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
二是从军中直接选拔,一些战功卓越的士兵也进入讲武堂学习,出来以后最少也能弄个将官当当,这也给了广大武人一条出路。
而土地方面,张德暂时不敢动。土地制度改革触及的利益群体太多,弄不好就会伤及自身。纵观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像是王莽、王安石、洪秀全,都进行过土地制度的改革,但是所取得的成果却都是失败的。
官学和讲武堂的出现,在世家当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文人们看来,官学当中的郡学和州学,所教授的不过都是些基础肤浅的知识,世家子弟在幼时就已经学习过了,只有大学院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过郑玄的大学院都已经出现了好几年了,在外人看来,这只不过是张德将大学院扩大了数倍而已。
至于大学院出来的可以直接当官,在大家看来也是正常,大学院的院长可是郑玄,入了大学院好歹也算是郑玄的门徒子弟,依照郑玄的名声,他的子弟当官是理所当然。
但是在不少平民子弟看来这却是一个大大的机会。平民子弟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能够接触到这些大儒,如今出现的官学,虽然数量比较少,招收的人数也不多,但是却给了大家一个出人投地的机会。
而讲武堂在士子们看来,不过是培养武夫的地方。在整个封建社会,武人的地位根本比不上文人,所以这个培养武将的讲武堂自然而然的被士子们忽略了。
……
寿春城城门前。一个老道被拦在了城门口。
“尔等为何不让频道进城!”老道问道。
守城士兵看都不看老道一眼:“老道,从今年起,凡是想进寿春城的,一律缴纳一个大钱的厘金!”
“贫道乃是方外之人,身无杂物,并无钱财!”老道说道。
“嘿嘿,老道,今天没钱你就别想进城!”
这时候,城外走过来一个马队,为首一人正好看到老道在和城门口的士兵争吵,立刻催马走上前去问道:“这里发生何事?为何争吵?”
守城士兵一见骑马那人,慌忙说道:“回禀公子,这个老道没有钱进城!却赖在这里不走!”
这个骑马的人正是袁术的儿子袁耀。
袁耀此人喜好黄老之术,见到想进城的是个道士,于是便对守城门的士兵说道:“好了,别难为这位道长了,让这位道长进城吧!”
就在此时,这名老道回过头来,看了看袁耀,双眼流露出震惊的神色,只见老道上前冲着袁耀说道:“这位公子,可否下来让在下看一看相?”
袁耀见老道要给自己看相,也不推辞,下了马,来到老道近前问道:“不知道道长尊姓大名?”
“贫道道号南华……”
……
此时,真正的南华老道正待在鬼谷的丹房当中。突然,南华打了个喷嚏。
南华便揉着鼻子,边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难不成受了风寒……”
第二二九章 关二哥出现?
寿春城门前,老道仔细端详了袁耀半天,叹了口气,冲着袁耀悄悄说道:“袁公子,若是在下没看错的话,公子如今紫气罩顶,此乃是帝王之气啊!”
袁耀听了眼睛一亮。前些日子孙策将玉玺献给了父亲,听闻玉玺乃是皇权的象征,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难道真的是上天要让自己父子继承大统么!
想到这里,袁耀深深地对老道鞠了一躬,对老道说道:“道长要是不嫌弃,可否进城随我见下家父?”
……
袁术自己大量着眼前这个老道,这道士头发、眉毛、胡子都已经是雪白色的了,但是脸上看起来就像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般,难道这就是传说当中的鹤发童颜!
当听闻这个老道道号南华的时候,袁术更是吃了一惊。亲自镇压过黄巾起义的袁术自然知道,当年正是一个叫做南华老仙的道士给了张角一本《太平要术》,才有的后来张角黄巾军席卷大半个大汉。
难道这个老道就是当年给张角《太平要术》的南华老仙!
想到这里,袁术不敢怠慢,急忙大摆筵席,亲自招待这位“南华老仙”。
席间,南华老仙“无意”中透露出袁术有“帝王之气”,又说大汉气数将尽,把袁术忽悠的团团转。
袁术在得到传国玉玺之后,本来就有称帝的心思,如今有听了眼前这个“南华老仙”的忽悠,更加认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天命所归。
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为成,年号仲家,立袁耀为太子,定都寿春,手下文武各有封赏。
在袁术称帝的同一天,那位南华老仙却神秘的失踪了!
……
寿春郊外,一名道士远远的看着寿春城门张灯结彩,士兵们也都换了新衣,一面大旗飘扬在寿春城上,大旗上一个大大的“成”字分外显眼。
这名道士正是失踪了的南华老仙。只见这位南华老仙笑呵呵的走到树丛当中,脱掉道袍,换上普通衣服,然后又拔掉了胡子眉毛,头发也剃了干净,就是一个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这名刚刚卸掉老道装束的年轻人正是李严。
李严将道袍和摘下来的假胡子堆到了一起,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看着刚刚烧完的灰烬,李严恨恨的说道:“袁术,这回看你怎么个死法!”
……
袁术称帝的消息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无论是洛阳的少帝,还是长安的献帝,都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如今汉室已经没有多少的威严了,但是各方诸侯们并不在乎这些,大家都在琢磨,能够在袁术那里得到多少好处。
出人意料的是,最先出兵的不是曹操、不是也不是张德,反而是江东的孙策。
孙策向袁术借了三千士兵以后,在孙策好友周瑜的帮助下,几个月的时间就占据了江东。而后又广招人才,加上孙家本来就是江东人士,能够得到江东世族的支持,所以孙策很快就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当年袁术故意将孙坚带有玉玺的消息泄露给刘表,所以才使得黄祖能够堵截孙坚。虽然孙坚是被王越误杀的,但是王越当时在场的情况除了鬼谷的人,没有人知道,所以孙策一直将父亲的死算在黄祖头上。
但是后来孙策遇到了周瑜,周瑜听了当日的经过后,立刻就察觉到是袁术从中捣鬼,才使得孙坚身亡。孙策向来对周瑜言听计从,当下将袁术视为第一大仇人,但是一直以来,袁术势力颇大,孙策只好强忍下来。
这次袁术称帝,周瑜料定四周诸侯必然联合起来剿灭袁术,此次袁术必亡。而报仇心切的孙策听了周瑜的话后,立刻亲自领兵一万杀奔寿春。
紧接着,曹操、刘表、张德相继出兵,甚至连宛城张济,也想来占下便宜。
一时间,袁术变得四面楚歌。
张德命太史慈为先锋,自己带着臧霸等人领两万青州兵直接杀奔淮南。
太史慈领着先锋大军杀入淮南,一路之上,所遇敌人没有一个是太史慈的对手,太史慈一路连斩了袁术五十多员大将,攻克十几所大营,终于到了一个叫做凤阳的小镇。
凤阳位于淮南郡的东北部,张德的大军从淮陵出发前往寿春,凤阳是必经之路。
提起凤阳,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靠着农民起义出身,然后一统天下的皇帝,他就是凤阳人。
明代洪武元年,朱元璋将凤阳设为县。但是三国时代的凤阳还不能算是一座城,这里只是一个小镇。
但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却阻挡了太史慈的去路。
……
“禀报主公,太史慈将军前线急报!”小校飞马过来,看到张德,连忙下马跪倒说道。
“讲!”张德冲着小校说道,这几日,太史慈每攻克一座大营,都会派人来回报,这也使得张德主力部队从进入淮南以后一个敌人都没遇到过,急的手下管亥等人浑身不自在,暗地里都骂太史慈杀的也太彻底了,自己都把肉吃了,连点汤都没留下来。
“回禀主公,太史将军领人杀到了凤阳,遇到一敌将,此人非常厉害,跟赵将军大战一日未分胜负!如今赵将军正驻扎在凤阳镇外!”小校气喘吁吁的说道。
能和太史慈打得不分胜负,张德听完到吸一口冷气,太史慈的本事,张德是知道的,北海城中,除了黄忠意外,没有人是太史慈的对手,而且黄忠今年也快五十了,逐渐过了巅峰期,可以想象到,几年后,太史慈定然成为北海第一武将。
这人能和太史慈打平手,难道是什么知名武将不成?张德细细想想,袁术手下好像没有这么牛的将领。而整个三国时期,太史慈那个级别的将领就那么几个,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
想到这里,张德急忙问道:“可知道对方的姓名?”
“回禀主公,对付尚未通名,末将只看到对方是个红脸汉子,身材十分高大,手里拿着挺大一柄大刀!”
红脸拿刀,身材高大,难道是关二哥?想到这里,张德急忙下令:“传令三军,加快速度,尽快赶到凤阳!”
第二三零章 三国倒霉蛋
张德深知关羽的厉害,如今关羽正是大好年龄,如今关羽三十多岁,张德印相中记得,关羽就是在这个年龄段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可以说关羽的名声就是这个时候打响的。
虽然太史慈很厉害,可是如果让太史慈和如今的巅峰关羽对阵,八成不是关于的对手!如今张德至有些后悔,当初怎么没有把黄忠叫来。想想黄忠六十多岁还能和关羽战平,如今黄忠不过五十,保证能和关羽打个平手应该不难吧……
即使黄忠没来,带赵云来也好啊!常山赵子龙可是一生从无败绩。可惜的是,当时张德考虑到纪灵手下并无大将,而且太史慈自从伤好以后就一直向张德请战,太史慈是最早跟随张德的人之一,张德见太史慈请战,可不好不给太史慈面子,所以就答应太史慈为先锋。
要是太史慈有个什么意外,自己可怎么跟太史慈的家人交代……
突然,张德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关羽应该远在长安,跟刘备在一起,怎么跑到这里来的。
先不说从长安到淮南距离有多远,就说如今袁术称帝造反,长安那边是和袁术站在对立面的,自己去讨伐袁术,关羽没有理由阻拦自己啊!
张德再仔细想想,太史慈虽然英勇,但是面对巅峰关羽,竟然打了一日都不分胜负,按理说太史慈没这么猛,难道关羽放水了!
张德越想越糊涂,不由得加快了马速。萧稍宝马一声长鸣,跑出去老远,后面的侍卫根本追不上。
张德现在满脑里都是太史慈的安危,根本没有注意到路上的情况,萧稍马一个转弯,一辆马车突然出现在张德面前,萧稍马速度太快,张德想要勒住马已然来不及了。
萧稍马可是西凉宝马,见到前面马车挡路,一个急停,双蹄翘起,落下的时候却狠狠地踢在了对方的马上,对方的马一下子被踢倒了,紧接着马车也跟着翻了。
张德一看大户不妙,这车一翻,估计车上的人可不是很好受,车上若是普通人也就罢了,一旦车上有了老人小孩或者是孕妇什么的,那么张德的罪过可不轻。
就在此时,翻到的车中晃晃悠悠钻出来一个人。张德举目观看,此人衣着华丽,年纪大约三十来岁,身高八尺,颇有威仪,一看就知道这人不是个普通人。
张德急忙下马道歉道:“这位先生,实在是对不住您了!您没受伤吧!”
这人本想发作,一看张德穿着盔甲,再加上张德的马一看便知道是上等战马,知道张德是个武人,便没敢发作,只是冷哼一声,揉着自己的胳膊。
就在此时,张德的侍卫才赶过来,这文人一看哗啦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心中一惊,急忙说道:“这位将军,在下没事,不耽误将军行军了!”说着急忙闪到了一边。
张德命手下将翻的车给这文人正过来,文士也不多说,急忙上了车,匆匆忙忙的赶着马车就走。
张德摇了摇头,现在正逢乱世,他一个文士也不容易,大概是见到自己这么多兵马吓坏了。张德摇了摇头,刚要上马,突然发现地上有个小包袱。
张德心想这想必是刚才那人落下的,于是走上前去,拾起包袱。
“咦……”张德突然发现,这包袱里的东西四四方方,好像是块印记。好奇心的驱使下,张德打卡包袱一看,里面果然是一个官印,拿起一看,这正是会稽太守的官印!
会稽前些日子刚刚被孙策占领,听闻会稽太守功曹虞翻献城投降,而会稽太守王朗则不知所踪,眼前这人有会稽太守的官印,难不成这人就是王朗?
想起王朗,张德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家伙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