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战争
办法得到充分的补充,巴比伦军队到2月中旬就已经没有进攻的后劲,不久就开始被迫转入防御。
相对于陷入困境的巴比伦人,朱良国的优势却越来越明显。在1月以前的苦战中,朱良国的部队损失不小,但是在恢复了海上运输以后,大量的补给从西大陆运到,人员、物资……一切需要的东西到手以后,配合朱良国那支久经沙场的部队,南方集群的战斗力高涨起来,在巴比伦人无力进攻的时候,朱良国摆开了架势,终于是轮到他动手了。这条在之前的战役中以善于虚张声势攻敌不备的“沙漠响尾蛇”终于正式出手,其毒牙令巴比伦人为之胆寒不已。虽然钱隆严禁各战线擅自出击,但是在3月初,朱良国在自己的战线上一连做了好几个机动,把巴比伦人的前线配置打得千疮百孔,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这时候的巴比伦人用“畏敌如虎”来形容也不过分,有许多新上战场的单位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以前就自发后退,始终与中国军队保持距离,不敢或者很少与中国军队发生火力接触。尤其在朱良国以果断的决心和强大的火力吃掉了巴比伦前线用做支点的几个老牌部队(诸如第5机械化步兵师、第九主战步兵师等等)以后,巴比伦人对中国人已经是望风披靡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互相壮胆,而当敌人真正袭来的时候,就仿佛一群受惊的羚羊,在狮子扑来时只会惊慌的逃窜而已。
1881年3月3日,各方面的指挥官在圣雷吉斯开会,决定下一步的战略。
“我方情况报告:
我们已经摆脱了被赶下海的噩梦,从西大陆本土运来的补给正源源不断的到达,充分掌握制海权的好处完全显露出来。补给问题至少在目前已经不是问题了,从西大陆运来的约二十万人已经补充入在前期战事中人员损失严重的部队,我军人数重又回到1880年9月前的水平,而且部队经过实战的洗礼,战斗力更胜往昔。战场上我们已经扭转了被围攻的不利态势:美国人在我北线部队的铁壁防御面前吃了大亏,现在得到了希腊人在西线失利的消息,士气消沉,事实上已经处于一种单方面停火的情况下了。巴比伦前段时期连番发起猛烈攻势,现在其主力损失惨重,余部已经精疲力竭,无力再战,虽然巴比伦军在东线依然保有数量巨大的部队,但是无论从战斗意志和装备水平都无法和我军相比,基本上无法对我军形成威胁。南线我们在凯尔特山防线顶住了希腊人历时两个多月的猛烈进攻,虽然部队伤亡比较大,但是能顶住就是胜利。钱隆的中央突击集团军在温泉关的攻势对希腊本土形成的巨大压力,迫使希腊人在希腊平原到墨比河一带保留重兵,防止我军突破。这样一来牵制了希腊军的主力无法展开,有利于我军在其他战场进行攻略。
敌方情况报告:
目前三国盟军处于到达临界点以后的僵硬状态。最有余力活动的大概是希腊,根据情报,他们尚约有70万兵力在希腊平原待命,而其全国总动员的话兵力还可再增加200~300万。其次是美国,第一线美军经过前期的连续战斗减员很大,目前尚有十五万人。美国本土兵力有五十万左右,但尚未宣布动员,动员后其总兵力可能可以达到200万~250万之间。最后的是巴比伦,巴比伦国内已经宣布动员,现在其总兵力约七百万,根据我们的情报人员报告,巴比伦国内政局不稳,经济十分萧条,庞大的军队支出对其国民经济的压力可以说十分致命。”
以上是一个简报,摘自当时司令部内部印发的一个很薄的情况简介小册子。《中国战争史》上对当时各国的军力和经济情况有很透彻的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那上面的详细材料。
我们当时掌握的情况没有现在的丰富,但是根据战场上的经验和自己战场的情况,最后得出了一样的结论,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反攻的机会,而反攻的对象,正是目前支撑得最为辛苦的巴比伦。
对于巴比伦,多年的战争使我们已经对这个老对手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巴比伦是个有着浓重民族主义色彩,沉迷于过往荣誉而对现实世界有点认识不清的国家。巴比伦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在三国中是最差的,但人数是最多的。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指挥系统,其国防部的命令前后冲突,含混不清,许多时候是互相矛盾的,没有一个系统的指挥思想,用钱隆的话说就是:“听天由命的把部队摆上战场,如同赌博般等待战斗的结果出现”。这样糟糕的指挥使这支军队在与我们的战争中损失十分惨重(根据战后的统计,巴比伦军队前后损失人员五百四十多万,损失的装备价值一万二千多亿元,而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其他方面损失更是无法计数),也最后促进了它的灭亡。不过残酷的战争也替巴比伦锤炼出几支劲旅,但是一直到战争后期才出现的他们对于大局已定的战局起不了什么回天之力,只是在一片乱战中焕发出几片异彩后就此消亡了。
东大陆远征军司令部在1881年3月3日举行的联席会议最后的决议是确定了对敌作战的先后次序和方式,同时确定了后期的战略方向。在此之后,第二次东大陆战争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次会议所确定的战略进行、发展和结束的。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二十章
1881年3月5日,远征军在南部与巴比伦交界区域开始正式发动反击,这一行动全权由朱良国指挥。“沙漠响尾蛇”的毒牙犀利非常,在他的指挥下南方集群的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巴比伦军队当者披靡,本已千疮百孔的阵线顿时崩溃,巴比伦军队损失超过5个师,战线后撤了将近100公里,而动摇和恐惧的情绪更如毒液般渗入整个巴比伦军队,在巴比伦军人的眼中,远征军简直成了死神的化身。身在巴比伦指挥中枢的马拉扎?特希在《黯淡的日子》中写道:“3月9日一天之内,我在军事学院的同班同学中就有6人在前方阵亡,当我看到他们名字的时候,意识到从3月5日中国人开始反击以来,我的同班同学中就已经有一半人在作战中阵亡了。”“我不得不从沙盘上拔掉第55步兵师的旗标,在心里为卡布尔?罗托拉默哀,他是我在巴比伦军事学院的同班同学,第55步兵师的作战参谋。第55师在3月15日被中国人穿插包围后遭到猛烈空袭,中国人宣布抓到了344名俘虏,并宣布‘55师的师长及其幕僚已在战斗中被击毙’。可怜的莎米,她和卡布尔的孩子只有5岁。卡布尔是3月5日以来我阵亡的第24个同学了。”
这自然是因为我们采取的“火力打击”新战术引起的后果,由于大东洋航线的畅通,补给源源不绝从西大陆运来,我们的部队得到了战时曾有过的最充足的供应。我们终于可以打一场不必在后勤上操太多心的战争,于是司令部下了命令,要求多使用火力打击,以减少伤亡数字(国内反战派一直在叫嚷着士兵的伤亡数字过大)。因为有充足的弹药,前线部队开始了其奢侈的反击行动,诸如用铺天盖地的炮弹和炸弹把敌人的阵地彻底夷平之类。相对于我军在这种战术下微不足道的伤亡,巴比伦军队损失十分惨重,突出的表现就是战俘减少了,而毙伤敌数字急剧上升。虽然巴比伦不承认,但我们每次在战场上清点所得的战果都要比巴比伦官方媒体确认的损失要多得多。
3月中旬我去南方战线视察的时候,曾经过一个被我军攻占的巴比伦阵地的时候,由朱梁国派来陪同的一个中校说:“在这个阵地上巴比伦至少损失了700人。”
我问他数字从何而来,他说来源于清点战场上遗留的“相对完整的尸体”。我望着眼前那一片被炮火彻底犁过犹如月球表面般坑坑洼洼的地面,相信当时这里“相对完整的尸体”一定不多。
我们的这一战术在当时受到国内反战派的猛烈抨击,被认为是“浪费金钱”、“非人道”,《中国新报》登出了一张死去的巴比伦士兵的照片,那张照片上这名士兵的下半身被炸飞了,血肉模糊的上半身基本保持完整,被烧成焦黑的双手犹如两根枯树枝,而他无神的眼睛则大睁着望向天空。这就是那张很有名的新闻照片《死亡的士兵》,后来得了中国新闻奖的。一般的评论都说这张照片突出了战争的恐怖和残忍,呼唤着人性的回归。我看过许多关于“东大陆总动员”的书都用这张图片做封面,这大概是因为这张照片几乎是“东大陆总动员”战役中最有名的一张照片的缘故吧?
可能是我看的尸体太多了,我对这张照片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我经历的战事中比这个要惨的场面比比皆是,我不知道对敌人如何采取人道的杀戮方式,但是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我们要保证我们自己子弟的生命安全,就不得不对敌人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如果我们不用这样的手段,那么只剩半截身体躺在那里望着天的可能就是我们。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而如果运用自己的战略优势都是不被允许的,我想我们还是不要打仗,等着被敌人枪毙算了。不过当时的确出现了许多浪费现象,关键是很多战场指挥官不懂得合理分配火力,只是单纯的“用炸药覆盖整片目标区域”。现在如何正确的在战场上分配压制火力已经被列入军事院校的标准教材,这也算是“东大陆总动员”对我军军事技术的发展作出的一个贡献吧。
3月17日,我和朱良国在一个前哨基地碰头。这里离原来的停火线已经很近,前方的部队还在推进,这个原先的补给点成了中转站,经过的汽车、装甲车、坦克引擎的轰鸣声响成一片,看起来精神都还不错的士兵们有的徒步,有的搭车,扛着H64向着东面前进。远处不时传来沉闷的声音,那是先头部队在对巴比伦人的阵地发起攻击。
在基地西面一个沙丘后面的阴影里,我看到坐着数百名巴比伦战俘。他们都睁大了眼睛,安静地看着我的车队经过,周围则有十几个我军士兵在看守着。这些战俘大部分衣衫褴褛,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军装皱皱巴巴的贴在身上,很多人身上带伤,绑着乱七八糟的绷带。大部分战俘神态安详,有的在交头接耳,有几个在抽烟,有的则躺着闭目养神,大概是听天由命了吧?看起来对自己以后的命运都不是很关心的样子。
“那是巴比伦第55步兵师的俘虏,一共是344人。”来接我们的是朱良国的副手田登,他在第一次东大陆战争的时候在圣雷吉斯司令部情报科干过情报官,和我很熟。“现在的巴比伦人真是不行了,虽然以前他们就很差,但现在是更糟。这个55师还算不错的,跟32师还打了一场。上次17坦克师遇到一个225师,坦克刚开过去,还没有开炮,就看到巴比伦人从掩蔽处跳出来,把车长吓了一跳,还以为他们要搞自杀式攻击呢。敢情一半是投降一半是逃跑的,最后几乎一枪没放,就把这个师干掉了。你真该去看看,那才叫开眼:上到4、50岁老头,下到14、5岁小孩,整个一老弱病残部队,穿什么的都有,最少的就是穿军装的……”
我听着田登口若悬河的介绍他们的战果,嘴角一直挂着微笑。巴比伦人搞全国总动员,编成了30个国民师,编号从220到250,全是这些不堪一击的老弱部队,装备又差又没有经受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连军装也不齐,许多士兵连枪也没有,自这次反击开始以来,至少已经有7个这样的国民师被击溃了。我不禁想起罗马战争后期那些同样军装不齐在我们的装甲车前没命奔逃的罗马士兵来,他们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吧?看来巴比伦真是气数尽了,这样一个号称大国的国家居然也弄出这种穷形恶状来,实在是……
“欢迎光临我的地盘!”在被作为指挥所的一个大帐篷门口,穿着一身野战服的朱良国在欢迎着我们,我哈哈笑着跳下了车向他走去。他看上去气色不错,满面红光,简直比在圣雷吉斯的时候还神气。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二十一章
“哦?”我注意到朱良国领子上的领章,三颗金星,是上将军衔。“升官了?”
“呵呵……这个先不谈,你先跟我进来。”朱良国一把把我拉进他的帐篷,“来,你站在这里。”他把我按在他办公桌前的一个折凳上,自己嘻嘻哈哈的跑到桌后,然后一板脸:“方帆,军号L…2443758,军衔中将!”
我被他弄糊涂了,傻楞楞的坐在凳子上抬头望着朱良国在那里表演。随后跟进来的沈海跟田登目睹了这一幕,沈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