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战争
陌捅嚷兹硕贾烙兄泄嘶旖戳耍诤诎抵兴部床磺澹谑怯行┤丝季癖览#踔涟纬鍪智孤疑湟黄庋幕炻矣衷斐闪瞬簧侔捅嚷兹松送觥0胄∈焙螅频陌捅嚷拙蓝涌既娼庸芫置妫偃巳海⒖冀猩矸菁穑飧鍪焙颍龃锖退氖窒略缇鸵丫孀攀枭⒌娜巳撼隽舜舐ィ比肓撕诎抵小5诙欤菔孪仍级ǖ陌岛牛揖谒侵付ǖ囊桓龅氐惴⑵鹈凸ィ缓笏俏弊俺砂捅嚷自颜诮蟹烙陌捅嚷资勘颖澈笠灰幌稹N揖婧笏忱岬昧苏蟮兀晒τ胨腔愫稀! ?br /> 这次行动造成了巴比伦人83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高级军官,200多人受伤,其他方面损失更是无法计量——蒋宾达甚至取走了巴比伦作战室墙上挂的作战地图,换上了一面中国国旗。中国方面特种兵仅有1人死亡(在巴比伦大楼的混乱中意外被巴比伦人乱射的子弹击中),4人受伤。
马拉扎?特希当时也在巴比伦国防部里,他在《黯淡的日子》中也提到了那个对巴比伦来说非常糟糕的夜晚:“我正在看一份报告,我记得是关于新的国民师编成情况的报告。忽然听到爆炸声,然后就是第二个更响的爆炸声,同时灯一下子黑了下来。”“我们来到走廊上,当时人们并不惊慌和混乱,大家小声议论着可能是什么原因,同时按照疏散预案进行疏散。猛然间有个炸弹在我前面的人群中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我顿时被气浪推倒,虽然没有受伤,但是头重重撞在另一个人的头上,撞得我眼冒金星。”“我听到呻吟声和惨叫声,走廊里有几个地方在燃烧,借着火光我看到走廊里满是躺下的人。我慢慢爬起身,手撑在地上时摸到一个东西,软软的,我猛一拉,才看清那是被炸断的半截人腿。当时一看到这个我的心就一紧,胸口仿佛压了块大石头,心脏几乎就不跳了。”“走廊里满是血迹和尸体的碎片,有几个人被炸得血肉横飞,他们就黏在国防部的走廊上,由几名士兵把他们一片片从墙上铲下来。”“莫拉达司令在他的办公室里暴跳如雷,他签署了枪毙三名负责警卫的军官的手令,枪决就在国防部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中执行。就在那天中午,我和很多同僚站在国防部三楼的晒台上,面无表情的看着那三个可怜虫随着枪声一一栽倒在地。”“中国人的确很神,他们后来又潜了回来,偷走了很多的资料和情报,甚至把主作战室的地图带走了,换上了他们的国旗。我亲眼见过那面国旗,莫拉达司令下令将它在大楼前公开烧毁,但我想这样做对我们的士气打击要比对中国人的士气打击更大。”“我后来回去找我的那份报告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的桌子被翻得乱七八糟的,不知道是因为混乱造成的还是中国人干的,这一切对我来说至今还是个谜。”
关于最后一点,我可以解释,因为我曾看过马拉扎看的这份报告的中文译本,我记得上面还标着“绝密”字样,后面附着原文的复印件,所以他的报告很明显是被蒋宾达带走了。
(“落日行动”是中国特种部队最著名的战例之一,现在已经被编入孙子军事学院特种兵标准教材,是每个中国特种兵的必修课。)
注:巴比伦在统治东大陆西部原易洛魁领土时,除了凯尔特族人之外,也招收了不少在当地定居的易洛魁族人入伍,但是在巴比伦军队中易洛魁士兵的数量远不及凯尔特人。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二十九章
“落日行动”之后,通过在巴比伦国防部得到的大量情报,巴比伦当时所处的情况顿时明朗化了。
巴比伦军队当时已经没有多少力量了,全部可用于作战的部队(指补给充分,有战斗力的部队)加一起不超过四十个师,这些部队当时大都正在巴比伦城和我们战斗,就巴比伦这样一个大国(当时它还拥有本土的半壁江山,掌握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超过易洛魁,和波斯相当)而言,在一个人数达数百万(根据得到的巴比伦国防部的一份文件,截止1881年7月20日,巴比伦武装力量总人数尚有310万人,其中陆军240万,海军60万,空军10万。而同期的波斯军队只有95万人,易洛魁仅仅52万人而已)的庞大武装力量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却占不到20%,这种悲哀大概只有当时的巴比伦军队高层能体会吧?
有了蒋宾达缴获来的情报,我们加紧了行动,乘巴比伦人的配置尚未完全改变前发动了连续进攻。那几天天公作美,巴比伦本来多雨的夏天难得的放了几天晴,我跟圣雷吉斯司令部打了招呼,从西边的几个城市调来了四个空军大队,昼夜不停的轰炸巴比伦城周围的军事要点。根据空军的报告,巴比伦人正通过巴比伦海进行撤退,于是我命令对巴比伦海上的目标进行空袭。在空军击沉了不少军用船只之后,巴比伦人放弃了水路,改从陆路行动,但空军这时已经炸毁了巴比伦城通往南方的铁路,巴比伦人的撤退就变的没有那么容易了。
地面的巷战这时还在进行,拉托德?米力克亚德的第九师虽然在空袭中损失很大,但阵脚不乱,他收缩了防线,依托在巴比伦城中央流过的一条小河进行集中防御,又顶了我们4天。拉托德在防御上的战术素养简直可以称为天才,之前和之后我都没有再遇到过这么精于防御的人物。柳平在中国军队里也算是出名善打防御战的人了,他后来看了拉托德在巴比伦的布防体系图也一样大为赞叹。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拉托德的第9机械化步兵师在我军中有个外号叫“乌龟”,他们的防御就好象乌龟壳般坚固,让人无从措手。巴比伦人则将第9机械化步兵师称为“铁盾”,也是巴比伦军队在战争后期出现的几支真正的王牌之一。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9月初,这时离军委下的死命令还有不多几天,部队都杀红了眼,日夜不停的进攻。巴比伦城整个西区和北区几乎被炮火轰成了平地,而城外的战斗也在持续,我调动113机械化步兵师截断了巴比伦城东部的退路,巴比伦城里的巴比伦军队拼命进攻想要打通这条补给要道,城外的援军也很努力的进行夹击,但113机械化步兵师(这个师已经不是我在东丹岛时所在的师了,但是继承了原来113机械化步兵师的番号和徽章)依托空军优势和我们精确的炮火掩护,死守了五天,终于把从两边进攻的敌人都顶了回去。
9月7日,我们在一个突袭中占领了巴比伦国防部大楼,8日,占领巴比伦政府所在地巴比伦宫。巴比伦的政府首脑这时早已逃往南方,但是攻下这些象征着昔日巴比伦的权力和荣耀的特殊建筑,还是大大鼓舞了士气。部队继续发动猛攻,而巴比伦守军的士气日益低落,他们的补给越来越少,只能依赖从西南山区运来的一点点给养作战,战斗力自然也是大大下降了。9月12日,巴比伦人留下一部分人应付我们的攻击,其余的人则开始通过巴比伦峰的山路撤退,他们在通过后就炸毁了在巴比伦峰上修筑的道路和隧道,以阻挡我们尾随而至的追击。我们的侦察飞机发现了这个情况,空军于是派出飞机轰炸,但是在山区气候多变,飞机投掷的炸弹精度大大降低,我们并没能给予他们有效的杀伤。有组织的撤退持续了3天,巴比伦通过这次运输一共撤出了5个师约40000人。
9月16日,在巴比伦城留下驻守残余的巴比伦军队只剩下最后的1200多人,并且大部分都是伤员。我们这时已经把他们压缩到巴比伦海边上,这时的巴比伦城其实已经基本被占领了,这些残余的士兵逃到巴比伦城内的古代奇迹“空中花园”上,依托上面的假山和花木防御。远征军架起了高音喇叭,呼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以免战火损坏这巴比伦古代的重要建筑奇迹。经过两小时的喊话,这些巴比伦士兵终于答应投降,并在一名中校的指挥下向我军移交了武器和伤员。也就在这一天,历时两个月的巴比伦城攻防战终于以我们的胜利告终。
在巴比伦战役中我军的伤亡是阵亡14874人,伤32342人,被击毁坦克112辆,装甲车539辆,被击落飞机64架。巴比伦没有公布伤亡数字,但我们估计他们的伤亡大概在10~12万之间,而我们清点到的被击毁的巴比伦坦克就有311辆,装甲车973辆,可以说,巴比伦最后不多的一点本钱也几乎在这里全赔了。
9月17日,中国政府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对攻占巴比伦城的消息进行极力宣传。东大陆远征军几乎被吹捧的上了天,所有的军人在那一天都成了英雄。甚至连《中国新报》也登了一篇祝捷的稿子,但是在结尾处仍不忘要谈撤军的问题,并且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攻占敌人的首都不是荣誉而是沉重的包袱之类云云。不过在举国狂欢的气氛下,这点小小的酸溜溜的攻击早被欢呼胜利的呼声盖过了。
巴比伦城陷落以后,巴比伦政府迁都到圣乔亚山脉以东的巴比伦第三大城市兴达纳,9月18日,巴比伦政府在兴达纳发布通告,承认巴比伦城陷落的消息,并号召全国军民“奋起抵抗,用一切可使用的手段打击侵略者”。这个文告有一点效果,因为巴比伦游击队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但是单凭这些游击队又怎么是我们的对手。
在整个中部集群在巴比伦城驻扎期间,我们前后一共打死打伤了一万多名巴比伦游击队队员,俘虏了约二万多人,我并不认为在那种时候单靠游击队作战有什么作用。他们的装备很差,都是些民用武器,好点的有几把“荣耀”步枪,大部分都是些猎枪之类的货色。我记得1881年11月被我们击溃的在巴比伦城附近最强的一支巴比伦游击队,这个游击队是当地游击队中装备最“豪华”的,但也不过是每人都配备了一把“荣耀”步枪,每人只有寥寥几发子弹,成员也没有受到过什么系统训练,对我们身经百战的士兵来说,这些游击队构成的威胁很小。
第三卷 第二次东大陆战争 第三十章
攻占巴比伦城之后,中部集群进入休整,对巴比伦作战的任务又由朱梁国的南方集群接手。在1881年5月初到9月中旬的整个“夏季攻势”中,中部集群连续打了几个大仗,损失是巨大的,当然战果也很可观。我下令中部集群各部队全部进入巴比伦城,进行集中补给和休整,同时也是为了弹压巴比伦城里的反华骚动。当时巴比伦城尚有一百多万居民,绝大部分是巴比伦族,他们几乎全部都对我军的占领怀有浓厚的敌意,游击队和民族主义分子也不停的搞出许多恶性破坏事件。仅仅九月的最后一周,针对我军的袭击事件就多达362起,可以说每天每时都在发生也不为过。巴比伦政府依然在号召巴比伦族人起来反抗我们的占领,而且也的确得到了不少响应。但是巴比伦游击队的行动没有什么大效果,一来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火力与我们的优势部队对抗,二来我们在城内集结了大量部队,整个中部集群之外还有新从本土调来驻守巴比伦城的三个新编成的机械化步兵师,总数超过二十万人。这样庞大的兵力集中在巴比伦城内,巴比伦游击队就是想搞花样也要先摸摸自己有几个脑袋。(巴比伦城的抵抗运动历时相当长。自然,开始时比较明目张胆,比如刚被占领时的那几个月,到1882年1月,巴比伦城内有组织的抵抗运动已经不多见了,但巴比伦民族分子还在继续发动袭击,只不过频率和程度都大大下降了而已。巴比伦城的抵抗一直持续到巴比伦政府彻底垮台,前后长达三年之久,这给我们一种它受到巴比伦政府帮助的感觉。而事实上,也的确存在这种帮助。)
但那个时候,我所头痛的并非巴比伦人的反抗,经历过罗马战争的我对于敌国人民对我军的反抗已经习惯了。罗马如此,巴比伦城自然也是如此。而眼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部队的补充和养活那些巴比伦族的居民。巴比伦军队撤退时破坏了全部粮仓,烧毁了大部分存粮。而由于战争的破坏,这一年巴比伦平原的农业又几乎没有什么收成,我军占领了巴比伦城,其实是接收了一百多万张嗷嗷待哺的嘴,这样沉重的包袱对我军的运输力量是一大考验。巴比伦军队撤离时没有来得及破坏巴比伦城的机场,于是从本土来的补给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空运运抵巴比伦城,加上从西边圣雷吉斯调拨来的补给物资,勉强能应付二十万军队的需要。但是军队的补给解决了,居民怎么办?虽然我下令用各部队减少部分配给口粮定量,将节省下的粮食用于救济当地居民,但这根本是杯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