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张让摇了摇头,道:“显璋,为父这次是有正事,刚刚探得的消息,张邈完了……”
————————————————————————
胃疼的实在难受,扛不住了,明天去检查检查,又得请假,在这里跟各位道歉,实在对不住。不过本书还很长,天下还很大,所谓细水长流……哎呀,别砸我啊!
另外征集张德儿子的名字,要求一,姓张,要求二,姓名加起来两个字,一经采用,可获得晾自己ID名字的机会一次……
第二一八章 贾文和议建潼关
张邈完了?张德听了有些不敢相信。一个月前,张邈还领着大军进攻济南,没想到这么快就败了!张邈撤离济南的时候,少说手下还有七八万人马,再不济也能撑上个一年半载的,这败得也太快点了吧!
“父亲,张邈怎么败的,这也太快点了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操兵出兖州,满宠却不在陈留,整个兖州只有张超一人坐镇,结果陈留、济阴相机失守,等到张邈大军回援的时候,曹操已经打到了山阳。张邈困守昌邑城,结果张邈手下毛玠趁夜开了城门,迎曹操进城,张邈被夏侯渊射死,于禁、程昱二人都投降了曹操,典韦下落不明……”
……
昌邑城中。
曹操走在街上,身后是新近投降自己的于禁、毛玠和程昱三人,心中甚是欢喜,唯一可惜的是张邈手下大将典韦到现在还不见踪影。
如今张邈死了,想必兖州剩下几郡很快就会落到自己手中,看看周围这些邻居。东面的张德、西面的刘备、南面的袁术、北面的袁绍,没有一个是好惹的主,以后自己想要扩张,可不是那么容易啊!
曹操正在思量,没有注意到脚下有一个小坑,一个不小心一脚踩了下去,登时失去了平衡,向线面摔倒。
“曹贼,拿命来!”就在曹操摔倒的同时,一声巨喝突然传到曹操耳中,只见路旁房顶上跳下来一人,同时,一枝飞戟直奔曹操而来。
“噗通”一声,曹操摔在地上,这不是被飞戟打得,而是刚才那个坑拌的,也正是因为这一下,飞戟刚好从曹操的头顶飞过。
“典韦!”身后于禁大喝一声,飞速挡在曹操身前,与此同时,曹操身后侍卫冲了过来,围住了典韦。
“曹贼,我要为我家主公报仇!”典韦大喊一声,举双戟冲了过来,同时夏侯渊指挥着几十名亲卫冲了上去。
典韦一点也不惧怕,大喝一声,双戟扫向夏侯渊,夏侯渊举剑来挡,只听到“咣当”一声,夏侯渊的剑已经被典韦砸弯,夏侯渊本人猛退了十几步才稳住了身形。
曹操看到典韦如此勇猛,两眼放光,道:“如此猛将,必当为我所用!传令下去,生擒典韦,不得放冷箭……”
……
长安城。
自从曹操拥立刘辩以后,刘备的日子可就没有那么好过了。长安城中已经有了不少人开始怀疑献帝的合法性,这也包括了不少的官员。
其中以孔融和马日禅等人反应最大。孔融虽然是忠于汉室,但是满脑子里都是些正统的儒家思想。在孔融看来,刘辩是长子嫡出,刘协只是庶出,所以理应当有刘辩继承灵帝的皇位,如今刘辩找到了,那么献帝刘协就应该将皇位交还给刘辩。
孔融的想法得到了不少儒生的认同,自古废长立幼都是灭亡之道,所以最近一些时候,长安城中人心动荡。加上最近袁绍跟张德二人又接了洛阳的圣旨,不知不觉中使得长安的影响力降低了不少。
刘备向来自诩正人君子,处处宽厚待人,讲的是仁义道德,虽然听到了一些风声,但是却没有把孔融等人怎么样,毕竟人家是大儒,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况且刘备也清楚地知道,凭着这几个书生,手中无兵无权,掀不起什么大浪。
倒是贾诩则不这么认为,皇帝这东西,天下就应该只有一个,洛阳那边的少帝出现,始终不是个好事,曹操出兵兖州,虽然洛阳空虚,但是函谷关却在人家曹操手里,刘备就是想攻曹操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打得下来的。
“主公,曹操乃是世之奸雄,加之函谷之利,若是被他得到了兖州,必成我心腹大患,不可不防啊!”这日,贾诩又向刘备进言。
刘备对于贾诩,向来是言听计从的,于是问道:“不知道军师有何良策?”
“主公,如今马腾将军还在跟李傕郭汜二人对峙,不过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剿灭二贼,不过此战过后我军当休养生息,所以到时候曹操恐怕是主公最大之敌,诩认为,当首防曹操?”
刘备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不知该如何防法,还请先生指教。”
“函谷关之西有潼水,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昔日张辽曾以三千之兵于此地抗曹操数万之众(见前文),诩以为可在此地建一关,可挡曹操!”
“先生所言极是,那么就在这里建造一关,就叫潼关好了……”
……
昌邑城。
典韦先前被赵云所伤,本来伤势就没好,如今又被夏侯渊带人围住,还好曹操下令不准放冷箭,不过最终,典韦还是被夏侯渊生擒。
说起来,这也算是夏侯渊有些不地道,夏侯渊知道,自己打不过典韦,便命人将典韦困住,然后找来几张大渔网,洒向典韦。渔网这东西,只要被网住,越是挣脱缠的越紧,可怜典韦一个彪形大汉,两米多的身高,却别渔网生擒。
夏侯渊不敢将典韦解开,只好命人拉着渔网到了曹操近前。曹操也没理会这,满脑子里都在琢磨怎么招降典韦。
“典韦,你可愿降?”曹操例行公事般的问道。虽然曹操知道,典韦这样的人,哪里会这么容易投降,问了估计还是白问,不过曹操还是问了一句。
典韦瞪了一眼曹操,说道:“想要典某投降也可以,不过典某可有三个条件!”
“什么条件?”
“第一,要厚葬我家主公张邈!”
曹操点了点头答应下来,没想到这个典韦倒是个忠义之人,不由得对典韦的好感大大增加。
“第二,需要善待我家主公张邈只家人!”
“好,张邈只家人,我当善待之,这第三是什么?”
“第三……这个第三嘛,我没想好,等我想到了再说!”
曹操:“……”
————————————————————
俺可怜的胃终于好了,不过暂时告别最爱的油炸食品了!呜呜呜……
今天起恢复更新,先送上一章,晚上争取再写一章……
第二一九章 左伯纸
新的一年,馋虫祝大家人旺、财旺、家庭旺!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事顺利,数钱数到手抽筋!拜年话就说真么多,以下是正文:
青徐战事结束,张德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自从灵帝死后,张德就一直没有闲着,如今应该能够空闲一段时间了。
幽州那边,公孙瓒和刘虞虽然还没打起来,但是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是一场关系着幽州归属的战斗,但是从长远看来,两人都不会是胜者,两人无论是谁获胜,最终都会使得自己实力大损,反而被冀州的袁绍钻了空子。
公孙瓒和刘虞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是两人此时谁都停不下手来,两人的分歧已经太大了,两人在渔阳郡对峙起来。
说起来,公孙瓒和刘虞两人算得上是积怨已久。当初刘虞来到幽州的时候,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根本没将公孙瓒放到眼里。后来两人在对待北方游牧民族的正政策上也有着重大的分歧。公孙瓒对待游牧民族的铁血政策,在刘虞看来无疑是屠夫行为。
而袁绍也从中煽风点火,跟韩玄不同,刘虞是皇叔,又是宗正,袁绍不能大摇大摆的去进攻刘虞的地盘,所以袁绍便挑拨公孙瓒和刘虞,希望公孙瓒能够击败刘虞。所以两人之间的战事,一旦刘虞占了上风,袁绍就派人去调停,而一旦公孙瓒占了上风,袁绍则作壁上观。
……
张德闲暇下来,没事便翻翻从鬼谷抄来的兵法,不由得便想起来自己当时抄写这些东西可是费了自己不少功夫,看来是时候为这个时代做一番贡献了。
张德准备把印刷术弄出来,印刷术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往后数百年的时间里,还是个高深的东西,但是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即使是活字印刷,弄起来也不困难。
雕版对张德来说不困难,不过,东汉的纸张的质量却是个很大的问题,蔡伦的“蔡侯纸”,质量算得上是不错的,写字是不成问题,像上面盖印也行,但是若是大规模的印刷,蔡侯纸的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当然,大汉朝并不是没有好纸的,那些进贡皇宫的纸的质量用于印刷是足够了,张德身为一方诸侯,所用的纸自然不是凡品,但是那个纸的价格也是足够高的,想要用于大规模的印刷,自然是不可能的。
要找到一种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纸,成为张德的难题,于是张德想到了糜竺。
糜家是天下数得上的大贾,消息自然比一般人灵通,所以张德想问问糜竺知不知道从哪里能够弄到这样的纸。
糜竺如今在王修手下做事,为王修的副职,王修是典农从事,而青徐两地的商业则交给了糜竺来管理,也算是人尽其用。
如今王修已经不在北海太守府办公了,张德怎么说起来也是个太尉,所以特地给王修建了个地方办公,像是管商业的糜竺,管屯田的国渊都在这里。
张德来找糜竺,恰好王修也在这里。张德便询问糜竺关于纸的问题。
糜竺皱了皱眉头,想了半天才答道:“回禀主公,据在下所知,天下最好的纸当数进贡皇宫的贡纸,而京中官员所用次之,不过若是大人大批量使用,还是蔡侯纸好,价格最为便宜……”
张德想了想,蔡侯纸质量虽然差强人意,但也不是不能用,只是印刷出来的字迹实在是不堪入目。要是实在不行,就干脆用蔡侯纸算了。
此时,王修突然开口道:“主公,在下倒是认识一人,精通造纸之术!”
“哦,是何人,叔至快快道来!”
“主公,此人姓左名伯,字子邑,乃是东莱人,说起来还是修的老乡。此人擅长书法,名声与毛弘并列,稍逊于邯郸淳。”
张德点了点头,说一个人写字有力,往往用力透纸背来形容,传说明代文征明可以写穿十几层纸。想必这个左伯写穿个四五层纸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就凭这蔡侯纸的质量,对于真正精通书法的人,却是是远远不够。也是因为这样,左伯才亲自研究造纸之术。
东莱距离北海城很近,三日后,左伯便被招到了北海,并且还带来了他自己所研制出的纸。左伯纸果然比蔡侯纸的质量要好上许多,而且价格也相差无几,虽说比不上现在用的纸,但是用于印刷已经足够了。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试验,印刷术算得上是基本成功了,于是,张德开始物色自己的第一波印刷品。
……
郑玄最近的小日子过得不错。自己的弟子崔琰和国渊二人官是越做越大,特别是崔琰,主管刑律,权利大得很,北海城大小官员见了崔琰都得给他三分薄面。而郑玄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的郑玄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头了,平时研究研究学问,和北海的大儒探讨探讨,再教教学生,办个“讲座”,看着弟子一个比一个出息,郑玄心中也很是高兴。
这日,郑玄正在屋中弹琴,门下弟子来报,说太尉张德大人亲自来访。
郑玄点了点头,如今的张德已经今非昔比,好歹挂着个太尉,位列三公,所以郑玄立刻亲自前去迎接。
“小老儿见过太尉大人!”郑玄嘴上说得好,但是却没有下拜。而张德也没有跟郑玄计较,一个七十岁的老人来拜自己,心里面也不会舒服。
进屋后,分宾主落座,郑玄才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郑先生,在下是前来求书的!”张德答道。
求书?这个太尉大人什么时候喜欢看书了!听弟子说这个太尉大人好像对经学没有什么兴趣,难不成转性了?郑玄满脑子疑问,于是开口问道:“不知道太尉大人所要何书?”
“在下听闻郑先生刚刚注得一本《论语》,所以特来想借!”
郑玄听完眉头一皱,自己前些日子却是是对注解了一本《论语》,郑玄将自己大半辈子的心得和对《论语》的理解写成了一书,此书可谓是郑玄的心血,门下弟子想借去抄写,自己都没舍得。哪里能说借就借呢!
第二二零章 张德卖书
看到郑玄犹豫的表情,张德便知道恐怕郑玄不肯将书借给自己。其实张德也能够理解,毕竟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