们乱传!”周三太太听了这话,已经知道何家入赘之事是再谈不拢了。万想不到绮年一个娇怯怯的小姑娘,说起婚娶之事来竟然如此泼辣毫不脸红。
绮年微微冷笑:“正是三婶婶这话了,女儿家名声贵重,若传得人尽皆知,五姐姐可嫁还是不嫁呢?”周三太太是想先在外头放出话去,让人人都知道周家二房要招赘何家儿子,到时候名声坏了,绮年不嫁都不成。
可惜周三太太打错了主意,绮年可不是这时代土生土长的闺阁少女,听见谈论自己的婚事羞得头都不敢抬,为了名声只能去跳火坑。周三太太想拿舆论来压她,她倒要先压压周菊年呢。
周三太太瞪眼看着绮年。明知道周菊年这事十有十成是假,但三房从前与何家走得近却是真的。即使她肯豁了自家闺女的名声,到时候话传了出去,没准相信三房曾与何家议亲的人还比相信二房要招赘何家的人更多呢。
绮年端端正正站着,面带微笑任由周三太太盯着看。对峙片刻,到底周三太太先转了眼,恨恨道:“六丫头,姑娘家听这些闲话已是不该,更不该再传出来。你娘难道没教过你德容言工?”
德容言工真是好大一顶帽子。绮年自打穿到这个世界,光是接受这些规矩就很费了一段时间。也亏得吴氏只顾着丈夫,对女儿不免盯得不那么严格,否则说不定早就挨过手板子了。
譬如说此时,虽然周三太太无理之极,绮年作为一个晚辈也只能端着笑脸:“侄女自是知道这些话失了分寸,若不是今日三婶婶来,再不肯说的。一会儿送婶婶走了,自当回去向母亲领罚。”
周三太太眼看占不着便宜,恨恨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论往事母亲病重
周三太太一走,如燕忍不住向着门外啐了一口:“这般不要面皮,竟然还说姑娘传闲话!”
绮年转身往回走,淡淡道:“恼羞成怒,自然要给我扣顶帽子。把大门关了吧,若今日还有三房人上门,就说母亲身子不适,不见客了。”
如燕答应一声,担忧道:“奴婢只怕三太太在外头乱说,坏了姑娘的名声。”
绮年叹口气道:“别人的嘴是挡不住的。如今三房摆明了欺负我们,母亲守寡不能出门,也只好随别人说去。只要不传我已经跟那何家议了亲,别的倒也无妨。”
如燕急道:“姑娘莫要看得轻了。若是三太太在外头乱说姑娘坏话,咱们太太又不能出门,外人见不到姑娘,相信了三太太的话,那将来姑娘议亲也难。”
绮年苦笑了一下。如燕说得半点没错。这种盲婚哑嫁的时代,你可别指望有什么相亲会能让你参加。无论娶媳嫁女,先是看对方家世与自己家是否相当,再是看嫡庶是否相配,最后就是人品了。
但是人品这种事,可不像模样能摆在那里让人看见。若是个儿子还好,将来或要读书,或要经商,都是要出门的,做了什么众人都可看在眼里。可是姑娘家素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名声全凭人口口相传。尤其吴氏守寡,连带着女儿出门交际都不方便,周三太太若在外头说绮年教养不好,绮年还真是很难反驳。
“如今这情形,走一步看一步吧。”书里那些穿越主角都活得风生水起,像她这么无能的怕是很少见了吧?可是绮年翻来覆去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哪本书里有写过主角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先去上房看看母亲。叫门上去把郑大夫请来。”绮年吩咐着,匆匆回了吴氏房中。周三太太这一闹,恐怕吴氏又要病了。
吴氏果然又有些发热,如鹃在一边安慰着,还不肯休息,拉了绮年的手落泪:“你爹爹去得早,我们孤儿寡母的,便要受别人欺侮……”
绮年心里暗暗叹气。吴氏这种性格,确实让她有点无语——遇到事就哭,可是哭有用吗?这种软弱性子,也是运气好遇到了个疼爱她的好丈夫,连公婆也都慈善,婚后十几年都过得称心如意,可是等到丈夫去世,她顿然没了主心骨。
绮年有时候也会琢磨,吴氏这个性格是如何养成的?
吴氏娘家远在京城,世代为官,也算是京城里有头有脸的家族了。吴氏的父亲吴老太爷,也就是绮年的外祖父,前后娶过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个六品文官之女,过门五年就病死了,身后留下一儿一女,就是吴氏若兰,与她的兄长吴若钊。
那时吴老太爷才三十岁不到,自然又娶了一房,却是个光禄大夫的女儿,姓颜。虽说光禄大夫只是闲职,但品阶远高于当时的吴老太爷,对吴老太爷的仕途多有助力,所以这位继室在吴家颇有地位。
吴氏并不经常与绮年说起外祖家事。周老爷过世前她是顾不上女儿,过世后她自己身子也垮了没有力气多说话。不过绮年从她的只言片语中也听得出来,吴氏虽然是元配嫡女,但在这种继母身边,日子想必也不太好过,更摆不出嫡长女的谱来。
颜氏夫人后来一口气生了两个女儿,这也是嫡小姐。吴氏虽然没有明说,但继母偏心自己亲生女儿也是可想而知的。吴老太爷只盯着儿子要成器,管不到后宅女儿们的教养,遂把吴氏养成了这种软弱没主见的性子。
说实在的,绮年有时候都替自己这位母亲捏了一把汗。毕竟她是吴家的嫡长女,若按现今这规矩,儿女亲事乃是给自家拉关系的绝好机会,说明白点就是搞联姻,搞裙带关系。
像吴氏这种出身官宦之家的嫡女,理应嫁个能帮到自家的大家族做嫡媳,说不定还是嫡长媳。若果真如此,那些后宅的心计,非把吴氏压碎了不可。她虽然是占了个嫡长女的名份,可是继母对她的教育并不上心。
表面上看来,吴氏琴棋书画皆精,又会一手好刺绣,连举手投足的规矩都是专门请了教养嬷嬷来教导过的,绝对的古代完美才女。可是绮年知道,这位母亲连帐册都不大会看,管家理事只能打个中下,说到跟人斗心计,那更是差到八百里之外了。
在古代,那琴棋书画刺绣走路,都可以请人来教,唯有这管家理事整治下人,甚而出嫁之后如何对付婆婆小姑甚至丈夫的妾室通房,还有外头亲戚朋友往来送礼,这些却都是要当家主母把人带在身边一点点教导的。吴氏那些先生教的东西皆学得极好,该是母亲教的东西却一塌糊涂,可见这位继室的颜氏夫人,对元配留下的子女是个什么态度。
到了吴氏该婚配的时候,吴老太爷已经做到了从三品官员,连吴氏的兄长都中了进士。论理,吴氏倚仗着家世,很该嫁入高门才是,结果却嫁了翰林院一个七品编修,就是绮年的父亲周显生。
当然,绮年绝不是说这门亲事不好,而是奇怪吴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